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遷三年未果,職場上的那些焦慮與轉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自己不算是個聰明的人。


我在國小和國中的時候成績總是吊車尾。


高中有發憤圖強考上政大,但是只是運氣好加上開槓桿 (別人準備五科我只準備國英數,其他全放棄)。


原本以為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但是上了大學後沈迷電動,打到前途差點毀掉。


剛進入職場第一分工作,三年多都沒有升遷,看著同事一個個超車。


變得愈焦慮的情況下,病急亂投醫,試這個也不行,做那個也不對。


回頭看看 27 歲以前的自己,那時候年薪只有 40 幾萬,簡直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Miserable」。


一直以來我雖然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但是卻沒有什麼作為。


-


我是在唸完研究所之後才開竅


知道了天馬行空的想法如果不執行,就只是想法而已。


我發現自己最常犯的錯誤就是那個想法只停留在當下,然後執行一兩個月之後我就放棄了。


現在才知道,原來當初是因為自己的想法缺少了三個東西。


1,一個願景,讓自己迷惘的時候可以幫自己重新定錨,如果還在正確的道路上就不用擔心短期的起伏 (這也是為什麼我開始病急亂投醫,做事情看起來都三分鐘熱度)


2,好的策略,好的想法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選錯了道路就會比較慢,所以策略性的選擇就會更有效率 (這也是為什麼我三年來都沒升遷)


3,制定計劃,如果沒有計劃,只是單純的執行,常常會不知道自己的極限而反而造成倦怠。就像沒有健身過的人突然去健身房舉很重的東西,結果受傷了就休息好久,沒有建立起習慣就放棄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常常放棄)


-


摸索了多年後,慢慢找到道路


現在看待職場的方式就稍微改變了。


職場上有一種人升遷速度超快,好像吃了無敵星星的馬力歐。


這種人聰明又努力,然後看得到多年後的願景,也知道怎麼把願景拆成三年策略,利用每一個季度的專案慢慢蓋出康莊大道。


但是一路上的雜訊很多,不一定所有的聰明人都能堅持到最後,好似那顆無敵星倏忽即逝。


有時候看到抄捷徑的人捷足先登,就會稍微感到煩躁,也想要開始走小路。


有時候看到全職辦公室政治的人,就會覺得自己是否也該多點政治手段。


有時候看到短期六個月沒有達到目標 (薪水沒變多),就會懷疑自己的選擇。


聰明和天份可以讓自己走比較快,努力和毅力可以讓自己走更遠。


職場上我最怕遇到的對手 (或是仰慕的老師) 就是那種聰明又努力的人,簡直像是爆肝玩遊戲的課長,永遠望其項背。


就算不是課長 (含著金湯匙出身),就算不聰明,但是學會建立願景,制定策略,努力執行,其實也是一個很棒的方法了。

avatar-img
45會員
61內容數
任職外商,旅居荷蘭,分享職場日常。✏️ 著作:一週一道面試題 | 我的客服人生 | 生產力駭客 | AI 生活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外商隨筆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在自己的職場生涯中,我曾經陷入焦慮的狀態,感到徬徨與無助。後來,我讀到了《七個習慣高度效人》這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人生。這七個習慣讓我學會瞭如何積極主動,合理安排時間,理解他人,並達成雙贏的局面。這些習慣不僅適用於個人成長,也可以擴展到團隊的合作上。從而讓我在職業生涯中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動力。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撰寫有效的履歷。文章指出,履歷寫作的挑戰在於如何將經驗轉換為具體數據和實戰例子。建議從客戶體驗的角度出發,細部拆解商務客的需求,重現公司內部的營運細節。最後,整合這些經驗與商業思維,找出自身價值,並以公司在乎的KPI來呈現。文章強調,履歷應該著重在產出和附加價值,而非僅描述努力過程。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提出寬恕自己、放下焦慮、專注在未來成長的觀念,適合想要釋放職涯中不安情緒的人。作者分享了自身成長歷程,並勉勵讀者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受情緒左右,集中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在 100 小時內完成工作,旨在將其副業發展成一個小型商業模式。首先,作者學習了電子郵件行銷。接著,他設計了一門實戰課程,並利用 AI 協助完善課程結構與內容。隨後,他選擇平台進行線上直播,成功吸引報名。最後,他整合了社群媒體平台,並進行品牌重塑,聚焦於職涯成長知識分享。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在自己的職場生涯中,我曾經陷入焦慮的狀態,感到徬徨與無助。後來,我讀到了《七個習慣高度效人》這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人生。這七個習慣讓我學會瞭如何積極主動,合理安排時間,理解他人,並達成雙贏的局面。這些習慣不僅適用於個人成長,也可以擴展到團隊的合作上。從而讓我在職業生涯中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動力。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撰寫有效的履歷。文章指出,履歷寫作的挑戰在於如何將經驗轉換為具體數據和實戰例子。建議從客戶體驗的角度出發,細部拆解商務客的需求,重現公司內部的營運細節。最後,整合這些經驗與商業思維,找出自身價值,並以公司在乎的KPI來呈現。文章強調,履歷應該著重在產出和附加價值,而非僅描述努力過程。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提出寬恕自己、放下焦慮、專注在未來成長的觀念,適合想要釋放職涯中不安情緒的人。作者分享了自身成長歷程,並勉勵讀者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受情緒左右,集中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在 100 小時內完成工作,旨在將其副業發展成一個小型商業模式。首先,作者學習了電子郵件行銷。接著,他設計了一門實戰課程,並利用 AI 協助完善課程結構與內容。隨後,他選擇平台進行線上直播,成功吸引報名。最後,他整合了社群媒體平台,並進行品牌重塑,聚焦於職涯成長知識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說到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可能不是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歐洲旅遊景點。然而這裡樸素簡約的建築、啟迪人心的博物館、傳唱百年的戲劇作品,以及漫步街頭的那份寧靜與愜意,絕對值得你前來一探究竟。 這篇文章,小妹我將分享本次自由行的經驗,介紹如何以最划算的方式,漫遊奧斯陸、體驗北歐chill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在早餐店遇見一隻可愛貓咪的故事。作者分享了和這隻貓相遇後的經歷。故事中有許多有趣的細節,這隻貓穿著燕尾服樣式的毛色非常特別,讓作者忍不住被牠迷住。作者是否最後領養了他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我在大學畢業十年後,申請交換學生的動機,並簡述我決心提升英語能力的過程與方法。 比較意外的是我回國後,意外挖出大學時的交換計劃簡章,這個插曲好像在對我說:「有些事不管過多久,即使久到足以被遺忘,仍會在另一種契機下完成。」
Thumbnail
2020年為COVID-19疫情發生的首年,在韓國曾發生醫生大規模罷工的事態。事隔四年,此嚴重事態或會再次發生,導火線為擴大醫學院招生數目。文章探討韓國政府為何重新推出擴大收生政策、醫學團體反對的原因,並闡述擴大招生可能對韓國醫療體系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你去大稻埕幹嘛?辦年貨?」雅宜問。 「就沒去過。大稻埕是年貨大街?我看youtube是古都老街,歷史街區的感覺。」 「我們家是過年才去啦。」 四年前疫情爆發之前,抽空跑了趟台北走水貨口罩,順便看總統大選。為寫文章翻查對話紀錄,發現那天全程跟雅宜通訊。四年後,朋友圓周因為同樣原因訪台北,我看了
Thumbnail
觀音山 發起「2023年結夏安居 供千僧道糧」,歷經一個多月的時間,尋訪者一行人前往海拔高度超過4800公尺的藏區,超過3000公里的車程。將護持者所發心的「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物資,送達藏區較小、少人護持之寺廟,及雪域山區閉關者。山上閉關者,山下護關者,皆共成佛道,緣起在迴向。
對我來說,念博士是一件非常棒的投資。 讀生科博士有風險,投資前請前詳閱公開說明書 讀博士是一件相當長時間的投資 (也就是說有虧本風險),投資前先做足功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下是在台灣念生科博士前要考慮的三件事 1. 為什麼要讀生科博班 要達到這個目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如果排除了所有可能方案後,發現
Thumbnail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Henri Lefebvre (1974)   黃捷:法國社會學者列斐伏爾,在1974年出版的《空間的生產》(La Production de l’espace),裡頭曾提到空間上的三種概念-「空間實踐」、「空間再現」、「再現的空間」,對於公園
Thumbnail
就近幾年音樂劇發展而言,那些沒有資源的、沒有名氣的創作,卻比檯面上一般人所熟知的主流音樂劇要精采許多:或許是意識到自身困境(缺乏適合音樂劇演出的場地,製作期程過於壓縮……,認清在此刻的台灣,如他國般產業化、規格化的大規模音樂劇製作是種奢求,由大轉小,改走游擊戰路線,試圖自絕境逢生。
三年前的聖誕節,如今回想起來,好像是爸爸人生的一座分水嶺。 「年輕」時,基於一種莫名其妙的文化本位主義,爸爸不過聖誕節,就連國外的同學入境問俗寄來賀卡,也都刻意用新年卡回寄。這情形到珣上幼稚園後,參加學校舉辦的聖誕晚會,才有所改變。 「我們也來布置聖誕樹吧!」三年前,聖誕將臨時節,為了取悅孩子,爸爸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說到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可能不是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歐洲旅遊景點。然而這裡樸素簡約的建築、啟迪人心的博物館、傳唱百年的戲劇作品,以及漫步街頭的那份寧靜與愜意,絕對值得你前來一探究竟。 這篇文章,小妹我將分享本次自由行的經驗,介紹如何以最划算的方式,漫遊奧斯陸、體驗北歐chill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在早餐店遇見一隻可愛貓咪的故事。作者分享了和這隻貓相遇後的經歷。故事中有許多有趣的細節,這隻貓穿著燕尾服樣式的毛色非常特別,讓作者忍不住被牠迷住。作者是否最後領養了他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我在大學畢業十年後,申請交換學生的動機,並簡述我決心提升英語能力的過程與方法。 比較意外的是我回國後,意外挖出大學時的交換計劃簡章,這個插曲好像在對我說:「有些事不管過多久,即使久到足以被遺忘,仍會在另一種契機下完成。」
Thumbnail
2020年為COVID-19疫情發生的首年,在韓國曾發生醫生大規模罷工的事態。事隔四年,此嚴重事態或會再次發生,導火線為擴大醫學院招生數目。文章探討韓國政府為何重新推出擴大收生政策、醫學團體反對的原因,並闡述擴大招生可能對韓國醫療體系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你去大稻埕幹嘛?辦年貨?」雅宜問。 「就沒去過。大稻埕是年貨大街?我看youtube是古都老街,歷史街區的感覺。」 「我們家是過年才去啦。」 四年前疫情爆發之前,抽空跑了趟台北走水貨口罩,順便看總統大選。為寫文章翻查對話紀錄,發現那天全程跟雅宜通訊。四年後,朋友圓周因為同樣原因訪台北,我看了
Thumbnail
觀音山 發起「2023年結夏安居 供千僧道糧」,歷經一個多月的時間,尋訪者一行人前往海拔高度超過4800公尺的藏區,超過3000公里的車程。將護持者所發心的「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物資,送達藏區較小、少人護持之寺廟,及雪域山區閉關者。山上閉關者,山下護關者,皆共成佛道,緣起在迴向。
對我來說,念博士是一件非常棒的投資。 讀生科博士有風險,投資前請前詳閱公開說明書 讀博士是一件相當長時間的投資 (也就是說有虧本風險),投資前先做足功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下是在台灣念生科博士前要考慮的三件事 1. 為什麼要讀生科博班 要達到這個目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如果排除了所有可能方案後,發現
Thumbnail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Henri Lefebvre (1974)   黃捷:法國社會學者列斐伏爾,在1974年出版的《空間的生產》(La Production de l’espace),裡頭曾提到空間上的三種概念-「空間實踐」、「空間再現」、「再現的空間」,對於公園
Thumbnail
就近幾年音樂劇發展而言,那些沒有資源的、沒有名氣的創作,卻比檯面上一般人所熟知的主流音樂劇要精采許多:或許是意識到自身困境(缺乏適合音樂劇演出的場地,製作期程過於壓縮……,認清在此刻的台灣,如他國般產業化、規格化的大規模音樂劇製作是種奢求,由大轉小,改走游擊戰路線,試圖自絕境逢生。
三年前的聖誕節,如今回想起來,好像是爸爸人生的一座分水嶺。 「年輕」時,基於一種莫名其妙的文化本位主義,爸爸不過聖誕節,就連國外的同學入境問俗寄來賀卡,也都刻意用新年卡回寄。這情形到珣上幼稚園後,參加學校舉辦的聖誕晚會,才有所改變。 「我們也來布置聖誕樹吧!」三年前,聖誕將臨時節,為了取悅孩子,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