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后翼棄兵》終於看懂了最初以及最後的 play!
付費限定

《后翼棄兵》終於看懂了最初以及最後的 pla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後翼棄兵》是我在 Netflix 上非常喜歡的一部劇,近期又重新看了一遍,有感觸的橋段則是反覆細看 N 遍;開啟了英文字幕,發現這樣子可以讓我專心體會更多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劇情大綱以及人物介紹略,以下有雷,Let's play!


Let's play 最初的 play

我們先來到第 4 集《中局》,貝絲參加墨西哥錦標賽,備戰世界冠軍博戈夫前夕,被養母惠特利太太「請」出飯店放鬆一下的橋段。貝絲逛動物園巧遇博戈夫。

突然,一個轉場,畫面切至小貝絲童年,校工薛波先生對她說上這麼一段:

People like you have a hard tim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You've got your gift.
And you've got what it costs.
Hard to say for you what that will be.
You'll have your time in the sun, but for how long?
You've got so much anger in you.
You'll have to be careful.

小貝絲年幼,自然聽不懂這麼深奧的一段話(先生,你說什麼硬幣的兩面)。她皺眉,似乎不耐煩地對薛波先生說:

Let's play.

■ What it costs

我一直在想薛波先生所說的「what it costs」是指什麼,是劇裡不斷示現「嗑藥、酗酒成癮」所付出的代價嗎?應該不是。

我認為「what it costs」指的是貝絲特殊的成長遭遇(hard time),造成了她不能妥善擁抱別人對她的好,多次「搞砸了」進而傷透了他們的心


■ 出現不到一秒,沒有台詞,世界冠軍背後的秘密武器

一次在墨西哥,一次在巴黎,貝絲前兩次與博戈夫交手都被痛宰。這兩場對弈的敘事中,導演都安排了短短的一瞬,只有畫面,沒有台詞,展示博戈夫擊敗貝絲的秘密武器,這也是貝絲當時所缺乏的,就是「家人」的支持,一股安心堅定的精神力量。

所以在墨西哥之弈,導演「椅」一種物理的形象(惠特利太太沒有來看決賽)來凸顯這種反差;養母去世後,貝絲仍有機會得到「家人」(以另一種形式實擬)的關心,但她都給搞砸了,哈利也是,班尼也是;最終,莫斯科之奕有一段剪影,前世界冠軍盧申科和他的「家人」沙推棋局,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時貝絲心中的孤寂。

事實上,早在最初交手之前,當另外兩名俄國人還在議論貝絲「女性身份」會為她在棋局帶來怎樣的不利局面時,博戈夫在電梯裡是這樣評價貝絲的,真實地看穿了她脆弱的一面:

She's an orphan. A survivor.
She's like us -- losing is not an option for her.
Otherwise, what would her life be?

她,第三次與博戈夫的交手,能迎(贏)來好的結果嗎?


Let's play -- 最後的 play

最終結果應該不用多交代了,戲劇嘛!多半是會傳達一些美好的能量。

最後貝絲那一襲白衣,你要說這象徵著「初心」、「克服黑暗」、「轉變和重生」、「新的開始」、「棋盤上的白皇后」都行,可是我更有感的是她最後的一句台詞:

Let's play.

同樣一句話,呼應了小貝絲從前的那一次絮說,心境大不同。

我終於看懂了最初以及最後的 play!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註冊 MEXC
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註冊 Potato
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3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閱讀筆耕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26.7K會員
750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我們不是行為的主體,可以輕易地從上帝的視角鳥瞰;一旦我們涉入其中,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類內建的學習系統,是一種接受進步資訊的「下載器」⋯⋯只是大家不知道如何高效地使用,抑或是被安裝了錯誤的設定。
在小說《米奇7號》裡,永生技術實現了,但只用於「下流」階層,那些必要時可拋棄的克隆人,宇宙級的永生社畜⋯⋯永生技術變成了一種想不開才會「簽下去」的賣身契。
透過作者對名著的解讀方式,可以看到本書的思考核心所在:學習到多元的知識和觀點,以此掌握不同的「概念」,就能勾勒出「世界觀」,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肉」。
著眼於可操作性和可發現性⋯⋯把記憶的工作交接給第二大腦這位「員工」,幫助身為「執行長」的你排除雜念,致力於指揮和調度這些資訊,進而轉化為成果。
當智人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異己,而且在異己眼裡,智人就如同黑猩猩一般蠻荒時,眾人會有怎麼樣的反應⋯⋯。
⋯⋯我們不是行為的主體,可以輕易地從上帝的視角鳥瞰;一旦我們涉入其中,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類內建的學習系統,是一種接受進步資訊的「下載器」⋯⋯只是大家不知道如何高效地使用,抑或是被安裝了錯誤的設定。
在小說《米奇7號》裡,永生技術實現了,但只用於「下流」階層,那些必要時可拋棄的克隆人,宇宙級的永生社畜⋯⋯永生技術變成了一種想不開才會「簽下去」的賣身契。
透過作者對名著的解讀方式,可以看到本書的思考核心所在:學習到多元的知識和觀點,以此掌握不同的「概念」,就能勾勒出「世界觀」,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肉」。
著眼於可操作性和可發現性⋯⋯把記憶的工作交接給第二大腦這位「員工」,幫助身為「執行長」的你排除雜念,致力於指揮和調度這些資訊,進而轉化為成果。
當智人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異己,而且在異己眼裡,智人就如同黑猩猩一般蠻荒時,眾人會有怎麼樣的反應⋯⋯。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