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貨幣是刷臉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前言

最近美國SEC證監會開始大規模起訴並查抄幣安與Coinbase 美國分公司的金流,新聞報導稱這是幣圈團滅與否的最後一役。

剛好在本周四美聯儲議息會議前,官員都在緘默期沒啥新聞,而市場也認定本次應該不會升息,該預期的該預判的也都反映在股債價格上了。

人類學徒就趁著這個小小的空檔回歸初心,以老人家我的經濟人類學本科專業寫一篇貨幣史科普與各位讀者,覺得寫得還可以的話,請不吝分享臉書,追蹤+訂閱本專欄啊。

那咱們就開始天橋底下說書啦~

raw-image

貨幣是甚麼?

跟您從小讀的歷史教科書上講的大不相同的是,最早被人類使用拿來當交易媒介的,其實不太可能是甚麼貝殼,青銅幣,甚至黃金......

道理也很簡單,人類學家很早在部落社會的田野調查就能看出來了。別說幾千年前的部落社會,就算是幾十年前的傳統社區,當黃昏時分,張大媽,王大嬸下廚時發現家裡缺鹽少蔥的,會拿著錢包去跟隔壁買鹽買蔥嗎?

當陳大爺,李大叔的田裡要收割了,或者孩子結婚要蓋新房了,村里吆喝著壯丁前來幫忙一起割稻曬米,上梁上瓦的,是拿個小本子記著一家一家發工資嗎?

當然不是嘛,最早的人類交易媒介,當然就是"刷臉",全憑著自身與自家三代累積的信用在交易啊。

信用額度越高,村里/鄉鎮里願意幫忙的人越多,能刷臉的額度也就越高,就跟現在刷信用卡/微信錢包/支付寶的意思差不多。

差別在古代刷臉是用自身的信譽保證未來償還,而如今的刷臉是用帳戶裡的數字償還。

raw-image

金屬貨幣登場

直到國家的形成,戰爭機器的登場。國家需要動員老百姓上戰場,打完戰需要徵收新領地的物資與勞力,但領主國王與新治地的老百姓又互相不認識,刷不了臉,那該怎麼辦?

這時,國家用某種耐用抗造的金屬打造的小圓片兒就這麼粉墨登場了。因為鑄造這些金屬幣需要開礦,冶煉,鑄造......一系列複雜的工藝與生產環節。除了壟斷性質的國家機器,一般人很難仿冒。

國家對領地的老百姓公告每年要收取這個小圓片徵稅。每年秋收之後,你們大家要想辦法上繳這金屬小圓片給國家指派的稅吏。

於是國家機器就可以用這小圓片到各個殖民地買糧買菜,買武器,付士兵薪水。老百姓為了每年上交稅款,也只好把手邊能賣的都賣了,甚至賣兒賣女的換取這個金屬圓片上繳國家。

這才是為何金屬貨幣總是伴隨著國家而誕生的原因。

raw-image

最早的國際儲備貨幣

人類社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用黃金/白銀/銅合金做為鑄幣的材料。主要在於這些金屬的稀缺性與炫富用途。

尤其是黃金,無論是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的納里烏斯金幣,到西班牙的比索,荷蘭發行的盾,乃至於英鎊,美金......比較各國富裕與否的基準,都視國庫裡的黃金存量。

只要國家有足夠的黃金,就能打造出金幣,換取全世界各地源源不絕的商品與服務。在地理大發現後,對黃金沒興趣的原始部落,那就發金幣派士兵與遠征船隊去占領,獲取香料等珍貴原物料回歐洲販賣,賺取更多的黃金儲備。

raw-image

信用貨幣又是甚麼?

如上所述,人類社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由貴金屬,尤其是黃金作為法幣的鑄造材料,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鑄造這些金屬幣需要複雜的工藝與生產環節。除了壟斷性質的國家機器,一般人很難仿冒。

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科技日新月異,人類的生產效能瘋狂提升後,出現了一個大難題。就是貴金屬的挖礦與提煉速度跟不上產品生產的速度。

當貨幣增加速度小於產品生產速度時,也就是錢比貨物少,就會發生通貨緊縮。由於金屬貨幣比生產出來的商品更稀缺,東西得越賣越便宜,去爭取越來越稀有貨幣交稅。

並進而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也就是把成色較好的金屬幣給熔掉,摻上更便宜的錫鉛後再鑄造成新幣使用。

raw-image

通貨緊縮,也就是商品越來越便宜,人們就會減少消費,心想反正忍著忍著明年買還打八折,幹嘛急著付錢。這樣的延遲消費預期,最後將導致整個社會經濟蕭條,全民破產。

同時,通貨緊縮也表示國家欠下的債務,越來越"昂貴",通縮環境下,政府收取越來越少的稅收,支付償還越來越貴的債務。

這也是為何通貨緊縮比惡性通膨更讓經濟學家與政客們恐懼的原因。

raw-image

區塊鏈貨幣能改變甚麼?

從上述的簡易貨幣史就能知道,為何人類學徒對於區塊鏈貨幣沒有任何的期待。因為無論是比特幣,以太幣,狗狗幣,基本上沒有改變任何貨幣本質的破壞式創新。

貨幣源自於國家對殖民地百姓徵稅,信用貨幣伴隨著政府償債承諾的保證而來。區塊鏈貨幣只要不是從政府生成而來,那就沒有"貨幣"的本質,而是一種人為生成的交換商品,或者發行的虛擬證券。

就像老婆餅裡沒老婆,月亮蝦餅裡沒月亮。脫離了國家發行的根本環節,無論多麼稀有限量發行2100萬枚或2100枚,那就跟稀有超限量的作者簽名公仔本質上沒有兩樣。

要在科技宅宅圈裡小打小鬧也就算了,要想挑戰國家發行貨幣的壟斷權。那麼國家機器的鐵拳早晚會重擊在這些從COVID大灑幣孕育而生的數字串泡沫的。

-------------------------------------------

持續輸出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若能打賞贊助創作的咖啡錢,那是對我莫大的精神鼓勵,感謝您。

感謝六月份打賞贊助讀者landring, c.a Tsai ,胖子K*2, 似曾相似, 高俊昇2, Yu Jie Yan,周健生 與本專欄的忠實付費訂閱讀者,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文給各位。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融人類學徒
49.5K會員
367內容數
一輩子都在國際金融領域浮沉,步入中年的人類學徒,熱愛烹飪美食之餘,喜歡在書海中考古金融史。在短視頻稱王的年代,依然熱愛用方塊文字,與朋友們分享人類學、歷史、金融、財經觀點。
金融人類學徒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索羅斯的門徒 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是川普政府經濟政策的核心人物之一,​作為一位資深的對沖基金經理人,貝森特的職業生涯橫跨華爾街與政府高層,在這次的關稅貿易戰的進程中,展現出他對金融市場動態的敏感性與對大老闆川普決策的影響力。 貝森特於1984年畢業
Thumbnail
2025/04/24
索羅斯的門徒 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是川普政府經濟政策的核心人物之一,​作為一位資深的對沖基金經理人,貝森特的職業生涯橫跨華爾街與政府高層,在這次的關稅貿易戰的進程中,展現出他對金融市場動態的敏感性與對大老闆川普決策的影響力。 貝森特於1984年畢業
Thumbnail
2025/04/19
【活動名稱】 限時 9 折!精選投資理財沙龍推薦|大盤動盪,知識進場 【活動簡介】在4/23 前訂閱指定沙龍年方案,於付款「確認方案」頁面,使用活動折扣碼"moneyback" 可享 9 折優惠! 【活動頁面連結】 ------------------------- 前言 本周開始
Thumbnail
2025/04/19
【活動名稱】 限時 9 折!精選投資理財沙龍推薦|大盤動盪,知識進場 【活動簡介】在4/23 前訂閱指定沙龍年方案,於付款「確認方案」頁面,使用活動折扣碼"moneyback" 可享 9 折優惠! 【活動頁面連結】 ------------------------- 前言 本周開始
Thumbnail
2025/04/14
【活動名稱】 限時 9 折!精選投資理財沙龍推薦|大盤動盪,知識進場 【活動簡介】在4/23 前訂閱指定沙龍年方案,於付款「確認方案」頁面,使用活動折扣碼"moneyback" 可享 9 折優惠! 【活動頁面連結】 ------------------------- 川普的御用經濟國
Thumbnail
2025/04/14
【活動名稱】 限時 9 折!精選投資理財沙龍推薦|大盤動盪,知識進場 【活動簡介】在4/23 前訂閱指定沙龍年方案,於付款「確認方案」頁面,使用活動折扣碼"moneyback" 可享 9 折優惠! 【活動頁面連結】 ------------------------- 川普的御用經濟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前言 最近美國SEC證監會開始大規模起訴並查抄幣安與Coinbase 美國分公司的金流,新聞報導稱這是幣圈團滅與否的最後一役。 剛好在本周四美聯儲議息會議前,官員都在緘默期沒啥新聞,而市場也認定本次應該不會升息,該預期的該預判的也都反映在股債價格上了。 人類學徒就趁著這個小小的空檔回歸初心,以老人家
Thumbnail
前言 最近美國SEC證監會開始大規模起訴並查抄幣安與Coinbase 美國分公司的金流,新聞報導稱這是幣圈團滅與否的最後一役。 剛好在本周四美聯儲議息會議前,官員都在緘默期沒啥新聞,而市場也認定本次應該不會升息,該預期的該預判的也都反映在股債價格上了。 人類學徒就趁著這個小小的空檔回歸初心,以老人家
Thumbnail
「FTX破產」引發連鎖效應!Bitfront、BlockFi、AAX接連崩潰...
Thumbnail
「FTX破產」引發連鎖效應!Bitfront、BlockFi、AAX接連崩潰...
Thumbnail
「鈔票」並非一開始便出現的,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它是一種交換,度量,存儲價值的工具。 【個人網站】 加入小K Telegram群組,獲取最新資訊:https://bit.ly/littlekxtelegram
Thumbnail
「鈔票」並非一開始便出現的,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它是一種交換,度量,存儲價值的工具。 【個人網站】 加入小K Telegram群組,獲取最新資訊:https://bit.ly/littlekxtelegram
Thumbnail
背景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請破產,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政府為了救經濟,採用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策略,不斷印鈔票,造成貨幣貶值的慘況。這個事件讓人民發現金融機構的腐敗,並意識到中心化機構並不是完全可信任的。 比特幣白皮書 挖礦
Thumbnail
背景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請破產,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政府為了救經濟,採用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策略,不斷印鈔票,造成貨幣貶值的慘況。這個事件讓人民發現金融機構的腐敗,並意識到中心化機構並不是完全可信任的。 比特幣白皮書 挖礦
Thumbnail
貨幣的價值來自於互信的機制,我們在擁擠的車廂裡,彼此注意著自己的包包會不會被偷走,是因為我們並不相信陌生人,但我們卻都彼此相信著的金錢價值。所以錢的價值是因為我們彼此相信,所以它有了價值。
Thumbnail
貨幣的價值來自於互信的機制,我們在擁擠的車廂裡,彼此注意著自己的包包會不會被偷走,是因為我們並不相信陌生人,但我們卻都彼此相信著的金錢價值。所以錢的價值是因為我們彼此相信,所以它有了價值。
Thumbnail
21世紀的今日,有許多東西都以虛擬、數位化的型態誕生。好而貨幣也來到了虛擬的時代,作為全世界第一種,也是目前最值錢的比特幣,許多人聽過它的鼎鼎大名,卻依舊對它感到陌生。 今天Zoe將比特幣的發展、操作模式,到2021年現今大眾對它的期待與擔憂分享給你!
Thumbnail
21世紀的今日,有許多東西都以虛擬、數位化的型態誕生。好而貨幣也來到了虛擬的時代,作為全世界第一種,也是目前最值錢的比特幣,許多人聽過它的鼎鼎大名,卻依舊對它感到陌生。 今天Zoe將比特幣的發展、操作模式,到2021年現今大眾對它的期待與擔憂分享給你!
Thumbnail
比特幣(以及其他數位貨幣)是個套路。為什麼呢?
Thumbnail
比特幣(以及其他數位貨幣)是個套路。為什麼呢?
Thumbnail
比特幣(以及其他數位貨幣)是個套路。為什麼呢?
Thumbnail
比特幣(以及其他數位貨幣)是個套路。為什麼呢?
Thumbnail
...在看見不平等連續成長所帶來的苦難之後,我們知道現今的體制系統本身是不公正和不永續的。我們也知道我們有道德的義務和知識要去行動,所以說,我們才會在這裡一起創造出一套咱們現今最急迫且需要的更好選擇:一種有內建意識的在促進更加公正和永續的全球經濟系統...
Thumbnail
...在看見不平等連續成長所帶來的苦難之後,我們知道現今的體制系統本身是不公正和不永續的。我們也知道我們有道德的義務和知識要去行動,所以說,我們才會在這裡一起創造出一套咱們現今最急迫且需要的更好選擇:一種有內建意識的在促進更加公正和永續的全球經濟系統...
Thumbnail
我承認行動/線上支付很方便,尤其在假鈔扒手橫行、或是其他替代支付方式不便的地方,更是有它的好處;我不會勸你別用,但我從來不是它的無條件擁護者、也不認為它才是進步的象徵。
Thumbnail
我承認行動/線上支付很方便,尤其在假鈔扒手橫行、或是其他替代支付方式不便的地方,更是有它的好處;我不會勸你別用,但我從來不是它的無條件擁護者、也不認為它才是進步的象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