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錢還可以繼續玩🇺🇸只要拳頭如砂鍋大👊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這個世紀,👀我們親眼見證了人類的歷史(愚蠢),因為利益紛爭,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戰爭,戰事持續1年仍未告終,生靈塗炭令人不勝唏噓。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我們的老大哥-美利堅合眾國🇺🇸,欠的錢太多,😅快要付不起啦。美國財政部12日公布,截至5月10日,美國政府僅剩880億美元(約2.7兆新台幣)的特別措施款項,現金剩約1430億美元(約4.4兆新台幣),若國會不提高31.4兆美元(近930兆新台幣)的「債務上限」,無論財政部是否有優先償還方案,😱聯邦現金最快將在6月1日用罄,導致政府債務違約(這是哪招);屆時不只政府將停擺,美股將崩跌近20%,經濟成長率放緩4%。💡債務上限是美國國會為聯邦政府設定的「舉債最高額度」,避免政府過度借款、超過預算、債務違約。當觸及舉債上限時,代表美國財政部已用盡借款授權,除非提高上限金額,否則政府無權再舉債。

raw-image



📖31.4兆美元是什麼概念,2022年美國GDP25兆美元,我國GDP 國內生產毛額8000億美元,美國國民舉債過日子,國會也允許國家舉債過日子,1年賺25兆,😓允許舉債寅吃卯糧1.25年,把將來國家要賺1.25年的錢,通通提前印出來,大把大把的撒,31.4兆美元,也相當於我國不吃不喝,全國努力賺31.25年的揮霍金額,🛡️突然好像看到徵苛稅,蓋行宮的古代場景。

raw-image


有的投資人問,🇺🇸為什麼美國欠這麼多錢,隨時還有關閉倒帳的風險,大家還這麼願意持有呢。首先,🌟因為美債被教科書視為無風險利率,投資心理可能已經被定錨,不願意相信美國有倒債的一天;第二,🌟美國雖然舉債度日,但國力雄厚、科技發展以及經濟水平都極高,很有可能不會被相當於1.25年國家GDP的債務打敗;第三:🌟美國軍事實力雄厚,持續蟬聯全球軍力寶座,既然拳頭那麼大,😄倒債也就不是他的最大隱憂。

raw-image



💣國債這顆大炸彈,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上演一次,每次都以調高債務上限作為收場,印鈔機之後又開心的運轉起來,這次到底會不會爆炸呢,我想,在協商的最後期限,兩邊都會有所妥協,繼續調高債務,🐎馬照跑舞照跳的。

https://news.tvbs.com.tw/world/212467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有一個夢想,創建永續愛心金流物流循環國度,人人安居富足
2會員
204內容數
生活大小事,不離財經趨勢,以輕鬆淺顯的方式,讓我們一起瞭解地球經濟脈動。 AFP財務規劃,風險分散資產配置,波段趨勢投資。
2025/05/02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後,造成美國股、匯、債三殺,除了看壞產業和經濟前景以外,😓美債的可信程度也引發了投資人擔心。 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美債究竟可不可以一直發新償舊,這個教科書上寫的零風險資產,真的是零風險嗎,會不會改天突然真的改為100年零息債券,😱還不可轉換,一家日本企業拋出部
Thumbnail
2025/05/02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後,造成美國股、匯、債三殺,除了看壞產業和經濟前景以外,😓美債的可信程度也引發了投資人擔心。 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美債究竟可不可以一直發新償舊,這個教科書上寫的零風險資產,真的是零風險嗎,會不會改天突然真的改為100年零息債券,😱還不可轉換,一家日本企業拋出部
Thumbnail
2025/04/24
黃金交易所得屬財產交易所得,應列入個人綜所稅。 若能提供購買證明,可依實際成本計算所得,按5%-40%級距課稅; ⚠️要注意的是,如果若無法舉證成本,則視為「一時貿易所得」,😱要課徵6%稅率。 以金價一克3300為例,賣出100克黃金,5%稅率若能舉證成本
Thumbnail
2025/04/24
黃金交易所得屬財產交易所得,應列入個人綜所稅。 若能提供購買證明,可依實際成本計算所得,按5%-40%級距課稅; ⚠️要注意的是,如果若無法舉證成本,則視為「一時貿易所得」,😱要課徵6%稅率。 以金價一克3300為例,賣出100克黃金,5%稅率若能舉證成本
Thumbnail
2025/04/16
輝達(Nvidia)宣布,因美國政府對H20晶片出口中國實施無限期限制,將認列約55億美元的庫存及採購相關費用💣 該政策針對H20可能被用於中國超級電腦的風險,即使H20為降規設計,仍被視為敏感產品。此舉恐重創輝達原本依賴中國市場的營收與成長潛力,也讓公司先前為符合法規的努力受挫。
Thumbnail
2025/04/16
輝達(Nvidia)宣布,因美國政府對H20晶片出口中國實施無限期限制,將認列約55億美元的庫存及採購相關費用💣 該政策針對H20可能被用於中國超級電腦的風險,即使H20為降規設計,仍被視為敏感產品。此舉恐重創輝達原本依賴中國市場的營收與成長潛力,也讓公司先前為符合法規的努力受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狼又來了嗎? 每次都聽到美國債務上限觸頂好像很危急,每次卻又都安全過關! 究竟美國政府跟國會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呢? 就讓我們來認識美國的債務上限吧
Thumbnail
狼又來了嗎? 每次都聽到美國債務上限觸頂好像很危急,每次卻又都安全過關! 究竟美國政府跟國會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呢? 就讓我們來認識美國的債務上限吧
Thumbnail
美國的債務上限,在經濟、政治和金融世界中,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瞭解它的概念和運作方式,對投資者來說是必要的,那麼,美國債務上限究竟是什麼?它對全球市場,尤其對投資者有什麼影響?一起揭開債務上限背後的神秘面紗,並解析其對我們投資決策的影響。
Thumbnail
美國的債務上限,在經濟、政治和金融世界中,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瞭解它的概念和運作方式,對投資者來說是必要的,那麼,美國債務上限究竟是什麼?它對全球市場,尤其對投資者有什麼影響?一起揭開債務上限背後的神秘面紗,並解析其對我們投資決策的影響。
Thumbnail
近期充斥財經新聞版面的「債務上限」,指的是美國的國家債務上限。債務上限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國家出現過度舉債、赤字過多的狀況。關注金融市場的朋友一定知道,除了「債務上限」這個名詞之外,還有個東西叫做「提高債務上限」,當我們不能按照規定控制債務的時候,只要把規定放寬就行了!
Thumbnail
近期充斥財經新聞版面的「債務上限」,指的是美國的國家債務上限。債務上限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國家出現過度舉債、赤字過多的狀況。關注金融市場的朋友一定知道,除了「債務上限」這個名詞之外,還有個東西叫做「提高債務上限」,當我們不能按照規定控制債務的時候,只要把規定放寬就行了!
Thumbnail
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又又又來了 美國在今年1月19日又又又*79次達到國會所設定的債務上限後,財政部長葉倫開始採取了"非常規"的審計手段(會計魔術)來繼續償還政府債務,避免違約,並能繼續支付帳單。 但再怎麼搬東牆補西牆,錢也不能憑空變出來。財長耶倫在日前正式通知國會議員,若不能再次提升債務上限,美國政府
Thumbnail
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又又又來了 美國在今年1月19日又又又*79次達到國會所設定的債務上限後,財政部長葉倫開始採取了"非常規"的審計手段(會計魔術)來繼續償還政府債務,避免違約,並能繼續支付帳單。 但再怎麼搬東牆補西牆,錢也不能憑空變出來。財長耶倫在日前正式通知國會議員,若不能再次提升債務上限,美國政府
Thumbnail
這個世紀,👀我們親眼見證了人類的歷史(愚蠢),因為利益紛爭,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戰爭,戰事持續1年仍未告終,生靈塗炭令人不勝唏噓。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我們的老大哥-美利堅合眾國🇺🇸,欠的錢太多,😅快要付不起啦。美國財政部12日公布,截至5月10日,美國政府僅剩880億美元(約2.7兆新台幣)的
Thumbnail
這個世紀,👀我們親眼見證了人類的歷史(愚蠢),因為利益紛爭,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戰爭,戰事持續1年仍未告終,生靈塗炭令人不勝唏噓。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我們的老大哥-美利堅合眾國🇺🇸,欠的錢太多,😅快要付不起啦。美國財政部12日公布,截至5月10日,美國政府僅剩880億美元(約2.7兆新台幣)的
Thumbnail
美國國債又快要到達上限,為什麼財經人說又呢? 什麼是美國國債上限? 美國國債爆了會怎樣?
Thumbnail
美國國債又快要到達上限,為什麼財經人說又呢? 什麼是美國國債上限? 美國國債爆了會怎樣?
Thumbnail
近期國際金融市場中最巨大的未爆彈無疑就是美國的債務赤字上限問題。如果美國處理不好兩黨在於債務赤字上面的問題,有可能進一步導致債務違約,如果美國出現歷史上第一次違約,那麼將會給金融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
Thumbnail
近期國際金融市場中最巨大的未爆彈無疑就是美國的債務赤字上限問題。如果美國處理不好兩黨在於債務赤字上面的問題,有可能進一步導致債務違約,如果美國出現歷史上第一次違約,那麼將會給金融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
Thumbnail
「美國的利息支出將消耗稅收收入」 *美國債務總額:31.5兆美元(如圖黃框處) ➡️每年支付的利息:到 2024 年約為 1.2兆美元 🟢美國債務上限目前31.4兆美元(2021/12調整)而這上限已經達到,美國將會採取「非常措施」來防止違約 *我們先來看美國債務上限歷史: 2005年-7.6兆美
Thumbnail
「美國的利息支出將消耗稅收收入」 *美國債務總額:31.5兆美元(如圖黃框處) ➡️每年支付的利息:到 2024 年約為 1.2兆美元 🟢美國債務上限目前31.4兆美元(2021/12調整)而這上限已經達到,美國將會採取「非常措施」來防止違約 *我們先來看美國債務上限歷史: 2005年-7.6兆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