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和中政策」的兩難與未來(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種「和中政策」風險,在台灣並非沒有被質疑過,只是在激烈的言論辯論下往往被打為是不理性的意識形態,被稱為是逢中必反。但是無條件地相信只要台灣先釋出善意,中國一定會善意回應,無視中國的內部情況與信用紀錄,其實更是一廂情願。馬英九與國民黨人還故意忽略一件事,就是台灣可以推動「和中政策」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美國的擔保,美國雖然言明不願意做未來中國與台灣談判的保人,但也明確表示兩岸應該以和平方式解決歧見,反對中國以武力進行統一,這也是中國過去沒有武力犯台的關鍵。

所以「和中、友日、親美」的這個政策,其實是建立在「親美」之上,馬英九對此也知之甚祥,雖然在卸任以後,說台灣若是爆發戰事,美國不可能會馳援台灣,但在馬英九自己執政時,也常不斷強調美、台關係空前友好,對於美國的軍購案也未曾停止過。當時馬英九的這種「和中、友日、親美」政策,依賴的是美、中關係正處於蜜月期,美國忙於反恐戰爭,還沒有將中國當成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的經濟能力正快速起飛,廣大的中國市場為美國帶來了龐大的經濟利益,甚至讓美國一度視中國為戰略夥伴。

美國雖然表示不願當兩岸談判的保人,但其強大的軍力是目前兩岸沒有戰事的關鍵。

美國雖然表示不願當兩岸談判的保人,但其強大的軍力是目前兩岸沒有戰事的關鍵。

但很明顯,這樣的情況在這幾年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接續馬英九政府的蔡英文總統,雖然是民進黨籍,也是過去兩國論的起草者,可是在執政初期也奉行類似的路線,對於中國採取不挑釁、不刺激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政府雖然不願意與蔡英文政府接觸,卻也沒有全面急凍兩岸關係。蔡英文總統因為奉行這樣的政策,而在第一任的任期中,不受獨派的諒解,甚至差點失去爭取連任的機會。即使後來成功連任,部分獨派仍視蔡英文為叛徒,不止強烈批判蔡英文的對美政策過於保守,甚至還欲除之而後快。

包括馬英九在內的很多國民黨人,都認為蔡英文總統在第一任的任期後半,開始轉變對中國的態度,是因為選舉的關係。利用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動員台灣社會內部的反中情緒,以達到凝聚選票的目標。但無可諱言的是,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與美、中關係急轉直下的時間點高度重疊,蔡英文總統在首任任期的最後一年半之間,調整對中政策,是因為選舉的關係,還是受國際情勢改變的影響,這可能只有蔡英文總統本人知道了。不過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綜合各種情勢來判斷,過去的「和中政策」已經搖搖欲墜,必需快速改變。

蔡英文第一任任期前半段對中國的態度,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是一種「修改版的和中政策」。也就是大體上奉行「和中政策」,不主動挑釁或刺激中國,並不斷釋出願意對話的意願,但又希望控制「和中政策」所曝露出來的缺點,也就是台灣被大幅拉向中國的現況。蔡英文總統推出的「新南向政策」追循著李登輝前總統的腳步,希望分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只是當時這個策略嚴格來說並不十分的成功,原因在於中國仍不斷拒絕對蔡英文政府對話,而對中國的謹慎態度又引發獨派的批評與不滿,可謂兩面不討好。

甚至直到2017年年末至2018年年初,美、中關係已隱現裂痕,美國開始加強與台灣的軍事與外交合作關係時,蔡英文總統仍繼續維持著謹慎的態度,更導致深綠支持者的強烈批評與質疑。一直要到美、中關係已經全面惡化,蔡英文總統才開始緩慢調整政策,甚至直到第二任的總統任期展開,才派遣心腹赴美擔任駐美代表。完全不若馬英九或吳斯懷所批評的,蔡英文總統故意採取挑釁的態度與政策,破壞兩岸關係。相反的,蔡英文的路線調整,可能更受美、中關係惡化的影響,被動的隨之調整原有的中國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美、中關係的破裂,讓「和中政策」已經越來越沒有空間,台灣社會稱之為「必需選邊站」。但仔細推敲這整體的情勢,並不是單純選邊站這麼簡單,而是美國的壓力,已經讓中國失去善意回應的可能性。即使今天台灣政府能再像過去一樣,希望對話溝通、奉行不挑釁策略,處處配合中國,中國政府也已經沒有辦法再像過去一樣,以善意來回應台灣。因為中國自身的經濟問題與統治的危險,讓中國沒有餘裕可以這麼做,繼續向台灣釋出善意可能會危害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穩定。

中國對香港問題失去耐心,提前撕毀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在某種程度上就顯露出中國不願意或已經無法繼續維持一國兩制。美、中關係的惡化,很可能讓共產黨政府擔心接下來中國內部爆發民主運動,再加上庚子年諸多巧合的天災人禍與疫情,都讓中國共產黨政府處於極為脆弱的時刻。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維持政權的穩定,消滅任何可能引發民主運動的火苗,中國共產黨政府目前對內、對外都採取高壓警戒的態度,很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畢竟美國對中國的敵意正日漸升高,即使美國總統大選最後由拜登勝出,在國會的制衡下,也不一定能立刻重新修補美、中關係。

就算未來美、中關係真的能逐步修復,那也需要一段時間,但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習近平沒有指定接班人,在十年的任期屆滿後,打破慣例繼續執政的可能性很高,而這樣的情況即使是最支持共產黨政權的中國人也感到不滿,近來前中國黨校教授蔡霞在海外高分貝批評習近平,就是一例。習近平在進入第三任以後,對於鞏固政權,避免出現任何批評的態度將會更堅決,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民主選舉與言論自由,勢必成為中國共產黨政府的眼中釘。在中國可能已經沒有辦法善意回應下,台灣恐怕也已經沒有再奉行「和中政策」的空間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onan Yang-avatar-img
2020/08/26
護台別再嘴快手慢 http://www.taiwantimes.com.tw/ncon.php?num=122740page=ncon.php
donald trump-avatar-img
2020/08/26
在美中雙簧與共獨雙簧(台獨與中共唱雙簧)的情況下台灣只能配合著雙簧偏向美國對抗共黨中國,關鍵在於台灣人不能入戲太深誤以為美中兩國已勢不兩立,因為強權國家聯合起來操控小國在人類史上屢見不鮮。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26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海能否安全?兩岸能否和平?上述問題的答案,向來是中國大陸說的才算。換言之,兩岸政府能不能展開政治對話或雙方人民能不能進行文化、經濟等交流,以上的主導權及決定權皆在北京政府,而不是台灣單方面即能影響或作成決定。
Thumbnail
台海能否安全?兩岸能否和平?上述問題的答案,向來是中國大陸說的才算。換言之,兩岸政府能不能展開政治對話或雙方人民能不能進行文化、經濟等交流,以上的主導權及決定權皆在北京政府,而不是台灣單方面即能影響或作成決定。
Thumbnail
拜登公開說,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出兵,同時,歐洲議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議案,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並把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代表處,不再用台北,也不再有經貿的字眼。這些政治敏感動作都在挑戰中共脆弱的神經,也把台灣推上大國博弈的風口浪尖。最近大國拼命打台灣牌,你知道為什麼嗎?
Thumbnail
拜登公開說,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出兵,同時,歐洲議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議案,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並把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代表處,不再用台北,也不再有經貿的字眼。這些政治敏感動作都在挑戰中共脆弱的神經,也把台灣推上大國博弈的風口浪尖。最近大國拼命打台灣牌,你知道為什麼嗎?
Thumbnail
拜登公開說,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出兵,同時,歐洲議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議案,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並把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代表處,不再用台北,也不再有經貿的字眼。這些政治敏感動作都在挑戰中共脆弱的神經,也把台灣推上大國博弈的風口浪尖。最近大國猛打台灣牌,你知道為什麼嗎?
Thumbnail
拜登公開說,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出兵,同時,歐洲議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議案,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並把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代表處,不再用台北,也不再有經貿的字眼。這些政治敏感動作都在挑戰中共脆弱的神經,也把台灣推上大國博弈的風口浪尖。最近大國猛打台灣牌,你知道為什麼嗎?
Thumbnail
是說現在幾乎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隨著美、中兩國關係的快速惡化,美國政府的對台政策,已逐漸由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美國社會與學界,正在辯論對台灣的戰略清晰應該到什麼程度,而這就引發了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那就是美國要不要幫台灣獨立運動背書。因為眾所皆知,美國過去會長期維持戰略模糊的政策......
Thumbnail
是說現在幾乎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隨著美、中兩國關係的快速惡化,美國政府的對台政策,已逐漸由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美國社會與學界,正在辯論對台灣的戰略清晰應該到什麼程度,而這就引發了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那就是美國要不要幫台灣獨立運動背書。因為眾所皆知,美國過去會長期維持戰略模糊的政策......
Thumbnail
分享我對美台關係演變的看法。美台關係增溫、美方的惠台措施及法案,是因為蔡總統的外交策略得宜、進退佈局深遠嗎?還是始終主張「維持現狀」的蔡總統被動的被整體國際局勢推著走呢?
Thumbnail
分享我對美台關係演變的看法。美台關係增溫、美方的惠台措施及法案,是因為蔡總統的外交策略得宜、進退佈局深遠嗎?還是始終主張「維持現狀」的蔡總統被動的被整體國際局勢推著走呢?
Thumbnail
這種「和中政策」風險,在台灣並非沒有被質疑過,只是在激烈的言論辯論下往往被打為是不理性的意識形態,被稱為是逢中必反。但是無條件地相信只要台灣先釋出善意,中國一定會善意回應,無視中國的內部情況與信用紀錄,其實更是一廂情願。馬英九與國民黨人還故意忽略一件事,就是台灣可以推動「和中政策」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Thumbnail
這種「和中政策」風險,在台灣並非沒有被質疑過,只是在激烈的言論辯論下往往被打為是不理性的意識形態,被稱為是逢中必反。但是無條件地相信只要台灣先釋出善意,中國一定會善意回應,無視中國的內部情況與信用紀錄,其實更是一廂情願。馬英九與國民黨人還故意忽略一件事,就是台灣可以推動「和中政策」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Thumbnail
近日隨著美、中情勢的持續探底,兩岸關係也陷入更為緊張的狀況,中國宣布將在台灣鄰近海域進行實彈演習。過去主張「和中、友日、親美」政策的前總統馬英九公開表示,台灣不應該單方面挑釁,挑起兩岸衝突,應該用對話來取代對抗,向對岸釋出善意。同時馬英九還特別指出,如果台海爆發戰爭,美國不會馳援台灣.....
Thumbnail
近日隨著美、中情勢的持續探底,兩岸關係也陷入更為緊張的狀況,中國宣布將在台灣鄰近海域進行實彈演習。過去主張「和中、友日、親美」政策的前總統馬英九公開表示,台灣不應該單方面挑釁,挑起兩岸衝突,應該用對話來取代對抗,向對岸釋出善意。同時馬英九還特別指出,如果台海爆發戰爭,美國不會馳援台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