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Maxupport 的 瑪克思 Max,務實、誠懇但直白的生涯擺渡人。
--
如果未來你想收到這每週一次的優質內容,歡迎填寫問卷訂閱,每週一中午11:59前,我都會寫一封信給你,分享我這一週的所遇、所想及所得,一起成為人生中繼續向前的夥伴。
--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由於考試成績一直不錯,所以總覺得自己是聰明且有天分的人,這種自我認知隨著長大越來越理所當然,甚至因此開始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就應該獲得更多鼓勵與關注,而這樣不斷膨脹的自己在大學狠狠跌了一跤,這一跌再起身,10多年就這樣過去了。
趁著228連假,因為一些觸動所以開始歸納自己的黑歷史,並試著找出造就結果的內因,今天的信件想跟也總被大眾認為是聰明的你分享觀察,如果有說中身上的什麼,雖然不能在短期內改變,但至少能讓我們更坦然接受現在的自己、知道這樣的自己並不孤單、也或許沒有這麼特別。
第一點很常見,就是「高估自己把事搞定的能力」:
這點的具體展現是以為自己可以同時進行很多任務 (並在開始時無比相信自己都能高效圓滿執行任務),但結果卻是每件事都沒辦法完整完成;或是高估自己的執行速度,所以做事沒有預留緩衝,很多時候必須靠熬夜極限完成;另外就是總愛不斷開闢新戰場,即便原本的戰爭根本還沒有結束。在完成事情這點上,這樣的我們比僅專注於完成單一任務的工讀生都不如。
第二點是「對自己太嚴格又太放縱」,這點也不少見:
對自己太好的地方,是很擅長為自己找理由放棄或是放過自己,與第一點相連結,會覺得時間到就該吃喝玩樂休息,反正還有時間;對自己太嚴格的地方,是不斷反覆地花時間責備自己或貶低自己,但因為沒有具體改變的作為與規劃,所以實際上只造成精神低落的結果,甚至因此讓周邊的人感覺充滿壓力卻又無法插手協助。
第三點我認為是影響最大的,那就是「缺乏為自己定位的能力」:
在成長過程中,只要是競爭就一定有標尺可以參考,考試有分數、比賽有評級,而這些成果也往往是我們的驕傲來源,但也讓我們習慣了以外部評價來為自己定位;而這樣的習慣,使我們在沒有分數可以參考的事情上變得無所適從,人際間的互動尺度就是其一。
因為沒有分數所以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所以有緣能夠遇到大師授課或參與厲害活動或組織,就算沒有基本能力或是成績普普也可以認為自己很厲害;因為沒有評級定位自己,所以根本無法分辨周邊人群與自己的相對位置,所以相處上就會出現「近廟欺神」的狀態,瞧不上自己周邊熟悉的人,看不出他們的價值,但卻對遠方陌生的大神總是過度恭維、過度追捧。
--
上面歸納的「高估自己把事搞定的能力」、「對自己太嚴格又太放縱」以及「缺乏為自己定位的能力」這三點,是我歸納出來聰明人常常會一事無成的主要原因,下一篇,繼續往下分享如何行動來優化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