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有提到在看我的骨頭知曉一切這本書。看完了,大概上禮拜的時候。
本來很想要好好記錄一下哪些文字敲到我的骨頭(笑)
但怎麼樣就是提不起任何動力,現在好像可以了。內文有提到了一些治療的方式,我想我應該會等回診的時候跟醫師討論看看。
像是EDMR (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眼動身心重建法)
當諮商師在跟作者討論過去童年創傷經驗中,哪些對自己影響最深?
1-10分大概在哪個分數。
作者提了幾個經驗,但在分數方面卻都覺得應該2-3分。
這段過程,讓我想起我之前諮商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應該要說些什麼。
好像很多事情我都可以用一種雲淡風輕的口吻敘述
好像其實也沒有什麼真的是7-10分的創傷經驗。
作者也補充說道,她覺得有些事情分享了太多次,會麻痺。
對啊,麻痺,但偶爾想到還是會崩潰大哭 _
大多時間都是麻痺的,除非事件重演。
根據這本書的經驗,C-PTSD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真的讓我重新好好思考了一下自己過去的成長過程的創傷經驗。
- 我在幼稚園的時候遭受到性騷擾(侵害)
- 我在小學階段轉了三個國小,我在人際關係方面始終未能好好處理,我不容易信任他人。
- 我曾在小學、大學階段遭受校園霸凌。
(很好笑吧,我想應該沒有人相信在大學時期如此活躍的我,其實整個都腐爛了) - 我長期的在維持一段親密關係中承受了過多的性期待。
(簡單來說就是遇到性需求較大量的對象) - 我在工作期間遭受過多次的不平等待遇。(最終也讓我走進身心科)
- 在成長過程中並未好好被同理過,就連不懂反抗也會被歸咎於是因為自己太懦弱。
作者在成長過程中,不停的會對陪伴身邊的人產生一種想法
「就是這個人了嗎? 他就是可以拯救我的那個人嗎?」
打從我開始談戀愛之後,我都抱持著「她就是最後一個了」
我還以為是哪種對感情負責的態度,但看到作者的描述之後,
我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沒有人可以救誰,只有自己救的了自己。
可是很難,要怎麼救?
所以我想要試試看,下次回診的時候我想要提出來跟醫師討論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