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的追思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吳葉靜 生平記事

葉靜在民國19年(日治時期)出生於水牛厝的北新村,幼年時就被領養至南新村,此後養父母生下了四男三女,手足間情感和睦也非常尊重這位大姐,葉靜自幼就開始幫忙農田耕種,終其一生都是位非常傳統的農家婦女。

葉靜20歲嫁給吳仁恭,冠夫姓「吳」,此後全名為吳葉靜,夫妻兩人感情深厚,育有三男一女,這麼多年來,吳葉靜全心奉獻給家庭,相夫教子、勤儉持家,而今子孫輩皆已步入家庭、工作穩定,目前孫子人數共計11人,曾孫人數共計11人。

吳葉靜為人善良,個性熱心,在街坊鄰間是倍受敬重的阿婆,慈祥和藹是大家對她最深刻的印象,因為她心腸很軟,很愛哭也很愛笑,所以同輩長者都稱她為「愛ㄟ」。

 

 

 

 

 

 

追思文


我的阿媽,吳葉靜,這篇追思文是我們這些兒女孫群對你的思念和感謝,你要仔細聽,聽完後,你就好好去,跟佛祖去西方極樂世界。


我的阿媽,一輩子都以丈夫、孩子、孫子為天,她永遠都把自己排在最後,每次煮好飯,她總是叫大家先吃,她就是等到大家都吃完才願意來吃飯,即便我們吆喝她一起來吃飯,她也總說她不愛吃熱的。


我的阿媽一生勤儉持家,把阿公和兒女孫群照顧得無微不至,每次我們從臺北回來,阿媽知道我們愛吃的食物就會特地準備,每次我們要回臺北,阿媽就會把家裡好吃的、好用的東西打包讓我們帶回去。阿媽一輩子都很節儉,每次打開冰箱永遠都是裝得滿滿的塑膠袋,那一袋一袋裝的是阿媽的勤儉惜物。


我的阿媽從小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是阿媽知道很多事情,小時候,我們都會躺在阿媽的床上,聽她講古。雖然阿媽沒有讀過書,但是阿媽有很厲害的記憶力,我們這一輩的孫兒,甚至是隔壁的堂姐妹們的出生年月日,阿媽全數都記得。阿媽的神奇記憶力也記住了我們這些兒孫喜歡吃的食物,叔叔生日時,阿媽都會煮一鍋豬腳魯蛋;表弟回來時,阿媽都會炸上一盤他愛吃的肥豬肉;阿媽知道我們愛吃豆花,每次我們從臺北回來,冰箱總是有吃不完的豆花。此外,阿媽會炊貴、包粽子,但她最拿手的就是炒米粉,每次一大盤米粉上桌,都很快就被我們秒殺,我想阿媽最愛的事應該就是把這群兒孫餵飽飽的。


我的阿媽一生刻苦忍勞,整天忙進忙出就是汗流浹背,一件衣服常常是乾了又溼、溼了又乾,她也閒不下來,常常是家務、廚房兩邊忙,再不然就是到左鄰右舍去串門子,在土地重畫之前,阿媽最常和叔叔坐在門前吹風聊天,或是到後壁路去和其他阿婆聊天。


我的阿媽個性靦腆、脾氣很好,笑的時候常常用手摀住嘴巴,阿媽很容易不好意思,非常樸素低調,買衣服給她,太鮮豔、太花的,她都不敢穿。阿媽也是個非常知足的老人,她總是說自己很幸福了。我記得阿媽以前愛看胡瓜的綜藝大集合,阿媽看電視都會看到哈哈笑,有時候也會看到「度咕」,這樣的阿媽也是很可愛。


我的阿媽是我們這群孩子公認最好的阿婆,因為阿媽都不會碎唸,對於我們想做的、想玩的,阿媽只會給予我們支持和後援,像我們在空地上烤蕃薯、玩水球、玩沖天炮。


阿媽就像是我們家裡的哈比人,年長的老者卻是家中成年人裡身材最嬌小的一位,我們跟她站在一起都像是她的保鑣,但事實是她的堅忍和母愛維繫了這個家族裡的每一個人!

阿媽,你斷氣的時候,我們失去你的魂

今天,你出殯之後,我們會失去你的人


失去你雖然很悲痛,不過看你在最後這個月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樣,我們更加不捨難過,所以我們會好好放手。我們這群兒女孫子可以有你這樣一位媽媽(阿媽),我們都是非常幸福的。


阿媽,你這一生已經功德圓滿了,好好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avatar-img
1會員
1.3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童年時期追求的溫暖回憶,闡述了白稀飯在家中的溫馨意義。透過親身經歷與感受,喚起讀者對美食、家庭、童年回憶的共鳴。
楊繡惠-阿母的美麗與哀愁 感謝妳一切為著阮 辛苦無休睏 天也抹光 就已經在傳早頓 哎喲 阿母那會攏無睏 想到離開故鄉彼時拵 阿母拿所費乎阮 教阮出外要有分寸 就要好嘴甲人相借問 伊目眶紅紅 目屎腹內吞 伊講煩惱甲昨瞑攏無睏 阿母煩惱甲攏無睏 阿母煩惱甲攏無睏 頭路愈無閒 故鄉的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農村愛情故事》 阿俊生於台灣省苗栗縣通宵鎮。娶一妻,生 7 子。長女 3 歲夭折,所以剩 4 女 2 男。 阿俊生於農村,屬佃農身分,恩澤於 375 減租。父親在當下才擁有農地。而僧多粥少,兄弟姊妹多,又是長子。做有份、吃沒有。農村社會在那年代,幾乎是大家一樣。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記得機構之前來了一位玉瑛阿姨,是一位好有個性的阿姨 子女都功成名就,但都不理她,孤身一人,被社會局安置 她把我當成她小孩,告訴我,如果走,最想看到的人是我 那天,阿姨就醫了,末期腎病,好不容易通知了她的兒女 兒女都去看她了,也願意出錢醫治她,但她一定要回機構 拗不過阿姨的堅持,兒女在機構協
Thumbnail
我的阿婆是客家人,從我還沒滿月起…就是她一點一滴把我拉扯大的。 而我父親那邊的阿嬤…通常是“只出一張嘴育兒法”,所以很自然的…我跟她完全不親。 婆婆非常愛乾淨,她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細妹,女生要勤勞、愛乾淨,妳要是嘴巴再甜一點,那每個人看到妳都會喜歡的。」 我當時還小,只是婆婆這麽說、
若淑是剛嫁進趙家的新嫁娘.....
Thumbnail
這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描述了母親溫柔的性格和對家庭的無私奉獻。文章中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恩之情。
Thumbnail
阿嬤說過的年輕事蹟、阿嬤影響、屬於阿嬤的食物味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童年時期追求的溫暖回憶,闡述了白稀飯在家中的溫馨意義。透過親身經歷與感受,喚起讀者對美食、家庭、童年回憶的共鳴。
楊繡惠-阿母的美麗與哀愁 感謝妳一切為著阮 辛苦無休睏 天也抹光 就已經在傳早頓 哎喲 阿母那會攏無睏 想到離開故鄉彼時拵 阿母拿所費乎阮 教阮出外要有分寸 就要好嘴甲人相借問 伊目眶紅紅 目屎腹內吞 伊講煩惱甲昨瞑攏無睏 阿母煩惱甲攏無睏 阿母煩惱甲攏無睏 頭路愈無閒 故鄉的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農村愛情故事》 阿俊生於台灣省苗栗縣通宵鎮。娶一妻,生 7 子。長女 3 歲夭折,所以剩 4 女 2 男。 阿俊生於農村,屬佃農身分,恩澤於 375 減租。父親在當下才擁有農地。而僧多粥少,兄弟姊妹多,又是長子。做有份、吃沒有。農村社會在那年代,幾乎是大家一樣。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記得機構之前來了一位玉瑛阿姨,是一位好有個性的阿姨 子女都功成名就,但都不理她,孤身一人,被社會局安置 她把我當成她小孩,告訴我,如果走,最想看到的人是我 那天,阿姨就醫了,末期腎病,好不容易通知了她的兒女 兒女都去看她了,也願意出錢醫治她,但她一定要回機構 拗不過阿姨的堅持,兒女在機構協
Thumbnail
我的阿婆是客家人,從我還沒滿月起…就是她一點一滴把我拉扯大的。 而我父親那邊的阿嬤…通常是“只出一張嘴育兒法”,所以很自然的…我跟她完全不親。 婆婆非常愛乾淨,她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細妹,女生要勤勞、愛乾淨,妳要是嘴巴再甜一點,那每個人看到妳都會喜歡的。」 我當時還小,只是婆婆這麽說、
若淑是剛嫁進趙家的新嫁娘.....
Thumbnail
這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描述了母親溫柔的性格和對家庭的無私奉獻。文章中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恩之情。
Thumbnail
阿嬤說過的年輕事蹟、阿嬤影響、屬於阿嬤的食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