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英國親中態度大轉變,說好的麻吉呢?!

2023/07/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這肯定是歐洲大陸本週討論度最高的新聞。德國和英國,過去是中國在歐洲最親密的兩個盟友,卻在本週四不約而同發出新的聲明,對中國的態度明顯轉冷淡,鼓勵民間企業de-risk from China(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要知道德國與中國在過去幾年相當親密,去年11月德國總理訪中,是自疫情爆發以來,第一個訪中的歐洲國家領導人,過去親(舔)中程度可見一斑。

德國首發「中國戰略報告」,關係生變為哪樁

如今這態度的轉變,與許多因素有關 - 反映了對習極權專制的不滿(與風險)、中美關係破裂且不可逆、對台灣的挑釁以及歐洲對北京與莫斯科密切聯繫的疑慮,都是理由。

德國在7月13日公布首份「中國戰略報告」,指出中國已經改變,柏林對北京的政策也必須調整。報告很長,簡單來說對中國的立場,從朋友轉成視中國為威脅,並且罕見在報告中大膽觸碰台海議題,稱台海現狀只能透過和平和雙方同意的方式改變。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則回應,中國是德國應對挑戰的合作夥伴,而非對手;雙方應通過不斷增加政治互信,推進雙邊關係「去風險化」。

德中、英中關係生變,中國外交部雖然還想硬凹,但...外交態度一旦開始轉折,未來勢必減少合作,講利、講錢不講情。

幾乎是同時發生,英國的議會報告也稱該重新審視兩國間的關係與戰略,還直指中國正對英國發動越來越縝密的間諜活動,但英國這邊的反應「完全不足」,也象徵英國對中國態度的大轉變,其實早在去年,英國政府不斷阻擋中國企業對英國公司的收購案(特別是跟通訊、AI、基礎建設相關的國安領域),已經力擋了至少8件併購案。

一向愛操煩、喜歡未雨綢繆的德國人,今年最擔心這兩件事:通膨、過度依賴中國。

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超越以往任何時候。2022年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從2021年的390億歐元增加超過840億歐元。2022年德國從中國的進口年增33%,反觀,德對中的出口僅年增3%(vs. 德國對全球其他國家的出口年增率可達+14%)。白話來說,過去德中兩國親密的結果,中國不斷傾銷產品到德國,賺德國人的錢,但德國人卻賺不到中國人的錢。

這樣的經貿結構,顯然很有問題,親中的結果,對德國沒有帶來太大實質的好處,中國方面也不願有更多的讓利,不平等的合作,自然未來走不太下去。

歐股的投資人該擔心嗎?究竟誰該擔心?

回到投資面,如果是手上有歐洲基金的朋友,該不該把「德中關係惡化」的議題視為風險或是出場訊號?

多慮了,經過上述的解釋應該不難理解,既然「與中親密」對德國弊大於利,「與中交惡」說不定才是經濟要再創高峰的開始。德國、歐盟的經濟不會因此變差,但是!若少了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進口,可能會讓歐洲的通膨再創新高。

這議題對德國的實質經濟來說,影響很小,但可能會讓歐洲通膨再走高,歐洲央行恐更積極升息,所以真正該擔心的不是歐股的投資者,而是歐元的空頭(美元指數的多頭)。

筆者為人氣財經頻道【SK白話財經】創辦人⬇️歡迎追蹤

TIKTOK: @wenyiger

IG: sk.fin.news

若為SK「銀粉」方案會員,可享有每月參與1次『SK國際財經月報』直播的權利!許多SK粉絲反饋說月報直播內容乾貨滿滿,對於抓趨勢很有幫助,別錯過囉!!

7.6K會員
81內容數
我是SK,Tiktok人氣財經頻道「SK白話財經」創辦人,曾任職頂級外資PB、法人投資顧問。 微軟、Google、波克夏的長期投資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