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過去的科幻小說——是過去?還是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過去的科幻小說,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一般人會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未來視的書寫,是對未來的想像;但本質上這仍是一種現在,或者說是「現在的未來」。因為作者的創作基準奠基於現在,「什麼是現在有的,什麼現在沒有、但未來可能會出現」,科幻小說正是基於此而做的創作。
從這個角度,我們同樣可以將過去的科幻小說視作「古典作品」,因為無論它創作出多麼逼真且截然不同的虛幻世界,它仍舊代表著過去人對於未來的想像,換句話說,是一種「過去的未來」。
過去的未來,用一個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一條提前分岔出去的平行時空。如果說平行時空對於人的意義,在於看見未來的可能性,那所謂的「過去的未來」無疑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立基點的遞遷,使得這些過去作品對未來的預測總是存在更多偏差。比如五十年前的科幻作品,受到當時登月的影響,總認為很快就能普及星際旅行,在木星、土星蓋飛行站;並且當年的科技水準也沒有網際網路一說。
另一方面,如果有作品真的精準預測到部分未來,那也仍然意義不大:我們頂多感嘆作者猜得準,但除此之外,它能帶給我們的警示或訊息反而比前者更加有限(畢竟已經發生了)。
但科幻小說其有趣之處,就在於它的本質始終是「小說」,而並非平行時空。人們看科幻小說的目的,從來不是因為作者的想像有多麼精準,而是為了享受一種想像的共鳴——因為這些作品往往支撐著一個時代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當然,不安與徬徨也是。
比如星際旅行、太空站,比如人工智慧、複製人,比如更有影響力的網路、全息投影,以及在這些新興科技下所引發的倫理問題。這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未來。
過去的人又期待著什麼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想看《銀翼殺手》、《2001太空漫遊》,看這些古老的科幻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懷舊。理解以前的人怎麼想,追尋他們的思路軌跡,就像是另類的考古學,不失為是一種浪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詠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古龍和佛洛依德,兩個完全不著邊的人物(實際上也是),卻給了我相當貼近的體悟。探索角色的思考,深入人物的內心,走進小說的世界。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精神分析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其他有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古龍和佛洛依德,兩個完全不著邊的人物(實際上也是),卻給了我相當貼近的體悟。探索角色的思考,深入人物的內心,走進小說的世界。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精神分析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其他有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過去大師所幻想的未來,卻是我們的過去;然而他所描寫的未來,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卻又如此符合。沒有多炫目的未來科技,在這充滿詩意的敘述與寫實的人性中,我們想要見證的,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對未來的三種不同想像方式:科幻娛樂作品對遙遠未來的創意描繪、科學家基於現實數據的預測,以及對近未來的具體構思。科幻作品如《回到未來》激發了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科學預測提供了基於現有趨勢的現實展望,而近未來構想則關注即將到來的變化,共同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當人內建數以千萬計的功能後,還能使用最原始的語言了解最原始的世界嗎? 可以當作睡前讀 對科幻不感興趣的不用避開,書店沒有賣硬派科幻,例如太空人與太空知識等等,主要賣的是軟科幻。 視角是超未來的世界,外星物種的細菌袍子,外星物種的相處,高階科技發展,人性在感性、理性、機械、自然之中的改變拉扯。    
人們總是習慣為過去懊悔,卻鮮少想要為改變未來作些認真的努力,那是因為過去已經是事實不會再變,未來卻有無限的可能,而人們傾向思考自己能掌控的事物,對未知的事往卻兩手一攤,任由它去。 活在過去不管現在的人是痴人,活在現在不管未來的是蠢人,只有活在當下並計畫未來的人可以稱得上是智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過去大師所幻想的未來,卻是我們的過去;然而他所描寫的未來,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卻又如此符合。沒有多炫目的未來科技,在這充滿詩意的敘述與寫實的人性中,我們想要見證的,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對未來的三種不同想像方式:科幻娛樂作品對遙遠未來的創意描繪、科學家基於現實數據的預測,以及對近未來的具體構思。科幻作品如《回到未來》激發了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科學預測提供了基於現有趨勢的現實展望,而近未來構想則關注即將到來的變化,共同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當人內建數以千萬計的功能後,還能使用最原始的語言了解最原始的世界嗎? 可以當作睡前讀 對科幻不感興趣的不用避開,書店沒有賣硬派科幻,例如太空人與太空知識等等,主要賣的是軟科幻。 視角是超未來的世界,外星物種的細菌袍子,外星物種的相處,高階科技發展,人性在感性、理性、機械、自然之中的改變拉扯。    
人們總是習慣為過去懊悔,卻鮮少想要為改變未來作些認真的努力,那是因為過去已經是事實不會再變,未來卻有無限的可能,而人們傾向思考自己能掌控的事物,對未知的事往卻兩手一攤,任由它去。 活在過去不管現在的人是痴人,活在現在不管未來的是蠢人,只有活在當下並計畫未來的人可以稱得上是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