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翰, 許晉豪, & 王復維. (2024). 帶狀疱疹防治實務.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39(7), 196-203.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再活化引起的疾病。初次感染時會引發水痘,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會被活化,沿著感覺神經引發皮膚感染,出現水泡和嚴重神經疼痛。
50歲以上的成年人有99.5%曾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約三分之一的人會在一生中罹患帶狀疱疹。帶狀疱疹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60歲以上每1000人年6-8例,80歲以上每1000人年8-12例。發生帶狀疱疹的主要危險因子為年齡、免疫抑制狀態、自體免疫疾病等。
帶狀疱疹的主要併發症包括疱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帶狀疱疹病毒眼症(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 HZO)、急性視網膜壞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耳帶狀疱疹(Ramsay Hunt syndrome)、繼發性細菌感染,以及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周邊運動神經疾患、脊髓炎、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中風等神經學相關併發症。
帶狀疱疹的治療包括抗病毒藥物和症狀緩解藥物。抗病毒藥物如Acyclovir、Valaciclovir和Famciclovir可以加速皮膚病灶癒合、減少病毒量和傳染性,但對預防疱疹後神經痛效果不明顯,且健保只給付某些條件下的病人。多數病人需要使用多種藥物來處理帶狀疱疹後的疼痛,但大部份對現有藥物治療選項不滿意。
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21年通過新型帶狀疱疹疫苗許可,目前主要有兩種疫苗:活性帶狀疱疹疫苗(Zostavax®)和非活性重組疫苗(Shingrix®)。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的保護力較活性疫苗高,且受年齡和接種時間影響較小。非活性疫苗對70歲以上族群的保護力仍有90%以上。
美國疾病管制署(CDC)建議所有50歲以上成年人及19-49歲免疫低下族群施打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無論是否接種過水痘疫苗或活性帶狀疱疹疫苗。台灣於2022年6月27日更新ACIP會議中也建議施打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
帶狀疱疹是一種常見且疼痛的疾病,尤其在老年人口中發病率較高。早期治療和接種疫苗,是減少疾病負擔和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