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河是東北角一條獨立的水系,主要是牡丹溪及平林溪匯流於新北市雙溪區老街商圈旁,之後往東經貢寮區注入東海。雙溪地名也是因這一地理狀況而稱之,而自清代開墾開始就是淡蘭古道山徑的樞紐,從渡船頭旁街道(雙溪老街)兩側一幢幢精緻的石砌老厝(周家古厝),可見昔日的繁華程度;另外東和戲院遺址則見證了礦業時期小鎮的熱鬧景象。
雙溪老街入口處旁的三忠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雙溪打鐵舖是大多數遊客會造訪的,在現代化街屋包圍之下紅色的古老矮磚房,老師傅維持傳統模式守護著這間百年老店,門樑上大紅色的春聯,一旁窗台高掛著菜刀、鐵器、鋤頭等用具,這樣的圖像成就了文化觀光的價值。
說到文化景點就來介紹一下〝連舉人古厝〞,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連元喬(開墾雙溪始祖)的後代連日春赴福州應鄉試,高中丙子科舉人為雙溪區第一位舉人,因此其宅邸被尊稱為「舉人厝」,在正廳門楣上懸掛著「文魁」匾額,這塊匾額是清光緒初年福建巡撫丁日昌所立。
雙溪河往東流河床就在台2丙線和魚行道路之間,而魚行道路是昔日淡蘭古道之一,因此健行路線安排自然就是首選。從老街到貢寮車站約五公里,這樣的長度是很適合健行的距離。
過了魚行市民活動中心後就完全進入鄉村的景象,然後很快的就會看到這棟有歷史的客屬祠堂–魚桁呂氏孝思堂;昭和4年(1928)孝思堂從原有的草房,新築為有兩扇石造圓窗的石砌宗祠主體,其後陸續增建、補強、修飾到2002年變成現在的樣貌。
魚行道路既是昔日的淡蘭古道自然在路旁會看到古樸的土地公廟(1936),道路過了戲坪地後,宜蘭線鐵道就隔著鐵網一路相伴到貢寮站。
從車站前往草嶺古道大都是走德心街,而雙溪河從連接貢寮老街的彩虹情人橋橋下穿過後,就跟隨著遊客一路相隨到遠望坑口才分手道別,在此它以U型的身影往北朝新社流去,最後右轉從福隆海邊注入東海。
德心街上的德心宮是貢寮的信仰中心,初建廟宇始於1838年但1979年後歷經兩次重建而成現在宏偉的樣子,過往的歷史痕跡就只能老照片去追尋。新社慈仁宮,雖也曾重建過但仍然能在建物內看見一些歷史跡物。
慈仁宮融合了原住民巴賽族的傳統信仰與漢人的媽祖信仰,因此廟宇建築特色也包含了兩者文化元素;傳統閩南風格就是紅牆與翹角加上屋頂的剪黏藝術裝飾,原住民的元素則在木雕神龕上的蛇鳥雕刻圖案上,是值得探訪的一座廟宇。
在慈仁宮附近的巴賽祖師廟(又稱山西祠),類似竹北新社〝采田福地〞是原住民所祭祀的廟宇,但這裡有更多的原住民元素表現。巴賽族為臺灣平埔族之一的凱達格蘭族分支,祠堂建築造型古樸,裡外都有平埔族彩繪。神桌下有塊4400年前的碑文,牆壁上到處都是原住民的雕刻、圖記照片等。
喜歡賞鳥的遊客就可以前往田寮洋濕地觀賞,田寮洋四週是被淺山丘陵環繞的一塊氾濫平原,因此視野也是極佳,即使不賞鳥在田埂間行走,或佇立片刻看著遠山藍天也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