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疲倦、淋巴結腫大,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的警訊與治療進展,血液專科醫師圖解懶人包

更新於 2023/07/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發燒、疲倦、淋巴結腫大,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的警訊與治療進展,血液專科醫師圖解懶人包
「醫師,我發現脖子、腋下、鼠蹊的淋巴結都有腫大。」48歲的林先生說。
「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醫師問。
「好像有點發燒,常會盜汗,而且很容易累。」
淋巴結腫大是不能輕忽的症狀,一定要仔細追查原因。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醫師指出,經由淋巴結切片確定診斷為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 簡稱 iMCD),這是較罕見的疾病,源於過多的細胞激素介白素-6(IL-6,Interleukin-6)。以往只能使用類固醇或化學治療,目前已有食藥署核准,可專用於此類致病機轉控制的單株抗體藥物,為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有望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整體存活效益。
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的常見症狀是淋巴腺腫大,大部分是在摸得到的地方,如頸部、腋下、鼠蹊等處,王銘崇醫師解釋,所謂的「多中心」,是有多處淋巴腺腫大,可能出現發燒、盜汗、疲累、體重減輕等症狀。部分患者會出現腎功能惡化、肝脾腫大、還有積水的問題,包括肺部積水、肋膜積水、下肢水腫等。
如果依照病程來看,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相當多樣性,可能很緩慢,僅有淋巴結腫大,而沒有其他症狀,持續很多年也沒有惡化。王銘崇醫師說,部分患者可能幾個月發作一次,發作過後又變得沒有明顯症狀;也有部分患者的病情是來勢洶洶、一發不可收拾,而危及性命。
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預後不好的因素,包括年紀在40歲以上、細胞類型、肝脾腫大,血紅素小於8 g/dL、還有肋膜積水。王銘崇醫師說,這些都是症狀比較厲害的狀況,應該要積極做治療。至於病程緩慢、沒有明顯症狀的患者,只要持續追蹤觀察即可。
成人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症狀多變化
成人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在全世界都屬於罕見疾病,王銘崇醫師說,目前台灣約有二、三十位患者,不過沒有被確診患者的數量應該有兩至三倍,推估總數將近一百人。
成人多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需要做哪些檢查?
淋巴結腫大是成人多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的常見表現,也必須進行淋巴結切片才能夠確定診斷。王銘崇醫師說,通常需要仰賴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師,才有辦法判斷成人多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
抽血檢查的部分會驗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類疱疹病毒第8型(HHV-8,human herpesvirus 8),看看有沒有感染這些病毒。王銘崇醫師說,如果沒有HIV、HHV-8,就是所謂的「特發性」。另外,會使用影像學檢查,例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如果有多處淋巴結腫大,就是所謂的「多中心」。
成人多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常用檢查
由於多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患者體內具有過多的細胞激素介白素-6(IL-6),抽血檢查會發現貧血、發炎指數CRP偏高、白蛋白偏低等現象。王銘崇醫師提醒,臨床上還須考量是否有感染的狀況,不會直接排除感染。
成人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的治療進展
針對沒有症狀的患者,不須特別治療,只要持續追蹤觀察。王銘崇醫師說,如果是突然發作、症狀較嚴重的患者,過去的治療方式是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或是當成淋巴癌使用化學治療。根據統計,5年存活率大概在近三成左右。
成人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的治療進展
隨著精準治療的進展,食藥署日前已核可專用於治療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 (iMCD)的單株抗體藥物。王銘崇醫師說,有了單株抗體藥物後,有望提升患者的治療反應率,並增加疾病控制成效,只要患者對治療有所反應,都有望延長存活期,對於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
貼心小提醒
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的症狀主要是多處淋巴結腫大,可能伴隨發燒、盜汗、疲倦、體重減輕等症狀,較嚴重時還會出現貧血、腎功能惡化、肝脾腫大、肺部積水、肋膜積水、下肢水腫等。王銘崇醫師說,若有相關症狀,可至血液腫瘤科就診,以確定診斷。
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iMCD)的傳統治療是類固醇與化學治療,王銘崇醫師說,現在已有針對可抑制過多細胞激素介白素-6(IL-6,Interleukin-6)單株抗體可以運用,積極接受治療能夠幫助改善症狀,穩定病情!
參考資料:
1. 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2016 Apr;3(4):e163-75.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40多歲的李先生平時身體大致健康,沒有慢性病史,最近因為皮膚癢、肚子脹、體重減輕、夜間盜汗而多次至診所就診,後來到腸胃科檢查,發現有脾臟腫大的現象,於是安排抽血檢查,發現李先生不僅有貧血,而且血液裡有非常多不成熟的紅血球與白血球,轉診至血液科透過骨髓檢查後確診是骨髓纖維化,且還是中高風險等級。
慢性咳嗽恐怕不是感冒,當心嚴重型氣喘!請胸腔專科醫師解說。
79歲的林女士,因腹部疼痛遠從金門來台就醫,剛住院時無明顯症狀,但經一周的時間,病況竟出現變化,除了腹腔有腫塊之外,甚至出現夜間盜汗、食慾變差等情形。謝燿宇表示,林女士具典型淋巴癌常見症狀,後經診斷確定罹患高侵襲性之被套細胞淋巴瘤( MCL)立刻安排相關治療。
「醫師,小朋友最近食慾越來越差,什麼都不想吃。」王媽媽抱著4歲的小女孩進到診間,小女孩把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上,顯得很沒有精神。 「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醫師問。 「最近有提到手腳會痛。」王媽媽問,「會是生長痛嗎?」 小朋友的臉色看起來較蒼白,抽血報告顯示有明顯的貧血
「醫師,我的手錶有偵測到心房顫動耶!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呢?」王伯伯掏出手機打開心電圖紀錄。 「你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 「有時候會覺得心悸,有點頭暈。」王伯伯想了想,憂心地問,「聽說心房顫動會中風,接下來該怎麼辦?」
「醫師,我最近…幾個禮拜…都會發燒。診所說…我心臟有雜音…」小瑜呼吸急促,說話斷斷續續。 她是位18歲的女大生,平時健康狀況良好。陳紹緯醫師指出,幾個禮拜前因為蛀牙較厲害而接受過根管治療,幾天後便有發燒的狀況。吃藥雖然有改善,但是隔幾天又會開始發燒。 患者有明顯的心雜音也越來越喘。
40多歲的李先生平時身體大致健康,沒有慢性病史,最近因為皮膚癢、肚子脹、體重減輕、夜間盜汗而多次至診所就診,後來到腸胃科檢查,發現有脾臟腫大的現象,於是安排抽血檢查,發現李先生不僅有貧血,而且血液裡有非常多不成熟的紅血球與白血球,轉診至血液科透過骨髓檢查後確診是骨髓纖維化,且還是中高風險等級。
慢性咳嗽恐怕不是感冒,當心嚴重型氣喘!請胸腔專科醫師解說。
79歲的林女士,因腹部疼痛遠從金門來台就醫,剛住院時無明顯症狀,但經一周的時間,病況竟出現變化,除了腹腔有腫塊之外,甚至出現夜間盜汗、食慾變差等情形。謝燿宇表示,林女士具典型淋巴癌常見症狀,後經診斷確定罹患高侵襲性之被套細胞淋巴瘤( MCL)立刻安排相關治療。
「醫師,小朋友最近食慾越來越差,什麼都不想吃。」王媽媽抱著4歲的小女孩進到診間,小女孩把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上,顯得很沒有精神。 「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醫師問。 「最近有提到手腳會痛。」王媽媽問,「會是生長痛嗎?」 小朋友的臉色看起來較蒼白,抽血報告顯示有明顯的貧血
「醫師,我的手錶有偵測到心房顫動耶!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呢?」王伯伯掏出手機打開心電圖紀錄。 「你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 「有時候會覺得心悸,有點頭暈。」王伯伯想了想,憂心地問,「聽說心房顫動會中風,接下來該怎麼辦?」
「醫師,我最近…幾個禮拜…都會發燒。診所說…我心臟有雜音…」小瑜呼吸急促,說話斷斷續續。 她是位18歲的女大生,平時健康狀況良好。陳紹緯醫師指出,幾個禮拜前因為蛀牙較厲害而接受過根管治療,幾天後便有發燒的狀況。吃藥雖然有改善,但是隔幾天又會開始發燒。 患者有明顯的心雜音也越來越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網路上說發燒的時候,可以增進身體免疫力,不要輕易退燒,但為什麼去看醫生的時候,有的醫生卻還是會開規則退燒藥給病患吃呢?這樣發燒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
Thumbnail
宣傳醫療靈媒久了,同事朋友間的疑難雜症,常常來問我,那個當下,我得像本百科全書,趕緊翻閱腦中的資訊,給出正確解答。 小黃瓜汁,是常常出現在解方中的答案。 在安東尼 #改變生命的食物 書中提到:發燒、腹脹、胃痙攣、脫水、頭痛、熱潮紅、更年期症狀、經前症候群、神經痛⋯小黃瓜都是很好的療癒。 根本解決了日
Thumbnail
最近六個月嬰兒發燒死亡的新聞席捲了各個媽媽群組與電視媒體,家裡有嬰兒的家長都擔心類似的事件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到底這個事件的造成死亡的原因是發燒嗎?家裡的孩子發燒了我又該注意甚麼呢?
Thumbnail
感冒發燒、頭痛、肩頸痠痛,風一吹來,就渾身不舒服,上班時無法集中注意力,一整天下來更是疲倦不堪。路過藥局,先買個普拿疼退退燒,止一下頭痛吧! 相信這是大家遇到身體有類似發燒頭痛時,第一個想到的念頭--趕快退燒。發燒是身體免疫力去對抗病毒入侵或是抵抗風邪時的一種自然現象,「發燒」代表著你身體目前有足夠
Thumbnail
Rita的聲線,既滄桑卻又溫暖,既撩人卻又理性,有種親近又帶點距離感的曖昧,好聽!
Thumbnail
經由az疫苗認證,我是年輕人。打完針後,打針部位疼痛、紅腫、疲倦、腰痠、發燒、畏寒,樣樣來啊,好不容易兩天熬過了,結果又因過被性鼻炎,引起牙痛、眼窩痛、鼻子痛……印象中,除了流感之外,就沒這麼慘過了。 六年前,那時我們一家四口原本要去沖繩做第一次的海外自助旅行,但後來長輩認為亞希還太小,出國風險太高
一個人從出生到21歲形成完整自我階段當中,最常出現的疾病症狀就是發燒了! 發燒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更有其成長的意義。 孩子在發燒時體重減輕,顯示身體組織正在進行解構重塑,也藉由發燒的熱能來重新建構新的身體細胞呢!而從靈性角度來看,孩子發燒的過程也表示正經歷一場情緒與自我的重整過程。
Thumbnail
關於發燒這件事,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聽過一些街談巷議的傳聞,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長牙會不會發燒? 燒得溫度變高是不是更嚴重? 打個點滴比較快退燒? 下一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對於發燒這件事,究竟哪些是正確的觀念。
Thumbnail
孩子發燒了好一陣子了,醫生也開了退燒藥水跟退燒塞劑,到底這些藥物該怎麼使用呢?以及除了吃藥之外,我還可以用甚麼方法幫忙孩子?或是孩子發燒期間要注意甚麼事情呢?
Thumbnail
   發燒是每個爸爸媽媽一定都會碰到的問題,特別是剛送去幼稚園或托嬰的孩子,發燒更像是家常便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體溫的變化,學習適切地觀察及處理孩子的不舒服,以及辨別哪些是正確的和錯誤的資訊。在育兒之路上,這是每個新手爸媽都該學習的第一課。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網路上說發燒的時候,可以增進身體免疫力,不要輕易退燒,但為什麼去看醫生的時候,有的醫生卻還是會開規則退燒藥給病患吃呢?這樣發燒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
Thumbnail
宣傳醫療靈媒久了,同事朋友間的疑難雜症,常常來問我,那個當下,我得像本百科全書,趕緊翻閱腦中的資訊,給出正確解答。 小黃瓜汁,是常常出現在解方中的答案。 在安東尼 #改變生命的食物 書中提到:發燒、腹脹、胃痙攣、脫水、頭痛、熱潮紅、更年期症狀、經前症候群、神經痛⋯小黃瓜都是很好的療癒。 根本解決了日
Thumbnail
最近六個月嬰兒發燒死亡的新聞席捲了各個媽媽群組與電視媒體,家裡有嬰兒的家長都擔心類似的事件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到底這個事件的造成死亡的原因是發燒嗎?家裡的孩子發燒了我又該注意甚麼呢?
Thumbnail
感冒發燒、頭痛、肩頸痠痛,風一吹來,就渾身不舒服,上班時無法集中注意力,一整天下來更是疲倦不堪。路過藥局,先買個普拿疼退退燒,止一下頭痛吧! 相信這是大家遇到身體有類似發燒頭痛時,第一個想到的念頭--趕快退燒。發燒是身體免疫力去對抗病毒入侵或是抵抗風邪時的一種自然現象,「發燒」代表著你身體目前有足夠
Thumbnail
Rita的聲線,既滄桑卻又溫暖,既撩人卻又理性,有種親近又帶點距離感的曖昧,好聽!
Thumbnail
經由az疫苗認證,我是年輕人。打完針後,打針部位疼痛、紅腫、疲倦、腰痠、發燒、畏寒,樣樣來啊,好不容易兩天熬過了,結果又因過被性鼻炎,引起牙痛、眼窩痛、鼻子痛……印象中,除了流感之外,就沒這麼慘過了。 六年前,那時我們一家四口原本要去沖繩做第一次的海外自助旅行,但後來長輩認為亞希還太小,出國風險太高
一個人從出生到21歲形成完整自我階段當中,最常出現的疾病症狀就是發燒了! 發燒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更有其成長的意義。 孩子在發燒時體重減輕,顯示身體組織正在進行解構重塑,也藉由發燒的熱能來重新建構新的身體細胞呢!而從靈性角度來看,孩子發燒的過程也表示正經歷一場情緒與自我的重整過程。
Thumbnail
關於發燒這件事,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聽過一些街談巷議的傳聞,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長牙會不會發燒? 燒得溫度變高是不是更嚴重? 打個點滴比較快退燒? 下一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對於發燒這件事,究竟哪些是正確的觀念。
Thumbnail
孩子發燒了好一陣子了,醫生也開了退燒藥水跟退燒塞劑,到底這些藥物該怎麼使用呢?以及除了吃藥之外,我還可以用甚麼方法幫忙孩子?或是孩子發燒期間要注意甚麼事情呢?
Thumbnail
   發燒是每個爸爸媽媽一定都會碰到的問題,特別是剛送去幼稚園或托嬰的孩子,發燒更像是家常便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體溫的變化,學習適切地觀察及處理孩子的不舒服,以及辨別哪些是正確的和錯誤的資訊。在育兒之路上,這是每個新手爸媽都該學習的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