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模型-10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後記──感想篇:

精神分析的沒落,但凡了解過當代心理學的人應該都會有所察覺。心理學從Wundt提倡以科學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至今,已經經歷了數次的派典轉移,Freud與他算是同時代的人,兩人的理論雖然沒有太多交集,卻都難以抵擋時代的浪潮,精神分析至少還有少數擁磊,Wundt則大概只有在講述心理學史時,會短暫提起他的名字。

但我覺得這個世界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儘管研究和發展隨著時代不斷演進,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會逐步趨近於真理;然而有些時候人們會驀然發覺,某個新興的、突破性的「發現」,其實早在數十年、乃至數百年前就曾被人提出過。

其中讓我感觸很深的,就有十八世紀曾經風靡歐洲的顱相學。顱相學認為人的大腦是由數十個區塊組成,這些區域各代表不同的心理特質,有些負責記憶,有些負責人格、情緒等。要形容當時的顱相學在做什麼的話,我覺得可以理解為「科學化」的算命──顱相學家透過摸索一個人大腦的形狀,來判斷他的人格特質。

raw-image

在經歷了五十年的發展後,顱相學被認定屬於「偽科學」。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一點也不稀奇,人格會受先天基因、後天環境的影響,現代想要探知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必須透過專門的人格測驗如MBTI等,且整個過程需要蒐集超過一百個問題才能斷定。「摸骨」就能了解一個人的個性?想想就不太可能。

但顱相學真的是錯的嗎?可怕的地方來了,近代神經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的大腦確實是由數十個區塊組成,且這些區塊負責不同心理功能,負責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情緒等的腦區都是不同的。換句話說,在兩百年後,心理學家反而重新驗證顱相學,在理論基礎上其實正確無誤。錯誤的是顱相學家並沒有探索腦區功能性的能力,只能透過一些未經實驗設計的歸納法胡亂推測,所得自然也就謬以千里。

有時候我會覺得,精神分析就是這樣超越時代的學科。他就像幾百年前的顱相學一樣,發現了「潛意識」這個神秘難解的領域,卻又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加以探索──這些學者透過某些特殊方法提前窺探到了部分真理,但解開了一部分,其中又有更多的疑難和困惑無法被解答。也許未來有一天,心理學的發展足夠先進到,能夠解析意識的內容、分辨意識與潛意識的界線,那個時候才是潛意識理論真正發揚光大的時刻。

--------------------

除了理性面的分析,我會對潛意識領域情有獨鍾其實還有一個私人原因,與我的夢境有關。

我始終覺得夢境是另一個層面的真實世界。有些夢境或許只是瞬生瞬滅的泡泡,是對現實的扭曲與映射;但也有些,會讓你覺得它是否在某個地方真實存在,比如集體潛意識。

我曾經做過連續的夢(內容大部分忘記了),在現實中可能間隔幾天、甚至半年,我會重新化身為那個我,開始在新世界的生活。夢境裡面的我讓人印象深刻,有很多相似和不相似的地方,最特別的是他的心理更強大、比我更聰明,有很多被我忘記的事情、知識,他都記得清清楚楚。就好像那些遺忘的記憶、壓抑的潛意識,全部被那個隱藏的我給承擔了一樣。

這件事讓我聯想到解離性人格障礙(舊稱多重人格)。當年在學變態心理學時就曾經疑惑,所謂「新的人格」到底是如何出現的,這個第二人格承受了那些被壓抑的創傷記憶,是處在一種什麼樣的生存狀態。這個經驗帶給我的猜測是,也許每個人天生就有形成多重人格的因子,每個人的第二、第三人格,其實始終就潛藏在自己的潛意識裡。

潛意識就像海水底下的冰山,浮上水面的機會相當稀微,而解離性人格障礙的盛行率只有1%,恰恰就顯現了這種困難性。對多數人來說,潛意識裡的東西大概永遠都只會是潛意識,哪怕只是「在夢裡相見」,也屬於可遇不可求的緣分。

寫這篇文的時候,距離遇到「那個我」也已經是超過一年以前的事了。可能我這輩子都沒辦法驗證這個猜測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詠翰的沙龍
6會員
30內容數
黃詠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4
人總是在意「錯過了什麼」,遠大於自己已經擁有的。 有這樣的想法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缺少的部分就是那樣舉目可見——我們要花上半天的時間,才能整理出一年下來,自己到底收穫、學習了什麼;但只要幾秒,就足夠那一大堆想做而沒有做的事從腦袋裡一股腦兒衝出來。
Thumbnail
2025/01/04
人總是在意「錯過了什麼」,遠大於自己已經擁有的。 有這樣的想法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缺少的部分就是那樣舉目可見——我們要花上半天的時間,才能整理出一年下來,自己到底收穫、學習了什麼;但只要幾秒,就足夠那一大堆想做而沒有做的事從腦袋裡一股腦兒衝出來。
Thumbnail
2024/11/12
人在感受到挫折和痛苦的時候,通常會怎麼做? 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有一類人,他們選擇在痛苦的感覺出現時,把精力投注到事業上,透過發憤努力的方式,來換取生涯上的回報。他們避開自己的焦慮,得到社會意義上的成功;回首自己的人生功績,也有很多滿足跟愉悅。這種因應之道,我們統稱為「昇華」。
Thumbnail
2024/11/12
人在感受到挫折和痛苦的時候,通常會怎麼做? 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有一類人,他們選擇在痛苦的感覺出現時,把精力投注到事業上,透過發憤努力的方式,來換取生涯上的回報。他們避開自己的焦慮,得到社會意義上的成功;回首自己的人生功績,也有很多滿足跟愉悅。這種因應之道,我們統稱為「昇華」。
Thumbnail
2024/11/10
接觸客體關係到現在已經好一段時間,也聽過很多教授、老師講述這兩個人的理論,但每一次都是好像懂了,卻又有哪個說不清的地方沒有很理解。後來我發現之所以如此,在於課程總是聚焦在「內容」,即克萊恩的理論是甚麼、實務上做了甚麼;溫尼考特的理論如何、實務上又如何……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想法讓兩人發展出這樣的理論?
Thumbnail
2024/11/10
接觸客體關係到現在已經好一段時間,也聽過很多教授、老師講述這兩個人的理論,但每一次都是好像懂了,卻又有哪個說不清的地方沒有很理解。後來我發現之所以如此,在於課程總是聚焦在「內容」,即克萊恩的理論是甚麼、實務上做了甚麼;溫尼考特的理論如何、實務上又如何……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想法讓兩人發展出這樣的理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其他有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其他有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
Thumbnail
一般而言,我們會直覺地認為,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在意識層面之中行動或反應的。但,事實不然;在意識之下,無意識恐怕才是我們很多反應(行為或情緒)的主宰。Leonard Mlodinow的《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就是在說這件事:潛意識實際上控制我們的行為,瞭解潛意識如何運作,有助於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Thumbnail
一般而言,我們會直覺地認為,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在意識層面之中行動或反應的。但,事實不然;在意識之下,無意識恐怕才是我們很多反應(行為或情緒)的主宰。Leonard Mlodinow的《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就是在說這件事:潛意識實際上控制我們的行為,瞭解潛意識如何運作,有助於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Thumbnail
大家好, 延續上一集心理學的探討, 我們繼續跟大家分享鄔斯賓斯基 他曾經把心理學, 做了一個明確的定義。 他說不管是古往今來的一些心理學, 或者隱密不為人知心理學的作品等等。 不管是古代的還是近代的, 基本上都會分成兩類, 那麼第一類的心理學, 是探討人表
Thumbnail
大家好, 延續上一集心理學的探討, 我們繼續跟大家分享鄔斯賓斯基 他曾經把心理學, 做了一個明確的定義。 他說不管是古往今來的一些心理學, 或者隱密不為人知心理學的作品等等。 不管是古代的還是近代的, 基本上都會分成兩類, 那麼第一類的心理學, 是探討人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