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和中政策」的兩難與未來(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種「和中政策」風險,在台灣並非沒有被質疑過,只是在激烈的言論辯論下往往被打為是不理性的意識形態,被稱為是逢中必反。但是無條件地相信只要台灣先釋出善意,中國一定會善意回應,無視中國的內部情況與信用紀錄,其實更是一廂情願。馬英九與國民黨人還故意忽略一件事,就是台灣可以推動「和中政策」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美國的擔保,美國雖然言明不願意做未來中國與台灣談判的保人,但也明確表示兩岸應該以和平方式解決歧見,反對中國以武力進行統一,這也是中國過去沒有武力犯台的關鍵。
所以「和中、友日、親美」的這個政策,其實是建立在「親美」之上,馬英九對此也知之甚祥,雖然在卸任以後,說台灣若是爆發戰事,美國不可能會馳援台灣,但在馬英九自己執政時,也常不斷強調美、台關係空前友好,對於美國的軍購案也未曾停止過。當時馬英九的這種「和中、友日、親美」政策,依賴的是美、中關係正處於蜜月期,美國忙於反恐戰爭,還沒有將中國當成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的經濟能力正快速起飛,廣大的中國市場為美國帶來了龐大的經濟利益,甚至讓美國一度視中國為戰略夥伴。
美國雖然表示不願當兩岸談判的保人,但其強大的軍力是目前兩岸沒有戰事的關鍵。
但很明顯,這樣的情況在這幾年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接續馬英九政府的蔡英文總統,雖然是民進黨籍,也是過去兩國論的起草者,可是在執政初期也奉行類似的路線,對於中國採取不挑釁、不刺激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政府雖然不願意與蔡英文政府接觸,卻也沒有全面急凍兩岸關係。蔡英文總統因為奉行這樣的政策,而在第一任的任期中,不受獨派的諒解,甚至差點失去爭取連任的機會。即使後來成功連任,部分獨派仍視蔡英文為叛徒,不止強烈批判蔡英文的對美政策過於保守,甚至還欲除之而後快。
包括馬英九在內的很多國民黨人,都認為蔡英文總統在第一任的任期後半,開始轉變對中國的態度,是因為選舉的關係。利用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動員台灣社會內部的反中情緒,以達到凝聚選票的目標。但無可諱言的是,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與美、中關係急轉直下的時間點高度重疊,蔡英文總統在首任任期的最後一年半之間,調整對中政策,是因為選舉的關係,還是受國際情勢改變的影響,這可能只有蔡英文總統本人知道了。不過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綜合各種情勢來判斷,過去的「和中政策」已經搖搖欲墜,必需快速改變。
蔡英文第一任任期前半段對中國的態度,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是一種「修改版的和中政策」。也就是大體上奉行「和中政策」,不主動挑釁或刺激中國,並不斷釋出願意對話的意願,但又希望控制「和中政策」所曝露出來的缺點,也就是台灣被大幅拉向中國的現況。蔡英文總統推出的「新南向政策」追循著李登輝前總統的腳步,希望分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只是當時這個策略嚴格來說並不十分的成功,原因在於中國仍不斷拒絕對蔡英文政府對話,而對中國的謹慎態度又引發獨派的批評與不滿,可謂兩面不討好。
甚至直到2017年年末至2018年年初,美、中關係已隱現裂痕,美國開始加強與台灣的軍事與外交合作關係時,蔡英文總統仍繼續維持著謹慎的態度,更導致深綠支持者的強烈批評與質疑。一直要到美、中關係已經全面惡化,蔡英文總統才開始緩慢調整政策,甚至直到第二任的總統任期展開,才派遣心腹赴美擔任駐美代表。完全不若馬英九或吳斯懷所批評的,蔡英文總統故意採取挑釁的態度與政策,破壞兩岸關係。相反的,蔡英文的路線調整,可能更受美、中關係惡化的影響,被動的隨之調整原有的中國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美、中關係的破裂,讓「和中政策」已經越來越沒有空間,台灣社會稱之為「必需選邊站」。但仔細推敲這整體的情勢,並不是單純選邊站這麼簡單,而是美國的壓力,已經讓中國失去善意回應的可能性。即使今天台灣政府能再像過去一樣,希望對話溝通、奉行不挑釁策略,處處配合中國,中國政府也已經沒有辦法再像過去一樣,以善意來回應台灣。因為中國自身的經濟問題與統治的危險,讓中國沒有餘裕可以這麼做,繼續向台灣釋出善意可能會危害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穩定。
中國對香港問題失去耐心,提前撕毀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在某種程度上就顯露出中國不願意或已經無法繼續維持一國兩制。美、中關係的惡化,很可能讓共產黨政府擔心接下來中國內部爆發民主運動,再加上庚子年諸多巧合的天災人禍與疫情,都讓中國共產黨政府處於極為脆弱的時刻。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維持政權的穩定,消滅任何可能引發民主運動的火苗,中國共產黨政府目前對內、對外都採取高壓警戒的態度,很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畢竟美國對中國的敵意正日漸升高,即使美國總統大選最後由拜登勝出,在國會的制衡下,也不一定能立刻重新修補美、中關係。
就算未來美、中關係真的能逐步修復,那也需要一段時間,但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習近平沒有指定接班人,在十年的任期屆滿後,打破慣例繼續執政的可能性很高,而這樣的情況即使是最支持共產黨政權的中國人也感到不滿,近來前中國黨校教授蔡霞在海外高分貝批評習近平,就是一例。習近平在進入第三任以後,對於鞏固政權,避免出現任何批評的態度將會更堅決,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民主選舉與言論自由,勢必成為中國共產黨政府的眼中釘。在中國可能已經沒有辦法善意回應下,台灣恐怕也已經沒有再奉行「和中政策」的空間了。
avatar-img
5.1K會員
421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南韓將開始發展首艘輕型航空母艦】綜合外電報導,南韓最新的國防計畫大綱已揭露新的造艦計畫,將發展興建更大型的兩棲突擊艦。這款代號 LPX II class 的新型兩棲突擊艦將比目前南韓海軍擁有的獨島級兩棲突擊艦再大50%,並且可以搭載最少12架的F-35B垂直起降戰機......
近日隨著美、中情勢的持續探底,兩岸關係也陷入更為緊張的狀況,中國宣布將在台灣鄰近海域進行實彈演習。過去主張「和中、友日、親美」政策的前總統馬英九公開表示,台灣不應該單方面挑釁,挑起兩岸衝突,應該用對話來取代對抗,向對岸釋出善意。同時馬英九還特別指出,如果台海爆發戰爭,美國不會馳援台灣.....
【美軍B-52H轟炸機試射AGM-183極音速飛彈】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空軍愛德華空軍基地的B-52H長程戰略轟炸機,已經完成最後一次掛載AGM-183A極音速飛彈進行飛行測試的任務,接下來將首度進行這款飛彈的試射。AGM-183A名為「空射型快速反擊武器」,彈頭採用極音速滑翔體,擁有極高的速度...
是說過去台灣政壇可謂涇滑分明,藍綠雙方各佔一半的勢力版塊,形成兩黨政治的雛型。但是長期以來也不乏有新興小黨想要挑戰這樣的情況,遠的有新黨、親民黨與台聯,近的則有民眾黨、時代力量與基進黨。但是這些新興政黨首先都必需要面臨一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對於中國問題的基本態度,這也是區別各政黨統獨立場的最重大分野
【加俄羅斯的獵人-B無人機將於2024年開始服役】綜合外電報導,在俄羅斯國防部高階官員呼籲,應該加快大型戰鬥無人機的生產時程u 後,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回應,最快在2024年,由蘇霍航空集團所設計研發的S-70獵人-B無人機就能正式服役。獵人-B無人機是俄羅斯的首架大型無人機......
是說近來有一個非常甚囂塵上的的說法,認為美、中關係快速全面惡化,可能會讓台灣陷入戰爭危機中。這樣的說法雖然也不是毫無根據,畢竟中國共產黨政府在陷入國內危機時,慣於對外發動戰爭來轉移社會焦點。而毀棄一國兩制的承諾,對香港施重手,強推港版國安法的情況也還歷歷在目。認為中國會在這場危機中挺而走險....
【南韓將開始發展首艘輕型航空母艦】綜合外電報導,南韓最新的國防計畫大綱已揭露新的造艦計畫,將發展興建更大型的兩棲突擊艦。這款代號 LPX II class 的新型兩棲突擊艦將比目前南韓海軍擁有的獨島級兩棲突擊艦再大50%,並且可以搭載最少12架的F-35B垂直起降戰機......
近日隨著美、中情勢的持續探底,兩岸關係也陷入更為緊張的狀況,中國宣布將在台灣鄰近海域進行實彈演習。過去主張「和中、友日、親美」政策的前總統馬英九公開表示,台灣不應該單方面挑釁,挑起兩岸衝突,應該用對話來取代對抗,向對岸釋出善意。同時馬英九還特別指出,如果台海爆發戰爭,美國不會馳援台灣.....
【美軍B-52H轟炸機試射AGM-183極音速飛彈】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空軍愛德華空軍基地的B-52H長程戰略轟炸機,已經完成最後一次掛載AGM-183A極音速飛彈進行飛行測試的任務,接下來將首度進行這款飛彈的試射。AGM-183A名為「空射型快速反擊武器」,彈頭採用極音速滑翔體,擁有極高的速度...
是說過去台灣政壇可謂涇滑分明,藍綠雙方各佔一半的勢力版塊,形成兩黨政治的雛型。但是長期以來也不乏有新興小黨想要挑戰這樣的情況,遠的有新黨、親民黨與台聯,近的則有民眾黨、時代力量與基進黨。但是這些新興政黨首先都必需要面臨一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對於中國問題的基本態度,這也是區別各政黨統獨立場的最重大分野
【加俄羅斯的獵人-B無人機將於2024年開始服役】綜合外電報導,在俄羅斯國防部高階官員呼籲,應該加快大型戰鬥無人機的生產時程u 後,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回應,最快在2024年,由蘇霍航空集團所設計研發的S-70獵人-B無人機就能正式服役。獵人-B無人機是俄羅斯的首架大型無人機......
是說近來有一個非常甚囂塵上的的說法,認為美、中關係快速全面惡化,可能會讓台灣陷入戰爭危機中。這樣的說法雖然也不是毫無根據,畢竟中國共產黨政府在陷入國內危機時,慣於對外發動戰爭來轉移社會焦點。而毀棄一國兩制的承諾,對香港施重手,強推港版國安法的情況也還歷歷在目。認為中國會在這場危機中挺而走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立委大選即將到來,然而在此選情緊張之際,前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出:在兩岸關係而言,台灣必須相信習近平。然而台灣人民要用選票告訴全世界:台灣唯一的選擇,不是相信習近平,不是擁抱九二共識,不是兩岸一家親!台灣唯一的選擇乃是信賴台灣。美德贏台灣,台灣贏得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立委大選即將到來,然而在此選情緊張之際,前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出:在兩岸關係而言,台灣必須相信習近平。然而台灣人民要用選票告訴全世界:台灣唯一的選擇,不是相信習近平,不是擁抱九二共識,不是兩岸一家親!台灣唯一的選擇乃是信賴台灣。美德贏台灣,台灣贏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