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除糞人尼提

更新於 2024/08/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佛度除糞人尼提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賢愚經》,在《大正藏》第 4 冊 397 頁上欄到 398 頁上欄。

過去,有一段時間,佛駐錫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祇樹給孤獨園有時候稱作祇洹精舍)。當時,舍衛城中人民很多,居住的房子非常狹窄,廁所很少,無論是大小便都要走到城外;不過,有一些富貴人家不想那麼麻煩,就將大小便排泄在便器中,雇用人定時清除。

那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尼提(《大智度論》翻譯作「尼陀」),尼提非常的貧困卑賤,因為沒有特別的才能,只能仰賴為客人清除糞便,收取微薄的費用維生。

那時,世尊觀察到尼提的善根已經成熟,應該度化他,於是,獨自帶著阿難進入城裡,想要救拔度化尼提;走到一個巷口時,正好遇到了尼提,尼提手上提著一個瓦器,裡面裝滿了糞便,正準備要拿去倒掉。尼提遠遠看見了世尊,覺得自己身分卑賤,感到很慚愧,因此轉身走到另外一條路,想將自己隱蔽起來默默地離開。

正當尼提要走出巷弄時,偏偏又看到了世尊,尼提心中更加地感到自卑羞恥,立刻又轉向另一條路,想要趕緊避開;就在心慌意亂、匆忙之間,不小心將瓦瓶撞上了牆壁,因此瓦瓶就破碎了,瓶中的屎尿全部撒在尼提身上,尼提更加深深地慚愧不已,不敢見佛。

這時,世尊走到尼提面前,很慈悲地問他:「你想出家嗎?」

尼提回答:「如來身分這麼的尊貴,是轉輪聖王的金輪王種姓,而且隨侍在您身邊的弟子也都是高貴的人;像我這種身分卑賤至極的人,怎麼可能和他們一樣跟隨世尊出家修學呢?」

世尊就告訴尼提:「我所教授的佛法清淨微妙,就好像潔淨的水,能夠徹底洗除一切污穢;也像是猛烈的大火能夠燃燒所有的東西,無論大、小、好、壞,全部都能燒毀。我所教導的佛法也是這樣,廣大無邊,無論是貧、富、貴、賤,或是男、女,只要能如法實修的人,都能斷除所有的貪欲。」

這時,尼提聽了佛的開示,立刻生起無比的信心,很想要出家。佛就令阿難帶著尼提走出城外到大河水邊,讓尼提好好地清洗沐浴一番;清洗乾淨之後,便帶著尼提回到祇洹精舍,進一步為尼提解說經法中苦諦的道理,生死輪迴令人畏懼,只有證得涅槃解脫才能永遠安樂。

當下尼提便豁然開朗、心開意解,證得初果;尼提便向佛合掌,請求佛慈悲允許他出家成為沙門。

佛便對尼提說:「善來比丘!」於是,尼提鬚髮自落,穿上法衣。然後,佛再為尼提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的道理。尼提聽完之後,當下斷盡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三明六通全部具足(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跟漏盡明;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與漏盡通)。

當時,舍衛國的人民聽說尼提出家了,都心生厭惡、埋怨,紛紛議論:「為什麼世尊要允許那個賤人出家學道?以後我們該怎麼向他禮拜?如果想要供養佛及僧眾時,那個人也來的話,不就會弄髒了我們的床席嗎?」這樣的流言展轉傳到波斯匿王耳中。

波斯匿王聽到這件事也有點埋怨,心裡很不平靜,便乘坐著羽毛裝飾的車,帶著許多侍從前往祇樹給孤獨園,想要請問世尊,以解除心中的疑惑。

大隊人馬到了祇洹精舍門前,先暫停休息。看到祇洹精舍門外有一塊巨大的岩石,尼提比丘就坐在岩石上縫補舊衣,一旁還有七百位天人,每個人都手捧著香花供養,並以右繞的方式向尼提比丘敬禮。

波斯匿王看到這種情形覺得非常歡喜,便走到這位比丘面前,對他說:「我想要見佛,請為我通報一聲。」

尼提比丘立刻以神通將身體隱沒於岩石中,進入精舍後再出現於世尊面前,向世尊請問:「波斯匿王現在在外面,想要進來拜見世尊,先讓我進來向您請示。」

佛就告訴尼提:「你就用剛剛進來的方式,照著原路回去,告訴波斯匿王可以進來。」

尼提遵從世尊的指示,用神通力回去,不久又從岩石中出來,就好像從水中冒出來一樣,一點障礙都沒有。

尼提便告訴波斯匿王:「我已經向佛請示了,大王!您現在可以進去了。」

波斯匿王心裡想:「之前我所疑惑的事,暫時先擱置一旁,我應該先向佛請問:這位比丘到底修了什麼福德,竟然有這麼奇妙的神通力?」

波斯匿王進入祇洹精舍,見了佛,頂禮佛足,右繞三圈,然後退坐在一旁,對世尊說:「剛才那位比丘的神通力真是太稀有難得了,居然能夠像入水裡一樣地穿入岩石中,還能從沒有孔穴的岩石中出來;不知道他的姓名是什麼?還請佛告訴我。」

(可能波斯匿王心裡想:「佛您如果想要度化的話,應該去度化那樣子的比丘才對啊!您為什麼要去度化那個尼提?」這就是波斯匿王的疑惑。)

結果,世尊對波斯匿王說:「他就是舍衛國中最卑賤的人,我已經度化了他,而且他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了。大王今天特地來這裡,就是為了問這件事吧!」

波斯匿王聽了佛說的話,立刻消除了傲慢心,感到非常的開心喜悅。

佛接著對波斯匿王說:「一般凡夫生在世間,身分的尊、卑、貴、賤,家境的貧、富、苦、樂,都是由於過去自己所造作的行為而感得相應的果報。

如果待人仁慈、謙虛和順,尊敬長輩、愛護幼小,就會生為身分尊貴的人;如果對人逞凶鬥狠、蠻橫不講理,驕傲放縱、自以為是,就會轉生為卑賤的人。」

波斯匿王對世尊說:「世尊出世,救濟度化、潤澤無數眾生,即使這麼平凡鄙陋下賤的人也能拔除他的痛苦,使他常得安樂。這位尼提比丘究竟是什麼因緣,這輩子生於卑賤的種姓?又曾種下什麼善根福德,能遇到世尊,承受您的教化,聞法後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祈願世尊分別為我解說。」

佛對波斯匿王說:「專心地聽,好好地受持!我將為你解說,希望你能領悟。過去迦葉如來曾出現在世間,當如來滅度後,有比丘僧約十萬人,其中有一名沙門作僧自在(「自在」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引申為支配者或主人的意思。「僧自在」,可能是管理僧眾的人,可以理解為僧主或者現在所稱的住持);這位僧自在身體得了病,吃了藥以後想要排便,但因為心性驕傲,仗著權勢,不自己外出大小便,而直接將大小便拉在金銀做的澡盤中,命令一位弟子托著澡盤拿去丟掉;沒想到,他的弟子其實已經是證得初果的聖人。

由於這位沙門過去世不能謙虛和順,自己仗著財產多,把持僧事,稍微有一點的不舒服就偷懶不起身,差遣使喚證果的聖人,命令聖人幫他清除污穢糞便。由於這個因緣,他不斷地在生死中輪迴,經常轉生為身分卑賤的人,五百世中幫人清除糞便,一直到今生。不過,由於他過去有出家受戒的功德,使得他今生有機緣遇到我出世,因此聽聞正法而得道。」

佛告訴大王:「你想知道當時的僧自在是誰嗎?他就是現在的尼提比丘。」

波斯匿王對世尊說:「如來出世,實在太稀有難得,能利益無量無邊苦惱的眾生!」

佛對大王說:「善哉!善哉!如你所說。」

佛又對波斯匿王說:「眾生在三界中輪迴流轉,沒有固定不變的階級、身分。凡是累積善業、仁慈和順的人,便會生在豪貴之家;若是習慣造作惡業、放縱憍慢的人,便會生在卑賤低下的家裡。」

波斯匿王聽了心生歡喜,不再有憍慢心,便起身長跪,向尼提比丘頂禮雙足,自己誠心懺悔認錯,請求原諒,希望能去除自己的過失。

世尊便藉這個機會為大眾廣說佛法微妙的義理,所論述的內容,是教導布施、持戒及生天之論,希望大家觀想貪欲是不清淨的,唯有出離三界輪迴才是真正的安樂。

當時與會大眾聽到佛的開示,大家都得道證果,信受奉行。

這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佛法清淨微妙,如來的法水,能洗滌一切煩惱塵垢;又像智慧之火,能燒盡大大小小的煩惱。佛法廣大無邊,不分任何種姓、貧富貴賤、男女老少,只要能如法修學的人,都能斷除煩惱、得到解脫。

尼提雖然出身於奴隸階級,從事卑下的工作為人除糞,世尊一樣慈悲度化他,之後尼提還證得阿羅漢果。不過,佛陀也點出為何尼提生於卑賤家的因緣,由於尼提過去生仗著權勢,憍慢自大,指使聖者為他清除糞便,因而生於卑賤的種姓。

佛說:「仁慈謙順,敬長愛小,則為貴人;凶惡強橫,憍慢自大,則為賤人。」我們希望自己是個卑賤的人嗎?如果不希望成為賤人的話,那就好好去除憍慢心,待人仁慈、謙虛和順,尊敬長輩、愛護幼小吧!

以上以這些跟大家共勉!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得到富貴的人,如果守護財物,慳吝、不肯布施,即使用盡千方百計,終究這財富都還是會毀壞、衰敗的。 身處富貴時,當知富貴變化莫測,就如同蛇行曲折不直,行徑難以捉摸、掌握;富貴無常也是如此。若善於觀察的人,應當在身體強健時,趕快修福德。 即使後來身體遭受病苦,內心也應當常常修福,不要受限於軀體的不便。
清淨心布施,果報難量 行布施不在於所布施的物品是多是少,它的殊勝處在於是否有清淨的信心,即使只有布施兩枚錢,所得到的果報也是難以衡量的。
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的:鼓聲不如好名聲!你再怎麼打鼓,傳的距離有限;但是如果為善的話,口耳相傳,那可以傳得很遠。特別是持戒,有清淨的戒香,甚至還能夠傳達到天上。 另外,人不斷地追逐名利、權力,卻不一定追得到啊!
說到「數量」,除了「物品的數量」之外,「心量」與業報也很有關係。如有一貧女,傾其所有換得一盞小油燈供佛,結果其他富有人家供佛的油燈都熄滅了,唯獨貧女這盞油燈還在燃燒。從「物質」的量上來看,油燈及油的量都很小;可是從「捨心」的量來看,貧女的心量比富裕人家的心量大多了,所以她所得的果報也大。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得到富貴的人,如果守護財物,慳吝、不肯布施,即使用盡千方百計,終究這財富都還是會毀壞、衰敗的。 身處富貴時,當知富貴變化莫測,就如同蛇行曲折不直,行徑難以捉摸、掌握;富貴無常也是如此。若善於觀察的人,應當在身體強健時,趕快修福德。 即使後來身體遭受病苦,內心也應當常常修福,不要受限於軀體的不便。
清淨心布施,果報難量 行布施不在於所布施的物品是多是少,它的殊勝處在於是否有清淨的信心,即使只有布施兩枚錢,所得到的果報也是難以衡量的。
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的:鼓聲不如好名聲!你再怎麼打鼓,傳的距離有限;但是如果為善的話,口耳相傳,那可以傳得很遠。特別是持戒,有清淨的戒香,甚至還能夠傳達到天上。 另外,人不斷地追逐名利、權力,卻不一定追得到啊!
說到「數量」,除了「物品的數量」之外,「心量」與業報也很有關係。如有一貧女,傾其所有換得一盞小油燈供佛,結果其他富有人家供佛的油燈都熄滅了,唯獨貧女這盞油燈還在燃燒。從「物質」的量上來看,油燈及油的量都很小;可是從「捨心」的量來看,貧女的心量比富裕人家的心量大多了,所以她所得的果報也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弟子舍利弗聽聞之後對過往自己曾有過的懷疑懺悔,今日才知道世尊佛陀是隨宜說法,因應不同根性的眾生給予不同的妙法,既得佛陀告知每人皆可以成佛,終不再有任何疑惑。         佛陀回應舍利弗過往一直以方便說教導他,今日所說經名為《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這個故事主要有幾個提示,就是說我們看到別人受苦的時候,不要起嫌恨心。自己要好好反省:如果我沒有起慈悲心,或者說沒有防範未然的話,說不定將來也會得到這樣的果報。就是我們思考要能夠想得深遠,自己有類似的毛病,應當要趕快消除,好好對治,要把握時光。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在佛教經典ㄑ雜阿含經〉(卷五十)中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是我阿難聽聞的事(如是我聞): 在那個時間,佛陀正住在舍衞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說法度人。   鄰國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也前來請問佛法。波斯匿王有著臃腫肥胖的身體,經過了旅途勞頓,揮汗如雨,來到佛陀的座前,已經氣喘不已~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弟子舍利弗聽聞之後對過往自己曾有過的懷疑懺悔,今日才知道世尊佛陀是隨宜說法,因應不同根性的眾生給予不同的妙法,既得佛陀告知每人皆可以成佛,終不再有任何疑惑。         佛陀回應舍利弗過往一直以方便說教導他,今日所說經名為《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這個故事主要有幾個提示,就是說我們看到別人受苦的時候,不要起嫌恨心。自己要好好反省:如果我沒有起慈悲心,或者說沒有防範未然的話,說不定將來也會得到這樣的果報。就是我們思考要能夠想得深遠,自己有類似的毛病,應當要趕快消除,好好對治,要把握時光。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在佛教經典ㄑ雜阿含經〉(卷五十)中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是我阿難聽聞的事(如是我聞): 在那個時間,佛陀正住在舍衞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說法度人。   鄰國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也前來請問佛法。波斯匿王有著臃腫肥胖的身體,經過了旅途勞頓,揮汗如雨,來到佛陀的座前,已經氣喘不已~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