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所稅申報的股息已是過去式, 對未來的投資僅是參考和比對的意義。近日來有一些朋友私訊我,我概要的陳述一下長期持股的邏輯和想法吧!
去年的股息結算概如下:
- 民國111年度綜所稅的部份,股利所得的計算是1,867,092元
- 民國111年度海外股息所得為247,149台幣
- 上二項加總為台幣2,114,241元
- 總繳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36,857元
- 以總股息除以原始投入母金,所得之殖利率為9.5%
或許9.5%收益率對短線投資客,僅僅是三二天的報酬而已,我仍堅信年化9.5%的收益率是最適合我的投資方式。
以上是2022年領息的總成績~
稅則部份的概述:
- 在綜所稅中股利所得計為【盈利所得】,
- 股票出借獲取的利息計為【租賃所得】,此項計入綜合年度所得,但不在股利總額裡
- 投資標的是海外地區,(例如美債ETF的配息)則記入【海外所得】,海外所得小於100萬台幣可不予計入。若大於100萬台幣應予計入,並以基本所得額670萬元作為免稅額。總所得淨額大於670萬之部份則適用最低稅負20%之稅率,此時需要再往下計算你的基本稅額是否大於綜所稅額,若大於則需要補繳差額。
- 大陸地區所得,應計入境內所得:如果你所購買的商品其配息是標註「大陸地區營利」所得,則需要合併在國內所得作申報。
筆者長期投資的二個核心思維
- 謹慎評估,絶不追高
- 勇於入巿,長期持有
謹慎評估,絶不追高
- 計算個股的合理價位、推算預期收益率,並參照歷年股價本益比及相對高低點。
以上述構成預設的成本線,爾後開始追蹤個股動態,接近成本線時開始試水溫及建倉。
- 嚴守成本絶不追高,以低於成本再加倉為操作原則。
- 所有的買進都是為了擴大部位及降低成本。
勇於入巿,長期持有
- 將大部份的資產部位均投入於巿場,享受投資標的增長的效能以及配息的實質回饋。
- 手握現金比重若過多,將發生現金價值因時間而被通貨膨脹稀釋的後果。
- 配息之現金再尋求符合合理價的標的作投入,享受長期持有的複利效果
每位投資人都具有獨立的投資規劃,應該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方法如下:
- 建立足夠廣度多元的追蹤標的,包含不同類型證券(股票/債券/ETF)、包含不同產業(傳產、電子、金融、醫藥健康..等),包含不同屬性(防禦型、成長型、定存股)
- 學習一套自已能操作的股價計算方法。例如以股東權益報酬率計算製造業股價;以殖利收益率計算金融股股價。
- 建立一個資源池個股列表及監控個股價位的模板(用 Excel製作自己方便管理監看的格式)
- 交易、持有、領息、紀錄及計算收益率
版主都緊握股票,從不出脫嗎?
非也。領息與波段持有並不相互違背。
- 股性穩定的股票在正常範圍內,自然是持有領息(各款式ETF也都較偏向股性穩定)。
- 營運擴張的股票,呈緩步上漲格局,股價越漲,投資人成本相對越低,獲取的殖利越高,自然也以持有為原則。
- 當個股因特定題材或產業環境鉅幅變動而產生非正常營運波動時,有高機率在題材因子消失或冷却時,股價回落。此等情況下筆者會選擇出脫。
更多的個股追蹤及投資情境,在我們的園地裡都會一一分享。
如果讀者認同這個邏輯,歡迎與我們交流。
~想了解本人貼近盤面的投資建議,請到小股東的大投資。
~閱讀我的投資歷程和經驗分享,請到致富手冊。
~參考追蹤的個股:資源池個股名單。更多財經短評:小股東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