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很長,摘要在前】
七月半還沒到,提前與大家分享我朋友瞎眼的撞鬼記,她的業主一面闡述著崇高的理想,聲稱自己跳脫組織就是要改變產業生態、批評前東家、批評競業、批評別人是慣老闆,實際上,她卻比自己批評的對象還要離譜百倍:
- 只願意給人不及市場60分之1的費用,聲稱那就是市場價格,卻說不出是哪個市場、哪個廠商。
- 單方面更改合約標的物,把不在報價單的項目全數打包;甚至還想改以「時間」劃定標的物。
- 合約與勞務報酬單皆以公司名義,聲稱內容經過股東與投資人討論,最後又表示該費用得「自掏腰包」,公私帳界線不明。
我的朋友Y,在幾個月之前認識了一個正在創業的小妹仔,C女。當時C女正離開前公司,自己出來跑單幫,做的是仲介,不過標的物不是房產,是人力資源。
朋友Y,不知道是哪個腦迴路出了問題,當時就覺得,這個C女特別有理想,念在對方創業維艱吧,在沒有詳談合約與報價的情況下,上趕著幫著C女做了很多事情,畢竟,許多事情,必須盡快完成,才能展開業務推廣。
當然啦,於Y而言,這也是一個累積案型很好的時間點,速度為要。於此同時,C女也多次提醒要記得把做的事情記下來,日後她要付錢的。也因此,在工作進行的過程中,Y亦曾主動表示費用「之後再談」。
兩個月後,Y僅針對其中一項專案,依據C女要求的各個細項提供了報價單,雖說是對齊市場吧,但她其實並沒有把趕工、全客製……等情況計算進去,最後,Y實際提出的價格甚至不到市場價格的十分之一。
朋友Y在給出這報價單的同時,亦主動與對方言明價格可以商議。畢竟,開工在先,報價在後,雖然這一切都是基於對C女的信任。
結果啊,我親愛的朋友Y換到的是,C女在前前後後兩個多星期的溝通過程中,未從主動回覆。
什麼意思呢?
在Y丟出報價單之後,後續的討論,皆是Y追著C女壓時間回覆的時間,而對方呢?一下子要跟「投資人」商議、一下子要跟「股東」協商,一下子要跟「內部團隊」討論。中間一度甚至還凶了我的朋友Y說:「怎麼可以摧她的投資人給回覆呢?」
我就奇了怪了!
正常的公司在應對外部客戶或是合作廠商時,窗口一對一,總不會有哪間公司的業務去告訴外部說:「那是我們公司業務部的事情、這是財務部的狀況,跟我沒關係,你不可以要求我去催我們的財務部!」
何況C女就是公司創辦人,也就是一人公司。
於此同時,她從頭到尾,都沒能給出一個她的「內部團隊」可以回覆討論的明確時間點。
後來呢,C女丟出了一紙勞動合約,擅自修改了合約的標的物,內容不僅遠超過原先僅就單一專案所討論的報價單,還包含了過去數個月來,我的朋友Y自以為是「友情協助」而幫C女做的其他事情,嗯,全給列上去了,但最後的金額,不到那紙報價單上的六分之一。
記得嗎?Y原先報價單的金額,即不到市場的十分之一。
這最後的金額,等於是不到市場價格的六十分之一。
沒有經過任何討論,說不出計算方式與邏輯,C女僅表示,那是她的股東去調查得來的市場價格。然而,經過兩次詢問,C女至今卻不願意提供她的股東所調查的報價單,也沒有回答是去哪裡調查的哪個市場?是哪些廠商?
於此同時,C女開始對外宣稱,我的朋友Y獅子大開口,彷彿是Y起初故意不報價,設下陷阱好大撈她一筆。嗯,我其實希望她在嚷嚷的同時,也可以清楚的讓她的聽眾們了解,她所謂的「獅子大開口」究竟是多少錢。
最後最後,C女在遲遲未能提具她的市場調查資料、以及被指正其合約標的物有誤之時,改口說她那不到報價單六分之一的錢啊,是介紹費與別的費用。嗯,換句話說,報價單上的所有內容,她全部不認,包含她原先擅自列上合約的標的物等工作項目,也統統不認了。
最可愛的是,C女還氣鼓鼓的說,Y害她被股東痛罵,使得她只能自掏腰包給付那幾千塊。欸,且慢且慢,如果那一個不到報價單六分之一的錢是C女的「自掏腰包」,就表示這是一筆私人帳務,那為什麼需要經過股東、投資人,還有內部團隊不斷討論?甚至,還要求我朋友簽署C女公司的合約與勞務報酬單?
正常的公司,公帳與私人帳務,是不會混在一起的吧。
嗯,一切的謎底都解開了。
還記得我開頭時說的,C女做的是什麼生意嗎?這是大家都會接觸到的服務,不管是你代表的是個人,還是企業。在此呼籲和這生意相關的朋友們,如果希望知道更多詳情或者索取報價單,我的朋友Y會很樂意提供給大家的。
最後呢,還是必須呼應此文標題。
我的朋友Y有錯,她錯在沒有簽合約、沒有早早提交報價單,甚至,還搭進了自己很厲害的朋友們,害他們打壞了市場行情。
她還錯在識人不明,關於這一點,我已經讓她好好地寫信給這段時間因為她而和C女有所接觸的朋友們道歉了,誠摯道歉。
而這也給了我很好的反思:
- 找工作、找伴侶、找朋友,還是找夥伴,都是一樣的,我們必須找個能力與自己匹配的人,能力匹配,才能互為對手,互相砥礪。或者,至少認知能力要有一點,這不光是與智商有關,更涉及到一個人的邏輯能力,尤其是他的認知邊界。畢竟,一個人的認知邊界決定眼界,而眼界直接決定了他能有多大出息。
- 當一個人沒有辦法證明自己能力如何,僅僅是不斷的批評別人,那表示他非常無能,因此只能靠著貶抑別人來突顯自己。例如誰誰誰沒有實力、沒有商業腦袋,或者哪些公司很爛、哪些老闆對員工苛刻小氣;你若是回頭仔細想想,很可能就會發現,那個人罵的都是他自己,而且,他個人實際的行為呢,通常還比他所批評的人還要離譜百倍。
- 看人呢,我們不能光聽他嘴巴上講什麼,而是要睜大眼睛看清楚他實際上都幹了些什麼。我相信,一個人對於他人的評價方式以及對於外在世界的理解模式,就等同於這一個人的真實價值,因為那就是他的認知邊界,不會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