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讀 Amazing 《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讀 Amazing 《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完這本書,我馬上打開 Line 敲了好友:「想和你分享,我覺得你會喜歡。」

2021年底,朋友說他生病了,那是一種長期積累在身心上的情緒,以病痛的方式顯現。那一刻,他告訴我「健康」成為最重要的願望,所以我想把這份能量分享給他。

2021到2022年的我,也不在理想狀態,今年許下更有意識地覺察自己。在重新調整的過程中,我遇見了彥菁的第二本書《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如同第一本著作《#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這次彥菁依然用力地挖掘自我,以最真實的一面現身讀者面前,我覺得他好勇敢。

曾彥菁 Amazing《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曾彥菁 Amazing《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彥菁說:「走入內心,學著修復,原來過去的比較與證明,都是破碎的孩子在哭鬧。」從愛情的傷口開始,梳理身上的結,回過頭看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對待自己的方式,慢慢接納那個較為黑暗、不喜歡的自己。

這是一道難題,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愛自己,直到現在我也是,責備自己總是比較簡單。不允許負面、不允許逃避,有任何「壞」情緒出現,就是自己「不夠好」。彥菁很誠實,寫出心境變化,有些片段不禁苦笑,我何嘗不是如此?

然而彥菁也和讀者分享他的解方,他是如何轉化這些情緒,慢慢變成現在的自己、珍惜自己,他說:「每個人都有傷疤,如此,我們才懂得如何愛人。」正視脆弱,擁抱恐懼,那一刻就有機會變得強大。

當然,蛻變並非一朝一夕,從此海闊天空。沒有,人生還是有許多苦,關卡一關關來,可能在哪個環節就被擊倒,害怕自己不符合期待、擔心自己不值得被愛。

但,沒有人是完美的,不可能永遠不犯錯,彥菁的心理師一句話醍醐灌頂:「犯錯沒關係,你還是可愛的。」如果我們能寬容待人,怎不能寬容待己。

或許還是會有焦慮不安的事物,試著面對會有不同的改變嗎?

有一段彥菁寫以前的他怕狗,卻在與狗狗襪子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純粹的愛。過去他看到狗總是快步走過,讓毛孩走進入自己的生命後,視野和過往截然不同,我喜歡彥菁說:「原來只要多喜歡一個東西,生命就變得寬廣。」這份信念也很適合用在面對自我。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最後一章彥菁說希望自己墓誌銘寫著:「這是一個活得剛剛好的人。」希望你也知道自己剛剛好,就很美好。

avatar-img
Krachreading的沙龍
26會員
24內容數
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rachread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對自由有什麼想像? 是人人稱羨的財富自由還是工作自由? 但是細問自己,是不是把自由和「輕鬆」劃上了等號,工作自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嗎?
書友們有沒有遇過以下情境:不知道怎麼挑適合的書、買了一櫃子的書卻看不完、就算看完了也不懂書想表達什麼,因此現在出現了許多說書、講書、選書的專業人士,讓人們能夠快速地認識、吸收一本書。讀書本就有一些門檻,講書的門檻又更高,必須融會貫通,再運用淺顯易懂的口語表達出來。
「在房間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要變成怪物就好了。」 「不要去傷害別人就好了。」 我這樣想著,然後一天度過一天,一年度過一年……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將家庭最私密的那一面掀開,廖瞇獲得寫作年金之時,矛盾的心境讓她哭了出來,她想著「被書寫的人在痛苦裡,書寫者在接受掌聲」,如果可以她也希望滌正常。
你對自由有什麼想像? 是人人稱羨的財富自由還是工作自由? 但是細問自己,是不是把自由和「輕鬆」劃上了等號,工作自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嗎?
書友們有沒有遇過以下情境:不知道怎麼挑適合的書、買了一櫃子的書卻看不完、就算看完了也不懂書想表達什麼,因此現在出現了許多說書、講書、選書的專業人士,讓人們能夠快速地認識、吸收一本書。讀書本就有一些門檻,講書的門檻又更高,必須融會貫通,再運用淺顯易懂的口語表達出來。
「在房間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要變成怪物就好了。」 「不要去傷害別人就好了。」 我這樣想著,然後一天度過一天,一年度過一年……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將家庭最私密的那一面掀開,廖瞇獲得寫作年金之時,矛盾的心境讓她哭了出來,她想著「被書寫的人在痛苦裡,書寫者在接受掌聲」,如果可以她也希望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