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之二

《我可能錯了》之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單單看著書名:「我可能錯了」,原本有些緊繃、僵直的身心似乎就稍稍放鬆了一點。而想要被認可,想要證明自己的想法,似乎就不再那麼容易將自己束縛住了。我的觀點可能不是唯一正解的想法,應該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人際紛爭和衝突吧?單單願意試著去接受、去包容不同觀點的存在,就是人生的一大成長了。

如果是在此之前,那麼我雖然沒講出來,但心裡頭想的一定是:「我不可能是錯的」,所以呢?只要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我就會感到生氣,就會覺得有人蓄意挑戰,就會覺得自己不被理解與接受,就會想要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就會想要讓人印象深刻……

這本書就像一個朋友親切的娓娓的訴說著他的人生經歷,他的感受,他的心得,他沒有要我們回應什麼,可是我們卻在他自顧自的訴說中,觸動了一些什麼,領悟了一些什麼,回想了一些什麼。它不像一般心靈成長的相關書籍,有些生硬或空泛,它始終務實,始終沒有脫離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讀完之後,內心滿滿的感觸和感恩。

人生旅程,多的是跌跌撞撞的時候,雖然曾有過些許的歡笑和欣慰,但更多的是傷悲和坎坷,選擇不說,不代表沒有過,不代表未曾發生。看著作者娓娓訴說著自己的追尋,不能不有所感,尤其是最後幾年的遭遇,憂鬱症,找到真愛,父親安樂死,與漸凍症共處…,他沒有埋怨,而是平靜接受但又積極的面對。呈現的修為,特別令人動容。他在書中如此寫著:
我不曾對ALS、神或命運感到憤恨。從來沒有誰承諾要讓我長命百歲。在這方面,人類就宛如樹上的葉子。大多數的葉子會一直到枯萎或變色才落下,但有些葉子會在依然翠綠時掉落。




書中警句甚多,在在引人深思,

「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

「當我稍微放下自己的念頭,讓它們更自由地流動時,就能為更明確篤定的意念騰出空間。」

「我們人類經歷的大多數心理痛苦,都是自願與自己造成的」

「你不會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但你會一直擁有自己需要的。」

「你必須永遠從自己開始。」

「我們很容易就想表現自己的聰明,想讓人印象深刻,以至於忘記了心全然在當下對自己多有幫助」

「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展現善意,然後盡力而為」

「少一些『我必須預先知道這一切』,多一些『順其自然』」

「我們在安然無事中學習,在風暴時才會想起」

「我一生中擔心的大部分事情,從來都沒發生過。至於大多數確實發生的事,我永遠都無法預料。」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9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