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醫師說:如果沒了病毒🦠,世界能多好嗎 ?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病毒,似乎是全人類的公敵。因為病毒,人類遭受苦難,受死亡威脅。

幾千年來,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從1918年導致1億人死亡的流行性感冒,到20世紀初期一個天花,就死了2億人,病毒大流行正在消滅整個世界?

raw-image

那天,有人問我

把全球病毒🦠完全消滅,人類以後就不會有病毒🦠大流行了?⋯⋯

BUT the answer is :

“如果所有病毒🦠完全消滅,那麼大約一天半,人類將近100%死亡,而這種死亡率,肯定是比任何病毒大流行的死亡率更高呢!”


引述墨西哥病毒學家SusanaLópezCharretón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平衡中”,而病毒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認為沒有病毒🦠,我們人類將完蛋。”

人類只研究病原體

其實,【絕大多數病毒對人類沒有致病性】,許多病毒在維護生態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幾乎所有的病毒學家卻都只研究病原體。

raw-image

研究人員試圖表明:

1.有存在好的病毒。

2.沒有病毒,我們就知道地球上的生命將不復存在。


即使我們願意,也可能無法消滅地球上的所有病毒。

通過想像如果沒有它們,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

1.感染細菌的病毒

細菌界最大的捕食者 : 噬菌體或感染細菌的病毒 (海洋上存在最重要的病毒)

raw-image

噬菌體,是海洋中細菌種群的主要調節者,也可能是地球上許多生態系統中細菌種群的主要調節者。【這些病毒每天殺死大約20%的所有海洋微生物,以及大約50%的所有海洋細菌】。

如果病毒突然消失

如果病毒突然消失,則海洋中不同種的細菌,會不成比例地增長,另一些細菌,也可能會完全停止增長。

在海洋中,超過90%的生命是微生物,這將尤其成問題。

raw-image

2.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吸收來自太陽的能量和來自水的營養物以產生他們自己的食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浮游生物釋放分子氧(O2)進入水中。

raw-image

據估計,【世界上50%至85%的氧氣通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產生】。其餘的是通過在陸地上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


這些浮游生物產生的氧氣,其中重要一個過程由病毒推動 : 【殺死海洋細菌,浮游生物才易活下來】:

raw-image

通過病毒每天殺死大約20%的所有海洋微生物,以及大約50%的所有海洋細菌, 才確保產生氧氣的浮游生物具有足夠的養分來進行高速率的光合作用,最終使地球上的許多生命得以維持。

raw-image

如果病毒突然消失

如果沒有了病毒🦠,就沒有了浮游生物,也沒有了氧氣。人類,會不會爆發"氧氣爭奪戰"

3.控制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

研究害蟲的研究人員發現,病毒對於控制物種、是重要的調整者。如果地球某種物種過度生長(overgrowth),就會出現病毒並殺死overgrowth的物種。

raw-image

病毒引發物種的大流行證明,這一過程,有時被稱為【“殺死勝利者”,在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和其他物種中皆很常見。】

raw-image

專家說:“當一種動物人口變得非常豐富擁擠時,會有該物種相對應的病毒會迅速復制,並使該動物數目減少,從而為其他物種的生存創造了生存空間。”

如果病毒突然消失

我們很快就會失去地球上的許多生物多樣性。 少數物種將接管地球,並毀滅其餘多元的物種。


4.消化道的病毒

一些動物也依靠病毒生存

例如,科學家認為,病毒在幫助乳牛和其他反芻動物

將牧草纖維素轉化為可被代謝

raw-image

牛的胃裡充滿了細菌、病毒和真菌,這些微生物是真正消化乾草。

牛在進食時,也是在餵養牛胃裡無數微生物。

raw-image

牛不完全是食草動物,其實是依靠微生物存活的。牛利用微生物消化技能餵養自己的能力,並最終轉化為體重和牛奶的糖,這是一種絕佳的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適應。

如果病毒突然消失

如果消化道的病毒消失,人吃不到牛肉、尤其喝不到牛奶了。食物鏈少了一大半,人類,會不會爆發"食物爭奪戰" ?

5.對人體有保護作用

感染某些良性病毒,甚至可以幫助保護人類免受某些病原體的侵害。

GB-C病毒或G型肝炎病毒是一種非致病性病毒,也是西尼羅河病毒和登革熱的近親

raw-image

與愛滋病患者有關

愛滋病患者如果感染了GBV-C,比沒有感染GBV-C的愛滋病患者存活時間顯著更長。GB-C病毒也使感染Ebola病毒的人死亡的可能性降低。

如果病毒突然消失

如果GBV-C 病毒突然消失,會不會這些病人的死亡大增?目前尚未知。

但看起來GBV-C,有減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複製的作用,這個作用的原理仍不明。研究人員發現,同時感染了HIV和GBV-C,病人的免疫系統也十分堅强,這個太神奇了。

raw-image

6.古老逆轉勝的密碼

在2018年,研究人員發現 :

病毒的基因編碼,是一種長期記憶的蛋白質,該蛋白質通過在神經系統細胞之間移動信息,而在病毒逆轉錄長期記憶的形成中起了關鍵作用。

raw-image

他們進一步發現 :

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在哺乳動物胎盤的進化、以及人類妊娠中基因的表達、這些和病毒逆轉錄長期記憶的蛋白質有關。

2018年發表在《 PLOS Biology》國際期刊說:“很容易推測,如果不是因為逆轉錄病毒大流行影響了我們祖先,人類懷孕將大不相同-也許根本不存在。”

raw-image

我們是胎生的,這要歸功於超過1.3億年前感染我們祖先的古老逆轉錄病毒的遺傳密碼。

這些專家認為,這些獨特病毒逆轉錄的標記,存在於所有多細胞生命形式中。

raw-image

如果病毒突然消失

有了病毒,
自前寒武紀早期,浮游生物才能行光合作用控制了大氣 CO2 / O2的平衡

有了病毒

1.3億年前感染我們祖先的古老逆轉錄病毒的遺傳密碼,才能逆轉勝至今

如果當時病毒突然消失,在地球億萬年生命將大大改變、也將毁滅。

我們是與毒同行

病毒成分,約佔人類基因組的8%,而哺乳動物基因組,通常約有近100,000個源自病毒的基因殘基。

raw-image

病毒代碼,通常表現的DNA,它們常具有新的功能,而我們目前可能不知道病毒的功能,還有很多。”

最終,我們對所有病毒(不僅僅是病原體)了解越多,我們就越有能力,利用某些病毒來發揮自己的優勢,並針對可能導致大流行建立防禦。

raw-image

警訊

raw-image

極終毀了人類的生命,個人認為不一定是病毒🦠,而是

人類自己造成的私慾...

森林的破壞,冰山的溶解、野味的不滿...

將陸續引入千萬種,亦千萬毒,持續毀了人類的生命...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6會員
57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6
現代生活節奏快,越來越多人因為工作、學習或娛樂而養成熬夜的習慣。然而,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最新的研究表示:熬夜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還會增加多種健康風險,這些風險從肥胖到糖尿病,可能潛伏多年後才逐漸顯現
Thumbnail
2024/09/26
現代生活節奏快,越來越多人因為工作、學習或娛樂而養成熬夜的習慣。然而,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最新的研究表示:熬夜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還會增加多種健康風險,這些風險從肥胖到糖尿病,可能潛伏多年後才逐漸顯現
Thumbnail
2024/09/24
大家每天都在使用手機: - 上班時間看! - 下班時間看! 但長時間使用手機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僅是眼睛👀的傷害
Thumbnail
2024/09/24
大家每天都在使用手機: - 上班時間看! - 下班時間看! 但長時間使用手機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僅是眼睛👀的傷害
Thumbnail
2024/09/18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無意識間的日常習慣,往往對大腦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 隨著科技和飲食文化的發展,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從飲酒、熬夜到長期焦慮,都可能加速大腦的衰退,並增加患上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Thumbnail
2024/09/18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無意識間的日常習慣,往往對大腦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 隨著科技和飲食文化的發展,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從飲酒、熬夜到長期焦慮,都可能加速大腦的衰退,並增加患上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5月5日,WHO終於宣布COVID 19大流行結束,不再是全球衞生突發事件… 大家都以為「COVID19 病毒🦠」也消失了? 其實,病毒所導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3世紀的印度和中國就有了關於天花病毒的記錄。 一直到19世紀末,人類對於病毒才開始逐漸得以發現和鑑定。 所以,可以知道 : [ 病毒�
Thumbnail
5月5日,WHO終於宣布COVID 19大流行結束,不再是全球衞生突發事件… 大家都以為「COVID19 病毒🦠」也消失了? 其實,病毒所導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3世紀的印度和中國就有了關於天花病毒的記錄。 一直到19世紀末,人類對於病毒才開始逐漸得以發現和鑑定。 所以,可以知道 : [ 病毒�
Thumbnail
在人類的破壞下,「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而極端氣候也正加劇這個狀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然而,以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和需求為最高原則的思維,會帶人類走向興盛繁榮,還是自取滅亡呢?
Thumbnail
在人類的破壞下,「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而極端氣候也正加劇這個狀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然而,以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和需求為最高原則的思維,會帶人類走向興盛繁榮,還是自取滅亡呢?
Thumbnail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
Thumbnail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
Thumbnail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Thumbnail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Thumbnail
這個太有趣了。不是「小外星生物」的存在,而是「小外星生物」的樣子,我個人看起來,真的太可愛了。真的很像「小外星生物」! 今天唸文章,唸到這種「小外星生物」,可以對COVID19 事件的可能性的影響。 故記錄一下,自己的閱讀。 小外星生物叫 [ 噬菌體 ] 這是一種病毒🦠!而且専門殺細菌的病毒
Thumbnail
這個太有趣了。不是「小外星生物」的存在,而是「小外星生物」的樣子,我個人看起來,真的太可愛了。真的很像「小外星生物」! 今天唸文章,唸到這種「小外星生物」,可以對COVID19 事件的可能性的影響。 故記錄一下,自己的閱讀。 小外星生物叫 [ 噬菌體 ] 這是一種病毒🦠!而且専門殺細菌的病毒
Thumbnail
病毒,似乎是全人類的公敵。因為病毒,人類遭受苦難,受死亡威脅。 幾千年來,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從1918年導致1億人死亡的流行性感冒,到20世紀初期一個天花,就死了2億人,病毒大流行正在消滅整個世界? 那天,有人問我 把全球病毒🦠完全消滅,人類以後就不會有病毒🦠大流行了?⋯⋯ BUT the
Thumbnail
病毒,似乎是全人類的公敵。因為病毒,人類遭受苦難,受死亡威脅。 幾千年來,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從1918年導致1億人死亡的流行性感冒,到20世紀初期一個天花,就死了2億人,病毒大流行正在消滅整個世界? 那天,有人問我 把全球病毒🦠完全消滅,人類以後就不會有病毒🦠大流行了?⋯⋯ BUT the
Thumbnail
 因為病毒的構造太簡單了,所以一旦它們進入到我們人體,侵入細胞再進入細胞核,開始複製繁殖它自己,這一條路上是沒有藥物可以阻殺它,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抗病毒藥,頂多也只是抑制它複製的速度,沒有辦法殺死,真正要讓病毒失去活性的,只有透過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 雖然人會感染的致病原不只是病毒,還包括了細菌、真菌
Thumbnail
 因為病毒的構造太簡單了,所以一旦它們進入到我們人體,侵入細胞再進入細胞核,開始複製繁殖它自己,這一條路上是沒有藥物可以阻殺它,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抗病毒藥,頂多也只是抑制它複製的速度,沒有辦法殺死,真正要讓病毒失去活性的,只有透過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 雖然人會感染的致病原不只是病毒,還包括了細菌、真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