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衣不吞毒藥?從ECFA看三黨政治立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到黃暐瀚「吃糖衣,不吞毒藥?」一文,正好昨天我也跟朋友討論到這個議題。

首先,ECFA協議文本明白指出,貨貿跟服貿,要在早收清單的基礎上,「儘速」完成。由於沒有規定這個「儘速」是多久,從早收清單2011年開始執行到現在,貨貿跟服貿都卡在那裡沒有動,但基本上,ECFA理應是包含了貨貿跟服貿,只是目前僅執行了早收清單。

所以2010年時,蔡英文主張若馬政府強行簽訂ECFA,則民進黨在2012年有機會執政時,就會發動廢止ECFA的公投。他指的ECFA,當然是包含了早收清單、貨貿跟服貿。

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承認,早收清單是中國讓利的結果,為得就是讓台灣的中小企業、農民及一般民眾放心,他更用「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來形容兩岸關係。

溫家寶讓利說

溫家寶讓利說

而蔡英文則主張,ECFA會讓富者更富、貧者更貧,深化貧富與城鄉差距,中小企業與傳統產業將被迫關廠,台灣人民將離鄉背井到中國找尋工作機會。2010年民進黨舉辦反EFCA大遊行時,李登輝前總統也到場高喊「棄馬保台」。

當時反對ECFA最有名的說法就是「糖衣毒藥」,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早收清單的確是中國讓利的糖衣,但民進黨及李前總統都認為,後續的貨貿跟服貿將讓中國掌握台灣經濟命脈,是迫使兩岸綁入一中市場的毒藥。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民進黨2012年選輸了,馬英九把這視為全民親中的訊號,於是國民黨接著硬推服貿,結果被太陽花運動擋下來。因此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時,ECFA實際上仍只有執行早收清單,也就是糖衣的部分。

那這個糖衣有多甜?2016年蔡英文上台時,當年早收清單我方減免關稅是8.68億美元,中國減免0.76億美元;如果從2011年算到現在,我方共減免94.83億美元,中國減免9.97億美元。可以說,早收清單絕對是糖衣,現在有爭議的點是,究竟後續的貨貿跟服貿是不是毒藥?

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另一問題:為什麼現在要重啟這個爭議?

當一個協議明顯是對我方有利時,提出來討論唯一合理的理由,就是認為後續的貨貿跟服貿可以讓台灣獲得更大的利益,國民黨就是這種立場。可是這次爭議是由柯文哲而起,但他對此卻又不願正面回應,還說這是「假新聞一條龍」,反問「你有看到哪個影像柯文哲要重啟服貿?」

如果支持服貿,至少應該像國民黨一樣勇敢表述,讓人民去做選擇,如果不支持服貿,根本不用再提這個議題,因為現況就是沒有。我想來想去,如果柯文哲是「反黑箱,不反也不支持服貿」,對這個議題的方向完全沒有看法,那麼他能提的理由,只有柯文哲覺得現況對中國不公平,我們台灣既然吃了糖衣,後面不管是什麼,都應該「儘速」吞下去,要不然就要把糖衣吐出來,這樣對中國才公平。

也不能說沒道理,但沒想法還要吵這樣很不務實吧?這也不像在選台灣總統,反而比較像是中國小粉紅會說的話。其實ECFA有主動終止的條款,如果中國不滿意可以自己提,台灣人替中國緊張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結果對ECFA出手的是中共而不是口口聲聲說抗中保台的民進黨~~
Thumbnail
結果對ECFA出手的是中共而不是口口聲聲說抗中保台的民進黨~~
Thumbnail
所謂的抗中保台、反攻大陸、保密防諜是不是都是口號的一種。
Thumbnail
所謂的抗中保台、反攻大陸、保密防諜是不是都是口號的一種。
Thumbnail
柯文哲重啟服貿的真相:為了中國還是台灣?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近期因重啟服貿的議題,引發外界質疑。針對相關議題,資深媒體人林育卉在節目《台灣向前行》根據過去柯文哲的言行認為他在說謊。 柯文哲拋出重啟服貿的主張,引發輿論抨擊。(圖/自由時報) 柯文哲在6月1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他支持重啟服貿談判,
Thumbnail
柯文哲重啟服貿的真相:為了中國還是台灣?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近期因重啟服貿的議題,引發外界質疑。針對相關議題,資深媒體人林育卉在節目《台灣向前行》根據過去柯文哲的言行認為他在說謊。 柯文哲拋出重啟服貿的主張,引發輿論抨擊。(圖/自由時報) 柯文哲在6月1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他支持重啟服貿談判,
Thumbnail
民進黨原本就很擅長用一個看似恢宏高遠的理念,包裝己身的蠻橫和惡意,利用台灣人從眾和衝動的特質,從醒目標題開始誤導台灣人的思維進入一個個空泛的空中樓閣,最終成為他們操弄的棋子。
Thumbnail
民進黨原本就很擅長用一個看似恢宏高遠的理念,包裝己身的蠻橫和惡意,利用台灣人從眾和衝動的特質,從醒目標題開始誤導台灣人的思維進入一個個空泛的空中樓閣,最終成為他們操弄的棋子。
Thumbnail
民進黨郭國文為何你要欺騙善良的農民呢? 挺農民是應該的,反共也是應該的!但用政治話術,欺騙台灣人民就是不應該!萊豬民進黨都可以強行配合美國進口了,中國卻不行?這個是甚麼標準啊? 郭國文立委請你跟社會大眾解釋解釋「為何蔡政府做四年竟然更傾中、更賣台」?最後在奉勸一句:水果賣日本可以,別順便進口核食!
Thumbnail
民進黨郭國文為何你要欺騙善良的農民呢? 挺農民是應該的,反共也是應該的!但用政治話術,欺騙台灣人民就是不應該!萊豬民進黨都可以強行配合美國進口了,中國卻不行?這個是甚麼標準啊? 郭國文立委請你跟社會大眾解釋解釋「為何蔡政府做四年竟然更傾中、更賣台」?最後在奉勸一句:水果賣日本可以,別順便進口核食!
Thumbnail
中國收買台灣政治粉專在2019年4月突然成為新聞話題,誰是受益者?《2019年4月7日記錄》我又要來寫小說了。每次我分享一個依據脈絡推導出來的概念,就馬上會被批評成我在寫幻想小說。我是沒差,不排斥的朋友不妨參考參考。
Thumbnail
中國收買台灣政治粉專在2019年4月突然成為新聞話題,誰是受益者?《2019年4月7日記錄》我又要來寫小說了。每次我分享一個依據脈絡推導出來的概念,就馬上會被批評成我在寫幻想小說。我是沒差,不排斥的朋友不妨參考參考。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我試著寫簡短一點。 2016年蔡英文就職總統後,幫柯文哲解決了二大關卡。 第一是她的『維持現狀』真的非常徹底。不只是中國如何霸凌台灣她都堅持『承諾不變、善意不變』。而且用人和施政都非常的接近還沒露出「傾中本意」前的國民黨。甚至抛出想和習進平會面這樣的議題。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我試著寫簡短一點。 2016年蔡英文就職總統後,幫柯文哲解決了二大關卡。 第一是她的『維持現狀』真的非常徹底。不只是中國如何霸凌台灣她都堅持『承諾不變、善意不變』。而且用人和施政都非常的接近還沒露出「傾中本意」前的國民黨。甚至抛出想和習進平會面這樣的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