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讀完一本書但是想法不太確定的時候,我會去看看網路上大眾的評價如何,今天我也做了一樣的事。然後在Goodreads上我發現了有趣的現象:V字型的評價分佈。我一直都不太看歐美的喜劇,總覺得那荒謬的讓我痛苦,但同時困惑於電影院裡同時存在的笑聲。爆笑有趣能夠和困惑煩躁同時存在嗎?為什麼?
Eisenberg這本書的特色有兩點,第一點是形式上不同於傳統的短篇小說,而利用評價、簡訊、書信、通話、對話這些方式塑造了另一種只存在於閱讀當下的現代劇那樣的平台,而讀者也是舞台上的一部份;第二點是內容上的平實白話,放任所有的自由聯想,幾乎沒有任何美化修飾,讓日常的所有歇斯底里的片段包裝成為文學。當那些神經質的碎念被幽默這個防衛機轉層層疊疊的包裹著,你看不看得清楚,Eisenberg究竟想說些什麼?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常常是有意涵的。鯛魚、打嗝。那其實是不舒服的。而Eisenberg寫這些文字我想其實不是為了讓誰爆笑,相反的,可能是想讓誰不舒服的。不論是荒謬的會心一笑,或者煩躁的皺眉動作,都很可能是作者的某些文字動的手腳。無論是後性別主義、迷幻藥,或者為自己清醒而感到尷尬,Eisenberg寫的其實是矛盾,各種被我們創造出來的矛盾。其實不是鯛魚讓我們打嗝,而是心裡面有什麼哽住了才讓我們打嗝。
【作品介紹】
伍迪.艾倫(Woody Allen)般,既神經質又充滿幽默、諷刺的呢喃小說!
全書以神經質的呢喃試敘述手法展現滑稽幽默,精準描繪人物的焦慮與不安性格,也同時隱喻當代社會裡,人們對外的衝突與對內的自我矛盾。
【作者介紹】
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1983—)
美國演員、劇作家和幽默小說家。
十六歲開始創作劇本,出版《亞松森》、《修正主義者》、《戰利品》和《我們所有人的一隅》四部作品,前三部皆自編自演登陸劇院。長期為文學雜誌《McSweeney’s》《The New Yorker》供稿。作品展現不俗的文學格調,是頗受讚譽的文學界新秀。
2011年,因飾演《社群網站》中Facebook創始人馬克.祖克柏一角,獲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雙料提名。此外,主演《出神入化》、《愛上羅馬》、《咖啡.愛情》等電影,並攜手安.海瑟薇為《里約大冒險》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