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制派”的源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兩黨之爭中的共產主義陰謀




引子

陰謀者在幕後煽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想以此來建立一個世界政府。其中的邏輯很簡單,如果你想壟斷一個國家,你必須控制這個國家的政府。如果你想壟斷全世界,你就必須控制一個世界政府。

1918 年 11 月 11 日,一戰在德國和盟國的停戰協議之中進入尾聲。後來,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前往歐洲參加巴黎和會。他本身並不反對以國際聯盟的形式建立一個世界政府。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美國代表團中一個被稱爲“上校”豪斯(Colonel House)的人。他是一個前臺代言人。爲誰代言?大家慢慢就會知道。

在談判中,威爾遜總統發表了著名的“十四條”演講,其核心思想主要有三條:

  1. 不希望有秘密條約的存在;
  2. 開放國際海域的航行自由;
  3. 不設定國家之間的經濟壁壘。

這完全打亂了歐洲隱藏勢力的如意算盤,説好的世界政府呢?他們恨透了已經開始覺醒的“美國鄉巴佬”。若同意威爾遜的十四條,暗中控制世界就無從談起。可是,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所謂的世界政府還有什麽意義呢?

raw-image

其實威爾遜心裏很清楚,此時的美國參議院絕對不敢批准一項使國家背負沉重的國際主義負擔的條約。愛好自由的美國人不吃這一套,我和這個世界公平交易。想控制我?學學大英帝國,有多遠滾多遠吧。

要怎樣才能讓美國公眾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接受“國際主義”和“世界政府”的理念呢?豪斯“上校”是這一計劃的關鍵人物。

一、豪斯的小説

公衆有一種心態,當他們看到一個陰謀被揭露出來之後,會想當然的認爲這個陰謀不可能得以實施了。愛德華·豪斯就利用了這種大衆心理。

他寫了一本小説——《執政官:菲利普·德魯》(Philip Dru: Administrator)。

在小説中,豪斯虛構了一場美國大選中發生的陰謀。他特意使用了“陰謀”這個詞,描述了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總統候選人,如何巧妙的隱藏自己的政治理念,戰勝競選對手從而入主白宮。然後試圖在美國建立一個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倡導的社會主義制度。

raw-image

豪斯生動的講述了如何把真實理念相一致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候選人塞進初選,然後在大選中製造矛盾,一步步的走向選戰勝利。無論哪一派勝選,最後的總統都是社會主義接班人,都會在執政中大力鼓吹“世界政府”的觀念。

二、“圓桌社”(the Round Table)的秘密

1919 年,忙碌的豪斯先生抽空去了趟巴黎,會見一個名爲“圓桌社”的英國秘密社團。他們討論成立一個組織,向整個歐美民衆宣揚“世界政府”的好處,最大的賣點是——和平!而世界政府的獨裁性質是絕對要隱藏起來的。

這個“圓桌社”是什麽來頭?

它的創始人和幕後金主是英國鑽石和黃金大亨——塞西爾·羅茲(Cecil Rhodes)。

這個羅兹又是什麽來頭?

從 1871 年開始,年僅 18 嵗的羅兹先生依靠精準的眼光,在非洲倒買倒賣鑽石礦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這種故事你信嗎?

猜猜他的啓動資金是從哪來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控股的“英國羅斯柴爾德銀行”!

根據“國際陰謀論”資深學者奎格利博士(Dr. Quigley)的研究筆記,羅兹畢生的唯一夢想就是建立“大英帝國一統天下”的“世界新秩序”。從 1895 年左右開始,他每年至少 100 萬英鎊的收入根本就不夠維持他實現畢生夢想的開銷。可是他仍然有用不盡的錢。

到 48 嵗撒手人寰時,羅兹總共留下了 7 份遺囑。這些遺囑簡直就是他的夢想宣言。其中最著名的有兩份。

在第一份遺囑中,羅兹通過秘密社團“圓桌社”詳細闡述了為大英帝國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藍圖。新秩序如此强大,能夠遏制一切戰爭企圖,爲人類帶來和平。

第七份遺囑則設立了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兹獎學金”。

只要稍加注意,你就會發現“圓桌社”和“耶穌會”有緊密的聯係,同時與“共濟會”也很曖昧。能把耶穌會和共濟會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第一人非“光照會”(Illuminati)的創始人維索普莫屬。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解釋過,共產黨就是光照會的嫡系繼承者。

所以圓桌社運用了許多共產主義綱領和社會主義策略。

在這裏我還要强調一下羅兹的第三份遺囑。在這份遺囑中,他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了羅斯柴爾德勛爵。這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行爲,到底是贈予還是歸還?

更加詭異的是,在第四份遺囑中,出於某種原因,這些財產的受托人變成了羅斯柴爾德勛爵的女婿——羅斯伯里勛爵(Lord Rosebury)。奎格利博士分析說這是爲了徹底隱藏羅斯柴爾德家族與圓桌社的關係。

這個秘密社團的運作模式是裏三圈外三圈環環相套的。最内圈的核心是羅兹出資建立的圓桌社,後來由阿爾弗雷德·米爾納勳爵(Lord Alfred Milner)接手。

這個米爾納就是為俄國布爾什維克提供革命資金的前臺負責人。

1918 年一戰結束時,陰謀者們認爲是時候擴張圓桌社的勢力了。

於是,圓桌社在英國國内以及所有的殖民地都將要通過一個前臺組織來實際執行命令,這個組織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RIIA)。它的創始人之一是萊昂內爾·柯蒂斯(Lionel Curtis)。

與這個組織相對應的美國兄弟組織後來在紐約成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

説到底,RIIA 和 CFR的源起都是一戰之後從新劃分歐洲勢力的“巴黎和會”。

三、建制派的形成

回到豪斯上校這邊來。1958年出現在美國《哈伯》(Harper)雜志上的一篇訪談把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建立歸功於豪斯上校。前面提到的 1919 年在巴黎,和圓桌社的那次秘密會談中,豪斯由於得到了美國摩根集團的鼎力支持,得以主導 RIIA 在美國創立分支機構的任務。

但後來他們認爲單一機構不是明智的方案,必須讓美國和英國的機構看起來完全相互獨立,以避免美國人發現 CFR 竟然是被歐洲人控制的。美國人要是生氣了,後果會很嚴重。

一戰之後,美國最重要的金融勢力除了摩根集團之外,還有洛克菲勒家族、庫恩勒布公司(Kuhn, Loeb & Co.)、狄龍瑞德公司(Dillon Read and Co.)以及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BBH)等。這些機構全都安插了自己人進入外交關係委員會。

他們也正是促使美聯儲(Federal Reserve)誕生的那一幫人。其中大部分還為俄國十月革命中的布爾什維克提供了貸款援助。

大家明白了吧?外交關係委員會(CFR)就是美國建制派(Establishment)的前身。

今天,喜歡為外交關係委員會洗白的人會强調,這個委員會并不是由少數精英把持,而是吸納了一千多名來自社會各界的精英人士,比如政府部門、勞工組織、商業金融、通訊行業、基金會組織以及學術界等。

然而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自從羅斯福入主白宮開始,美國每一屆總統班子中,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政,都有 CFR 的關鍵人物。可是你找一個中產階級以上的美國人問問,他們十有八九不知道這個組織是做什麽的,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raw-image

你在大衆媒體上幾乎看不到關於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報導。然而這個委員會卻決定著美國外交關係的每一個細枝末節。不光是外交關係,它的成員不斷進入美國政府擔任重要職務;它還為政府確立各種政策基礎。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政治家搖籃。

四、CFR 的合縱連橫

在二戰發生之前,“圓桌社”對希特勒極盡放縱之能事。透過各種表面的假象,我們可以看到,正是由於 RIIA 和 CFR 為希特勒做的融資,導致了納粹鐵拳在奧地利、萊茵蘭和蘇台德地區的囂張橫行以及那些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圓桌社爲什麽要這樣做呢?因爲只有再掀起一場世界範圍的戰爭,它們才能把一戰後的種種遺憾和錯誤糾正以便於成功建立世界政府。

圓桌社在歐洲努力的同時,外交關係委員會在美國發揮作用。他們的首要任務是長期控制國務院,確保二戰之後不會再有類似威爾遜總統“十四條”演講那樣的尷尬局面發生。

1939 年,在 CFR 的積極運作之下,美國國務院的一些官員成立了“戰後問題委員會”。而此時距離美國參戰還有兩年時間。這些人怎麽會知道美國會參戰?怎麽會知道誰將贏得戰爭?又怎麽會知道戰後會出現什麽問題?

1941 年 2 月,這個委員會被編入一個特殊的研究部門,其研究資金由國務院派發,不再與 CFR 有任何書面上的聯係。

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該研究機構迅速擴大,正式重組為“戰後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光聼這個名字就知道它背後肯定是 CFR 的勢力。

就是這個咨詢委員會最先提出了“聯合國”(United Nations)的概念。

raw-image

1945 年在舊金山成立聯合國的時候,美國代表團中有 47 名 CFR 委員。他們難以掩飾心中的喜悅。這是實現世界政府計劃中迄今爲止最成功的一步了。

很多人都認爲,蘇俄及其控制的東歐各國之所以能夠接受聯合國的概念,是外交斡旋的成果,并且是出於百廢待興、民心思定的美好願望。

太天真了。

斯大林是賴不掉那天文數字的戰爭貸款的。身爲共濟會會員,他知道這些所謂的“兄弟”們的可怕能力。而且,蘇聯紅色恐怖所造成的爛攤子也要等著歐美資本主義銀行家們源源不斷的貸款和援助才有可能好轉。

説白了,後來冷戰的形勢,并不是正義和邪惡的較量,而是陰謀家們爲了把共產黨這個邪靈培養壯大而一手造成的局面。

CFR 偕同圓桌社,主導了二戰後發生在德黑蘭、波茨坦和雅爾塔的每一次重大事件,把數億人的生命和大量財富交給了斯大林,極大擴張了共產主義陰謀的勢力。

中華民國就是在這個勢力的魔爪中淪陷於中共的。

五、CFR 的壯大

美國今天的左傾混亂局面,就是 CFR 全面掌控政府和國會的結果。在歷代白宮國務卿中,CFR 委員的比例在 70% 左右。那麽總統呢?在過去三十年中,除了特朗普之外,共和黨和民主黨從老布什到拜登,全都是 CFR 建制派培養出來的代言人。可不可怕?

如果要簡單説出他們今天的任務是什麽,很簡單兩條——

  1. “廢除美國憲法對自由的保障”;
  2. “建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美國和世界政府”。

美國所有的投資銀行都在 CFR 掌控之下。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美國所有的大型企業都早已不再堅持“自由市場”的原則了。

另外,建制派之所以能安全的躲在幕後而不被曝光,是因爲今天美國所有的大型傳媒無一不是他們贊助和培養起來的。比如“紐約時報”和 NBC 電視網,是由摩根大通和庫恩勒布公司主導創立的。“時代周刊”是庫恩布勒公司孵化的。“美國廣播公司”(RCA)則是摩根信用擔保公司(Morgan Guaranty)催生的結晶。

更有甚者,CFR 還與各大主要基金會和所謂的“智囊團”完全融合在一起。老牌聯鎖機構包括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和卡內基基金會等;蘭德公司、哈德遜研究所、共和基金會以及布魯金斯學會等所謂的“智庫”。他們早就在控制美國人的思想了。

比爾·蓋茨和索羅斯這樣的人,只不過是前臺不起眼的代言人罷了。

六、共和黨和民主黨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豪斯先生的小説嗎?在他“虛構”的那個美國,兩大政黨根本上信仰的是同一個意識形態——社會主義。今天的美國其實就是這個樣子。

不,二戰後的美國就已經是這個樣子了。

共和黨的艾森豪威爾、基辛格、杜威、洛克菲勒、尼克松;民主黨的艾奇遜、肯尼迪、哈里曼、漢弗萊等。這些人無一不是 CFR 的成員。

基層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確實存在哲學思想上的分歧,但是到了黨的高層領導這裏,就都是權力和金錢的奴隸了。

所以美國的“驢象之爭”每 4 年一次,好像很熱閙的樣子。民主黨和共和黨輪番執政,然而背後 CFR 的“建制派”卻一直都穩坐釣魚臺。

他們在表面上鼓吹自由和民主,暗地裏卻經常和蘇俄、古巴、越南和中共等共產極權政府合作。

在圓桌社的幫助下,英國費邊社發展成爲“工黨”,大概類似於美國的民主黨。英國工黨和澳洲工黨是目前的最强範例。澳洲工黨在 2023 年成功的通過大選控制了聯邦政府和除塔斯馬尼亞之外的所有州政府。其中維州政府更是不顧全國阻攔在幾年前堅持和中共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raw-image

我們生活在正義和邪惡熱烈戰鬥的假象之中。共和黨和民主黨内的建制派一唱一和的正在毀掉本來被上帝眷顧的美國。

七、鮮爲人知的“畢德堡集團”(Bilderburg Group)

圓桌社在歐洲除了 RIIA 之外,還有一個不太有名的前臺組織——畢德堡集團。這個奇怪的名字源於 1954 年 5 月他們第一次會議的地點:荷蘭 Oosterbeek 的畢德堡酒店。該集團的創始人是荷蘭王子伯恩哈德(Bernhard)。

raw-image

此人有何能耐呢?他當時掌控著荷蘭皇家石油公司(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殼牌石油”)以及比利時興業銀行(一個在全球到處控股的大型壟斷型聯合企業)。

畢德堡集團每年聚會一到兩次,與會者都是歐美政壇和商界的頂尖人物。伯恩哈德王子毫不掩飾這個聚會的性質——為實現世界政府的願景而協調歐美權力精英的關係。

王子在美國的對接人當然必須與他處在同一水平綫上,這個人就是大衛·洛克菲勒,執掌“標準石油”和“大通曼哈頓銀行”。

第一次會議中的其他成員也都是大腕,比如埃德蒙·羅斯柴爾德、克萊倫斯·狄龍(狄龍睿德公司,時任美國聯邦財長)、世界銀行的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華寶公司的羅爾爵士(Sir Roll)、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皮爾斯·施韋策爾(Pierce Schweitzer)等等,不勝枚舉。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與會者都是陰謀者。所以有意思的是,能夠獲邀參與全體會議之後的私人會議的人,全部都是左派人士(今天他們被稱爲自由派或進步派,真惡心……)。私人會議形成了一個核心的指導委員會,負責政策制定,由 24 名歐洲人和 15 名美國人組成。

這 15 名美國人全部都是 CFR 的成員。你還相信歷史是偶然發生的嗎?

當這些執掌整個西方政治和經濟命脈的大亨們齊聚一堂、商議外交政策的時候,我們站在正常邏輯的角度上看,歐美各大媒體肯定會尖叫著聚集在會場外,揮舞手中的相機,大聲提出各種問題。

然而并沒有。沒有人報導這個聚會,因爲不被允許。每次會議之後,他們只會派出公關人員向各大傳媒發表一份空洞的會議聲明。然後大家就信了。

所以我勸大家一句,不要再相信任何大衆媒體了。

八、尾聲

歷史還沒有結束,結束的只是這篇文章以及下面這幾個互相之間大概毫無關聯的事件。

1971 年 4 月 20 日,伯恩哈德王子降落在波士頓的羅根機場,準備前往佛蒙特的伍斯托克酒店(Woodstock Inn)參加畢德堡集團的又一次會議。順便説一句,伍斯托克酒店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產業。

在記者的追問之下,王子只説了一句話,在這次會議中,他們將討論關於“美國轉換國際角色”的話題。洛克菲勒、羅斯柴爾德、伯恩哈德以及其他國際金融精英們聚在一起,討論讓美國轉換國際角色這樣的嚴肅政治話題,這是正常還是不正常?

他們所謂的民主議事,大概就是大佬們商議政策,然後由小弟基辛格把指令傳達給尼克松總統。

這次會議之後不久(7 月),基辛格就前往北京,啓動了接納中共進入國際貿易大家庭的程序。

沒過多久(8 月),國際貨幣危機爆發、美元貶值,尼克松宣佈脫離“金本位”、事實廢除了布林頓森林體系。從此,美國可以肆無忌憚的輸出通貨膨脹,各國央行也可以隨心所欲的印鈔票了。

再後來(10 月),代表中華民國的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這次背叛中華民族的主力正是美國!

魔鬼加速了統治世界的步伐……

似乎是與美國的豪斯先生相呼應,英國政治家本傑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也寫過一本小説,名叫《科寧斯比》(Corningsby),是關於英國 1830 年代的一系列政治事件。我就用其中一句話作爲結尾吧:

所以你看,我親愛的科寧斯比,世界是由非常不同的人統治的,與那些不在幕後的人所想像的截然相反。

歡迎轉載,敬請注明出處,不勝感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右翼齋的沙龍
16會員
46內容數
當前在全世界的曆史教科書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唯物主義史觀。我想從另一個角度探討一下人類曆史的來龍去脈。只是一種研究的可能性,歡迎不同觀點,但謝絕謾罵侮辱。
右翼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6
左翼期刊《太平洋事务》——拉铁摩尔的武器 我们来仔细看看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这个人吧。
Thumbnail
2023/08/06
左翼期刊《太平洋事务》——拉铁摩尔的武器 我们来仔细看看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这个人吧。
Thumbnail
2023/08/05
这个饱受折磨的世界不会有和平,只会有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战争和灾难——直到阴谋者达到他们的目标:一个精疲力尽的世界愿意屈服于有计划的马克思主义经济以及彻底而温和的奴役——以和平的名义。
Thumbnail
2023/08/05
这个饱受折磨的世界不会有和平,只会有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战争和灾难——直到阴谋者达到他们的目标:一个精疲力尽的世界愿意屈服于有计划的马克思主义经济以及彻底而温和的奴役——以和平的名义。
Thumbnail
2023/08/02
一战后美国共产主义前线阵营盘点
Thumbnail
2023/08/02
一战后美国共产主义前线阵营盘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制裁 封鎖這樣的經濟武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立的國聯 是如何曾經以此為威脅 成功解決了較小的幾場國際衝突 但對於中型強國又是另外一回事 還有為了沒有參加國聯的美國 願意放棄 中立 願意承諾一起對獨裁者禁運 戰間期的大西洋兩岸的國際主義者 曾經做出了哪些努力 為何最後還是功敗垂成
Thumbnail
制裁 封鎖這樣的經濟武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立的國聯 是如何曾經以此為威脅 成功解決了較小的幾場國際衝突 但對於中型強國又是另外一回事 還有為了沒有參加國聯的美國 願意放棄 中立 願意承諾一起對獨裁者禁運 戰間期的大西洋兩岸的國際主義者 曾經做出了哪些努力 為何最後還是功敗垂成
Thumbnail
罗斯福不仅同意斯大林在盟军打败德国后才派军参加亚洲战争,还同意为当时驻扎在中国东三省边境的 125 万人苏俄红军提供武器。如此卑劣的协议在美国高层也没多少人知道。 后来成为国务卿的伯恩斯不知道,杜鲁门总统入主白宫时也不知道。 但是 I.P.R. 的希斯——一个潜伏在美国国务院的苏共特工却知道。
Thumbnail
罗斯福不仅同意斯大林在盟军打败德国后才派军参加亚洲战争,还同意为当时驻扎在中国东三省边境的 125 万人苏俄红军提供武器。如此卑劣的协议在美国高层也没多少人知道。 后来成为国务卿的伯恩斯不知道,杜鲁门总统入主白宫时也不知道。 但是 I.P.R. 的希斯——一个潜伏在美国国务院的苏共特工却知道。
Thumbnail
1789 年的法國大革命、1848 年的歐洲革命、1910 年的俄國十月革命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割據奪取政權,這些都是暴力革命的典範。 非暴力社會主義運動,主要用來在二戰之後把歐洲、美國和太平洋地區逐步轉變爲社會主義體系。到今天爲止,它們可以説已經基本上成功了。
Thumbnail
1789 年的法國大革命、1848 年的歐洲革命、1910 年的俄國十月革命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割據奪取政權,這些都是暴力革命的典範。 非暴力社會主義運動,主要用來在二戰之後把歐洲、美國和太平洋地區逐步轉變爲社會主義體系。到今天爲止,它們可以説已經基本上成功了。
Thumbnail
銀行家們想出了一條妙計,叫做——“政治勢力平衡法”。在歐洲也被稱爲“大陸均勢政策”。所有享用了貸款的政府都會發現,在外部,一定會存在一個或多個國家勢力與之相制衡;在内部,也有一派或多派政治勢力時刻讓它如坐針氈。如果你細心調查,就可以發現幾乎所有方面都受到了銀行家們的貸款和扶持。
Thumbnail
銀行家們想出了一條妙計,叫做——“政治勢力平衡法”。在歐洲也被稱爲“大陸均勢政策”。所有享用了貸款的政府都會發現,在外部,一定會存在一個或多個國家勢力與之相制衡;在内部,也有一派或多派政治勢力時刻讓它如坐針氈。如果你細心調查,就可以發現幾乎所有方面都受到了銀行家們的貸款和扶持。
Thumbnail
這次會議之後不久(7 月),基辛格就前往北京,啓動了接納中共進入國際貿易大家庭的程序。 沒過多久(8 月),國際貨幣危機爆發、美元貶值,尼克松宣佈脫離“金本位”、事實廢除了布林頓森林體系。從此,美國可以肆無忌憚的輸出通貨膨脹,各國央行也可以隨心所欲的印鈔票了。 再後來(10 月),代表中華民國的台灣
Thumbnail
這次會議之後不久(7 月),基辛格就前往北京,啓動了接納中共進入國際貿易大家庭的程序。 沒過多久(8 月),國際貨幣危機爆發、美元貶值,尼克松宣佈脫離“金本位”、事實廢除了布林頓森林體系。從此,美國可以肆無忌憚的輸出通貨膨脹,各國央行也可以隨心所欲的印鈔票了。 再後來(10 月),代表中華民國的台灣
Thumbnail
這一行爲證實了前一篇文章中介紹的光照會主張:用理性宗教取代一切現存宗教,用人的意志解決人的問題。 雖然證據如山,但經過兩百多年的歪曲和壓制,今天人們還是情願相信歷史是一團由偶然事件叠加起來的亂麻。我偏偏不信邪,要把歷史的面紗一寸寸的揭下來給你看。
Thumbnail
這一行爲證實了前一篇文章中介紹的光照會主張:用理性宗教取代一切現存宗教,用人的意志解決人的問題。 雖然證據如山,但經過兩百多年的歪曲和壓制,今天人們還是情願相信歷史是一團由偶然事件叠加起來的亂麻。我偏偏不信邪,要把歷史的面紗一寸寸的揭下來給你看。
Thumbnail
十九世紀的東亞雖然警醒到西方科技的先進,亟思直追,卻始終沒能找到適合的國家發展方式,但是同時期的美國卻因為一群新英格蘭仕紳的努力,讓國家在內戰結束後,重新找到了「共同生存」的共識。
Thumbnail
十九世紀的東亞雖然警醒到西方科技的先進,亟思直追,卻始終沒能找到適合的國家發展方式,但是同時期的美國卻因為一群新英格蘭仕紳的努力,讓國家在內戰結束後,重新找到了「共同生存」的共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