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沒人想得到,一個放牛娃能蕩平天下。
其實,生逢亂世,朱元璋的能力,不在於是不是文化人,而在於遠超常人的判斷力。
至正十二年,成吉思汗的弓刀日漸鏽蝕,黃金家族的後裔也在絃歌醇酒之中變得奢靡無度。
於是上行下效,民間地主鄉紳盤剝,貪官污吏橫行。
遂有江山殘破,生民倒懸。
這八個字落在真切的個體身上,那就是一個無飯可喫的孩子,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母親餓死病死,耳邊卻響起地主鄉紳不間斷的謾罵與催促。
地主家叫他快去放牛。
放牛娃看着手裏的鞭子,忽然覺得眼前的牛都比他爹孃金貴,他咬牙着,心想這天下不該是這樣。
可是天下從來不會在意一個放牛娃的想法。
義兵四起,領頭的依然是地主鄉紳、鹽商豪強或者白蓮教主。
而放牛娃遇到這等亂世,只能去當和尚避禍,和尚廟裏也沒人佈施了,他就只剩一個破碗四處行乞。
·1
鳳陽,皇覺寺。
師兄常對重八和尚說,既然入了佛門,六根清淨,凡事不可看得太重,更不能嗔怒。
重八找了根棍子拎着,漠然不語。
師兄瞅瞅棍子,又望望西風,想了想地上的小石頭親切摩擦自己臉頰的美妙感受,當機立斷地慫了,他哭喪臉道:「重八啊,你那信真不是我動的!」
重八和尚說,那是誰呢?
師兄一攤手,說驛站裏那麼多人,我哪知道是誰啊?
重八和尚嘆出口氣,隨手把棍子一丟,直接回屋收拾行李了。
師兄躡手躡腳追着問,說師弟你要走?那封信寫了什麼你說走就走?
其實朱重八本來也沒想走。
那封信是他兒時好友湯和寄來的,湯和如今乃是紅巾軍千戶,叫他過去投軍,也好有個照應。
只不過反元是件大事,朱重八還須考慮。
直到朱重八發現這封信好像被人動過。
那不是師兄,別人自然不可信的,這會兒不走,難道還等人告發?
屋外晚雪初晴,陽光正好,師兄探頭探腦地說:「師弟啊,你要不等幾天,皇覺寺好不容易這兩年有了收成,你出去怎麼活啊?」
朱重八沒理他,翻出幾件衣服、幾張餅子,深深看了一眼禪房,然後回身衝師兄施了一禮。
師兄眨眨眼,自家這師弟向來一股子江湖豪氣,這會兒寶相莊嚴,果然是出了大事。
朱重八道:「今日出了皇覺寺,師弟便不是和尚了,只盼咱能殺出個朗朗乾坤,叫師兄弟們再也不捱餓。」
師兄悚然動容,隱約猜出了那封信的內容。
於是師兄回了一禮:「菩薩低眉,金剛怒目,師弟且去,貧僧會爲施主誦經祈福。」
踏着晚冬的西風,朱重八就這樣結束了乞討和尚的生涯,去往紅巾軍的路上,朱重八無數次想起兒時的冷、少年的餓、鄉紳的冷眼、地主的責罵。
朱重八忽然覺得從軍也不錯。
是時候給這些人改改習性了。
朱重八大步邁開了,朱重八抵達濠州了,朱重八見到紅巾軍了!
朱重八被當場抓獲,雙手反剪,綁成麻花。
朱重八:???
濠州城上飛過幾只烏鴉,朱重八不服,朱重八扭來扭去:【我犯什麼事了你們抓我,你們憑什麼抓我啊?」
那幾個守城門的紅巾軍義正嚴詞,指着朱重八腦袋道:「頭髮這麼短,還說不是惡元細作!」
朱重八:???
朱重八嗔了:「放屁,老子之前是和尚,頭髮能不短嗎?」
那幾個紅巾軍不聽,仍舊綁緊了朱重八,一路把他押進軍營。朱重八已經放棄掙扎了,紅巾軍也不是什麼善類,自己又是個濠州城的生面孔,對待細作這種事向來是有殺錯無放過,鬼知道湯和這會兒在不在軍中,在軍中又能不能給自己說上話。
一路上朱重八都在想對策。
當幾個士卒把他丟到郭子興郭大帥帳前的時候,朱重八終於想出了主意。
郭子興瞅着他:「誰派你來的?」
朱重八跪在地上,腰板卻挺得筆直,侃侃而談,說自己是皇覺寺的和尚,是湯和的舊識,這些年雲遊化緣,知道鹿邑的百姓良心多,合肥的官吏仗勢狂。總之是講得一個栩栩如生,突出了自己這個身份所能感受到的冷暖。
郭子興的臉色肉眼可見的溫和起來。
但朱重八要的不僅是洗清自己的嫌疑,既然機緣巧合見到了大帥,朱重八當然想給大帥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朱重八說完討飯的這一遭,又補了一句。
他說,重八走遍淮西名都大邑,山川地理牢記心中,大帥但有吩咐,咱一定奮不顧身,什麼路都能給大帥蹚出來!
郭子興盯着他,似笑非笑:「你一個討飯的和尚,還有心思記山川地理?」
朱重八心底一沉,臉上卻不慌,他沉聲道:「咱讀書少,走得路卻多,哪裏都能見到欺負漢人的事。咱心裏就琢磨了,從前寸寸山河都是咱的,咱遲早要把這些地方都奪回來,叫這些大老爺再不能欺負咱!」
這番話說完,郭子興又盯了朱重八片刻,朱重八鼓足了勇氣跟他對視,片刻之後郭子興哈哈大笑:「你小子看着粗豪,倒還有股機靈勁兒。」
郭子興衝身邊人指指朱重八,便有人去松他的繩子,郭子興笑道:「留在我身邊做個親兵,如何啊?」
朱重八眼前一亮,大聲道:「願爲大帥效死!」
叩首的一瞬間,朱重八渾身放鬆,這才冒出一頭的汗來。
·2
濠州城裏見到湯和的時候,朱重八狠狠宰了他一頓酒肉。
湯和很無奈:「我能怎麼辦,我也不知道你運氣這麼差啊。」
湯和又笑呵呵地說:「八哥,這也算因禍得福了,我雖然是千戶,但你身爲大帥親兵,說不得還是你來照顧我。」
朱重八也喝了不少,他拍拍湯和的肩膀:「放心吧,你知道我素來認真。」
湯和這就瞭然了。
朱重八從小就認真,放牛認真,辦事認真,他大字不識,當和尚都能去讀佛經,如今認定了要從軍反元,再造江山,他也一定會認真起來。
而天下事最怕的就是認真。
幾個月後,朱重八身先士卒,衝陣破敵,雖不是什麼將領,卻每每能在軍中出現紛爭時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郭子興家有個養女,也跟着大軍過了不少年,從沒見過這樣的人。
投紅巾軍的要麼是無路可走的百姓,要麼是鬱郁不得志的秀才,這些人要麼當一天反賊掄一天刀,要麼汲汲於攛掇自己大帥爭權奪利。
朱重八沒有爭權奪利,也沒有身不關己。
很多年後馬姑娘才知道,固然天下事都可以用關你屁事或者關我屁事排解,但真正的勇者還是會把天下事當成自己的事。
朱重八心裏有個天下。
馬姑娘有時跟朱重八喝酒閒聊,聊多了就喜歡看他,馬姑娘談自己的女兒身,談這個天下和世道,興致上來,還會論世間英雄。
朱重八多半沉默着,間或說一兩句。
老馬瞅着他,說:「我看世間英雄,沒有比過你的。」
朱重八罕見地笑起來,他說:「你才見過多少人吶?」
老馬說:「可就是沒有比過你的。」
朱重八揚眉,藉着酒意笑起來,說:「你非要這麼講,我當然也沒有法子反對。」
老馬哈哈大笑,笑聲在夜空裏傳出好遠好遠。
那幾個月裏,郭子興時不時就能聽到朱重八的名字,一半是公事,凡是派朱重八領兵攻伐的地方,就沒有不贏的,另一半便是來源於馬姑娘。
郭子興瞅着自己養女促狹地笑:「怎麼着,你看上他了?」
馬姑娘臉有點紅,但還是賊坦然地點了點頭。
郭子興捋須大笑:「好,那我就成全我的好女兒!」
自此之後,軍中稱朱重八爲朱公子,重八也更名爲元璋。
誅殺暴元之美玉。
只不過比起暴元,朱元璋眼前的困境更爲致命,紅巾軍裏有四五個大帥,其中有個叫孫德崖的與郭子興交惡,兩人時不時互懟。
朱元璋怎麼也沒想到,孫德崖是真敢撕破臉動手,而且動手的方式是如此簡單粗暴,直接趁郭子興外出的時候精兵突襲。
而且還真成功了!
朱元璋一臉懵逼,他在淮北剛打了勝仗,正處理後續呢,就見到岳父的親兵渾身是傷地跑過來,說大帥被孫德崖那狗東西綁走啦!
朱元璋:……
朱元璋閃過個念頭:孫德崖是瘋了嗎,他不怕兩方火併,被其他大帥撿了桃子?
但他已來不及多做考慮了,既然孫德崖如此簡單粗暴,那就很可能沒腦子到底,直接砍死郭子興泄憤。
此刻整軍殺回去,一是必定拖慢腳程,二是容易打草驚蛇。
朱元璋當機立斷,幾騎奪門而出,直奔濠州城。
濠州城也有兵馬,他要去濠州借兵!
西風獵獵,麾下兄弟的征衣也喫飽了風,他們路上就在喊:「大哥,憑咱們幾個,能衝進孫家救大帥嗎?」
還有兄弟說:「就是去搬救兵,那羣大帥面和心不和,咱們能找誰啊?」
朱元璋沉着臉:「都閉嘴,跟我走!」
朱元璋知道自家兄弟說得不錯,僅憑關係好壞,是沒有大帥願意救郭子興的。郭子興真被孫德崖殺了,他們憑自己與郭子興的交情,或許還能趁機吞併更多的軍隊。
何樂而不爲?
可朱元璋仍舊沒放棄,入城之後就直奔軍營。
他還是去找了跟郭大帥親近的將軍,這種親近雖未必可信,但既然親近郭大帥,那此前就一定與孫德崖交惡過。
來不及等通報,朱元璋排衆直入,兄弟們擋住匆匆而來的兵馬,帳外一地黃塵,朱元璋就在大帳門前揚聲大喊:「將軍危矣!孫德崖今日能綁郭帥,來日綁不得將軍嗎?」
這話引得那將軍悚然而驚,忙出帳問具體情況,問清後越發覺得朱元璋剛纔所言非虛,自己麾下的兒郎是什麼德性他也清楚,孫德崖只要花錢,必有出賣的叛徒。
這大帥咬牙切齒,當即同意借兵,隨朱元璋一道去孫家救人。
那天,朱元璋披甲上馬,提刀執盾,當先衝到孫家,孫德崖的人還裝作無事發生,反過來質問他們大軍所向,意欲如何。
朱元璋冷着臉,不發一言,猛地出刀斬了叫囂的孫德崖親兵。
接着一聲令下,大軍壓上,兩撥人馬迅速交手,朱元璋提盾衝在最前面,頂着孫德崖軍的刀槍衝到孫家屋前。
他深吸口氣,重甲厚盾合身撞過去,破開孫家大門,見到了滿身傷痕,戴枷狼狽的郭子興。
郭子興臉上全是灰塵,此刻見到朱元璋,忍不住兩行濁淚滾滾而下。
朱元璋怒氣上湧,回頭大喝道:「郭帥在此,殺賊立功!」
這聲大喝下去,敵我雙方的氣勢頓時此消彼長,朱元璋衝到郭子興身旁,砍掉枷鎖,背起郭子興又衝出了孫家。
郭子興趴在朱元璋背上,抓得緊緊得:「幸好有你,幸好有你啊元璋……」
刀光劍影裏,朱元璋咧嘴一笑:「大帥平安就好。」
只是那會兒的朱元璋還沒想到,自己見了郭子興如此狼狽的一面,固然剛脫困時郭子興可以涕淚橫流,感恩戴德,可時日一長,郭子興見到朱元璋,恐怕就會想起這一幕。
這是郭子興這麼多年,最不堪的一幕。
他心中豈能釋懷?
·3
濠州城裏的幾位大帥,終究是沒火併。
因爲元軍又一次圍城進攻了。
這次領兵的是元朝水利名臣賈魯,自古治河者都賊清楚山川地理,因勢利導,用在兵法上也能產生奇效。
賈魯按部就班圍城,硬是要把這夥起義軍困死在城中。
幾位大帥已經有人想過突圍,反正天下這麼亂,只要手底下還能有幾百幾千人,就可以迅速搶壯丁,再拉出一波人馬。
到時候,大帥還是大帥,還可以錦衣玉食。
朱元璋不走,朱元璋還力諫郭子興:「賈魯垂垂老矣,元廷如此腐敗,哪有他一點點圍城的功夫,只要打下去,退的一定是他!」
郭子興笑着點頭,眼裏卻絲毫沒有笑意。
那年在郭子興與朱元璋的死守之下,賈魯果然沒有看到剿匪成功的那天,病逝軍中,元軍四散而去。
朱元璋卻沒有因此得到什麼封賞。
反而被郭子興關了起來。
要不是馬姑娘懷裏揣着熱餅偷偷給朱元璋送飯,幾乎要餓死在小黑屋裏。
馬姑娘說這是我爹受了他那幾個親兒子的蠱惑,我會去找我乾孃,一定把你救出來。
朱元璋啃着餅,瞅馬姑娘的胸口,說你燙傷了啊。
馬姑娘嗨了一聲:「多大事啊,你好好喫,我改天再來給你帶。」
朱元璋點點頭,心裏已經把郭子興這倆兒子殺了一萬遍。
當然朱元璋心裏也明白,這是郭子興忌憚他的眼光與驍勇,或許還有自己見到了那日他的狼狽不堪,他實在很想讓自己消失。
朱元璋啃着餅,嘴角的冷笑越發濃了。
就濠州城裏這羣人,作威作福是常態,燒殺搶掠是專長,論起心胸狹隘,郭子興也未必比孫德崖好多少。
只是手段更合理罷了。
喫完餅子,朱元璋透過窗戶望向濠州城,這裏的百姓還是躲着兵走,人們臉上帶着朱元璋兒時見到的瑟縮的面孔。
他心底的火冒出來。
他開始想:天下事如此,爲什麼沒人收拾?
「既然沒人收拾,那就我來收拾。」
幾天之後,在馬姑娘與岳母的求情之下,朱元璋還是被放了出來。朱元璋被放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跪在郭子興面前,要爲郭子興分憂,爲他招兵買馬,要離開濠州,去往故鄉。
郭子興大笑同意了。
這天起,朱元璋回望亂哄哄的濠州城,終於放棄依附別人,開始積蓄自己的力量。
也就是這次回鄉募兵,朱元璋兒時的弟兄徐達、周德興、郭英等人紛紛響應,拉出七百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去了濠州城,官升鎮撫。
只是回濠州之後,朱元璋才發現自己還是高估這羣大帥了,濠州的情況比他想的更糟。
元軍的退去讓這一個個大帥都飄了,自封王爵,暴虐橫行,軍糧隨便在百姓田裏拿,劫掠婦女更是尋常事。
這樣的日子足足過了半年,城裏的幾位大帥一個動彈的都沒有。
既沒有嚴肅軍紀,把濠州打造成立足之基的意思,也沒有滿足了士卒宣泄的慾望,進一步出兵征伐的打算。
朱元璋問徐達跟湯和:「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呢?」
湯和嘿嘿一笑:「能想什麼,眼前這麼大的富貴,能享受一日便是一日了。」
徐達倒是沒笑,他認真看着朱元璋:「大哥其實你纔是不正常的那個,我們貧苦人家出身,連塊肉都沒喫過多少,如今錦衣玉食,難道還不夠嗎?陳勝吳廣那樣的人,打出名望之後還是一樣嫌棄舊時友人,還是沉迷權勢富貴,你憑什麼不沉迷呢?」
湯和說:「這也是爲啥濠州城裏的讀書人,看不起我們這種大頭兵,我們這種出身,能揭竿而起就算是有膽魄的,混到最好也不過是被一時富貴迷了眼,葬送性命。」
朱元璋喝着酒,喫着肉,越發覺得這些都不香了。
朱元璋把酒碗一砸:「咱當兵總要有個說法,這算個什麼說法?」
徐達道:「你要給天下一個什麼說法?」
朱元璋頓了頓,搖頭道:「咱也不清楚,咱也覺得咱兒子閨女得過得好些,但天底下的百姓總不能這麼慘吧?得叫人種地,叫人不怕兄弟們,叫那些欺負人的狗東西從上到下全都一一處死,纔算有點說法!」
這頓酒喝到最後,朱元璋霍然起身,瞅着兩個發小:「走走走,別他娘待在濠州城了,這羣人不足與謀,咱去自己找基業!」
湯和哈地一笑:「大哥,我等你這句話多時了!」
幾日之後,朱元璋把麾下兵馬交由郭子興,只帶了徐達湯和在內的二十四人,外加一點親兵家眷,離城而去,去殺自己的天下。
擺脫了紅巾軍桎梏的朱元璋,正式啓動了他開掛般軍事實力。
·4
其實朱元璋的軍事能力,不在於衝鋒陷陣,而在於遠超常人的判斷力。
離開濠州城之後,徐達湯和等人無頭蒼蠅般眺望遠方,自家就這麼點人,無論是攻城略地還是佔山爲王,顯然都不現實。
那能去哪呢?
朱元璋騎在馬上,揚鞭斜指,笑着說:「湯和這小子榮升千戶,就是因爲打定遠的時候衝鋒陷陣拔了頭籌,那地方氣運好,我們就去定遠。」
湯和:???
後來朱元璋跟他們解釋:定遠畢竟是郭子興的發家之所,附近的勢力多少對紅巾軍敵意不大,只要打着紅巾軍的旗號威逼利誘,自然能招降兵馬。
湯和跟徐達對視一眼,欲言又止。
怎麼說呢,這計劃成功率是很高,定遠周邊的兩股勢力都被朱元璋如此招降。
「但這樣招降來的人沒用啊。」
閒來無事的時候,湯和也會來找徐達吐槽,說這些人還是跟着他們從前的頭目,完全不聽大哥的,咱就二十四個人,只能靠名聲暫且鎮住他們啊。
徐達不動聲色:「我覺得,你能想到的,八哥一定也想到了。」
湯和:……
湯和遙遙瞅了眼遠處眺望山川的朱元璋,撇撇嘴,埋頭去訓練新招降的民兵了。
關於如何讓士卒歸心,將虛假的大旗轉化成真正的實力這件事,朱元璋早有計劃,而這計劃說起來特別簡單。
只要能領着這些山間民兵,以少勝多,以弱擊強,大敗元軍,這些士卒當然會把朱元璋當神來看。
是不是格外簡單?
簡單到湯和懷疑人生。
就連徐達這麼穩重的,聽說朱元璋要主動去找元軍作戰,都忍不住有些呆滯。
朱元璋還在侃侃而談,他說附近真有一夥元軍,當初賈魯圍困濠州的時候,定遠本地鄉紳組建兵馬,一起來湊熱鬧,混了些官當。暴元派了個姓張的知院過去盯着,姓張的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除了勒索金銀,醇酒美人,別的一概不管。所以賈魯一死,元軍四散逃亡,這位張知院和領兵的定遠鄉紳,就跑到了附近山裏。
湯和道:「所以他們到底多少人?」
朱元璋想了想:「兩三萬是有吧。」
湯和幾乎要跳起來:「我們才四千人,去衝五倍之敵,輸了可就什麼都沒了!」
徐達沉聲道:「這麼多人,我們反而未必會輸。」
朱元璋一拍桌案,揚聲道:「豈止未必,我軍必能一戰而勝!鄉紳拉起的兵馬,沉迷享樂的監軍,這兩三萬從頭到尾只在濠州城下轉了幾圈,他們知道什麼是血與火嗎?他們一旦心生恐懼,四散而逃,鄉紳跟監軍能控制這麼多人嗎?咱二十四人,控制四千人,比他們容易的多,以三寸尖刀刺巴掌大的豆腐,豈能不勝?」
這麼分析一通,當然很有道理,只是如此簡單的人數差距,還是太容易導致意外。
朱元璋只是笑,他說:「做大事,哪有一點意外不出的?」
能有這樣的勝算,便該出手了。
這夥元軍紮營在橫澗山,當夜朱元璋徑直帶人奇襲,四面放火,一時元軍大營騷動,張知院匆匆忙忙上馬跑路,本地鄉紳大聲呼喝,竟一時止不住三萬人潰散的趨勢。
此前湯和一直在跟元軍作戰,從沒想過能有兩三萬人這麼好打。
湯和想,八哥也沒打過啊,他怎麼就敢呢?
朱元璋不僅敢,還領兵衝得飛快,他在甫一交戰,元軍的反應速度中已經料定,這一戰必定是自己大獲全勝!
而大獲全勝,他就要更多的戰利品。
朱元璋帶着四千人衝入橫澗山,幫元軍制住了潰散的軍隊,大喊着降者不殺,零零散散數千上萬人跪在了山中。
次日,那逃走的鄉紳收攏敗軍,還想再戰,一抬頭髮現對面陣裏站着自己親叔叔。
朱元璋已連夜從降兵口中審出了領兵鄉紳的身份,親自跑去定遠城,把這鄉紳的親戚給請了出來。
那鄉紳長嘆一聲,丟了刀,把收攏起的敗軍再次拱手送上。
一夜過去,朱元璋麾下便多出兩萬餘人,而招降的四千人也紛紛望着他,目中充滿狂熱。
朱元璋笑了笑,他的路纔剛剛開始。
·5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朱元璋都會跟袍澤說自己南略定遠,最重要的不是收穫了這近三萬兵馬,而是見到了李善長。
老李也是定遠人,但他是個讀書人,讀了許多法家之書,成了定遠小吏。
這位小吏來見朱元璋的時候侃侃而談,朱元璋雖沒有納頭便拜,但也狠狠拍了幾次桌子。
李善長說:「陳勝吳廣我見得多了,可封咸陽珠寶,還軍灞上的漢高祖,我只在您身上見過影子,如今天下大亂,只要朱將軍能像漢高祖一樣約法三章,與民休息,天下就沒人能跟朱將軍爭民心,朱將軍自然也能跟漢高祖一樣得天下。」
朱元璋原本還想客氣客氣,說幾句自己乃紅巾軍部將,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只是他望着李善長的眼睛,停了片刻,忽然笑起來,他衝李善長施了一禮,懇切道:「願先生助我,蕩平賊寇,驅逐胡虜,伸大義於天下。」
李善長也笑起來,給朱元璋還了一禮,從此爲他處理軍需錢糧。
隨後就是朱元璋潛心練兵數月,攜兩萬兵馬攻破滁州,那些年因爲饑荒四處逃竄的家人聽聞消息,一一趕來投奔,老朱望着他們,又想起自己當乞丐的時光。
這年朱元璋二十六歲,回首往事如夢。
只是攻破滁州不久之後,朱元璋極力擺脫的陰影又罩了過來。
他的老岳父,郭子興郭大帥,沒鬥過更加暴虐的幾個大帥,被排擠至滁州。這就讓朱元璋的身份尷尬起來,他當初招降定遠山寨,打的就是郭子興的旗號,按理說也算郭子興麾下。但他後面一仗仗打出來,練出來的兵馬,也要一併交給郭子興嗎?
湯和聽着都覺得心疼。
徐達已經準備好跟郭子興的人馬開戰。
而朱元璋只短暫地考慮了片刻,就真的把兵權交回給郭子興了。
這不只是湯和與徐達,郭子興自己都懵了,他尋思自家女婿這麼實誠嗎,我當初是不是對他太苛刻了?
而同樣不止是郭子興,郭子興帶來的兵馬,上上下下,很快也全都得知了這個消息。
於是忠義無雙朱元璋的名號,一時響徹義軍。
朱元璋仍舊沿着此前的計劃,從郭子興手下請兵攻和州,繼續開疆拓土,似乎完全不在意會不會替他人做嫁衣。
湯和還不太明白,過來找他,朱元璋只是摟着他的肩:「前一個忠義無雙的關二爺,已經上天當神仙了,現在咱是那個忠義無雙的,你說咱能不能當神仙?」
湯和說:「這有關係嗎?郭子興真要跟你鬥,八哥你是能施法還是怎樣?」
朱元璋笑得諱莫如深,他擺擺手:「咱都能當神仙了,還鬥不過郭老帥嗎?」
湯和有點懵,新來的常遇春也有點懵。
常遇春原本也是揭竿而起的好漢,只是這位好漢跟的大哥除了打家劫舍,實在沒什麼大的抱負前途。常遇春在和州附近瞅了瞅朱元璋帶兵,立刻被那嚴肅的軍紀、齊整的軍容給吸引,恨不能長呼大丈夫當如是。
於是毛遂自薦,匆匆跑來。
常遇春也沒想到自己一個武功高手,剛來就碰見這種政治鬥爭。
他撓撓頭:「反正朱將軍說打誰,說打哪,常遇春第一個上就是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
月落日升,時移日逝,濠州城這些沒氣象的大帥當然越混越慘,孫德崖作戰失利,也來這裏暫駐。郭子興打紅了眼,他被孫德崖排擠至此,焉能放過報仇的機會?
兩軍相遇,郭子興奮不顧身,軍心大震,當場擒下孫德崖。
只是孫德崖的部下也有能人,他知道打下這裏的人並非郭子興,而是朱元璋,當即率後營撤入城中,搜捕朱元璋。
那會兒城中亂叢叢都是兵馬,巷戰一打起來就難免分兵,朱元璋跟麾下弟兄兵分三路,遏制戰火在城中蔓延。
就在此時,孫德崖的部下撞見了朱元璋。
清理完街巷亂兵的徐達等人匯聚到一起,左等右等見不到朱元璋,幾人對視一眼,忽然發現事情不太對。
幾人各帶士卒,拍馬去探消息,這消息也很好探,幾人重逢時立刻就明白了狀況。
朱元璋被孫德崖的人抓了,要麼是留着換孫德崖,要麼是等着一起撕票。
湯和深吸口氣:「怎麼辦?」
常遇春擦着刀上的血:「要不就直接衝,反正沒人能攔住我。」
徐達越是碰見大事,他越鎮定,此刻還能閉上眼細想須臾,隨即才道:「郭子興的心思不好猜,也不敢猜,得逼他把孫德崖給我們。之後我去替八哥,不能讓八哥一直在他們手裏,不還八哥,他們就沒資格談換孫德崖。」
湯和眼神閃爍:「那如何逼郭子興?」
「先找人,人多就能逼。」
而直到這時湯和才隱約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忠義無雙朱元璋的名號在下層士卒裏極其好使,當聽到是朱元璋被擒,即使是去找郭大帥要求交換人質,也多的是人響應。
「咱都能當神仙,還鬥不過郭老帥嗎?」
湯和若有所悟。
當戰事稍停,郭子興拎着孫德崖回衙,還沒等他坐回去,就見到門口左中右站着三名血淋淋的大漢,兩名大漢身後是三隊密密麻麻的士卒。
宛如撲面而來的一片血海。
郭子興屏住呼吸,下意識退了兩步,他認出了這三人,赫然是湯和徐達常遇春,他皺眉道:「吾婿何在?」
湯和沉聲道:「被孫德崖的人抓了!」
這聲還沒落地,徐達立刻接道:「末將願替朱將軍做俘虜,真要交換俘虜,就孫德崖一條狗命,若是郭大帥不願換,天下可無徐某,不可無朱將軍!」
這兩人說完,常遇春直接往前踏了一步。
這些年一路走來,滁州是朱元璋攻下的,潰兵是朱元璋操練的,和州也是徐達跟朱元璋打進來的,此刻常遇春他前踏一步,三軍同時前踏一步。
郭子興眯起眼,笑着把孫德崖往地上一摔:「好,好,那就請徐將軍替吾婿吧。」
丟下這句話,郭子興轉身就走。
隨着郭子興身子一起轉過去的,似乎還有他的臉,他的神情剎那間冷漠下來,他腦海中回想着剛纔那一幕,想朱元璋的威望未免太高了些……可他又能將朱元璋如何呢?
那天湯和扣住孫德崖,徐達龍行虎步,去往城外交涉,願以身替朱元璋。
當城外風聲獵獵,朱元璋低眉垂目,耳邊盡是孫德崖軍嘈雜的喊聲時,他驟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轅門外叫他。
朱元璋豁然抬頭,目光穿過洶湧的人海,落在徐達身上。
徐達遙遙看着他,還笑了一笑。
這一日徐達成功換了朱元璋,孫德崖回營之後連夜逃走,幾人又把徐達撈出來,一羣人彼此對視,放聲大笑。
郭子興站在角落,望着這些二十多歲的笑容,忽然嘆了口氣。
這天下,終究是年輕人的天下。
幾個月後,本就常年征戰,傷病交加的郭子興病逝,由其子暫領他的兵馬。
而他兒子又是個不學無術的,天天就知道排擠朱元璋,有功自己搶,有鍋給屬下背,幾年後,就很正常地死在亂軍之中。
自此朱元璋麾下兒郎萬衆一心,再沒第二個主上。
·6
其實滁州也好,和州也罷,並不是什麼可以安心種田的好地方。
那些把兵權放給郭子興的日子裏,朱元璋得了空,沒少跟李善長探討,兩人齊刷刷盯着金陵城,對江南魚米之鄉可謂是十分嚮往。
只是每次聊完,李善長都會嘆息:「可惜將軍有意,麾下兒郎卻故土難離。」
朱元璋想了想:「沒事,我會帶他們打回來的。」
和州的糧食越發喫緊了,元軍還來大舉圍攻過,一羣鄉紳地主還想爲元軍出力,去斷朱元璋的糧道,被朱元璋看出端倪,提前出手,縱兵擊破,順勢把潰兵趕向元軍,這才破了元軍圍城,將元軍都趕過了長江。
人們都在慶功,只有朱元璋想着和州府庫裏的軍糧,怎麼都咽不下肉。
他想:必須要渡江了。
可惜沒有戰船。
此前巢湖倒是有幾支紅巾軍歸降,他們是有戰船,但元軍看守得嚴,人能過來,船卻沒法子通行。
朱元璋愁了幾個月的功法,忽然天降大雨。
朱元璋揚聲大笑:「天助我也!」
遂親自出戰,借水漲之勢把巢湖的戰船弄了回來,順手還把想阻攔的元軍打得大敗。
有了船,剩下的就是乘風破浪。
甚至有屬下提議,可以直接殺向集慶(南京),朱元璋大手一揮:「要破集慶,必破採石,而採石乃是重鎮,牛渚前臨大江,元軍難設防線,破採石可從牛渚開始!」
朱元璋開掛般的戰略眼光,從這一刻凸顯出來。
那年常遇春身先士卒,嗷嗷乘船跨江,如世間最鋒利的刀,一刀砍斷元軍防線,拿下牛渚。當敗兵湧到重鎮採石,常遇春刀上的血氣也追過來,冒着箭雨如入無人之地,採石頓時跟着潰散。
這是朱元璋第一次用常遇春當先鋒。
朱元璋能想到自己渡江作戰,以有備戰無備,當能取得勝利,可他也沒想到勝得這麼快。
這常遇春也過於生猛了!
採石這地方的糧食就已經很不少了,攻破採石之後,不少士卒徑直去搬了糧餉準備運回滁州和州,只是他們到了江邊,卻一時怔在那裏。
江面上東風陣陣,掀起一層層的漣漪,之前渡江作戰時那麼多船,忽然就不見啦!
有的士卒眼尖,伸手一指:「說在那呢!在那!全順流飄走了!」
「諸君,太平城近在眼前,咱取了太平一樣能落腳。」朱元璋的聲音響起在江畔。
將領們有喜歡聽故事的,頓時想起了西楚霸王破釜沉舟,還有不喜歡聽故事的,瞅瞅自己手裏的糧食,又瞅瞅漸行漸遠的船,暗暗咬緊了牙。
既然回不去,太平又近在咫尺,隨時可能攻來,那想喫上這些糧食,只能先下手爲強。
爲了這口飯,朱元璋麾下的兒郎拼了,攜渡江兩戰,兩戰皆勝的氣勢,再度攻破太平城。
或許是知道朱元璋江畔放船一事令士卒心裏都憋了口氣,李善長早早準備好了軍法告示,一進城就帶人貼滿了大街小巷。
擄掠百姓者,斬!
還真有不開眼的撞上槍口,當場被朱元璋斬殺,以正軍法。
朱元璋立在太平城頭,對麾下兒郎與城中百姓再次喊道:「咱舉兵是爲民除亂的,渡江而來也是爲了讓大家填飽肚子,填飽肚子就要有人好好種地,誰不讓老百姓好好種地,咱決不輕饒!」
血淋淋的人頭在他手裏,城下軍民望着朱元璋的身影,烈日高懸頭頂,他就好似天子真龍。
從太平到集慶,朱元璋也沒廢太多功夫,收降兵人心更是隻用了一夜。朱元璋放寬了心,只從降兵裏挑出五百人來爲自己守夜。
這種信任降兵們哪經歷過?
元軍長官對他們非打即罵,哪遇見過朱哥這樣面面俱到的江湖豪俠?
無論是不是作秀吧,反正這麼多年,他們終於體會到有大人物願意體諒他們心中的感受,小兵沒有士爲知己者死的覺悟,有的只是你相信我,我就相信你。
朱元璋指向集慶城,數萬大軍紅着眼就撲了上去。
這年頭的元軍,特別是南方的元軍是真的拉垮,原本戰鬥力就因爲腐敗等緣故下降,四等民族的治理方式更是將足以充當耳目的四周百姓全推了出去。
於是只用了十天,朱元璋便打下了南京城,改集慶爲應天。
三十歲那年,朱元璋吞併江左浙右等地,聽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良策,悶聲發大財地苟起了發育。
·7
當時天下局勢,仍舊如一團亂麻。
北方紅巾軍跟元軍激戰正酣,朱元璋在江左眺望,左邊是徐壽輝,右邊是張士誠,究竟該先滅暴元,再削羣賊,還是先削羣賊,再滅暴元呢?
很快朱元璋就不用愁了,這個決定自然有人幫他做了。
徐壽輝手下有個叫倪文俊的將領,倪文俊麾下又有個叫陳友諒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伏兵城門中,殺倪文俊,挾持徐壽輝,自封漢王,取徐壽輝而代之。
或許是爲了彌合各方矛盾,陳友諒率兵出征,連破朱元璋採石、太平二鎮。
陳友諒眺望應天,巍峨的城牆落在他眼底,令他不由失笑,那是六朝古都,自己遙遙在望,當是天命所歸。
遂殺徐壽輝,對麾下百官兒郎許以重利,破應天者人人有賞。
陳友諒於採石稱帝,自立成漢,對朱元璋虎視眈眈,還約張士誠東西夾擊,叫朱元璋死無葬身之地。
應天爲之震動,一時衆說紛紜。
有人說要跑,有人說要突圍,有人說絕不能等兩方聯手,必要先集兵一處,張士誠弱而富,當先吞併了他的地盤,再與陳友諒決戰。
朱元璋坐在堂前,一言不發地聽着。
聽了許久,朱元璋沒聽到一個他期待中的聲音,他抬頭望去,所有的喧譁在這一瞬間停住。
在座的除了朱元璋,還有一個人始終不作聲。
朱元璋抬頭就在看他,看那人良久,才緩緩道:「伯溫?」
那不說話的人緩緩抬頭,跟朱元璋的目光撞在一起,他起身道:「主降及奔者,可斬也!」
朱元璋面沉如水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意。
這人當然就是劉基,劉伯溫,他此刻侃侃而談,說陳友諒背信棄義,殺主自立,軍中必然離心離德,外強中乾之人強撐一口氣,要打掉這口氣也並非難事,只要誘敵深入,伏兵突襲,當能取得戰果。
只是這話落在衆人耳中,顯得尤爲不靠譜。
即使是李善長,也忍不住說這計劃過於冒險,陳友諒連戰連捷,士氣如虹,地盤四倍於我,麾下小舟大船無數,誘敵前來,即使有地利有伏兵,就能打得過嗎?
有李善長帶頭,堂內頓時又吵起來。
朱元璋忽地出聲:「就打陳友諒!」
剎那之間,堂內又靜下來,人們紛紛去望朱元璋,等他說一個理由。
朱元璋沉吟片刻,緩緩起身道:「陳友諒雖不講道義,總是心有大志之人,張士誠久居富貴地,反而沒了遠見。真要去打張士誠,陳友諒必定傾國來攻,而打陳友諒,張士誠身爲最弱的一方,樂於見到我們相爭,他定會坐山觀虎鬥。所以無論陳友諒有多強,咱都只能去打陳友諒,咱們別做妄想,避不開的!」
朱元璋的話擲地有聲,當即令滿堂文武達成了共識。
劉基看了一眼朱元璋,當初這人請他出山時,他還不是很情願,心底對這些底層出身的大帥將領,多少有分看輕。
隨着時日增長,劉基才發現朱元璋這人有遠超同儕的眼光與氣魄。
如今同樣的決定,劉基說出來仍舊爭論不休,從朱元璋嘴裏說出來,大家便都樂意聽,也願意同仇敵愾。
這種個人魅力,劉基飽讀史書,滿腦子都是漢高祖。
既然決定了去打陳友諒,要怎麼打就是重中之重。
朱元璋一路招降納叛,麾下也有陳友諒的故交老友,當場請這位故交給陳友諒寫信,約他前來。
李善長還是有點慫:「大帥,如今上下都怕陳友諒殺過來,縱然真要打,也要緩衝一二,何必這麼着急誘他過來?」
朱元璋笑着看他:「誰怕了,咱弟兄就是怕,也不耽擱揮刀宰小人!」
那天陳友諒收到了故交康茂才的信,信裏稱自己領兵鎮守江東木橋,可以到時候拆了橋,直接讓陳友諒的艦隊衝向應天城。
陳友諒信了。
陳友諒爲啥不信,他身邊全是這樣的人,只有有利可圖,背刺主公那是家常便飯,自己就是這樣起家的,康茂才見風使舵纔是正常的。
陳友諒收起書信,自負一笑:「走,諸君隨我定江東。」
而這時的應天府內,朱元璋同樣在調兵遣將,他知道自己兵力不足,所以更要集中,爭取一戰打殘陳友諒。
朱元璋望着地圖,陳友諒順江東來,大勝港水道狹窄,江東橋原本的確是木橋,拆不拆陳友諒的巨船都能撞過來,此刻有了康茂才詐降,陳友諒必走江東橋。
「連夜把江東橋拆了,建成石橋!」
麾下人領命而走,朱元璋盯着地圖,暗忖陳友諒見到江東橋變成石橋,又會改道何處。
康茂才詐降,是個人都會猜江東橋是個圈套,陳友諒必然也會猜到。沒法從江東橋入秦淮,直取應天,那最近的登岸之地就是龍灣,陳友諒沒道理不去龍灣一探究竟。
朱元璋點了點龍灣,沒在江東橋多做安排,抬頭望向徐達常遇春等人:「諸君,咱去龍灣破敵!」
至正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晨,天色如摻了水的墨。
陳友諒抵達江東橋,當他見到這座橋變成了石橋,心底微微一沉,連呼三聲「老康」而無回應之後,陳友諒臉色數變,掉頭就走。
陳友諒大軍開到龍灣的時候,雨已經下了一陣,朱元璋正在附近山上等着,四面還有徐達常遇春等人的伏兵,他把紅色的旗幟高高揚起,提示衆將——陳友諒到了。
朱元璋還在等,等陳友諒開始大軍登岸,他深吸口氣,望了一眼蒼蒼的天。
天上的雨忽然停了。
朱元璋一笑,振臂長呼,領兵從山上直撲而下。
陳友諒目光投向朱元璋,風勢一時急起來,他從江東橋開始便懸着的心終於落地,他不動如松,眯眼打量從山上衝下的朱元璋。
片刻後,陳友諒斷喝下令:「賊軍人馬不多,先登岸,再決戰!」
陳友諒心中冷笑,朱元璋能玩這麼一手詐降設伏的好戲,固然有點小聰明,可他實在太沒氣魄,只帶這麼點人,能有什麼意義?朕是成漢天子,兵強馬壯,大勢壓人,他豈能擋?
然而陳友諒下令不久,前方交戰的朱元璋便大笑起來,他的將領一聲聲回傳,山頭舉起了黃旗。
黃旗之下,三軍齊發。
無論是常遇春還是徐達,乃至張德勝的水軍,四面八方湧過來,而陳友諒剛下了大軍棄船登岸的命令,數萬人亂糟糟擠在一起,水陸兩邊都無力作戰。
陳友諒瞳孔一縮,他這才知道朱元璋親率兵馬當先下山,還他孃的是誘敵之策!
這一場大戰打了很久,當陳友諒終於控制不住潰兵,要撤軍退入長江時,才發現龍灣的水竟開始退了。退潮之下,陳友諒的大船鉅艦紛紛擱淺,退都退不出去!
陳友諒望着面前的一片敗相,咬咬牙,當即乘小船帶親兵逃走。
朱元璋的水軍一路追殺,又敗陳友諒兩次,收復太平等重鎮,把陳友諒殺回了江州。
龍灣之戰後,朱元璋繳獲鉅艦百餘艘,趁勢又攻安慶,沿途兼併陳友諒部衆兩萬餘人。
而張士誠就望着兩方大戰,真的一動都沒敢動。
回師應天之後,朱元璋騎馬入城,兩側是跪倒高呼萬勝的羣臣與百姓。
這一年,朱元璋三十二歲。
·8
這樣的大仇,陳友諒當然不可能不報。
幾年後,張士誠攻紅巾軍的小明王,朱元璋名義上一直掛在小明王麾下,此刻小明王求援,且小明王的地盤與應天屏障,不可不救。
就在朱元璋率兵去打張士誠的時候,陳友諒傾國而來,號稱六十萬,要報龍灣之仇。
只是沒想到朱元璋麾下一個洪都城,主事的朱文正平日裏飲酒高歌,一派紈絝之象,遇到六十萬成漢大軍,硬是撐了八十多天,撐到朱元璋擊退張士誠,帶兵迴轉。
陳友諒人都麻了,憤憤不平:「爲什麼朱元璋麾下有這麼多精兵強將,憑什麼?」
你陳友諒出賣主君上位,還想底下人忠心效死,怕是在想屁喫。
迴轉的朱元璋匆匆趕到應天,要召集大軍,再戰陳友諒。
這次文武羣臣已不像龍灣戰前那麼緊張,如今陳友諒打了洪都三個月,軍力已疲,只要援軍過去,還是很容易擊退的。
朱元璋點了足足二十萬援軍。
文武羣臣無不震驚,這些年雖然朱元璋的勢力已經翻倍,可二十萬同樣是傾國而出,救援洪都不至於此啊!
還是劉伯溫反應最快,他眼前一亮道:「不錯,此刻正是滅陳的大好良機!」
羣臣失色中,朱元璋哈哈大笑,目中有火光湧動,他說陳賊已疲,江水正枯,六十萬人又如何,看咱一口吞之!
當機立斷,雷厲風行,以弱擊強還敢想滅敵吞兵之舉。
這樣的大魄力,非雄主不能有。
二十萬人分批行進,繞後攻下了陳友諒退路上防備空虛的港口,朱元璋親自帶水師兵出鄱陽湖,要與困在此處的陳友諒一決死戰。
張士誠剛被朱元璋揍過,儼然又是一動不敢動。
陳友諒聞訊冷笑,決戰便決戰,固然糧草尚乏,軍士已疲,可我鉅艦無數,六十萬兒郎,豈有打不贏的道理?
鄱陽湖大戰打了一個多月,初時正是陳友諒佔優,鉅艦鐵索連環,居高臨下,又人多勢衆,把朱元璋的水師射得無法抬頭。
這場面是不是有點熟悉了。
鐵索連環之下,當然應該配火攻。
不久之後就有人給朱元璋出了這個主意,朱元璋當即採納,幾艘小船點起了火,趁着東風浩蕩,撞上了陳友諒連成一片的鉅艦大船。
鄱陽湖上火光一片的時候,像極了當年的赤壁,陳友諒的臉色遠比曹操更難看,他隱約想到自己可能沒法走出這片漫無邊際的大湖了。
此後幾次交戰,沒了大船,士氣持續下墜的陳友諒越發失利。
爲了泄憤,陳友諒在軍中大殺俘虜,殺得人心惶惶。
而與此同時,朱元璋卻把擒獲的俘虜治好傷,好生款待,然後放了回去。
陳友諒懵了,陳友諒不是不理解這是什麼操作,無非是攻心之計嘛,但他向來瞧不上這個,四面楚歌豈能攻破西楚霸王?他只相信十面埋伏,只相信劉邦許諾了幾方勢力可以裂土封侯,這纔有了項羽自刎烏江。
可窮途末路了,陳友諒才終於明白,原來人心深處不僅只有功利二字。
越來越多的人逃出軍營,連帶着陳友諒麾下大將也引軍逃離,投降朱元璋。
他長嘆一口氣,開始準備突圍。
朱元璋早在他的退路上等候多時,火筏長舟橫滿江面,徹底斷了陳友諒的生路。
陳友諒仰天長笑,笑聲越發悲涼,他左衝右突,終究殺不出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