《SAPIO》:〈最近的將來,中國經濟成長將到頂,從而南亞盟主印度能「富國強兵」〉[1]●堀本武功/雲程整理
中國人口13億,印度人口12億,接壤的兩國佔世界人口1/3以上。中國在擴張中,那印度呢?
印度對中國目前採取交往與警戒的雙重策略。舉例而言,2010年印中貿易達600億美元,中國是印度最大貿易國。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印中採取共同戰略,引入先進國家技術與資金,而且不同意歐美為中心的世界秩序,而指向多極化世界。
美國戰略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2009年發表有關「亞洲今後10年」的報告,向美日印等菁英發出問卷,結果「10年後最大威脅」是中國,大大超越印度的比例。
印度民間對中國的研究,以德里大學的Chinese-Japan-Studies,以及尼赫魯大學的東亞研究中心為主。政府內部則無專門機構,只有外交部的中國事務專家。
去年10月,印度首相訪日時,將對中外交秘訣面授日本首相菅直人,即「deep study」「engagement」「lot of patience」。
印中兩國在1950年代前半是「兄弟之邦」。1959年西藏暴動達賴喇嘛流亡印度開始,加上1969年印中國境糾紛而惡化。然後因冷戰關係,美國企圖利用中國牽制蘇聯,於是印度與蘇聯攜手。
1988年底,已經能遇見蘇聯的解體,12月拉吉夫甘地首相訪中,期望在冷戰結束時取得領先地位,實際上是印度的焦慮。此時,中國採行改革開放初具成效,開始進入經濟高度成長的道路。不僅中國如此,東亞與東南亞個國都如此。印度對此情勢產生焦慮感。1991年開始實施經濟自由化的策略,並認定與鄰國中國加強貿易是國家利益所在。
1991年12月李鵬首相訪印。
1993年,拉伕首相訪中,暫時擱置國境糾紛,專注擴展經貿。
但印度並未放鬆。政府、民間對中國抱持根深蒂固的不信任與警戒感。
中國非常在意對巴基斯坦與孟加拉的交往,在印度看來,這是中國阻礙印度稱霸南亞的左右夾擊的鉗形攻勢。此外,中國從海南島開始,佈設珍珠鍊戰略,取得沿途的軍港設施,有將印度洋包圍起來的態勢。印度參謀長在2006年大力反對中國企業取得印度南部軍港的建設標案。這是防範中國透過中國企業在周邊海域收集情報。中國也為了保護其海洋運輸線,而不斷提高其海軍作戰能力。
為此,印度在既有1艘航母之外,2009年開始建造國產的航母,以及預計2012年從俄羅斯引進退役的航母。此外,2010年成功試射射程3000公里,可以抵達北京的可載核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
中國最大的外交課題是對美,在印美逐漸接近之時,印度也是很重要。2000年3月,柯林頓總統訪印,日本緊追其後,森喜朗首相也在同年8月訪印。在布希時代,美國強化牽制中國的姿態,在2004年建立印美兩國戰略夥伴關係,意在減少印中兩國差距。
歐巴馬政權之後,情況再變。美國再度重視中國,讓印度感覺是否或形成G2體制,而非常不安。印度內部有再度與俄羅斯攜手的強硬論調出現。
之後,中國展開強硬外交,以及歐巴馬停止G2的想法,也開始重視印度。印度開始要與美國深化關係。印美中形成一種三角關係。印度認為:2009年之後,中國不斷主張在印度東北邊的印中邊境(印度有效控制)的主權,其背景就是當時美中關係順暢。印度對中國的出頭非常警戒,但也有多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即將到頂。這些專家講到這點時都面露欣喜表情。中國從2011年起開始地12次五年經濟計劃,但人民面對貪汙橫行、共產黨一黨獨大,所以處處不滿。像這種「中國模式」中,可能會發生如中東的茉莉花革命。相對的,印度國民的不滿,可以透過選舉的政權移轉的民主方式消化。在民主主義中發展經濟的「印度模式」較有將來性。
現在,中國已經在東南亞建立「元」的貨幣圈,而印度則與尼泊爾等使用「盧比」,為了將來的印度經濟圈鋪路。兩經濟圈會激烈競爭碰撞吧?
【相關閱讀】中國軍方內部檔白紙黑字,「危險時會率先使用核武」,美日必定警戒●產經新聞(2011.01.05)/ 雲程譯《SAPIO》:〈海洋戰略(前篇):無視國際合意的擴張〉●古森義久/雲程整理 《SAPIO》:〈海洋戰略(後篇):為達成野心的飛彈、水上艦艇、潛艦三大項〉●古森義久/雲程整理 《SAPIO》:〈美中G2時代〉來臨的話,世界將二分為「民主主義國家」與「強權國家」●櫻井よしこ/雲程整理 《SAPIO》:〈核戰力:中國「不率先使用宣言」之謊〉●古森義久/雲程整理 《SAPIO》:美國自覺:中國已成為目標●雲程整理 《SAPIO》:〈最近的將來,中國經濟成長將到頂,從而南亞盟主印度能「富國強兵」〉●堀本武功/雲程整理 《SAPIO》:〈2049年因建設月球軍事基地,美中軍力逆轉〉●古森義久/雲程整理
[1] 整理自:〈近い将来、中国の経済成長に限界が来ると読む南アジアの盟盟主・インドが進める「富国強兵」〉、《SAPIO》2011.05.04-05.11、pp.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