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是生命力,更是通往靈魂藍圖的驅動力

慾望,是生命力,更是通往靈魂藍圖的驅動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無慾則剛」,這是道家文化裡很著名的思想,甚至也成為新時代靈性人的某種隱形標桿。

 

好像「慾望」成了一件壞事,被貼上了滿滿的標籤,是修行道行不夠「高」的象徵。

 

但我想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慾望,而這些慾望,包含物慾、性慾、食慾或是情慾。任何乍聽之下有點庸俗的東西。

 

「慾望」本身是中立的,沒有好壞對錯,端看你如何運用這股能量;而慾望的出現,反映的也是我們內心真正的情感需求。

 

你渴望吃更多,透過「吃」代償工作上的壓力或失戀的悲傷,這時候我們可以去梳理的是:「食慾」背後內心的匱乏究竟為何?

 

你渴望性愛,可能不一定僅限於性愛的快感與刺激,而是透過與另個人肢體上的連結,獲得某種情感價值可能是被愛的感覺、可能是歸屬感或被保護的感覺。

 

你渴望買漂亮的東西,透過「消費與擁有」更多的物品,或許你需要這份佔有的感覺,或許你需要透過消費舒壓、感受刺激

 


每一份慾望的背後,都代表著一個最核心的情感價值,而那個情感價值,才是我們需要去看見與滿足的。

 

身而為人有慾望,真的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我們只需要去覺察自己慾望的波動與起伏,太多或太少,都是不健康的。

 

畢竟慾望,象徵著是我們生而為人的生命力,也是成長前進的一股驅動力

 

當我們內心有更多、更大的渴望,才有可能去創造和實踐更美的夢想。

 

所有的成功人士,也都是由於有這股慾望,才能促使他們朝著理想前進。

 

觀察自己的慾望,感覺自己的慾望,陪伴自己的慾望,有一天,這股慾望會成為你生命裡推波助瀾的最大動力,走上靈魂最神聖的藍圖。

 

祝福大家,生命裡都有光。

 

11/28/2023 寫於台北

「你害怕你的慾望嗎?」歡迎大家底下留言和我分享喔~


✨如何找到我✨

1-1身心引導 / 情緒療癒 / 潛意識探索 / 線上女人圈《女性身體覺醒地圖》 / 子宮療癒

🌷Instagram: Susan 海洋系身心療癒師 @souljourney_expansion

https://instagram.com/souljourney_expansion?igshid=YmMyMTA2M2Y=

🌷Facebook: Susan.耘海裡的慢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huyun1014?mibextid=LQQJ4d

🌷YouTube: Susan.耘海裡的慢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Susan-vm2el

Gmail ✉️:susantsai1014@gmail.com


 

avatar-img
Susan Tsai 的沙龍
10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usan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與大自然連結 大自然是陰性能量最完美的展現。定期走進山林、海邊,或只是在家附近的公園散步,與樹木、草地接觸,都能讓你感受到陰性能量的支持。靜靜地觀察風的流動、葉片的顫動,閉上眼感受空氣、微風撫過肌膚,用五感徹底沈浸在大自然的當下。大自然教我們活在當下——不執著過去,不擔憂未來,而是完全擁抱此
這篇文章,我思索了很久,想用最真誠的方式,表達我內心的想法與觀點。 先說說我自己吧。 回想過去,我似乎只在19歲時,因為外觀漂亮,買過一條水晶手環。 此後,我再也沒主動購買過水晶、蠟燭或精油。如果身邊有這些物品,那多半是別人送的心意。而牌卡呢?我此生也只買過一副。 我想說的不是否
羞恥感是我個人很深層的創傷。   從小我就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身型不符合亞洲審美,眼睛小,臉型寬,還有長輩要我長大後應該去削骨。   這些言語,大部分也不是惡意的,但現在回去看,總覺得這些「玩笑」反映的是整個亞洲社會的通病。   我自卑了二十年,直到踏出台灣,才發現世界很大,原來有這麼多
1. 與大自然連結 大自然是陰性能量最完美的展現。定期走進山林、海邊,或只是在家附近的公園散步,與樹木、草地接觸,都能讓你感受到陰性能量的支持。靜靜地觀察風的流動、葉片的顫動,閉上眼感受空氣、微風撫過肌膚,用五感徹底沈浸在大自然的當下。大自然教我們活在當下——不執著過去,不擔憂未來,而是完全擁抱此
這篇文章,我思索了很久,想用最真誠的方式,表達我內心的想法與觀點。 先說說我自己吧。 回想過去,我似乎只在19歲時,因為外觀漂亮,買過一條水晶手環。 此後,我再也沒主動購買過水晶、蠟燭或精油。如果身邊有這些物品,那多半是別人送的心意。而牌卡呢?我此生也只買過一副。 我想說的不是否
羞恥感是我個人很深層的創傷。   從小我就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身型不符合亞洲審美,眼睛小,臉型寬,還有長輩要我長大後應該去削骨。   這些言語,大部分也不是惡意的,但現在回去看,總覺得這些「玩笑」反映的是整個亞洲社會的通病。   我自卑了二十年,直到踏出台灣,才發現世界很大,原來有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