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大漲,大雁歸來第一島鏈Part4

2023/07/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越戰開打後,美國大兵休假時入駐北投溫柔鄉鬆一下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越戰開打後,美國大兵休假時入駐北投溫柔鄉鬆一下

四小雁各自站隊

台美重回斷交後的親密期

上回剛剛說完南韓新任總統尹錫悅上台後重新走回親美友日的傳統路線站隊。

在台灣,各個黨派對於與中國關係的距離拿捏或有不同,但對美關係則是肯定一致性的保持親密。

說白了,中華民國台灣能在戰後能存活到今天,99.99%全靠著韓戰後美國第七艦隊的巡弋護航(當然代價就是斷了老蔣反攻大陸的一絲可能)與巨大的美援。

美援不僅重建了戰爭中毀壞的民生工業,基礎建設。同時在台灣很多老一輩人也都有領麵粉,穿"中美合作"麵粉袋改的短褲記憶。

中美合做麵粉袋被地方媽媽裁縫成小孩內褲

中美合做麵粉袋被地方媽媽裁縫成小孩內褲

經過了1990年代後一段二十年左右的美中+兩岸平緩期,中台港澳兩岸四地的商人們度過了一段各自悶聲發大財的好日子。

港台的企業主將自身的經歷複製放大投射到珠三角與長三角的工廠,將產業做強做大的同時,也教會了中國後進們融入世界工廠的眉角與遊戲規則。

香港的財團們更將炒樓花(預售屋)等房地產金融帶入上海等地,在90年代末中國第一批商品房上市後,賺足了幾百桶金。

這段好日子,直到習大大第二任任期開始中國夢,大國崛起,中國製造2025等口號輪番喊出,觸動了老美的敏感神經,發動貿易戰後。

"九二共識"的下一句也從"各自表述",被一尊大筆一揮改成"一國兩制"。至此,台灣就得面臨重新站隊的國際政治壓力了。

這一屆美國國會議員就一口氣提出15項友台法案,包括《保護台灣法》、《2023年不歧視台灣法》以及《2023年台灣衝突遏阻法》,希望通過這些立法來防範中國入侵台灣,並強化台灣的國際地位。

這也顯示美國強烈拉攏台灣站隊的態度。


本屆美國國會與台灣相關的提案就高達15案

本屆美國國會與台灣相關的提案就高達15案

raw-image

香港轉隊

香港在特首普選這件事情上,民意與上意拉鋸多年。從早先的真普選運動,到後來的占中運動(當時人類學徒我正與客戶坐在金鐘的酒店高樓層看著下面手機螢光點點的示威群眾),再到2019年反送中集會遊行被鎮壓。

最後,2020年港版國安法在中國人大通過插入香港基本法生效後,香港這個不明說的"中外共治特區"之爭算是正式畫下句點,完成"二次回歸"併入大灣區經濟的一環。

英美等外資企業總部開始逐步撤出香港,這點從港島的辦公樓閒置率以及尖沙嘴商鋪租金價格大跌就能窺知一二。

但以人類學徒在香港工作十幾年的經驗來看,香港做為中國對外商務與外交關係的第二管道地位,相信只要冷戰持續,而不是演變成俄烏熱戰的話,那麼香港的特殊金融地位就還是穩如泰山的被雙方不明說的維繫下來。

畢竟大國之間吵架歸吵架,檯面上再怎麼撕破臉,檯面下還是要一直有溝通的渠道的。

美國財長葉倫接續著國務卿訪華

美國財長葉倫接續著國務卿訪華

raw-image

新加坡口頭中立

向來(口頭)恪守不結盟主義的自由港新加坡扼守的全世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麻六甲海峽。

一但美中雙方在台灣海峽或南海開火,若美方能從源頭掐斷這條海上運油通道,那麼中方在台海或南海周邊設下的禁航封鎖區就形同廢物。

歷史上,新加坡依靠著英美兩國的協助,在二戰後東南亞民族獨立,自決建國的浪潮中,驚濤駭浪的度過到如今的和平繁華。

以新加坡身為英國、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五個大英國協成員國在1971年簽訂的五國聯防(Five Power Defence Arrangements,FPDA)協議的一員。

雖然嘴上說中立,但被一群穆斯林國家包圍的國際現實,靠攏英美強權以保障自身安全的新加坡,也不存在甚麼選邊站的可能。

新加坡扼守著歐亞海運命脈麻六甲海峽。而台灣周邊又是整個亞洲最繁忙的海域。

新加坡扼守著歐亞海運命脈麻六甲海峽。而台灣周邊又是整個亞洲最繁忙的海域。

raw-image


菲律賓重新親美

剛剛前腳離開北京,緊接著旋即在五月份拜訪華盛頓的新任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時說:

南海與亞太地區情勢緊張下,我們馬尼拉很自然地尋求與「世界上唯一的條約夥伴(美國),強化和重新定義我們之間的關係」。

並隨即簽署了菲律賓四個軍事基地給美軍使用的租借合約,這也是自他老爸馬可士政權當年被民眾推翻後,接任的菲律賓總統中止美軍租借軍港,美軍撤離後的重新回歸。

而馬尼拉和華府本來就於1951年簽有「共同防禦條約」,承諾任一方本土或在太平洋轄區的島嶼領土、軍隊、公務船舶或飛機遭武力攻擊時,雙方將共同採取行動因應危險(當然事實上只有美國幫助菲律賓的可能,沒有相反的選項)。

這也是美國在太平洋第一島鏈簽署的四張共同防禦條約之一(包括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以及被廢棄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從老馬可士到小馬可士接替菲律賓總統職位,也具象的反映菲律賓民意在面對中國不斷加強在南海島礁的控制後,重新倒向美國的懷抱。

拜登總統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2022/5於東京宣布開展關鍵和新興技術新對話

拜登總統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2022/5於東京宣布開展關鍵和新興技術新對話

印度在美蘇間左右逢源

今年二月份,美國和印度官員同意在先進武器、超級計算、半導體和其他高科技領域擴大合作,拜登政府希望加強與印度的關係,抵消中國在尖端技術方面的主導地位。

印度從英聯邦獨立建國以來就一直有"不結盟主義"的傳統,也就是希望自己能成為美蘇兩大強權以外的第三勢力國家。

因此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美開始實施對俄羅斯原油以及原物料出口管制時,印度大買俄國烏拉爾原油提煉加工,大賺一票戰爭財。

而歐美各國對此完全禁聲,完全沒發過一句譴責印度的話語,就是希望印度至少在檯面上不要站在對立面。

而中印之間的世仇更是淵源已久,無論是在藏南地區的領土糾紛,還是在人口,政體,乃至於經濟上的抗衡。

兩個緊挨著喜馬拉雅山脈的人口大國看彼此不爽,自然成為美國在"去中化"運動中極力拉攏的理由。

raw-image


小結:美國收網,日本重回美國在亞洲代理一哥地位

這一趴,人類學徒為讀者們花多了一些時間梳理美國回歸第一島鏈的蛛絲馬跡,也是台灣新聞比較不關心的國際事務部分。

美國這張圍堵中國的大網,從貿易制裁到高科技圍堵與亞洲各國結盟等手段,在今年算是收的差不多了。

老美也深知孫子兵法中「圍師必闕」的道理,為了避免美中之間的魚死網破,在今年密集的派出主管外交的國務卿布林肯與主管財政的葉倫訪問北京。

華府官員也同時也釋放出善意,宣稱美國從來沒有要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而是要去風險(De-risking),以降低兩個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而經濟上的"去對中國生產鏈的依賴風險",自然就要尋找新的全球生產供應鏈來滿足奢華無度的美國人消費。

中低階的科技與通訊製造業可以交給印度,紡織與加工交給東南亞,半導體生產依舊仰賴日韓台合作且競爭的團體組合。

這時,日本身為整個亞洲製造業男團一哥的地位就被重新高高抬起。

下一趴,我們就將鎂光燈重新放回日本經濟,來看看老巴買入日本五大商社股票的算盤怎麼打的?

-------------------------------------------

持續輸出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若能打賞贊助創作的咖啡錢,那是對我莫大的精神鼓勵,感謝您。

感謝七月份打賞贊助讀者胖子K*2,c.a Tsai 與本專欄的忠實付費訂閱讀者,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文給各位。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

12.9K會員
277內容數
一輩子都在國際金融領域浮沉,步入中年的人類學徒,熱愛烹飪美食之餘,喜歡在書海中考古金融史。在短視頻稱王的年代,依然熱愛用方塊文字,與朋友們分享人類學、歷史、金融、財經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