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模型-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5. 社會互動的影響
前述講的潛意識、本我自我超我、力比多,都屬於個體自我調節的部分。然而情緒乃至於生活,受外界的影響遠比受自我本身要多得多。此處也就淺談一些社會互動層面,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影響潛意識的表現。
如果把個體的意識想像成一幅畫,那互動中的他者就是另一幅畫——畫作間會相互影響、干涉,雖然改變的層面大多只會觸及表層(比如說顏料沾染,它不會影響畫作的內部構成,卻很可能影響到外觀),但另一方面,社會互動也比潛意識、慾力都更能夠影響主觀意識的表現。從心理治療的角度,阿德勒會提倡社會興趣也就不難理解:挖掘潛意識費力又難有成效,單純強調改變的話,互動終究是比挖掘潛意識更加簡潔有效的方式。
因此如果要討論畫、也就是意識本身的內容,那潛意識的影響大概不會是最主要的因素;潛意識的切入點通常是情緒和自我防衛的傾向,此外屬於集體潛意識的原型也更貼近個體的黑暗面,通常作用於幽微的心理層次。對於一般正常人而言,引導意識層面最頻繁的是社會互動,這種外界推力是引發個體思考和情緒的重要因素。接納與承諾治療(ACT)就有一說,情緒受外而感,動機由內而生,我認為這種在情感上,解釋人的主觀意識如何受影響的說法著實是相當貼切。
(想了解接納與承諾治療這個諮商理論的可以點這裡:)
從另一個角度,借鑑高達美詮釋學的說法,每個人都代表著一種「視域」,這是必然存在的前見,是一種歷史進行狀態,因為人始終是處在自身的歷史中觀測並理解外在。而人與人的互動,即是一種視域的交互,如果視域之間形塑的見解不一,各自的防衛會阻止彼此交流,視域在這種狀態是固化的;如果是「視域融合」的狀態,雙方的意見會在碰撞中形成新的理解,前見才會獲得新的內容,視域也能在過程中得到補足和更新。
社會互動就是最典型的視域融合。這裡不如把模型視為一種動態模式,我們在針對意識進行「作畫」的過程,同時也會參考旁邊他人的畫作,修正自己的創作內容。互動的雙方都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補足與改變,形塑成雙向增益的良性關係。
加入社會互動後的新模型
PS: 我認為高達美的視域和精神分析的意識,兩者在概念上其實有很大部分重疊,不過同樣是講述個人整體的意識狀態,視域還強調了不同人之間的立場與方向性,是一種更社會觀的角度;而精神分析有談到社會互動的,不提講早期經驗的客體關係論和IP,最分支的法國拉岡學派講語言、符號、象徵性自我,這與詮釋學的哲學思路背景還是有許多不同。暫且就此打住,這東西如果要詳細講大概會講不完哈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詠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近期閱讀Collins整理出來的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的歷史,發現早在交織性尚未命名的年代,在街頭的人群從自我的生命經驗中意識到壓迫的多重特性,產生世界觀的改變。這種改變稱之為「意識的意識」,其透過反省-行動促使自我意識從壓迫者的世界觀脫離出來,產生屬於自我的意識,進而否定自身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潛意識操控 潛意識是我們意識之下的心靈層面,影響著我們的想法、情緒和行為。 心理暗示則是一種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思想和行為的方式。當我們不自覺地接受了某種信息或想法後,這些信息或想法就會在潛意識中扎根,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 這些心理暗示可能來自於我們的周圍環境、社會文化、個人經驗或他人的言語建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近期閱讀Collins整理出來的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的歷史,發現早在交織性尚未命名的年代,在街頭的人群從自我的生命經驗中意識到壓迫的多重特性,產生世界觀的改變。這種改變稱之為「意識的意識」,其透過反省-行動促使自我意識從壓迫者的世界觀脫離出來,產生屬於自我的意識,進而否定自身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潛意識操控 潛意識是我們意識之下的心靈層面,影響著我們的想法、情緒和行為。 心理暗示則是一種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思想和行為的方式。當我們不自覺地接受了某種信息或想法後,這些信息或想法就會在潛意識中扎根,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 這些心理暗示可能來自於我們的周圍環境、社會文化、個人經驗或他人的言語建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