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體驗(UX)衡量框架 - HEART

使用者體驗(UX)衡量框架 - HEAR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HEART 是一種用於衡量產品用戶體驗的框架,源自於由 Google 。這個名稱是取自五個衡量標準的首字母所構成,分別為:

  1. Happiness(快樂):
    評估使用者對產品的滿意度、產品的可用性、以及獲得的價值。這個行量通常需要透過調查來收集數據,如滿意度調查或淨推薦指數(NPS)。
  2. Engagement(參與度):
    衡量使用者對產品的使用深度,例如使用的頻率、強度或者深度。例如:追蹤使用者每天花在你的網站或應用的時間。  
  3. Adoption(接納度):
    觀察產品推出新功能或者新服務後,有多少新用戶註冊你的服務。
  4. Retention(留存度):
    衡量使用者是否繼續使用產品。如果用戶試用了產品後仍持續使用,則表示留存率高。
  5. Task success(任務成功):
    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衡量完成特定任務的效率。例如,用戶在你的網上購物平台找到並購買一項產品所需的時間。


以下做舉例:

假設你有一個音樂串流服務,你可以透過 HEART 框架來衡量你的用戶體驗。

Happiness(快樂):透過定期的滿意度調查,詢問使用者對音樂選擇、音質和界面設計的滿意度。

Engagement(參與度):分析使用者每天使用服務的時間、播放歌曲的數量,或者建立/分享歌單的頻率。

Adoption(接納度):如果串流服務有多種付費級別(例如,免費的版本和付費的高級版本),可以追蹤有多少使用者從免費版本升級到付費版本。這可以反映出使用者對付費版本所提供的增值服務的接受程度。

Retention(留存度):追蹤使用者是否持續保持訂閱,或者長期用戶是否仍在使用你的服務。

Task success (任務成功):可以從使用者能夠多容易與且迅速地找到和播放他們想要聽的音樂來衡量。也可以追蹤他們建立和分享播放清單,以及在探索新音樂時是否遇到任何困難或挑戰。

HEART 用戶體驗框架提供了一種結構化的測量方式,用來衡量和理解產品或服務的用戶體驗。該框架以五大核心指標,詳細的描繪出使用者與產品或服務之間的互動情況。

這些指標並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彼此相關並且綜合反映了使用者體驗的多個方面。例如,高度的參與度可能導致更高的快樂和留存度,而任務成功度則可能影響用戶對產品的接納度和參與度。

最重要的是,HEART 框架是彈性的,可以根據不同的產品、服務或特定目標進行調整。各項指標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衡量,從定量的數據分析(例如,使用次數或使用時間)到定性的使用者調查(例如,滿意度或淨推薦指數)。

總結,HEART 框架提供了一種使用者導向的方法來理解和改善產品或服務的體驗,幫助企業創建更有價值、更吸引人的產品。

我是Lisa收收UI / UXTaiwan UI / UX人生設計學創辦人,曾任職平面設計師、網頁前端工程師,最後轉職到自己喜歡職位 - UI / UX Designer,目前也是一位講師,致力於零基礎教學,與協助想轉職的人。





















avatar-img
收收UIUX的沙龍
109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收收UIUX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天的Google I/O 發表會,開誠布公的點出目前的使用者情境,並且依照著需求開始演化技術、迭代與更新,並落地於自家產品上,讓用戶能獲得更好的體驗。
身為設計師,雖然不一定需要會寫程式,但若瞭解一些技術上的專有名詞,以及知道背後的運作原理,能夠讓你在職場技能樹上加分,以及在和工程師協作溝通上更順利喔!
依照各行各業,面試前的準備都不太相同,這邊以設計師為例,提供一些經驗跟意見讓大家參考,同時也是彙整學生問我的問題,一並整理出來,若你有更多經驗談,歡迎私訊粉專與我分享!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發現,收收UI / UX發文的頻率與方向開始有點改變,過去我們每天提供資源、素材、文章給大家參考,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我們所找到的文章,從中有效率吸收與學習。 今天想換另一個角度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設計師的職位,在你心中的想像是什麼呢?
最近收到了一封學生的信,詢問在職場中UI Designer是什麼?想在公司建立一套基本的流程,這張圖片應該許多人都看過,裡頭有很多專業的名詞,以及像金字一樣往上堆疊的順序,在討論工作流程前,我們一樣先來了解每個詞彙代表什麼、以及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Us
第一天的Google I/O 發表會,開誠布公的點出目前的使用者情境,並且依照著需求開始演化技術、迭代與更新,並落地於自家產品上,讓用戶能獲得更好的體驗。
身為設計師,雖然不一定需要會寫程式,但若瞭解一些技術上的專有名詞,以及知道背後的運作原理,能夠讓你在職場技能樹上加分,以及在和工程師協作溝通上更順利喔!
依照各行各業,面試前的準備都不太相同,這邊以設計師為例,提供一些經驗跟意見讓大家參考,同時也是彙整學生問我的問題,一並整理出來,若你有更多經驗談,歡迎私訊粉專與我分享!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發現,收收UI / UX發文的頻率與方向開始有點改變,過去我們每天提供資源、素材、文章給大家參考,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我們所找到的文章,從中有效率吸收與學習。 今天想換另一個角度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設計師的職位,在你心中的想像是什麼呢?
最近收到了一封學生的信,詢問在職場中UI Designer是什麼?想在公司建立一套基本的流程,這張圖片應該許多人都看過,裡頭有很多專業的名詞,以及像金字一樣往上堆疊的順序,在討論工作流程前,我們一樣先來了解每個詞彙代表什麼、以及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