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人皆有生存本能,財富更是滿足衣食住行的重要基礎工具之一,經濟商業交易的來往,也是依靠它流通。但是人往往因為自私貪念、惡念,有還要更多,多還要無限,藉著財富、精緻物質而有高人一等的錯覺,心生傲慢,奢糜無度,商權勾結,周而復始,無有停止之時。
殊不知追求財富並非是惡事,但倚仗財富,心生傲慢,不知慚愧。錯認可以為所欲為,奢糜揮霍無度,又刻薄侵害他人,斂財無度,貪婪無盡,吝嗇施財,救濟貧苦,這才是天怒人怨,為自己、子孫招禍之因,都是[貪瞋癡]三毒念所起。
毒者之義,就是會殺害自身生命。世人皆知被毒蛇咬到,若不及時救治,會喪失性命。而佛說[三毒念]對自身的危害程度,更甚於毒蛇千億萬倍,不只現世招禍,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死後更是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輪迴不停,時劫長達無量不可數,直到惡業償還完畢,才能再生為人。貪瞋癡三毒念之可怕惡報如此,古今之例也一再警醒我們。
但因人類不信[儒釋道]三教聖人的教誨,與聖人無緣,只能無知造業,一再輪迴受苦,這是身為人類的悲傷,也是事實真相。故佛發大願[說法]救度眾生,我們能與三教聖人有緣,聽聞聖法,如說修行,實在是幸運之極。
不只現世幸福安樂,富足健康,死後生天,享極樂天福。更甚者蒙佛接引往生佛國,永脫生死輪迴之苦。如此苦樂對比清晰的結果,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太上感應篇】原文:【苟富而驕,苟免無恥】
【苟富而驕】:(苟:邪行、惡行)
※ 【苟富】是以不正當的方法致富,例如盤算剝削人民的財富,僥倖得財,都是過分之財,天地鬼神最忌惡,更何況沒有任何一善行,哪能免禍?
反之,善人如范文正公,得俸銀數萬兩,買田地千畝做義田,存活許多貧族,日日救濟窮民,資助貧寒讀書人,財物都散盡。范公之子范存仁,也官位做到宰相,後世子孫也中科甲,綿綿不斷。
《論語》中的[苟富焉,即驕耳。],是說人一生不必大富。但是人一旦忽然之間大富,發大財,就會驕縱。寫出了小人忽然大富,無知妄作,放縱的光景。就是富有就會驕慢,驕慢就會奢侈,奢侈就會浪費,浪費就會貪取不義之財,剝人肥己,必定演變至恃財桀驁,欺凌鄰里,自認有千金萬銀可揮霍,待人卻一毛不拔。
然而炎火易燒盡,天道忌滿盈。驕慢尚未加諸人,禍患已及身,這是千萬件惡報沒有差錯一件的!
【證例】楊溪有一富翁,其性貪婪鄙吝,銀帛財穀,日日益加滿積倉庫。富翁友人陳棟塘勸他說:[積財不散,必有奇殃。何不施財做一二件善事積福,作為日後平安長久之計?],富翁不聽。
過了二三年,陳棟塘告訴友人說:[富翁此人大禍將至,他心所想之事,只有貪財吝嗇,近日聽聞他行事更加驕橫,傲慢刻剝,無所不為,不是為自己加快招禍嗎?],果然,未多久,被盜賊殺害。
古人說:[恭敬樽節,福之輿也;驕吝傲慢,禍之機也。乘福輿者,浸以安休;蹈禍機者,忽而傾覆。],古今之例猶如日月光明照鑒,應當戒之!戒之!(機:原因)
【證例】2023年5月台灣發生顏寬恆被台中司法起訴,有關於他當立委之時,利用各種非法手段,貪汙斂財。貪汙助理的薪資去買私人豪車;利用他人名義虛假買賣購屋、洗錢;侵占國有地建豪宅等等情事。
件件都證據確鑿,網路、新聞播放不斷,許多律師依據[證據]也認為是觸犯國法,貪汙瀆職,利用作立委之職便,貪汙國家土地、助理薪資。私下其他民眾不知的邪惡事,不知還有多少!
並且心懷驕慢,自己聲聲喊冤,汙衊國家司法迫害他,完全不知反省、慚愧,自身不擇手段的鄙吝,惡言惡行,目的完全是要脫逃法律罪刑。
是典型[苟富而驕]的真實案例,已經得罪神明,如何沒有災禍呢?
◎ 由此例可知,父母對子女的[因果道德教育]是如何重要。父母身為子女第一位導師,[是非善惡]之觀念言行,在家中日日言傳身教,淺移默化,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學習模仿父母的[是非善惡]觀念、言行,所以孩子的所作所為,就如同是父母的翻版。
除非特殊情形,孩子會做犯法之事,父母必須承擔60%的責任,因為都是父母未有正確教導。若是再加以鼓勵,積非成是,孩子的一生就走入地獄歧途,一生造惡無數,無法回頭,災禍降身,這真的是[愛子]之舉嗎? 值得現代想要、將要、已經為人父母者深深的思考!
這也是儒釋道三教聖人,如此重視[因果倫理道德教育]的原因。每一人降生於世上,無法選擇父母,父母卻可以選擇如何教育孩子,因此古聖先賢在母親懷孕之時,就非常注重胎教。
而且在幼兒4、5歲之時,就開始教以[四書五經]之聖人思想學問,學習[正道],長達十五年,打下堅實的智慧基礎。以使幼兒長大成人,能有分辨是非善惡,拒絕邪惡引誘的智慧能力,來保全自身及家族的綿延、興旺。
所以古德才說:[ 讀書志在聖賢。],讀聖賢書是立志做一位[ 聖賢人],聖賢是什人? 就是學有所成,然後以己身之力,服務造福人群的善人,人生才有真實的意義。不是現代的刻版印象,一定只為考科舉、得官位、享富貴。
其實就是佛說的:[找回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本來是佛,本來是聖人。只因錯誤知見,而淪墮為凡人,受生老病死之苦,輪迴不停。
但是有人說,我並不想做聖人,或聖人哪有那麼容易修成! 此話也是真實情形,所以聖人周公、孔子退而求其次,因材施教,作《禮記》、寫《春秋》,註《易經》,使人明是非善惡,謙虛省過,趨吉避凶,保全自身,興旺家族,維持國家安定。
而聖人綜觀歷史,早已明白,富貴若無謙虛懷德,必定驕慢,進而導致災禍,使自身毀滅。例如西楚項羽,秦始皇贏政。反之,戰戰兢兢、勵精圖治的、周成王、漢文帝、唐太宗李世民等等,都是謙虛納諫,不敢傲慢獨裁。
而民間的[春秋]陶朱公范蠡,富而行其德,[三聚財,三散財],散財濟貧民,留下以[正道]行商的典範;唐朝的大藥商,宋清,素有[人有義聲,賣藥宋清]的美名,他無償施藥貧民;貧民無法還藥錢,就燒窮民借據;高價收購貧困種藥人的藥材等各種利民之舉,使宋清終身富有安康。
中華千年歷史的正反實例,不能枚舉,都是說明富貴之人,行正道,懷謙德,去驕慢,利濟人,才是長久安身富家昌盛之道。我們若是想要保持長久富有,言行應當與[苟富而驕]之惡相反,謙虛、散財濟民、正道行商、戒奢糜、行儉樸,泊名利,效法天地自然法則就對了!
【苟免無恥】:(苟免:僥倖脫逃。恥:慚愧、羞恥)
※【苟免】是不顧道理,僥倖脫逃了刑罰,免除了死刑。都是遇到該刑罰、該死刑之時,只要能躲過,不顧道理,不擇手段,就如同沒有廉恥的禽獸。
佛言:[我有二白法,能救一切眾生。何名二白? 一曰慚,二曰愧。]
孔子曰:[行己有恥]。《禮記》曰:[臨難勿苟免]。現今之人苟免又無恥,不願改過,人心越加沉淪邪惡之中。
【證例】唐朝哥書翰,與安祿山同為唐朝武將,二人常常爭鬥負氣互相輕視。等到安祿山造反,哥書翰被擒,祿山說:[你常常輕視我,現在被我所擒,你又如何?],哥書翰伏地說:[臣肉眼不識聖人。]祿山笑,令哥書翰做[司空]。
之後安祿山殺盡唐將,哥書翰最後也被殺害。
【證例】北宋朝范存仁曾與司馬光討論政事意見不合。之後朝廷整治司馬黨,韓維因執政也與司馬光不合,才得以免除懲罰。
有人勸范公也可以效法韓維,免除懲罰。范公說:[我過去與[君實]同朝論事,意見不合是可接受之事,可是為今日心存脫逃懲戒而不擇手段,是不可做之事。人生於世間應有慚愧心,怎可無慚愧心而死?],范公遂被朝廷貶官至遠處。(范存仁:范仲淹之子。君實:司馬光之字)
◎ 范存仁遇難而不避,勇於面對接受困境,不因要守住自己的官位,不顧道理,而去行無恥邪惡之事。就是《禮記》所說:[臨難勿苟免]。
而哥書翰更是因傲慢偏見,與安祿山結仇,種下日後殺身之因。雖一時僥倖免除死刑,最終也逃不過滅身之禍。《易經》曰:[謙卦,六爻皆吉],是誠實話,誠不欺我。
現代人生活工作都非常辛苦,更是怕失去工作、事業,沒有生活經濟來源,日日心生不安,一旦遇見困難、懲罰,必定是先保住工作再說。不問是否是自己該反省並誠心接受懲罰,或是不擇手段,躲避刑罰災禍,守住自身看重之工作事業,這也是人之常情。
這其中的差別在於智慧和愚痴的不同。智慧者因為知道善惡因果之報,無法避免,所以在起心動念處就謹慎異常,遵守聖賢教誨之正道,慚愧羞恥自身[身語意]的過惡之多,從根本解決問題,行做人之理,改過行善,趨吉避凶。
而愚痴者不信因果報應,又不反省改過,無慚無愧,用財富權勢妄圖避難刑罰,諉過卸責,起心動念只為自身,不識正道,無羞無恥,只想改惡果,不思改惡因,日日走向禽獸之行,趨凶避福,終至滅身。
因此要如何避免災禍、困難,出現在眼前,聖人教誨治本之法就是[趨吉避凶],心念言行要謙虛禮讓,改過行善,積功累德,捨財作福。自然福來災消,安定禍除,諸佛、神明護佑,自然不再惶恐不安,工作事業穩定,家庭、人生日漸富足昌盛。
古今真實之例,歷歷在眼前,不勝枚舉,若是深信者,如聖人之教,依教奉行,改過遷善,就能解脫各種人生禍難之苦,我們應當深深思之、行之、戒之!
摘錄翻譯自《太上感應篇彙解》《太上感應篇直解》
祝大家福慧雙修 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
捨財作福,災消福來。財富越捨越多,財布施(因),得財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