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 ,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以飯食或任何的食物,去供給一百或上百位造惡業做壞事的人,不如布施飯食給一位做善事、守戒、利他的善人。
僧寶是一切世間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種清淨的供養,讓眾生當下遠離煩惱,斷除諸結,得清淨心。發心設齋供僧,不僅能廣結善緣、消除業障,更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名曰沙門」,沙門原譯為勤習,非常勤奮地修學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經文講常行二百五十戒。嚴格而言,比丘的戒律有二百五十三條戒律,多增三條戒律,增上戒學,在戒學去增上;增上定學,進止清淨;增上慧學,安住止定在為四真道行,即四聖諦-苦集滅道。如果照佛陀的言教這麼做了,就可證阿羅漢,出家之果;發大乘菩提心,證初地菩薩。
出家眾仰仗全心修行,進德修業;在家信眾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長。也由於善信布施道糧,供養德行具足的出家人,讓他們沒有物資的匱乏,而能積極弘法利生,將佛法遍布世間,居士於此因緣供僧,可說是護法護教的菩薩行。
農曆七月十五日又稱為「僧自恣日」,當年在印度,農曆四月十六日後,天氣逐漸炎熱,蛇蟲鼠蟻孳生,慈悲 佛陀不希望僧眾因為天氣燥熱,血氣方剛、心浮氣躁,而與人衝突,此時出外化緣托缽也易誤傷踩踏生靈,因此,叮囑僧眾於此時期,應結夏安居,精進用功。
結夏安居最後的階段,必須自願認恣,讓其他僧眾指正、揭露出個人的缺點,進而加以懺悔、並改過遷善,做眾生的典範,足堪為眾生供養,若僧眾能實修實證,佛當然歡喜,故此日又稱「佛歡喜日」。
世上,有一重要群體,身處物欲橫流的社會浪潮,卻從不隨波逐流、澹泊明志,拋棄一己之私,荷擔佛陀偉大家業、弘揚佛法,感化芸芸苦難眾生,以大愛的菩提心,努力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讓世間更溫暖、絢麗、光明,這重要的群體,就是佛教的「僧團」,位居三寶之中的「僧寶」。
《賢愚因緣經》中記載:「無數劫前,有一比丘和一沙彌住在一起修行。師父的要求非常嚴格,沙彌除了托缽外,每天還要精進用功。一天,沙彌托缽圓滿時間較晚,想到定課會被耽誤,於是不禁落下淚來。恰逢一長者經過,見此情形便上前關心詢問,沙彌如實回答。長者聽後,決定以後每天供養飲食,讓沙彌專心用功。」
佛陀慈悲開示大眾:「彼時,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彌即是佛陀,供養飲食的長者就是阿難。阿難由於過去生誠心護持僧人用功辦道,修了大福報,所以才能聽聞法音不忘失。」
────────────────
✦觀音山 結夏安居—供千僧道糧‧供佛齋僧
https://www.fazang.org/sangha-offe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