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表現對金錢的「在意」

我不敢表現對金錢的「在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些日子,我覺察到自己在金錢上有些拘謹。

這份拘謹和一般的匱乏或擔心沒錢,好像又不太是同一件事情。後來深入感受,覺得這份拘謹是來自於——我不太敢展現自己其實是在意金錢的。

而這份刻意塑造的「淡然」,其實不僅金錢,在人際關係當中也是。

我引導著自己深入潛意識,看見了我的哥哥。我哥從小個性相較於我比較外向,很會結交朋友,常常是孩子王;但我就相反,我比較安靜、敏感又沒什麼自信。

而在金錢上,我印象很深刻,小時候拿到紅包時,我哥都會很開心自在地和家人小賭怡情;但我好像就不太敢揮霍紅包錢,都是請媽媽幫我把錢收起來。然後我爸便會開玩笑,嘲諷著我是守財奴XD

在這些脈絡下,我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其實是自卑的——身旁有一個這麼亮眼又豪邁的兄長,讓內向的我,時常覺得自己永遠不夠。甚至一直到大學時期,我也都還有這樣的感覺。

當時我雖然念的是很好的國立大學,但是其實內心是茫然且匱乏的。相比哥哥,他好像總是交遊廣闊,女朋友沒斷過(?),而也總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在過去五年裡,我不斷地建構自己的生活,完成自我實現;好像透過達成目標的過程,去為自己建立一直以來十分缺乏的自信。在很多時刻裡,我也覺得:哇!我真的成為一個於外於內都有自信又穩健的女人了。

但一直到這次的覺察,我才發現,雖然從外在與結果來看,我的確是這樣,在很多的工作或社交場合裡,我也都越來越自在又穩健,而且都可以表現得還不錯。但說實話,當這次我誠實地面對自己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只是不斷地用「自在、自信與穩健」去掩蓋那個其實內心很敏感、慌張又內向的小女孩。

然而這個小女孩,其實就是我啊。這一直一直是我的一部分。我一直都是有點拘謹又敏感的人,從小、到大,都是。

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不自覺地用自信的面具或穩健的盔甲,保護著自己——只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渴望著能去體現並且成為那個令我深深崇拜的哥哥。

梳理到這裡,我真的覺得豁然開朗。

raw-image

承認自己的拘謹、害羞、慌張與敏感,但也不否認自己也有自信、自在、活潑又穩健的一面。這都是我,獨一無二的我。

所有的特質,都是相輔相成的;所有的特質,都很重要,也都能在我們需要時好好地支持著我們的生命——而被支持的前提是,我們都能無條件地接納著自己的所有。

with Love, Susan 04/04/2023 寫於 密克羅尼西雅 帛琉

你有什麼特質,也曾經急著排斥的嗎?邀請大家,一起把所有的自己,通通迎接回來吧!


✨如何找到我✨

🌷Instagram: Susan 海洋系能量療癒師 @souljourney_expansion https://pse.is/4xeref

🌷Facebook: Susan in Palau 在帛琉的靈魂旅程 https://pse.is/4xrmsf

🌷Spotify Podcast: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2b4rTgVVHDqAVDTR6cNP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681028572

🌷能量療癒預約:https://pse.is/4xl36e

🌷方格子 Vocus:https://vocus.cc/user/@souljourneyexpansion

Gmail ✉️:susantsai1014@gmail.com

avatar-img
Susan Tsai 的沙龍
10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usan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與大自然連結 大自然是陰性能量最完美的展現。定期走進山林、海邊,或只是在家附近的公園散步,與樹木、草地接觸,都能讓你感受到陰性能量的支持。靜靜地觀察風的流動、葉片的顫動,閉上眼感受空氣、微風撫過肌膚,用五感徹底沈浸在大自然的當下。大自然教我們活在當下——不執著過去,不擔憂未來,而是完全擁抱此
這篇文章,我思索了很久,想用最真誠的方式,表達我內心的想法與觀點。 先說說我自己吧。 回想過去,我似乎只在19歲時,因為外觀漂亮,買過一條水晶手環。 此後,我再也沒主動購買過水晶、蠟燭或精油。如果身邊有這些物品,那多半是別人送的心意。而牌卡呢?我此生也只買過一副。 我想說的不是否
「無慾則剛」,這是道家文化裡很著名的思想,甚至也成為新時代靈性人的某種隱形標桿。   好像「慾望」成了一件壞事,被貼上了滿滿的標籤,是修行道行不夠「高」的象徵。   但我想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慾望,而這些慾望,包含物慾、性慾、食慾或是情慾。任何乍聽之下有點庸俗的東西。   「慾望」本身是中立
1. 與大自然連結 大自然是陰性能量最完美的展現。定期走進山林、海邊,或只是在家附近的公園散步,與樹木、草地接觸,都能讓你感受到陰性能量的支持。靜靜地觀察風的流動、葉片的顫動,閉上眼感受空氣、微風撫過肌膚,用五感徹底沈浸在大自然的當下。大自然教我們活在當下——不執著過去,不擔憂未來,而是完全擁抱此
這篇文章,我思索了很久,想用最真誠的方式,表達我內心的想法與觀點。 先說說我自己吧。 回想過去,我似乎只在19歲時,因為外觀漂亮,買過一條水晶手環。 此後,我再也沒主動購買過水晶、蠟燭或精油。如果身邊有這些物品,那多半是別人送的心意。而牌卡呢?我此生也只買過一副。 我想說的不是否
「無慾則剛」,這是道家文化裡很著名的思想,甚至也成為新時代靈性人的某種隱形標桿。   好像「慾望」成了一件壞事,被貼上了滿滿的標籤,是修行道行不夠「高」的象徵。   但我想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慾望,而這些慾望,包含物慾、性慾、食慾或是情慾。任何乍聽之下有點庸俗的東西。   「慾望」本身是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