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美台關係的一個新關鍵:重新認識和平演變

2020/06/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二戰結束後,美國與蘇聯進入冷戰,這是大局。然後,剛剛建立政權的中共透過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韓戰,與美國打了一仗,向蘇聯表態交心,站隊蘇聯這邊。
於是,美國與中共建交的盤算整個落空(毛澤東曾經告訴美國人,中共要走民主自由的道路,使得美國人對中共有所期),轉而加強與中華民國的關係,簽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將台灣納入美軍協防的範圍。台灣加入西方的反共陣營,也成就了第一島鏈的核心地位。
如果當初美國有立即與中共談成建交,那麼美蘇對抗的前線,就是中蘇邊界,而不再是第一島鏈了。
1954年,葉公超與當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2)1972年尼克森為了從越南撤軍,也為了對抗蘇聯,開始與中共打交道,到上海進行破冰之旅,簽下「上海公報」,以致於到1979年,美國與中共正式建交。
在美國與中共由冷戰進入和解之後,台灣的地緣政治地位開始被壓縮了。
(3)1991年12月蘇聯解體之後,照理說,美國不再需要「聯中制蘇」,於是,美國開始思考要與怎樣的中國來和平共存對美國最有利。於是有了和平演變的指導思想,希望給中共誘因,把中國轉型成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所以,美國開始支持鄧小平的改革開放。
蘇聯解體後,美國的對中政策發生變化。
(Credit:Ceri C,CC BY 2.0
從1992年開始,美國不再計較1989年的六四事件,而是要積極推動和平演變,提供中國出口市場,給中國最惠國待遇,將人權與關稅脫鉤,最後讓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名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美國的盤算是,要把中國吸納進國際資本主義體系,在制度轉型上給誘因,給壓力。
在加入世貿的談判上,美國告訴中共,台灣已經準備好了,你怎麼辦?在台灣即將加入的壓力下,朱鎔基總理決定全部答應美國的條件,先加入再說,承諾要用15年的時間做結構性改變,消除種種不公平貿易行為,轉型成市場經濟體,美國接受了。於是,在經過15年的談判之後,中共在2001年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4)2016年年底時間到了,中共沒有履行承諾來消除不公平貿易行為,而是反過來,利用市場經濟來給社會主義補充養分,壯大了中共權貴階級,加強了社會監控。
改革開放的初期,社會主義退居幕後,市場經濟在前面衝,到了改革開放的後期,社會主義追上來,開始反客為主地控制市場經濟。
美國發現,自己等於是用資本主義去扶持中共的極權專制。所以,和平演變的夢想正式破滅!於是,2018年3月,川普發動貿易戰,美中關係由和解走向對抗。
2018年,川普發動貿易戰,美中關係走向對抗。
(Credit:IoSonoUnaFotoCamera,CC BY-SA 2.0
(5)從大歷史的角度,我們發現,當美國要對中共採取接觸政策,要推動和平演變的時候,因為對中共的轉型有所期待,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就會下降。
當美國發現和平演變失靈,對中共的轉型失望透頂,要對中共採取圍堵政策的時候,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就開始上升。
現在美國與中共陷入新冷戰,美國當然會不斷提升台灣的地位,也會加強在台海地區的軍事部署。不過,對台灣來講,如果美國將來又回到和平演變的思維時,台灣的國際空間可能又會被壓縮。
於是,台灣的選擇很清楚:就是讓美國在推動和平演變的時候,還是有需要台灣的地方!例如,台灣可以扮演助攻的角色,甚至於進入中國大陸,引導中產階級社會進入公民社會,讓將來的政治上的改革開放能打下基礎。
美國對中共的冷戰應該會打到中共解體為止,不過,一旦到了這個地步,中國大陸要如何重建呢?這個時候,也許台灣會有重要的扮演角色。
這就是說,台灣不能只有地緣政治的價值,而是還要有和平演變的價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吳嘉隆
吳嘉隆
總體經濟學家,攻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班時,受教於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dmund Phelps。現有志於推廣經濟與投資的普及教育,提升台灣投資人對現象的解讀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