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聞】仿生藍環章魚的微針貼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四川大學為首的科學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的藥物貼片,透過模仿藍環章魚的構造讓新型藥物貼片附著在皮膚和黏膜的效果更好,這篇研究最近被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raw-image

最近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論文模仿藍環章魚設計了一款施打藥物的貼片。傳統的藥物貼片可能會遇到許多難題,例如在潮濕的表面上(例如口腔)可能難以附著,並且若是表面有唾液一類的黏液,也可能會阻礙藥物進入內部組織。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科學家決定師法藍環章魚。藍環章魚平時在攻擊獵物時,會先以爪吸附獵物潮濕的表面,接下來再利用口部可以注入毒液的利牙刺穿獵物的皮膚並注入毒液。科學家模仿藍環章魚的構造,設計出一款由微型吸盤和微型注射針所組成的貼片,當貼片貼在身體的皮膚或黏膜表面時,吸盤會幫助貼片牢牢附著在體表,並且微型注射針會穿透黏液、黏膜和皮膚表層,將藥物精準有效地送達目的地。

在動物實驗的測試中,科學家發現使用新型貼片可以讓兔子的嘴破好得更快,若使用於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上,也可以讓小鼠的黑色素瘤好得更快。

希望未來這項技術可以盡速普及在一般醫療用途,這樣嘴破的時候就不用在刻骨銘心的刺痛和不到十分鐘就融化的口內膏之間做選擇了。

Reference

1. Zhu, Z., Wang, J., Pei, X., Chen, J., Wei, X., Liu, Y., ... & He, Y. (2023). Blue-ringed octopus-inspired microneedle patch for robust tissue surface adhesion and active injection drug delivery. Science Advances, 9(25), eadh2213.(圖源,遵守CC BY-NC 4.0)

喜歡今天的文章嗎?別忘了在方格子上追蹤我!另外,在Instagram和FB上面追蹤我可以獲得更多最新的生物知識喔!

Instagram:oneminutebiology

FB:One minute biolog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ne minute biology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每天一分鐘,帶你了解科學前沿大小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就診日期:113.05.25 鼠名:萬海 就醫原因:因為萬海體內的寄生蟲非常頑強,自1月底收容後,先是前往剛果動物醫院就診,因將剛果的現有的四種藥物吃完後不見改善,故於4月初改往綠野動物醫院醫治,原本用藥後糞便形狀改善非常多,卻因為原蟲太快產生抗藥性,雖持續用藥,蟲量卻於五月初恢復。
Thumbnail
就診日期:113.05.25 鼠名:萬海 就醫原因:因為萬海體內的寄生蟲非常頑強,自1月底收容後,先是前往剛果動物醫院就診,因將剛果的現有的四種藥物吃完後不見改善,故於4月初改往綠野動物醫院醫治,原本用藥後糞便形狀改善非常多,卻因為原蟲太快產生抗藥性,雖持續用藥,蟲量卻於五月初恢復。
Thumbnail
先前曾發表文章跟大家分享「微針」與「藻針」的差異,兩者聽起來都是"針",但其實差異很大。這次我想更深入的跟大家說明「藻針」這部分,有很多細節很值得分享。
Thumbnail
先前曾發表文章跟大家分享「微針」與「藻針」的差異,兩者聽起來都是"針",但其實差異很大。這次我想更深入的跟大家說明「藻針」這部分,有很多細節很值得分享。
Thumbnail
痛感對於動物來說是一種保護機制,當動物接觸到會使自己感到疼痛的物體時,便會知道要遠離以確保不再受到這個物體的傷害。一般來說,生理上因接觸外物時出現的疼痛屬於正常反應,也不太會對動物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然而,有些生理出現的疼痛已經不再是正常神經反應的範圍內,毫無目的性地引發神經疼痛,甚至造成慢性疼
Thumbnail
痛感對於動物來說是一種保護機制,當動物接觸到會使自己感到疼痛的物體時,便會知道要遠離以確保不再受到這個物體的傷害。一般來說,生理上因接觸外物時出現的疼痛屬於正常反應,也不太會對動物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然而,有些生理出現的疼痛已經不再是正常神經反應的範圍內,毫無目的性地引發神經疼痛,甚至造成慢性疼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台北市野鳥學會與臺北市立大學地生系環研所劉思岑教授團隊針對都市人與野鳥的衝突,歸納整理許多小議題,例如黏鼠板的使用,就頻繁在日常生活周遭發生,許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卻大大造成野生鳥類與生態的衝擊,根據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救援了不少被黏鼠板黏住的小動物,除了松鼠、大赤鼯鼠、小鳥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台北市野鳥學會與臺北市立大學地生系環研所劉思岑教授團隊針對都市人與野鳥的衝突,歸納整理許多小議題,例如黏鼠板的使用,就頻繁在日常生活周遭發生,許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卻大大造成野生鳥類與生態的衝擊,根據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救援了不少被黏鼠板黏住的小動物,除了松鼠、大赤鼯鼠、小鳥
Thumbnail
剛剛看到「防疫貓貓」說貼毛毛蟲的圖會引發退追!因為太好奇了,所以決定實驗一下,順便替毛毛蟲平反。有的明明就很可愛啊~~~
Thumbnail
剛剛看到「防疫貓貓」說貼毛毛蟲的圖會引發退追!因為太好奇了,所以決定實驗一下,順便替毛毛蟲平反。有的明明就很可愛啊~~~
Thumbnail
科博館課程這次講昆蟲的口器和石虎 學到的酷知識是 蚊子🦟的那根吸血針 不吸血的時候 外面是有一個像劍鞘的套子包起來收著的 要亮劍吸血的時候才打開 然後那針 其實有6根!!6根!!! (請看圖中間那顆頭) 兩根劃開皮膚 兩根有倒勾刺的撐開有彈性的皮膚避免回彈 一根最
Thumbnail
科博館課程這次講昆蟲的口器和石虎 學到的酷知識是 蚊子🦟的那根吸血針 不吸血的時候 外面是有一個像劍鞘的套子包起來收著的 要亮劍吸血的時候才打開 然後那針 其實有6根!!6根!!! (請看圖中間那顆頭) 兩根劃開皮膚 兩根有倒勾刺的撐開有彈性的皮膚避免回彈 一根最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以四川大學為首的科學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的藥物貼片,透過模仿藍環章魚的構造讓新型藥物貼片附著在皮膚和黏膜的效果更好,這篇研究最近被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最近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論文模仿藍環章魚設計了一款施打藥物的貼片。傳統的藥物貼片可能會遇到許多難題,例如在潮
Thumbnail
以四川大學為首的科學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的藥物貼片,透過模仿藍環章魚的構造讓新型藥物貼片附著在皮膚和黏膜的效果更好,這篇研究最近被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最近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論文模仿藍環章魚設計了一款施打藥物的貼片。傳統的藥物貼片可能會遇到許多難題,例如在潮
Thumbnail
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有許多野生動物為了躲避天敵或方便捕食獵物,牠們演化出「隱蔽(crypsis)」及「偽裝(camouflage)」的生存策略。 「隱蔽(crypsis)」指的是生物演化出與棲息環境相似的體色(保護色)或是破壞身體輪廓的斑紋、斑點,以達到隱蔽於周遭環境的效果。
Thumbnail
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有許多野生動物為了躲避天敵或方便捕食獵物,牠們演化出「隱蔽(crypsis)」及「偽裝(camouflage)」的生存策略。 「隱蔽(crypsis)」指的是生物演化出與棲息環境相似的體色(保護色)或是破壞身體輪廓的斑紋、斑點,以達到隱蔽於周遭環境的效果。
Thumbnail
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有許多野生動物為了躲避天敵或方便捕食獵物,牠們演化出「隱蔽(crypsis)」及「偽裝(camouflage)」的生存策略。 「隱蔽(crypsis)」指的是生物演化出與棲息環境相似的體色(保護色)或是破壞身體輪廓的斑紋、斑點,以達到隱蔽於周遭環境的效果。如:比目魚演化出類似沙
Thumbnail
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有許多野生動物為了躲避天敵或方便捕食獵物,牠們演化出「隱蔽(crypsis)」及「偽裝(camouflage)」的生存策略。 「隱蔽(crypsis)」指的是生物演化出與棲息環境相似的體色(保護色)或是破壞身體輪廓的斑紋、斑點,以達到隱蔽於周遭環境的效果。如:比目魚演化出類似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