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紀的跋涉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祖母會唱秧歌,插秧時唱的歌。每年陽曆五月初陰曆四月十五左右芒種到立夏之間是秧圃出秧的時候農忙便開始了,小滿過後就要開始插秧了,族中婦人一天到晚彎著腰插秧苗,累了倦了說話打趣也說不動了,便有人提議“張大嫂起個頭來個秧歌兒吧”祖母便放開歌喉唱了起來,在山間平緩梯田上唱起。那是解放前的記憶了。祖母用她老蒼的聲音唱了幾句,我那時才幾歲聽不懂,覺得沒意思拋開祖母玩去了,留下老人落寞的拍著蒲扇回味著上個世紀的一生。
“民國十四年,我生在民國十四年”當我玩笑著問祖母今年多少歲時,祖母回著,還在上小學的我還沒學歷史不知道民國為何國,想著祖母年邁了忘了自己生年了撰出個民國來。也沒研究過到底是哪一年,祖母沒裹過小腳,“老太太是小腳”祖母說,老太太是她婆婆的婆婆。祖母嫁進何家來服侍了老太太和小太太十來年。我那時總分不清反復問祖母“老太太”小太太是什麼區別是不是跟電視裡的幾房太太一樣,她不厭其煩的講給我“老太太是你爺爺的奶奶,小太太是你爺爺的媽”她說老太太活了很大歲數,那時老爺是地主(我們那裡管曾祖父叫老爺曾祖母叫老太)老爺年輕時紈絝子弟一個,吃喝嫖賭抽大煙把家產敗光了。還好家族人丁興旺,祖父是五兄弟中的老大,祖母娘家那邊也是地主和老爺是朋友便指腹為婚成了娃娃親。“一直到十八岁歲進門前我和你爺爺沒照過面(见面)”祖母給我解釋什麼是娃娃親,她講她的母親多些,“她是個瞎子,造孽的人,把我跟你舅爺好不容易拉扯大,一輩子沒享到福”她總是提起她瞎眼的母親多麼命苦。
“那你爸爸呢?”我好奇祖母從不提她父親。“他是個孤僻的人,常年在山裡道觀修行很少下山,我和你舅爺從小到大沒怎麼見過他”祖母說她的祖父作為一家之長也沒法勸一心歸隱的次子回歸家庭。祖母的家鄉我去過,那是一片山林茂密的地方,長輩稱作“山裡”的地方,小時候只有過年才去“山裡”拜年。我的大姑奶奶(爺爺的姐姐)就嫁到了“山裡”。長大後我回想起祖母的父親想像著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祖母的父親作為封建沒落地主階級難以接受新朝代的變遷而選擇拋妻棄子歸隱山林不問塵世。祖母的記憶裡父親的角色是缺席的,她印象裡只有那個模糊的親戚眼裡“古怪的”父親。就這樣在瞎子母親的拉扯下,她和弟弟長大了。舅爺和祖母關係很親,祖母老說舅爺是她帶大的。“那是你舅爺頭上長了滿頭的哈喇子,嚷著難受,我為了不讓他摳哈喇子綁住他的手,用刀片把哈喇子刮下來,你舅爺造業疼的哭央求我別刮了,刮了一盆子血水,最後才好”祖母說那個年底小孩子長哈喇子很多,男娃子滿頭哈喇子像瀨蜍皮一樣,如果不刮就一直長在頭上就長不出頭髮了。多虧祖母的膽識舅爺保住了他的頭髮順利長大並娶了媳婦。
雖然我沒見過舅爺的頭髮那時候舅爺已經七十來歲了印象裡他一直是光頭小老頭。還記得從小到大每年夏天舅爺都會從“山裡”坐一個上午的班車來看他老姐姐。舅爺還會帶上侄子寶旭表叔一起來,寶旭表叔跟舅爺差不多年紀的老頭兒,可是差個輩分。每年夏天“山裡”這兩個老親戚都如約來看望祖母還帶些山裡的瓜果,他們的外甥:二伯,四伯,父親就會準備好酒好菜招呼他們,那是我暑假裡頂開心得記憶,聽兩個老人用濃厚的“山裡”口音講述畈上的趣聞,聽年已古稀的舅爺一聲聲喊著“姐姐”敘著舊,講他當年加入共產黨當兵的崢嶸經歷,交流著兒孫們的生活。後來父親告訴我,早年爺爺逝世前,舅爺承諾以後每年下來看望他的寡姐直到他自己入土。舅爺數十年風雨不改每年夏天如期而至,跟祖母甥輩拉家常,給祖母帶來慰藉,這段姐弟情誼也是山高海深了。記得舅爺談笑時有兩個酒窩,即使年邁依舊聲音爽朗,而他侄子寶旭表叔總是昏沉如眼瞎耳聾的老烘了的老朽頭,飯桌上大家其樂融融談笑聲中呼呼大作的那個,只有老掉牙乾癟的嘴裡叼著老煙杆的時候才不會盹著。舅爺和表叔每次住滿一個星期意猶未盡在我們的再三挽留下,推辭家裡雞,豬,牛鄰居只給招呼一個星期。拄著拐杖去馬路邊打回山裡的早班車結束一年一會的探親之旅。
那時候電視上總放著抗日劇,祖母雖然看不清聽不懂普通話卻也愛湊到電視機前聽聽響動哼哼幾句,我便問她可曾見過日本鬼子,她說沒見過,我不相信。“那時候兒本鬼子來洛陽時人早跑光了,那些鬼子就去家家戶戶捉沒帶走的雞鴨,還在灶上鍋裡頭拉屎,可壞了。我那時還是姑娘娃兒,我二爸叫我們一路的十來個堂姐表姐的姑娘娃到山上躲了好多天,等兒本鬼子走了才敢下山去”我問她日本鬼子來殺人沒有,她說沒聽說過。大概那時中原戰場上日本兵並不很喪盡天良只是偷雞摸狗了。
祖母長到二十歲變坐著大花轎,戴著大金鐲子金戒指從“山裡”來到開闊丘陵上,來到何家台,嫁給了祖父。“那大金鐲子金戒指一樣一對後來搬遷藏在老屋的門梁上了後來幾次搬遷就丟失了”祖母一邊回味著那場舊式地主婚禮的隆重一遍歎惋好景不長,當初的熱鬧繁華早已成煙雲。我後來好奇的跑到老屋,那幢久已失修傾頹不堪的土胚房,大門的房梁還在,可是廢了很大勁並沒找到祖母當年的嫁妝。或許不是這幢老屋,記得祖母說過老爺那時候是從天埡子搬下來的。天埡子是我兒時放牛的山窪,要翻過兩座山才能到。祖母嫁過來時,祖父一家住在崗上的,後來兄弟們分了家,幾經搬遷才在這檯子上生了根。
“那時候山上的林子可雄(茂密)了,還有老巴子,柴狗子,狼什麼的”老巴子是老虎,小時候大人嚇唬貪玩的小孩子就會說“老巴子來啦!”小孩子就會乖乖回家,在我們心裡“老巴子”是從未親眼見過的童年陰影。祖母講過好幾次老巴子舔臉的故事。一次村裡開大會年輕人都去村頭開大會去了,村尾一家裡老嬤嬤一個人在家,等散了會那家兒子回到家,發現自己的老母親已被老巴子舔去半邊臉。祖母一邊摸著她那鬆弛蒼老的臉頰一邊感歎那老巴子的威力。尚幼的我只在電視上看過老虎,但並沒聽說我們那裡長老虎,而且對老虎喜歡舔人臉很感興趣。“那後來呢?”“還能怎樣呀,老巴子舔完半邊臉就從屋後山上跑了,老嬤嬤已經不省人事了”小小的腦袋瓜裡便像放電影一樣想像著,很久以前,至少爸爸還沒出生時,村後山林不像現在這樣光禿(大躍進時山上樹木都砍光了,祖母說三年困難時期大家都要靠啃樹皮度日,可想而知山林破壞的多嚴重)而是茂密如熱帶雨林,黑黢黢的森林裡,老巴子在林間穿梭,時不時下山去人煙少的村莊“舔人臉”。“以前呐,你爸小時候我還帶他回山裡頭,你舅爺有一次捉回來一窩小老巴子”後來山林砍伐殆盡,別說老巴子就是豺狗子都成了傳說一樣的了。祖母還說在我出生以前,那幾間老屋後面的山坡上有貓頭鷹,晚上在屋後的松樹上哭號,聽的人睡不著瘮得慌。可我從來沒見過也沒聽過貓頭鷹叫。等我記事後父親和祖父分了家搬到山下開闊的檯子上去了。
祖母是個迷信的老輩人,記得姊姊結婚後一年都沒有懷孕祖母聽到母親和姊姊的談話,便說讓姊去給菩薩燒香許願,她說她自己也是結了婚六年沒孕,一次去廟裡許願磕了頭終於懷上大伯父,之後便一窩生了姑母,三伯四伯和我爸,祖母嫁到何家六年一直沒生育,盡心照顧著老太太小太太,作為封建地主家的長媳,她那些年應該是很難捱的,祖母並沒提過,好不容易等來的長子華中是她最疼愛的孩子,即使後來又添了四個兒女,長子一直是她的牽掛和驕傲。“那時你老爺吃飯從來都是單獨一人桌的,條件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吃糟糠,你老爺吃面餅,你大伯那時候作為長孫得了老爺最優眷顧,他用餐時會把大伯叫過去。”祖母頗為得意講起大伯小時候已顯出非凡的氣質,深受長輩的喜愛,後來大伯書讀出去了,學了醫,畢業時趕上文革因為成分問題,祖父花了很多錢才終於讓大伯當上 村裡的赤腳醫生。
像其他老人一樣,祖母在新時代的兒孫面前總喜歡敘述昔日的艱難歲月,每次聽到祖母老調重彈講起:“往處兒時候幾造業呀…”(以前多可憐啊)姊姊便捂著耳朵抱怨祖母那些造業的往事她耳朵都聽得起繭了,祖母笑笑依舊開啟她的憶苦模式:嫁到何家後沒幾年,趕上內戰,二爺(祖父的弟弟)當了共產黨的逃兵,共產黨要抓二爺,那時二爺年輕怕事便躲了起來,抓逃兵的找到家裡,見無男丁只有婦孺,便以為年輕的祖母是二奶奶,其實二爺那時還未成家。祖母便成了替二爺贖罪的人質被帶走。那時候祖父和其他兄弟遠在四川經商,沒人會寫信。家中無人搭救,戰亂年代大家難自保且那些兵士該不敢拿婦人如何。“他們給我帶上鐐銬,押犯人一樣押著我,無論怎麼審訊,我都守口如瓶不說你二爺藏身處,”兵士拿她沒辦法就押著她去另一個關押逃犯家屬的地方,那地方很遠,路上走了一兩個月,雖然聽祖母講過很多回,但愛聽故事的我依舊百聽不厭,聽到入迷處便想像自己跟隨初為人婦的祖母走在荒無人煙的山間小路上,那時是冬天,鵝毛大雪的早晨,樹林裡積雪沒過小腿,不禦寒的粗布衣裡凍得手麻腳麻,身後兩個執行任務的兵士最開始冷若冰霜一路跋涉,漸漸跟祖母熟絡起來,見祖母行動困難便給她松了綁,可冰天雪地裡寸步難行加上饑寒交迫體力不支,祖母一不小心踩到一塊朽木上掉進被雪掩埋的水坑裡,兩個兵士好不容易將祖母拉起來,濕透的衣裳貼在單薄的身上,寒冷襲著,兩個兵士良心發見不該對無辜的鄉領婦人這樣絕情,就將祖母解了鐐銬教她自己回家去,他們繼續趕路到了兵營跟上級說人質在途中暴病而亡。終得脫身祖母感激涕零跟兵士告別,回程路積雪早已掩埋了來路,如何找到回家方向,迷途羔羊一般她一個人在雪林裡深及大腿的雪裡跋涉著,不知道已經在雪地裡走了幾天,雪終於停歇了,雪光慘白如她臉色,除了她自己的心跳聲便是偶爾“轟”的一聲,是樹上積雪過厚壓斷樹枝,大團的雪降落的聲音。就這樣憑著模糊的方向感她獨自一人在雪林裡蹣跚著直到筋疲力盡以為走不出這無盡頭的雪林,一戶人家的矮屋裡的昏暗的燈光現在眼前,奇跡一般一個女孩大約十歲左右從門內走出來。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房東的姑姑的美麗回憶,她在年輕時因病去世,但她的靈魂卻與房東的租客展開了一段浪漫的夢中邂逅。文章中充滿了對於愛情、親情與時間流逝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傳統文化對於女性與婚姻的看法,以及現代人對這些傳統觀唸的反思。這是一個關於愛與記憶的故事,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與懷念。
Thumbnail
琅琅讀書聲中,春生逐光而去,漸去漸遠,臨了,回眸一笑。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說起我的祖父祖母,實在是沒有太多印象了。 因母親與公婆的不睦,我們回祖父母家的頻率不高,硬擠出腦裡只有那麼些許的片段。記憶中的祖父是高高壯壯的,眼睛小小的,帶著眼鏡,神情裡儼然透露出一股威嚴跟兇氣。但再回憶起來,祖父又是和藹的,記得每次他見到我時的笑容,把小小的我抱在腿上說不出的高興。迪化街舊時有
Thumbnail
分享母親回憶在她小時候和她老奶奶之間的一些故事。本文分享老奶奶的日常生活,她秘密的寶箱,以及老奶奶沈默的溫柔。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Thumbnail
頂個月(1/9)看著我的大漢小弟line:「屘姑仔往生了。」   阮叫伊「屘姑仔」,是阮阿媽上細漢的查某囝,自小漢予阿媽的妹妹,阮的姨婆做查某囝。阿媽生4个查埔,4个查某囝。   我這幾仔年想著,當初阿媽是佇想啥物?共家己的查某囝予無翁婿,閣愛拜3个姓,抱3个查某囡仔來姓3个姓的妹妹。雖然家
Thumbnail
久違的表哥來到家中,進門一句「阿姑姑好無?」, 瞬間勾起幼年時的回憶。 「阿姑姑」是在外婆家常聽到對老媽的稱呼,表哥是舅舅的兒子,雖然他說從小看著我長大,但我對這個表哥印象稀微,不過他早逝的爸爸我倒是留有深刻的印象。溫柔的舅舅對小孩極好,他一家彼時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就是傳統的大家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房東的姑姑的美麗回憶,她在年輕時因病去世,但她的靈魂卻與房東的租客展開了一段浪漫的夢中邂逅。文章中充滿了對於愛情、親情與時間流逝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傳統文化對於女性與婚姻的看法,以及現代人對這些傳統觀唸的反思。這是一個關於愛與記憶的故事,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與懷念。
Thumbnail
琅琅讀書聲中,春生逐光而去,漸去漸遠,臨了,回眸一笑。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說起我的祖父祖母,實在是沒有太多印象了。 因母親與公婆的不睦,我們回祖父母家的頻率不高,硬擠出腦裡只有那麼些許的片段。記憶中的祖父是高高壯壯的,眼睛小小的,帶著眼鏡,神情裡儼然透露出一股威嚴跟兇氣。但再回憶起來,祖父又是和藹的,記得每次他見到我時的笑容,把小小的我抱在腿上說不出的高興。迪化街舊時有
Thumbnail
分享母親回憶在她小時候和她老奶奶之間的一些故事。本文分享老奶奶的日常生活,她秘密的寶箱,以及老奶奶沈默的溫柔。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Thumbnail
頂個月(1/9)看著我的大漢小弟line:「屘姑仔往生了。」   阮叫伊「屘姑仔」,是阮阿媽上細漢的查某囝,自小漢予阿媽的妹妹,阮的姨婆做查某囝。阿媽生4个查埔,4个查某囝。   我這幾仔年想著,當初阿媽是佇想啥物?共家己的查某囝予無翁婿,閣愛拜3个姓,抱3个查某囡仔來姓3个姓的妹妹。雖然家
Thumbnail
久違的表哥來到家中,進門一句「阿姑姑好無?」, 瞬間勾起幼年時的回憶。 「阿姑姑」是在外婆家常聽到對老媽的稱呼,表哥是舅舅的兒子,雖然他說從小看著我長大,但我對這個表哥印象稀微,不過他早逝的爸爸我倒是留有深刻的印象。溫柔的舅舅對小孩極好,他一家彼時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就是傳統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