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紀行(3) 瀋陽故宮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大夥兒參觀瀋陽故宮結束前在崇政殿旁合照一張】

 

瀋陽故宮和張氏帥府博物館約當舊城市中心,距中街老邊餃子館不到1公里,慢慢踢過去也不用15分鐘,搭車只要3分鐘。

 

自幼成長的氛圍,使青年期以前的我對故宮十分嚮往,當然,是北京的故宮。清末到民國,歷經多次兵燹,故宮仍相當完整地保留下來也算是奇蹟了。最近一次的瀕於毁滅是國共內戰,幸好1949年初,當時守將傅作義見大勢已去,自己可能也有其他考量,遂投降中共,解放軍和平接手北平,如此雖被國府視為叛徒,但實在於國於民及文明有功。可惜的是,一九五、六O年代,為了城市現代化需要,陸續將絕大部份的城牆與城門拆除。

 

還没去過北京故宮,倒先造訪瀋陽故宮來了,但二者或可視為一體,因為於2004年7月以「北京及瀋陽的明清皇家宮殿」共同列入世界遺產,瀋陽的城牆也幾乎全拆,只剩西北角殘段。瀋陽故宮做為皇宮的時間很短,後金天命10年(1625)3月,努爾哈赤遷都至明瀋陽中衛城,修築了現存的大政殿和十王亭,1626年皇太極繼任後金汗,自天聰5年(1631)花了5年時間對皇宮、盛京城進行增、改建,1636年皇太極去汗稱帝,改國號大清,並對瀋陽宮殿各主要建築正式命名,如現所見,是完全漢化的!1644年清兵入關後,瀋陽故宮自然失去皇宮的地位,成為陪都行宮,康熙、乾隆、嘉慶、道光諸帝東巡祭祖期間均曾在此居住,乾隆朝還曾做過若干改、增建,如西路的戲台、嘉蔭堂和儲存四庫全書的文溯閣,中路的西所、東所和盛京太廟等,其後樣貌大致保存至今,佔地約6萬多平方公尺,有114座古建築。瀋陽故宮在清朝列為禁地,一般人不得進入,1926年始闢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1961年,中共國務院將之訂為首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許多事,做要及時,在大學畢業甚至退伍以前,如果我能踏上「故土」,親臨自幼讀到、聽到的名山大川、文史遺蹟,不知會多麼感慨、激動,如今年已坐五望六,很多情感都已沉澱,天涼好個秋了!(延伸閱讀:還鄉記4 ─ 回家的路)。

 

我們從瀋陽路的大清門購票入場,跟著莊莊大致順著館方規劃的參觀路線走。瀋陽故宮規模自然無法和北京相比,但融合漢、滿、蒙三族特色,格局奇特,整體建築可分東、中、西三路,最早的是東路,有大政殿和十王亭,前者居底端正中,是皇帝舉行大典、召王公大臣議事之所,外形如一亭子,像蒙古族的帳篷,八角重簷代表八旗。大政殿南邊兩側的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辦公處,看去像沙場駐兵的寶帳,所謂「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整路建築群反映了後金至清初四處紮營征戰、馬上得天下的氣勢。

 

raw-image

【瀋陽路故宮前東側文德坊,西側相對位置為武坊。】


raw-image

【瀋陽故宮正門大清門,建於天聰年間(1627~1635),為皇帝進出大內宮闕及文武百官上朝必經通道。】


raw-image

【手持故宮參觀券的老婆】

 

raw-image

【崇政殿,盛京皇宮正殿,即俗稱的「金鑾殿」,亦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崇德元年(1636)定為今名,是清太宗皇太極時期朝會理政、接見外國使節之所。】


raw-image

【崇政殿正門下】


raw-image

【崇政殿內金鑾寶座與正大光明匾,眼前所見題字應該都是乾隆御筆。】


raw-image

【崇政殿內金鑾寶座】


raw-image

【東所入口,內有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


raw-image

【東掖門,由此進入最早的東路建築群。】


raw-image

【大夥兒在正紅旗亭前望大政殿,聽莊莊解說。】


raw-image

【在東路建築群廣場中正對大政殿】

 

raw-image

【大政殿,是瀋陽故宮最早的建築之一,始建於努爾哈赤遷都瀋陽之初(天聰年間,1627~1635),清入關前也稱「大殿」或「篤恭殿」,是大典時皇帝御臨處,也作為八旗諸王議政之所。】


raw-image

【大政殿,其右後方宮殿為中路的敬典閣】


raw-image

 【從右後方看大政殿與十王亭】

 

 

中路建築是瀋陽故宮的中心帶,中軸線由南而北為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乃昔日皇太極理政和居住的地方,樓及後宮建在高出地面約三公尺的平台上,是皇宮及當時瀋陽城的最高處,據說因為努爾哈赤一生征戰、身不解甲、席不暇暖,率兵出征,駐紮必選高台,隨時警戒,以防有變,皇太極一如其父,更有「馬上皇帝」之稱,所以形成這種「宮高殿低」的建築慣習。

 

raw-image

【從東路建築群後方向西往中路途中,經過碾房,在後宰門東側,為宮中加工穀物之所,原建於清入關前,後燬於火,1987年重建,但內中陳列均為清代原物。】


raw-image

【從東路建築群後方向西往中路途中,經過碾房,在後宰門西側,為宮中加工麵粉之所,原建於清入關前,後亦燬於火,1987年重建,內中陳列均為清代原物。】

 

 

raw-image

【從西北角拾級登上約3.8公尺的高台,其上座落中路的後宮建築群,是皇宮最高處。此為西配宮,建於皇太極時期(1627~1643),為皇太極庶妃居住處,現做為後宮生活用品展出場。】


raw-image

【位居清寧宮右後方的煙囱】


raw-image

【三層樓宮殿為鳳凰樓,乃後宮建築群的門樓,曾為皇帝計劃軍政要事和舉行宴會之所,清入關後做為存放歷代實錄、玉牒、御影及玉璽處。另畫面中較矮建築,左為關雎宮、右為衍慶宮。】


raw-image

【在正宮清寧宮前看鳳凰樓背面,右側矮建築為永福宮,乃皇太極時期莊妃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即鼎鼎大名的孝莊文皇后)居所。】

 

 

raw-image

【皇宮的「正宮」─清寧宮,清太祖天命10年(1625)前後興建,是清太宗皇太極和中宮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居住的地方,也是皇太極登基前的王府。】

 

raw-image

【清寧宮內的神龕】


raw-image

【清寧宮神堂,在西側的三間,為薩滿教祭祀之所。】

 

raw-image

【關雎宮,在清寧宮之東,皇太極時期,為宸妃博爾濟吉特氏海蘭珠居所。】

 

raw-image

【關雎宮寢室陳設,那吊掛著的看起來是搖籃。】

 

raw-image

【鳳凰樓底層,橫匾題詩當為乾隆御筆。】

 

raw-image

【鳳凰樓內的玉牒亭,玉牒即愛新覺羅氏皇族的宗譜,乾隆以後每次修譜,都會將一份置於此種特製彩亭內,欽派王公率官兵護送至盛京皇宮收藏。】


raw-image

【下台階回看鳳凰樓】


raw-image

【仰看建在3.8公尺高台上的後宮建築群,可知宮高殿低之意。】

 

西路建築最晚,前面提過,以文溯閣為中心,是乾隆朝為儲放四庫全書增建,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其輔助建築為仰熙齋、嘉蔭堂,是專供皇帝讀書的地方,但可想而知,絕多時間是空著的。雖然没去過北京故宮,但甚至不必看統計數字就能知道瀋陽故宮與之相較,絕對是小巫見大巫,參觀時的確也覺得做為一個皇宮,實在顯得寒酸,在以清寧宮為主、關雎宮、麟趾宮等為輔的後宮建築群間遊走時,想到這是皇帝與后妃們的起居處,頗慶幸自己生在這個時代,因為皇家也不過如此,一般平民的住居可想而知。然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雄心萬丈,從其發源地「興京」(東京─遼寧新賓境內赫圖阿拉城)遷都「盛京」(瀋陽)時,皇城的規模已宏大百倍,而他們也無須建得更大,皇太極沒後不出10年,順治就入主紫禁城了。瀋陽故宮就像創業維艱的標誌,儉樸、警醒、機動,目光投向遠大的未來,的確具備開國的氣象,可是守成不易,誰料得到未及400年,這個曾為地表上最強大的帝國就灰飛煙滅了呢?

 

 

西吳曲 ─ 瀋陽故宮

少年常夢故國復 見京華熣燦淚盈目

豈知形勢變 和平來造斯處

想女真族 蹶起草原將逐鹿

汗馬戰功倚八旗 大政側翼十王布

 

簡樸為尚 機警慣習存 宮高殿低是駐

漢化助

入關長治中原 修閣文溯 四庫全書匯簇

康雍乾盛 詎料轉眼雲煙 憑弔但微傷 懷古熱腸肚

 

raw-image

【西所的繼思齋,建成於乾隆13年(1748),是清帝東巡駐蹕盛京時,隨駕妃嬪居住處。】

 

raw-image

【繼思齋的屋脊投影在宮牆上有若一條龍】


raw-image

【由西所往西路建築群經過的琉璃照壁】

 

raw-image

【西路建築群的值房,建於乾隆48年(1783),為皇帝東巡時隨駕人員居住處,現改為匾額館。】


raw-image

【匾額館內陳列的匾額,均為乾隆御筆。】


raw-image

【專為儲放四庫全書而建的文溯閣】


raw-image

 【參觀完故宮,出大清門,仍經文德坊前往張氏帥府博物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B Tan的沙龍
19會員
1.8K內容數
自幼愛讀詩寫詩,甚至夢想以此為職志,經過為五斗米折腰的哀樂壯、中年,早已放下「不切實際」,但舊情難忘,老來得暇,重拾詩筆,漫寫生命中的吉光片羽,自娛而已。
JB T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主要由女人打造所以浪漫美麗 傳名千載現存建築超過五世紀 擁有者不脫王室貴族與大富豪 數度因債務轉手嗟守成真不易
Thumbnail
2025/04/29
主要由女人打造所以浪漫美麗 傳名千載現存建築超過五世紀 擁有者不脫王室貴族與大富豪 數度因債務轉手嗟守成真不易
Thumbnail
2025/03/28
不記得上一次是多少年前 有人說以後只會越來越難 極品饗宴男女來客都盛裝 主人但求盡歡不怕費多錢
Thumbnail
2025/03/28
不記得上一次是多少年前 有人說以後只會越來越難 極品饗宴男女來客都盛裝 主人但求盡歡不怕費多錢
Thumbnail
2025/03/22
農產市場攤位像百貨公司專櫃 三穀可頌蘋果派怎能那麼美味 市政廳司法院隔條街電車來去 讓饒勒斯廣場週邊是此城精萃
Thumbnail
2025/03/22
農產市場攤位像百貨公司專櫃 三穀可頌蘋果派怎能那麼美味 市政廳司法院隔條街電車來去 讓饒勒斯廣場週邊是此城精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開封是我三度勇闖北韓後,因應暑假瀋陽返台機票高漲兼平衡單日旅遊預算刻意安排的行程。先自瀋陽深夜班機飛往鄭州,直接入住鄭州機場大酒店,隔日寄存大行李,於河南輕裝便行,先隨意逛了尚在整修的河南博物院,便直接搭乘鄭汴城際公交往開封。然而,這卻是一場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開封是我三度勇闖北韓後,因應暑假瀋陽返台機票高漲兼平衡單日旅遊預算刻意安排的行程。先自瀋陽深夜班機飛往鄭州,直接入住鄭州機場大酒店,隔日寄存大行李,於河南輕裝便行,先隨意逛了尚在整修的河南博物院,便直接搭乘鄭汴城際公交往開封。然而,這卻是一場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南京,是與中華民國有著深厚因緣之地,同時是明初首都。除了一堆與中華民國有關的景點如「南京總統府」、「中山陵」外,身為六朝古都,史蹟自然不少,尤其以大明開國之地備受重視,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並葬於南京紫金山「明孝陵」,鎮守大明。
Thumbnail
南京,是與中華民國有著深厚因緣之地,同時是明初首都。除了一堆與中華民國有關的景點如「南京總統府」、「中山陵」外,身為六朝古都,史蹟自然不少,尤其以大明開國之地備受重視,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並葬於南京紫金山「明孝陵」,鎮守大明。
Thumbnail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外號「帝都」,是泱泱大國中國的「天子腳下」,霸氣外露,英氣非凡。
Thumbnail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外號「帝都」,是泱泱大國中國的「天子腳下」,霸氣外露,英氣非凡。
Thumbnail
故宮...故宮...故宮...其實,念這個名字的時候,感覺好怪,似乎好像會接著問,是誰的故宮,之前是誰住在哪裡,是哪個帝王、皇帝、皇上呢?但,不是,它就是一個看起來像是一座宮的博物館,姑且這樣說好了。我想,這應該是每一位在台灣的人,或到台灣的人,都會去的地方,可能還不止一次。而我最常聽到的是,中國
Thumbnail
故宮...故宮...故宮...其實,念這個名字的時候,感覺好怪,似乎好像會接著問,是誰的故宮,之前是誰住在哪裡,是哪個帝王、皇帝、皇上呢?但,不是,它就是一個看起來像是一座宮的博物館,姑且這樣說好了。我想,這應該是每一位在台灣的人,或到台灣的人,都會去的地方,可能還不止一次。而我最常聽到的是,中國
Thumbnail
2017年10月31日 北京身為中國首都,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印象中的北京,整座城市被濃濃霧霾籠罩,在偌大的故宮深藏中華文化古蹟、為防禦敵人所修築的萬里長城,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兩大學府北大清華,曾發生過六四天安門大屠殺,最後美食佳餚非頒給烤鴨。 從長春龍嘉機場出發,將與同樣自台灣一起來中國交換,遍佈
Thumbnail
2017年10月31日 北京身為中國首都,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印象中的北京,整座城市被濃濃霧霾籠罩,在偌大的故宮深藏中華文化古蹟、為防禦敵人所修築的萬里長城,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兩大學府北大清華,曾發生過六四天安門大屠殺,最後美食佳餚非頒給烤鴨。 從長春龍嘉機場出發,將與同樣自台灣一起來中國交換,遍佈
Thumbnail
講到故宮,我們總有種混亂感,台北似乎有一個、北京一個,但事實上南京、瀋陽也都有著自己的故宮,而這本《故宫六百年》說的卻只是北京故宮,紫禁城。那為什麼書名是故宮六百年,不是紫禁城六百年呢?
Thumbnail
講到故宮,我們總有種混亂感,台北似乎有一個、北京一個,但事實上南京、瀋陽也都有著自己的故宮,而這本《故宫六百年》說的卻只是北京故宮,紫禁城。那為什麼書名是故宮六百年,不是紫禁城六百年呢?
Thumbnail
建築既是實用之物,又是一種藝術品,而且多數是一種公共藝術品,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容易看到和觀賞它。然而,與文學、戲劇、繪畫等藝術門類相比,建築藝術又有它獨特的內涵和魅力。它自己不會說話,需要有人加以指點、講解才能了解其中趣味。
Thumbnail
建築既是實用之物,又是一種藝術品,而且多數是一種公共藝術品,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容易看到和觀賞它。然而,與文學、戲劇、繪畫等藝術門類相比,建築藝術又有它獨特的內涵和魅力。它自己不會說話,需要有人加以指點、講解才能了解其中趣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