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小旅行]旗后砲台&高雄燈塔...星空串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活動時間:2023.01.23

天氣:南部太陽曬冬天還是很熱

路線行程:過港隧道→旗津(停車場)→臨水宮→旗後砲台→高雄燈塔(旗後山)→星空隧道→臨水宮(O行)→旗津天后宮媽→渡輪站→停車場

年假返鄉時,家人難得提議說要外出走走,就是一種老人家都說春節就是要"走春"的概念,在一些候選名單中選擇了旗津(我忘記最後旗津出線的理由),我見獵心喜(?!)想說我終於可以去摸摸旗後砲台和燈塔收集之路+1了。

12:49 春節的旗津渡船頭,也是將近要人山人海的場面了,爸媽們在附近隨便逛逛,把我放生在馬路邊的廟宇旁,他們去找位置停車。於是當日行程旗後砲台的O行,就始於臨水宮,終於臨水宮,所以也是要簡單介紹一下臨水宮。
我是第一次看到"臨水宮"這樣名稱的廟宇,不過可猜想,海邊=臨水嘛~(結果這個臨水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臨水夫人俗名陳靖姑,是閭山派的女道士,生前有德於民,歿後被奉為神靈,以其能護佑孕婦、順產保胎聞名。據傳康熙三十二年(西元1693年),任職於朝廷的陳老爹奉派來臺灣就任時,自福建古田祖廟恭迎順天聖母、王大太保、楊二太保金身來台,就在旗津燈塔下臨高雄港邊之旗后山麓,以茅草搭建臨水宮。光緒五年(1879年)修建臨水宮,歷經數載修建,臨水宮成為一座古色古香的福州式建築廟宇(不過照片中看起來完全不像啊~原來這是後來新建的,本來的被日軍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臨水宮因日軍戰備需求被拆除改建軍事要塞,但拆除三次廟體均完好如初,日軍後來與廟宇大老商議,恭請聖母娘娘開恩,始順利拆除。中間還有歷經產權糾紛等等,現在的臨水宮於2002年新建,和百年前的舊址遙遙相望。
(資料來源:台灣公論報

raw-image

旗後砲台

因為我在臨水宮被放下車,只知道旗后砲台在附近,但不知道從哪條路走,沒關係!我有咕狗~馬上拿出咕狗地圖導航。就從臨水宮對面的小路(旗下巷)走進去,來到砲台步道的入口。入口處有這個清楚的看板,看來是往左邊去砲台,往右邊去燈塔,當場陷入人生抉擇,先去砲台...還是先去燈塔...

raw-image

12:53 旁邊還有這個地圖,嗯~看來砲台看燈塔可以走一圈O行,只是不知道路程多遠,要估算大人們召喚的時間。想了又想,決定先攻砲台,把古蹟收下來,時間若不夠就放棄燈塔,下次再來。

raw-image

其實站在看板往左看,就有這個清楚寬敞的柵門和步道,砲台步道Go~

raw-image

12:57 然後在轉彎處,先看到導覽牌,還在想砲台在哪?導覽牌對面,像有個水泥洞,原來砲台已經到了啊~(走3分鐘就到入口,看來不用擔心,今天可以砲台和燈塔全收了)

raw-image

從這個方形小門走進去,就發現身處於寬敞的砲臺廣場中,廣場(操練場)周圍有一個個小房間(彈藥房?)而且還可以爬上去小房子的頂端看風景。
旗後砲台在民國108年時,升格為國定古蹟。

raw-image

清末為了加強打狗港的海防安全,在旗後山上、哨船頭及打狗山上的大坪頂,依地形高度設置了三座砲台,由高到低為大坪頂砲台(現在已找不到芳蹤了),旗後砲台,哨船頭砲台。旗後砲台為1974年牡丹事件後,清廷派沈葆楨來辦理海防事務,1875年在旗後山上興建一座中西合併的礮台,隔年完工。
旗後砲台是三個砲台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且與北側的旗後燈塔遙遙相望(現名為高雄燈塔)。砲臺基座是呈現"目"字形,以鐵、水泥+咾咕石礫構造的牆垣,砲台分三區:北區為辦公室及兵房含操練場,中區為指揮區,南區為砲台區及子藥房。(當然目前看到的旗後砲台是修復後的)

raw-image

目字形操練場,上面還有砲座痕跡。

raw-image

中西式合璧設計,以紅磚砌築。走在比人高的紅磚牆巷中,欸~還有種宮廷劇的感覺耶!

raw-image

站在頂端,看旗後砲臺操練場紅磚牆延伸過去的門廊。事實上清朝設置的旗後砲台,後來在日治時期又經過改建,增加了碉堡。光復後由國軍駐守時,也設置了機槍堡、碉堡、隧道等處哨點,此區長期為軍事管制區,但因為戰爭型態已改變,這些舊型的砲臺也不再使用而逐漸頹圮,後來軍方將部分設施及用地拆除後,交接給高雄市政府,市府則於1991年進行修復工程,1995年完工,目前則正式開放迎接觀光中。

raw-image

站在旗後砲台算是高雄港的高點,看著顏色有點變化的房舍和高雄港,是說那個85大樓還真的高人一等蠻顯眼的。

raw-image

也能看到旗津的海灘,我都不知道原來有呈現這樣彎彎的月牙形耶~

raw-image

在砲台區內往燈塔方向移動,來到另一個廣場,周圍一間間小房間則是兵房。廣場庭院中有大樹。

raw-image

站在廣場中央朝大樹方向看出去,則是旗後砲台的正門。

raw-image

旗後砲台正門,營門以中國式八字門為設計,門額橫楣題著「威震天南」的字樣,與哨船頭的「雄鎮北門」相呼應。兩邊門牆上以磚砌成樣式不同的「囍」字(在軍事設施中看到囍字感覺好奇怪啊~)。乙未戰爭時,砲台的門額「威震天南」遭到吉野號擊中而損毀。現在的門額是依據古照片「天南」二字恢復(因為老照片中只能辨識天南兩個字來復刻,所以威震沒了...留白也是一種美啦!)

raw-image

因大礮需要有高度優勢以獲得更好的位能與動能,所以礮臺所在地肯定也是景色絕佳之地,站在旗後礮臺上還能看到向外海延伸的防波堤,這不是海中道路嗎!本來打著主意想說等等下去到海邊看有沒有路走過去,不過仔細一看這長堤中是有鐵門鎖起來禁止通行的。

raw-image

13:14 整個砲台區外有步道,順著步道走是往燈塔。步道也砌成有點珊瑚礁味道的階梯和護欄。

raw-image

早期這邊都是軍事區,所以在步道旁的樹林內,還有些碉堡等軍事遺跡。

raw-image

高雄燈塔

13:18 走過來看到白色圍牆和牆內的建築群,門上掛著牌子高雄燈塔園區,歡迎參觀(不收門票)。
高雄燈塔舊稱旗後燈塔、旗后燈塔,於1883年由英國技師所建,與砲台共構在臺灣十分少見,是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塔身為八角形,至頂部轉為圓筒狀,有陽臺可供遠眺。

raw-image

燈塔前有座西洋式白牆辦公室,展示燈塔以前所使用過的儀器、燈塔照片及位置圖。高雄燈塔是1860年英法聯軍之役後,臺灣開放打狗港(高雄港)通商,船隻通行日漸增多,1883年由英籍工程師建立方型磚造燈塔,供船隻安全照明使用。在日治時期配合高雄港區擴建計劃,於原址旁改建為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於1918年完成。所以現在看到這白色燈塔是日治時期改建的。
而且二次大戰時燈塔雖曾遭受機槍掃射,略受損害,二戰後為我國海關所接收,經過幾次整修後,塔高增為15.2 公尺,塔頂改為黑色。2012年全部移交給交通部航管局,現在仍照耀海上的船隻,守護來往船隻通行安全。

raw-image

嘿嘿~除了燈塔外,我還記得這裡有基點喔!站在燈塔園區稍微搜尋一下,看到園區內靠海處接近牆邊,有個高起來的水泥圓盤,中間就有基石,是說這種東西大概只有山友和基石迷會來找,我蹲在基石旁拍照時,園區內的遊客還奇怪看我在拍什麼。

旗後山

旗後山,H48M,內補三等三角點,銅標77號。旗後山是旗津北端的一座山丘,山頂原有的三等三角點886號基石已遺失,現在遺留的就是這個內補三等點。說到旗後山的名稱由來,原來是山的西側垂直陡落海面,因山形似旗,沙洲似旗桿,乃有「旗山」之名,山後的聚落逐被稱為「旗後」。

raw-image

燈塔園區內,現在有販賣部,有咖啡、冰棒、冰淇淋等,可以坐在園區內吹海風吃冰看海。

raw-image

欸~偽希臘風情(我差點要說天國之門!)

raw-image

燈塔這邊展望極佳,對面的壽山,正覺得海邊有一塊突出來的地形,仔細看左邊原來是中山大學,可看到高高的標誌和後方校園內的紅磚色建築物。

raw-image

港內正好停泊了艘軍艦。

raw-image

從高雄燈塔的園區大門出來後下樓梯左轉(右轉就會回到一開始要走砲臺的那個標示入口),可以下來到海岸邊,左轉走在濱海步道。
13:46 本來怕很曝曬,幸好有一大段是在防風林中,此處也規劃成海邊自行車道,步道旁還有單車停放架。

raw-image

沒遮蔭之處就是道路和沙灘間生長著整排仙人掌,此時有一些仙人掌正開花,紅色小花。

raw-image

前面山壁直接削落海。左轉有穿越山壁的山洞。

raw-image

先看右邊的警示牌,這條延伸入海中的水泥長道(防波堤),就是站在砲臺上看到的海中之路。

raw-image

要進山洞前,設置的打卡拍照裝置藝術,旁邊則是對台灣早期南部醫療貢獻良多的馬雅各醫生之生平簡述。

raw-image

13:50 進入山洞就是星空隧道。山洞口的右邊懸崖處,還有留下早期軍事碉堡痕跡。

raw-image

星空隧道

星空隧道全長88公尺,開鑿於日治時期,原為軍事戰備隧道,於2005年後整建開闢成星空隧道,並新設自行車棧道供遊客使用。隧道以海洋與星空為主題,牆上有許多鯨鯊、魚群等海洋生物夜光彩繪,加上變換顏色的燈泡,閃爍著迷幻海底世界。星空隧道串連旗後燈塔、旗後砲台、旗津沙灘。

raw-image

星空隧道(其實蠻短的)靠沙灘這端的出入口,旁邊的草坪上也有碉堡遺跡。

raw-image

走民宅小路繞回出發的臨水宮,由於旗津沙灘蠻多戲水活動,附近有幾間充滿海邊風情彩繪的店家。

raw-image

在茫茫人海中很難找人的,電話終於接通說要在天后宮會合。不知是否只有過年期間還是周末也是如此熱鬧,從哨船頭延伸過來整條路成為攤販市集。雖然是冬天,高雄還是頗炎熱,轉角看到綠豆沙!

raw-image

綠豆沙牛奶,沙沙沙~一杯50元,綠豆味和牛奶味都十足,就是甜了點。

raw-image

旗後天后宮

旗後天后宮高雄地區最早的天后宮,目前為三級古蹟。旗後天后宮建基於約明永曆27年(1673)。當時有漁民徐阿華,遇颱風漂到旗後,覺得此地為捕魚、定居的好地方,就回鄉邀集同鄉漁民前來定居,並隨身迎奉湄洲媽祖來臺,且四處捐緣建祀媽祖宮以為守護神。 康熙30年(1691)旗後人口日漸稠密,徐阿華乃邀六姓頭人丈界廟地,並合立開墾字乙張,從此旗後地區便以媽祖廟為中心逐漸發展開來。 光緒13年(1887)洋商張怡記等號召重修。昭和元年(1926)信徒蔡吉六發起重建,民國37年(1948)蔡文賓等信徒以保存古樸面貌為整修重點,籌款重建為現今廟宇。(參考資料:國家文化資產網-旗後天后宮

raw-image

因此時似乎有建醮活動,門口搭了棚子,廟內也是信徒穿梭人潮眾多,之後人比較少再來慢慢欣賞古蹟文物及建築雕塑藝術。

raw-image

14:12 和家人會合後,走往旗津渡輪站,正好可欣賞對岸停泊的軍艦。

raw-image

早期旗津的人力車現在是觀光賣點,而且都改成現代很時髦的樣式喔!

raw-image

居然還有僞.貓巴士的人力車。

raw-image

14:39 旗津吃什麼?雖然小時候常會來旗津吃海鮮,不過在這種年節時候,每個攤位都是坐滿客人,要找到空桌都不簡單,我們就隨意找間還有營業中餐的小吃攤,隨意點碗滷肉飯和蚵仔煎(70元),然後,真的,過年嘛~去觀光區大概就是當阿呆,秉持著有得吃就好的心態,對餐點品質不要要求喔!(反正我今天的主訴求是砲台+燈塔已經收集到啦!)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2會員
117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龜毛原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喜歡看古蹟的遊客,可以搭渡輪來旗津,可以走訪旗津砲台(二級古蹟)和高雄燈塔(市定古蹟),砲台看海灣,燈塔喝咖啡,從星空隧道繞一圈,這裡本來是沙洲半島,後來變成高雄港旁的小島,也很適合騎單車繞訪旗津各景點。
Thumbnail
喜歡看古蹟的遊客,可以搭渡輪來旗津,可以走訪旗津砲台(二級古蹟)和高雄燈塔(市定古蹟),砲台看海灣,燈塔喝咖啡,從星空隧道繞一圈,這裡本來是沙洲半島,後來變成高雄港旁的小島,也很適合騎單車繞訪旗津各景點。
Thumbnail
搭乘旗津渡輪前往一年一度《旗津生命紀念館》祭拜後,難得休閒慵懶的看海日子,輕裝簡行往高雄燈塔、旗后砲塔、星光走廊隧道走了一下午,最後隨意在濱海自行車道旁的沙灘席地而坐。雖然總是自稱高雄人,但旗津半島的足跡,往往也只有在海鮮熱炒店和綿延的黑色沙灘。這回半日遊行程,總算有另一番體會。
Thumbnail
搭乘旗津渡輪前往一年一度《旗津生命紀念館》祭拜後,難得休閒慵懶的看海日子,輕裝簡行往高雄燈塔、旗后砲塔、星光走廊隧道走了一下午,最後隨意在濱海自行車道旁的沙灘席地而坐。雖然總是自稱高雄人,但旗津半島的足跡,往往也只有在海鮮熱炒店和綿延的黑色沙灘。這回半日遊行程,總算有另一番體會。
Thumbnail
上個星期韓國朋友來台灣玩,因爲之前已經去過台北很多次,推薦朋友去高雄走走,覺得高雄很像韓國的釜山,地理位置ㄧ樣是在南部,靠海的城市以及最特別的是充滿滿滿的人情味。 朋友很幸運的到台灣的那一周是雨季,就連高雄都是下著大雨,但旅行是在一個月前安排的,無法改變計劃只能按照行程坐高鐵到高雄,先到飯店chec
Thumbnail
上個星期韓國朋友來台灣玩,因爲之前已經去過台北很多次,推薦朋友去高雄走走,覺得高雄很像韓國的釜山,地理位置ㄧ樣是在南部,靠海的城市以及最特別的是充滿滿滿的人情味。 朋友很幸運的到台灣的那一周是雨季,就連高雄都是下著大雨,但旅行是在一個月前安排的,無法改變計劃只能按照行程坐高鐵到高雄,先到飯店chec
Thumbnail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鹿港最有名的就是『鹿港老街』,在這條街上,吃喝玩樂一應俱全,還可欣賞不少古蹟樓層,就算去再多次,都還是覺得非常有趣。但是去一趟鹿港,只去老街,似乎單調了些。這篇就來介紹鹿港三大古蹟~天后宮、龍山寺以及文武廟,加上老街,很適合安排個鹿港一日遊。
Thumbnail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鹿港最有名的就是『鹿港老街』,在這條街上,吃喝玩樂一應俱全,還可欣賞不少古蹟樓層,就算去再多次,都還是覺得非常有趣。但是去一趟鹿港,只去老街,似乎單調了些。這篇就來介紹鹿港三大古蹟~天后宮、龍山寺以及文武廟,加上老街,很適合安排個鹿港一日遊。
Thumbnail
想着繞行旗津,行程沒有規劃。可以的話從碼頭一路走到旗後,再搭公交繞回哈瑪星。網上資訊零零落落,自己要走的路也未必與他人相同。也罷,有手機導航,不膽心迷路,走到哪裡算哪裡。 旗津或許會讓人聯想到長洲、鼓浪嶼等城巿離島,行走期間卻反而覺得像北角海濱。旅遊觀光元素是有的,卻不如長洲和鼓浪嶼全面商業化,主要
Thumbnail
想着繞行旗津,行程沒有規劃。可以的話從碼頭一路走到旗後,再搭公交繞回哈瑪星。網上資訊零零落落,自己要走的路也未必與他人相同。也罷,有手機導航,不膽心迷路,走到哪裡算哪裡。 旗津或許會讓人聯想到長洲、鼓浪嶼等城巿離島,行走期間卻反而覺得像北角海濱。旅遊觀光元素是有的,卻不如長洲和鼓浪嶼全面商業化,主要
Thumbnail
十幾年前去過一趟西子灣。當時連捷運都還沒通車。在台灣能輕鬆找到的英人遺蹟大概是淡水和西子灣吧。然而除了這張照片以外,甚麼記憶都沒有留下。 旗後礮臺是目前參觀過的砲台中規模最龐大的一個,三層高,行走期間,要說這裡能駐軍短暫住宿也不奇怪。最初以為是英國人這麼有遠見,在此處設置巿軍事防禦和港口貿易一體兩用
Thumbnail
十幾年前去過一趟西子灣。當時連捷運都還沒通車。在台灣能輕鬆找到的英人遺蹟大概是淡水和西子灣吧。然而除了這張照片以外,甚麼記憶都沒有留下。 旗後礮臺是目前參觀過的砲台中規模最龐大的一個,三層高,行走期間,要說這裡能駐軍短暫住宿也不奇怪。最初以為是英國人這麼有遠見,在此處設置巿軍事防禦和港口貿易一體兩用
Thumbnail
位於台中市東區的旱溪媽祖廟『樂成宮』,為台中市市定古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其歷史淵源溯自乾隆初年,林氏祖先渡臺拓墾,為冀求一帆風順及其墾業順利,遂恭迎湄洲天后宮之「老二媽」金尊一起來臺。林氏一行人行經至樂成宮現址,因神靈顯異乃擇定聖地,暫奉祀神衹於此。
Thumbnail
位於台中市東區的旱溪媽祖廟『樂成宮』,為台中市市定古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其歷史淵源溯自乾隆初年,林氏祖先渡臺拓墾,為冀求一帆風順及其墾業順利,遂恭迎湄洲天后宮之「老二媽」金尊一起來臺。林氏一行人行經至樂成宮現址,因神靈顯異乃擇定聖地,暫奉祀神衹於此。
Thumbnail
每到台灣各地旅遊時都有收集燈塔的習慣,這次來到高雄發現在旗津的高雄燈塔剛在2022年9月8日整建完畢完畢重新開放,整合文創空間、咖啡店與戶外展演空間,連同附近的旗後砲臺,成為高雄人假日休閒新去處。
Thumbnail
每到台灣各地旅遊時都有收集燈塔的習慣,這次來到高雄發現在旗津的高雄燈塔剛在2022年9月8日整建完畢完畢重新開放,整合文創空間、咖啡店與戶外展演空間,連同附近的旗後砲臺,成為高雄人假日休閒新去處。
Thumbnail
薄霧輕寒的早晨我走向南方 鑽出凹子底捷運站滿目陽光 穿過蒲葵大道YY等在盡頭 公園漫步交錯著日照與蔭涼 說此區當年重劃經歷的滄桑 塞翁失馬不會只見市街繁忙 坐上輕軌龍貓美術館喝咖啡 來趟懷舊之旅西子灣看夕陽 壽山的老兵如今已找不到槍 落日海濱誰曾攜伴在此徜徉 獨坐岩礁白衣少女脫下口罩 蒼老的鏡頭中霎
Thumbnail
薄霧輕寒的早晨我走向南方 鑽出凹子底捷運站滿目陽光 穿過蒲葵大道YY等在盡頭 公園漫步交錯著日照與蔭涼 說此區當年重劃經歷的滄桑 塞翁失馬不會只見市街繁忙 坐上輕軌龍貓美術館喝咖啡 來趟懷舊之旅西子灣看夕陽 壽山的老兵如今已找不到槍 落日海濱誰曾攜伴在此徜徉 獨坐岩礁白衣少女脫下口罩 蒼老的鏡頭中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