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拜拜這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第一次知道拜拜,
是婚後被媽媽幾乎是以「命令」式的言語
讓我在七月半回夫家幫忙燒香拜拜。
記得,當時我是這麼說的,
「那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我要特別回去?」
因為打小到大從沒看過家裡拜拜
不知道這樣的習俗有多重要
更不了解農曆七月的傳統意義。
一直以為這樣的節日,只是媽媽口中
笑稱自己是鬼門關來不及関而逃脫出來的重要日子。
(我的農曆生日是7月29號,是毎到七月媽媽一直會惦念在嘴邊的一天)
後來,也不知道哪一天
突然發現媽媽也拜拜了。
問她,媽媽才告訴我
「戇囝仔,過去是生活艱苦,
拜拜是需要錢,買東西拜拜,家裡又沒有多餘的錢。現在日子好過了,當然就要拜。」
但是開始拜拜的媽媽,有著屬於自己的拜拜邏輯。
她認為心誠則靈,所以拜什麼並不重要,怎麼拜好像也不是重點。
記得有次
媽媽準備了滿滿的一大盆生米。
問她,她說這方便讓祖宗和神明自己烹飪
想吃幾分熟,多硬、多軟,都好。
看著媽媽嘴邊的笑,我倒認為
家裡人口少,與其拜太多食物
吃不完,或一煮再煮被嫌棄
這也不失為是種好方式。
而拜拜的食物,媽媽從來沒有任何限制
都是以我們想吃的種類為主
當然還有的就是容易存放的
譬如丸子類、炸物等。
許多人常選擇的水果,反而甚少出現
「很容易壞啦,尤其是天氣熱,除非你們有人要吃。」媽媽說。
還有就是燒金紙。
第一次拿到金紙時,我不懂有什麼不同
只知道一股腦地全丟進去燒。
直到後來嫂嫂很驚訝的問我
「這有分給神明和陰間的,你們都不知道嗎?」
我莫名的搖搖頭。
問媽媽,媽媽說「沒關係啦,他們會自己分好。」
心誠則靈
如今,媽媽已經走了好多年
每次走到了廟宇,常常莫名地看著、看著
不知不覺的就想起了這些過往……
(圖為台北行天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戚戚chi ch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少時不懂,一次去日本旅行的過程中 誤闖居酒屋 當時飢腸轆轆,只知道一心想吃東西 裡面煙霧瀰漫,觸目所及盡是「歐吉桑」 當時什麼都不管,急不可耐的要了菜單 點了東西 就自顧自地拿起桌上的冰水邊喝 變皺鼻,以手作扇搧著 自以為日本人聽不懂國語 喃喃說著「好臭啊…」 隨著時間漸長,每當日後有機會走
坦白說,第一次第一次走進第一次走進這家第一次走進這家位於第一次走進這家位於羅東第一次走進這家位於
夜晚,朦朧的月色初上 坐落在新竹尖石鄉秀巒村泰雅族部落裡的民宿充滿了歡樂聲。 一千多公尺的高山,到了冬天 冷冽的寒風,總是不時越過山 穿過層層的樹林,鑽入溫暖的屋舍。 漫漫長夜中 大家聚在一座散發著熱氣的暖爐旁 笑著、說著,邊把白天從山林裡 辛苦採摘而來的香菇烘烤著。 四溢的香氣,一如泰雅族人的
常以為台南除了美食、小吃、古蹟外, 其他,像是沒有值得人需要特地驅車南下的理由。 然而,走入位於台南關廟的新光社區 漫漫的時光像在這裡停止了腳步。 純樸的小鎮瀰漫的閒適、悠情 雖然淡淡地,卻是宛如深入人的五臟六腑 深刻地讓人置身其中 總是每每不自覺地莞爾微笑。 位於鹽水溪源頭的小鎮, 過去也曾風光繁
很喜歡嘉義這個地方 魚塭,常常在坐車時,伴隨著飛掠而過的視線 猶如珍珠灑落般的閃閃發亮 白鷺鷥優雅的身影,不時展現在人們眼前 佇立水面、草叢旁的悠閒 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時候,走過台灣 觸動人心的是在地人所營造出的一切 從嘉義太保行駛上82快速道路 來到素有鮮蚵故鄉之稱的東石 沿途,純樸的鄉野景致外,
肚子餓了,卻因為看不破體重的問題,忍受著。 想起多年前出國採訪 馬來西亞充滿特色的當地小吃 中國雖然是個講究吃的民族,南來北往 醞釀出獨特而精緻的飲食文化,可是在香料及一些蔬果方面 或許要拱手讓給熱帶地區的人們。 尤其是椰子 椰子皮、椰子殼被運用在日常生活用品上,至於果肉,不管是作為主食或是配料,都
年少時不懂,一次去日本旅行的過程中 誤闖居酒屋 當時飢腸轆轆,只知道一心想吃東西 裡面煙霧瀰漫,觸目所及盡是「歐吉桑」 當時什麼都不管,急不可耐的要了菜單 點了東西 就自顧自地拿起桌上的冰水邊喝 變皺鼻,以手作扇搧著 自以為日本人聽不懂國語 喃喃說著「好臭啊…」 隨著時間漸長,每當日後有機會走
坦白說,第一次第一次走進第一次走進這家第一次走進這家位於第一次走進這家位於羅東第一次走進這家位於
夜晚,朦朧的月色初上 坐落在新竹尖石鄉秀巒村泰雅族部落裡的民宿充滿了歡樂聲。 一千多公尺的高山,到了冬天 冷冽的寒風,總是不時越過山 穿過層層的樹林,鑽入溫暖的屋舍。 漫漫長夜中 大家聚在一座散發著熱氣的暖爐旁 笑著、說著,邊把白天從山林裡 辛苦採摘而來的香菇烘烤著。 四溢的香氣,一如泰雅族人的
常以為台南除了美食、小吃、古蹟外, 其他,像是沒有值得人需要特地驅車南下的理由。 然而,走入位於台南關廟的新光社區 漫漫的時光像在這裡停止了腳步。 純樸的小鎮瀰漫的閒適、悠情 雖然淡淡地,卻是宛如深入人的五臟六腑 深刻地讓人置身其中 總是每每不自覺地莞爾微笑。 位於鹽水溪源頭的小鎮, 過去也曾風光繁
很喜歡嘉義這個地方 魚塭,常常在坐車時,伴隨著飛掠而過的視線 猶如珍珠灑落般的閃閃發亮 白鷺鷥優雅的身影,不時展現在人們眼前 佇立水面、草叢旁的悠閒 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時候,走過台灣 觸動人心的是在地人所營造出的一切 從嘉義太保行駛上82快速道路 來到素有鮮蚵故鄉之稱的東石 沿途,純樸的鄉野景致外,
肚子餓了,卻因為看不破體重的問題,忍受著。 想起多年前出國採訪 馬來西亞充滿特色的當地小吃 中國雖然是個講究吃的民族,南來北往 醞釀出獨特而精緻的飲食文化,可是在香料及一些蔬果方面 或許要拱手讓給熱帶地區的人們。 尤其是椰子 椰子皮、椰子殼被運用在日常生活用品上,至於果肉,不管是作為主食或是配料,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拜拜對台灣人而言應該不會是件陌生的事。 (不知道非佛教基督教人是否也會拜拜) 一般拜拜的時候會準備很多供品, 拜完神明後, 那些供品大家會吃掉嗎? 我自己以為拜完了後的供品大家一起享用是件非常理所當然的事。 但在日本好像不是…。       事情是這樣的。    日本
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對於家族來說承載著深厚的意義。戰後嬰兒潮的30年世代和60世代對傳統儀式的思潮有著十分不同的見解。祖先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古禮及敬天地的意涵給未受教育洗禮的母親,父母親充滿敬畏的承接祭祖儀式,60世代卻因現代思潮漸漸轉變了傳統儀式的樣貌。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三月瘋媽祖」,在這時候,我來談兩件和媽祖有關的事。 這兩件事,一般人比較不會注意。媽祖廟的方向,以及媽祖是道教還是佛教神明?臺灣的民間信仰,受到影響,常是佛教、道教混雜,媽祖的廟宇狀況更是比較特殊。
Thumbnail
"白沙屯媽進香到北港朝天宮;大甲媽遶境到新港奉天宮" ​ 這也是最近我才知道的習俗,聽著北港人的淑芳姊姊說起,因為從未追隨媽祖進香或遶境活動,但能感受民間信仰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那份純粹與真誠(雖說自己是信仰佛教),還記得2007年電影《練習曲》裡的一幕,彰化老家的阿公,在等待媽祖進香時,鑽轎腳,
Thumbnail
除夕跟拜天公是阿母一定要拜拜的, 晚上11點就會被説拜拜啦 大家準備了嗎? 日興堂的綠豆椪好好吃喔 義美的寸棗也新鮮好吃, 對了你們知道義美有小塊的甜粿嗎???對於小家庭真的很方便
家裡是個言論自由、政治自由、宗教自由的地方,但是因為我從小就帶著小孩這樣子過年,所以小孩好像也就習慣這個樣子了! 每個鄉市鎮都有自己大廟,台灣一般都是開彰聖王、保生大帝或是清水祖師。正月初一子時,都是去大廟拜拜,回家後睡個覺,早上起床後,要嘛去新竹天公壇,要嘛去宜蘭大里天公廟-慶雲宮拜拜,反正正月
在台南土城天后宮和鎮瀾宮的奇遇,這次第,怎一個囧字了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拜拜對台灣人而言應該不會是件陌生的事。 (不知道非佛教基督教人是否也會拜拜) 一般拜拜的時候會準備很多供品, 拜完神明後, 那些供品大家會吃掉嗎? 我自己以為拜完了後的供品大家一起享用是件非常理所當然的事。 但在日本好像不是…。       事情是這樣的。    日本
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對於家族來說承載著深厚的意義。戰後嬰兒潮的30年世代和60世代對傳統儀式的思潮有著十分不同的見解。祖先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古禮及敬天地的意涵給未受教育洗禮的母親,父母親充滿敬畏的承接祭祖儀式,60世代卻因現代思潮漸漸轉變了傳統儀式的樣貌。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三月瘋媽祖」,在這時候,我來談兩件和媽祖有關的事。 這兩件事,一般人比較不會注意。媽祖廟的方向,以及媽祖是道教還是佛教神明?臺灣的民間信仰,受到影響,常是佛教、道教混雜,媽祖的廟宇狀況更是比較特殊。
Thumbnail
"白沙屯媽進香到北港朝天宮;大甲媽遶境到新港奉天宮" ​ 這也是最近我才知道的習俗,聽著北港人的淑芳姊姊說起,因為從未追隨媽祖進香或遶境活動,但能感受民間信仰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那份純粹與真誠(雖說自己是信仰佛教),還記得2007年電影《練習曲》裡的一幕,彰化老家的阿公,在等待媽祖進香時,鑽轎腳,
Thumbnail
除夕跟拜天公是阿母一定要拜拜的, 晚上11點就會被説拜拜啦 大家準備了嗎? 日興堂的綠豆椪好好吃喔 義美的寸棗也新鮮好吃, 對了你們知道義美有小塊的甜粿嗎???對於小家庭真的很方便
家裡是個言論自由、政治自由、宗教自由的地方,但是因為我從小就帶著小孩這樣子過年,所以小孩好像也就習慣這個樣子了! 每個鄉市鎮都有自己大廟,台灣一般都是開彰聖王、保生大帝或是清水祖師。正月初一子時,都是去大廟拜拜,回家後睡個覺,早上起床後,要嘛去新竹天公壇,要嘛去宜蘭大里天公廟-慶雲宮拜拜,反正正月
在台南土城天后宮和鎮瀾宮的奇遇,這次第,怎一個囧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