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科幻小說,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一般人會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未來視的書寫,是對未來的想像;但本質上這仍是一種現在,或者說是「現在的未來」。因為作者的創作基準奠基於現在,「什麼是現在有的,什麼現在沒有、但未來可能會出現」,科幻小說正是基於此而做的創作。
從這個角度,我們同樣可以將過去的科幻小說視作「古典作品」,因為無論它創作出多麼逼真且截然不同的虛幻世界,它仍舊代表著過去人對於未來的想像,換句話說,是一種「過去的未來」。
過去的未來,用一個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一條提前分岔出去的平行時空。如果說平行時空對於人的意義,在於看見未來的可能性,那所謂的「過去的未來」無疑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立基點的遞遷,使得這些過去作品對未來的預測總是存在更多偏差。比如五十年前的科幻作品,受到當時登月的影響,總認為很快就能普及星際旅行,在木星、土星蓋飛行站;並且當年的科技水準也沒有網際網路一說。
另一方面,如果有作品真的精準預測到部分未來,那也仍然意義不大:我們頂多感嘆作者猜得準,但除此之外,它能帶給我們的警示或訊息反而比前者更加有限(畢竟已經發生了)。
但科幻小說其有趣之處,就在於它的本質始終是「小說」,而並非平行時空。人們看科幻小說的目的,從來不是因為作者的想像有多麼精準,而是為了享受一種想像的共鳴——因為這些作品往往支撐著一個時代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當然,不安與徬徨也是。
比如星際旅行、太空站,比如人工智慧、複製人,比如更有影響力的網路、全息投影,以及在這些新興科技下所引發的倫理問題。這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未來。
過去的人又期待著什麼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想看《銀翼殺手》、《2001太空漫遊》,看這些古老的科幻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懷舊。理解以前的人怎麼想,追尋他們的思路軌跡,就像是另類的考古學,不失為是一種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