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死亡不再是死亡,生命該如何定義?★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AI technologies allow us to create digital replicants, and these will grow in sophistication.
AI replicants of ourselves, deceased loved ones, and historical figures will be increasingly common.
As AI technologies evolve, our concept of death may change and existential struggles could haunt us.
AI技術使我們能夠創造數位複製人,而這些「AI複製人」將變得越來越精緻。
我們自己、已故的摯愛以及歷史人物的「AI複製人」將越來越普遍。
隨著AI技術的進化,我們對死亡的觀念可能會改變,而存在上的掙扎可能會困擾著我們。


本文內容參考自知名心理科普網站「Psychology Today」的文章〈Death Is Cancelled: The Ominous Birth of AI Resurrections〉,作者Mike Brooks博士是知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長期關注資訊科技對心理健康之影響,包括手機、線上遊戲、社交媒體平台等,近月來則將焦點集中於「AI」。

作者過去已經陸續發表過幾篇相關文章,本文是六月底發表的最新文章,討論的主題是「AI複製人」。


只要讀過我撰寫的一系列ChatGPT文章,應該都了解AI「模仿」一個人的功力有多驚人(包括「語言表達」與「情感辨識」),而且我所示範的都還只是最粗糙、淺薄的,只是用「文字」把希望ChatGPT扮演的角色描述出來讓它模仿。好幾家公司正在進行(甚至已經推出)的「AI複製人」則是把某位人物的大量語音、影像、互動紀錄提供給AI,進而「訓練」AI模仿該特定人士的說話口吻、互動模式、表情動作。

這些公司為什麼要花錢做這些事呢?目前已經推出的商業運用模式有以下兩種:「名人」與「死人」。


★名人★


由AI扮演特定名人,模仿該人物的說話口吻、互動模式與使用者談話。目的主要是休閒娛樂,不過也能發揮「陪伴」的功能,比方我曾進行模擬測試的「鋼鐵人」、「韓風歐巴」、「日本女優」等角色。

提供這項服務最知名的網站包括「character.ai」,以及Bing 聊天的「名人模式」。


不過以上兩個網站都只是「文字對話」,真正驚人的是「Caryn AI」。

23歲的Caryn Marjorie是一位擁有200萬粉絲的美國網紅,將自己2000小時的談話影片授權給AI公司,訓練出她的「替身機器人」(或者作者所說的「AI複製人」)。粉絲可以用每分鐘1美元的費用和這位替身交朋友、談戀愛,甚至進行「擦邊球」、充滿挑逗性的曖昧互動。

重要的是,她不是和你進行「文字」對話,而是和你進行「語音」對話。除了會配合你的希望調整與你互動的方式、說話的語調及內容,還能應你的要求寄給你她的性感照片,而且是客製化、即時合成,全世界獨一無二、專屬於你的照片(當然也是用AI合成的,而非她真正「拍攝」的照片)。

從正面角度來看,這項服務能陪伴許多孤單寂寞的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然也很容易讓人沈迷其中。


★死人★


依照以上的訓練邏輯,只要將某位親友的大量語音、影像、互動紀錄提供給AI,就能「訓練」AI模仿他的說話口吻、互動模式、表情動作。

韓國已經有公司提供這項服務,主要服務對象是極度思念過世親友的使用者,讓他們能夠透過「投影技術」與死去的親友進行「視訊對話」。提供的語音、影像資料越多,AI就能模仿得越像、越逼真。這家韓國公司即將在美國、歐盟推出這項服務,我相信台灣遲早也會出現類似服務。


同樣的,這項服務也有正反兩面的影響。

從正面角度來看,這能安慰許多難以走出傷痛的遺族。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然也很容易讓人沈浸其中,難以走出親友過世的傷痛,因而無法度過正常的「哀慟反應」。

另一個更具爭議性的問題則是,對於因癌症、慢性病而不久人世的患者,基於家屬的要求必須在死前每天對著攝影機說話、回答問題,盡可能錄下更多、更詳細的影像與聲音,好讓AI學習、模仿得更逼真,才能讓親友在他死後可以和更逼真的「AI複製人」對話、互動。


撰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正視AI「角色扮演」的能力,以及可能帶來的身心健康影響。我之前一直在研究、討論的「虛擬情人」是其一,本文提到的名人、死人也不容忽視。

換句話說,包括ChatGPT等AI對人類社會所帶來的衝擊,絕對不是只有將它們當成「工具」來運用時產生的影響,也包括將它們當成「人」來互動時所產生的影響,而且嚴重性甚至更大、更廣。


正如作者所說的,「AI複製人」將會挑戰、衝擊我們對生死的觀感與概念;也正如我所說的,「虛擬情人」將會衝擊我們對愛與親密關係的觀感與概念。


各位讀者請不要輕忽,也請持續密切關注這些議題!



221會員
874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親密Eason專欄★如何讓女友升天的摸摸大法有越來越多男性,重視女性伴侶的感受,並非肉慾的那種,而是傳遞心的感受,比如安排一場浪漫約會,吃飯、看電影、逛街…但最後階段就是肉體的啪啪啪,就當猴急或了無新意的技巧在執行那刻,其實也正破壞你煞費心思安排的一番心意呀! 什麼 ! !!你女友都有高潮! 好了~好招分享! 一、對的情境 二、慢就對了
Thumbnail
avatar
性心健康美學中心SH.E
2022-07-22
【劇評】《火神的眼淚》Tears on Fire ★★★★ 沒有誰的付出該被當作理所當然當惡火即將吞噬生命,消防員灑下的水,彷彿火神留下憐憫的眼淚:《火神的眼淚》這齣影集,在充滿陽剛氣息卻又帶點陰柔之情和詩意的劇名之下,其高品質的製播方式,別出心裁且震撼力十足的特效場面,相信能夠為將來的臺灣職人劇注入一股新鮮的活水。
Thumbnail
avatar
XXY
2021-08-09
《殺手寓言》The Fable | ★★★☆ 當個普通人也需要學習?電影或是原著漫畫的概念發想都相當有趣:縱使有不少類似的作品也有這種「厲害的殺手卻不殺人」的設定,但《殺手寓言》以「寓言」為名,或許源自於「寓言」就是一種帶給人啟發的故事;故事的背後帶著強烈的核心價值,反思我們人性對萬事萬物的行為。
Thumbnail
avatar
XXY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