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酒裡沒有怨恨。」不管是誰,總有一天,追悔人生的時刻一定會來臨。為無垢尼乾一杯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幾天準備講義,增加一些原始佛教的材料。

在《長老尼偈》中見到耆婆(獅子尼)的偈,

後半我已經貼出來了,

好像也嚇到一些小朋友:

 

「思惟不正,欲貪所惱,心地散亂,所思不成。

安樂想所牽,貪欲心所虜,煩惱皆充滿,不得心平靜。

皮膚黃瘦色又醜,到處徘徊七年間,我為煩惱苦之甚,晝夜不能得安樂。

取繩入森林,不再行俗事,此處我縊首,對我為相宜。

將繩掛樹枝,造一堅吊索,投首入索中,爾時心解脫。」

 

總之,看了就知道,

這是獅子尼上吊自殺前寫的絕命偈。

他說,

過去因為邪見、煩惱,而心不能平靜;

年紀變老,皮黃色醜,7年來日夜不安。

所以拿著繩子進森林吧!

在這裡自縊是最好的,

如此一來,就可以心解脫了。

 

有點嚇人,但這是真的!

關於自殺:

本來佛陀教「不淨觀」,讓學生觀察身體是臭皮囊,

於是許多學生因此自殺。

《雜阿含經》809就寫說:

 

「時,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或以刀自殺,

或服毒藥,或繩自絞、投巖自殺,或令餘比丘殺。」

 

當時有一個比丘,就拜託鹿林梵志子比丘:你殺了我吧。

於是鹿林梵志子照做了。

誰知鹿林梵志子還做上癮了,去問大家:

有誰需要幫忙的?

結果大家都從房舍出來,

說,我!我!

於是,

 

「鹿林梵志子即以利刀殺彼比丘,次第,乃至殺六十人。」

 

也就是陸續殺了60人。

 

某天,佛陀發現不對勁了:

 

「何因何緣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

 

意思是說:奇怪,為什麼學生變少了?

於是才教學生「數息觀」作為補救。

 

這故事是不是有點駭人!

 

××××××

 

打岔一下。

我想到梁朝偉的電影「超時空要愛」。

穿越時空、來到三國的一群人,

必須和關羽同時一起死,才能回到現代,

所以,

 

「為了我們大家同一時間死,我負責砍他,你負責砍我,

大家先排成一列吧!」

 

「那誰砍我?」排尾的問。

 

「自砍囉!」

 

「阿哈!對!」

 

××××××

 

像這樣,

這是一個有點偏激的故事,請大家不要學。

 

話雖如此,但是獅子尼的痛苦,

也是經過千年的時間,透過字面,清楚表達出來了。

確實,人生很苦吧。

我也已經到了可以理解的年紀了。

 

是說,同篇前後,都是比丘尼們自述一生的偈。

像是遊女毘摩羅(無垢尼)所說:

 

「我執著美貌,運譽使目眩,我恃己年少,眼下視他人。

愚人語麤野,且以巧裝飾,娼家門前立,張網如獵夫。

秘密露多飾,故意使人見,嘲弄數多人,樣樣行幻術。

我今已剃頭,衣被僧伽梨,托鉢出巡迴,樹下得無尋。

天界與人界,諸軛總共斷,諸漏此已盡,清涼得安靜。」

 

這是對情愛的後悔吧!

曾經自恃年輕美貌、玩弄男人的無垢尼,

最後看破這一切的空虛,

得到解脫。

 

真好!

自殺雖然不能學,

但是後悔,是一定會的啊!

不管是誰,總有一天,追悔人生的時刻一定會來臨。

↑我好像說了一句名言。

這就是人生。

 

××××××

 

因此想要點首歌給無垢尼。

 

長崎は今日も雨だった,「長崎今夜也下了雨」,1969。

正好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

感覺很適合。

 

像這樣的歌曲,他的好處,

就在把人生的悔恨,表達的若有若無啊。

正所謂,

「不著一字,盡得悔恨。」

 

「為了你一個人,賭上的戀情,

信了你愛的語言。

 

尋找著、尋找著追求著,

一個人,一個人徘徊的話,

走起來哀傷的石板路,

啊啊,

長崎今天也下了雨。

 

臉頰流下來的,淚之雨水,

命也好、愛也好,明明都捨棄了。

 

這顆心、這顆心搖擺不定,

喝吧、喝吧喝到大醉,」

明知酒裡沒有怨恨,

啊啊,

長崎今天也下了雨。」

 

這句「明知酒裡沒有怨恨」,

對照原文,該是「明知對酒沒有怨恨」,比較正確吧。

但是有時候故意的誤譯、改譯,

好像也有意思。

 

「明知酒裡沒有怨恨」,但還是把他吞下去。

吞下去,仍然有恨。

多好!

這不也就是若有若無的悔恨嗎!

 

這裡是鄧麗君的版本。真是好歌。

 

 

avatar-img
13會員
2.5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佛又對波斯匿王說:「眾生在三界中輪迴流轉,沒有固定不變的階級、身分。凡是累積善業、仁慈和順的人,便會生在豪貴之家;若是習慣造作惡業、放縱憍慢的人,便會生在卑賤低下的家裡。」 波斯匿王聽了心生歡喜,不再有憍慢心,便起身長跪,向尼提比丘頂禮雙足,自己誠心懺悔認錯,請求原諒,希望能去除自己的過失。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日常師父的叮嚀: 所以這個世間你了解了,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 往往有人說弄弄不行, 要退轉去了。假如退轉去安樂的話,我第一個退轉,我絕對不願意跑得來受這個罪。因為我現在了解得清楚、明白,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現在你雖然苦,你拼命努力就有跳出苦的機會。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佛又對波斯匿王說:「眾生在三界中輪迴流轉,沒有固定不變的階級、身分。凡是累積善業、仁慈和順的人,便會生在豪貴之家;若是習慣造作惡業、放縱憍慢的人,便會生在卑賤低下的家裡。」 波斯匿王聽了心生歡喜,不再有憍慢心,便起身長跪,向尼提比丘頂禮雙足,自己誠心懺悔認錯,請求原諒,希望能去除自己的過失。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日常師父的叮嚀: 所以這個世間你了解了,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 往往有人說弄弄不行, 要退轉去了。假如退轉去安樂的話,我第一個退轉,我絕對不願意跑得來受這個罪。因為我現在了解得清楚、明白,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現在你雖然苦,你拼命努力就有跳出苦的機會。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