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1_上下上下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地平上

好像有做事又好像沒有

大概解釋一下標題,雖然可能人在乎,地平上-在現實生活做一些有的沒的(包括摸魚)跟閒話家常時間,地平下-查詢跟整理資料、自我思考、找人討論,總之就是做畢業設計的部分,稍微呼應一下自己挑的議題。最近固定行程是每天上網挖一些東西,順便看看前人做過的相關設計,還借了一本書來看雖然還沒看完,然後摸著摸著就跑到Y影片區摸魚了,除此之外還有顧一群小野獸,依舊讓人暴躁的上班時間,但決定實行不理會、不計較、不在乎的三不原則,所以心裡有比較peace一點。

先大撒網的找了一堆資料,找的過程覺得高雄公部門是不是有點混,台北跟台中甚至還有嘉義,沒其他意思的資料都更新到2023了啊啊啊啊啊,想看高雄相關的統計圖表還需要在台中市的報表裡面挖,高雄政府加油呀,拜託你們更新一下統計表救命!哀號過後還是得來資源回收分類一下,要開始說人話啦。

罵一年就畢業ㄌ喔(*°▽°*) /✧

上篇打完跟友人聊天的時候覺得在挑戰華人的傳統底線,想說還是要回去做吉娃娃樂園(某拉皮的爛提議),但其實在看統計資料的時候,從數字上觀察,我認為現今社會還是算開放的,環保意識抬頭,使人們對綠色殯葬的態度不再保守,所以殯葬空間的調整也是需要被思考的,有被罵代表我有東西可以罵真棒。

進到地平下

正經話開始

首先先來看看傳統葬法與環保葬吧

  • 傳統安葬方式
  1. 土葬-民眾普遍有傳統入土為安的觀念,且常認為祖先的遺骸會庇蔭子孫的福澤,故土葬往往是最主要的選擇,並代代沿襲大大增加葬地的面積。風水好、景觀優美、依山傍水的地方都被據為墓地,死人與活人爭地,是一直以來的隱憂。
  2. 火葬-原本在國外較為流行,日本人多信佛教習用火葬,因此日本人幾乎皆以火葬處理。火葬在古時候被視為一種奇恥大辱和最嚴厲的刑罰,但火葬這種葬法,無論於衛生、經濟、土地利用方面都有許多好處,所以在不再拘泥於禮法的今天,火葬廣為人所採用。現今常常在火葬後將骨灰後置入骨灰罈,並存放於靈骨塔或宗祠中,便於前往祭拜。
  • 環保葬種類
什麼是環保葬

什麼是環保葬

環保葬定義:不做永久設施、不放進納骨塔、不立碑、不造墳

  1. 樹葬-將骨灰者骨灰研磨再處理後,放入可分解的袋子或盒子中,再埋入公墓內,並在上面種植樹木。如此一來,經過腐化、分解,就能夠「入土為安」,對自然也不會造成嚴重的傷害或汙染。
  2. 花葬-花葬與樹葬相同,在公墓內,埋入由可分解的骨灰袋或骨灰罈裝著的骨灰,唯一的差別在於亡者將「化作春泥更護花」,種植在上面的是花,不是樹。而現在臺灣目前多屬於樹葬,提供花葬的地點較少。
  3. 植存-即遺體火化後,骨灰研磨再處理,裝入無毒易分解環 保容器,如種植般,於專區內挖洞埋藏覆蓋,並不作任何記號或立碑,數月後自然融入大地,土地可循環使用。
  4. 海葬-將亡者火化之骨灰再處理(研磨)後用環保棉紙袋盛裝,置放於安息盒中,當船行駛至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6000公尺之海域,由家屬先對先行者告別祈福,再將「安息盒」 伴隨鮮花及花瓣拋灑入海,於眾人默禱下,目送骨灰沉入海中。
  5. 灑葬-在公墓內,將處理後的骨灰拋灑,或是直接放入土中,再於上方種植樹木或花草。為了避免風吹過塵土飛揚,造成空氣汙染等問題,現在大部分都是挖洞後,將骨灰直接放入或埋入土中。
  6. 鑽石葬-鑽石葬顧名思義便是將骨灰製成鑽石,這種骨灰鑽石是將人體所含有的碳元素進行多次提純、進化、萃取,再把得到的碳經過約兩周高溫高壓加工,最後得到的就是人工的骨灰鑽石了。這種骨灰鑽石,又稱「生命晶石」,由於每個人身體裡的微量元素不同,製作出來的寶石色澤也不盡相同,如果家屬要求,也可以調整製作的溫度、壓力改變鑽石的色澤。鑽石葬跟其他葬法最大的差異就是可以隨身配戴,殯葬業者說還可以當成傳家寶收藏(帶著親人四處趴趴走)。

其中一度難以分辨樹葬和植存的差異,但根據2002年通過的《殯葬管理條例》中提到:樹葬需將骨灰埋藏在政府指定公墓區域,植存在一般林園埋存,而海葬則需前往政府劃定海域拋灑,最好辨別方法就是:在公墓內-樹葬,反之則為植存。目前佔最多數的環保葬法還是樹葬與花葬,我個人認為主因是日後還能前往固定的區域追思緬懷,是一般民眾較能接受的方法。

其實環保葬種類相當繁多,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風葬、天葬、海葬、水葬、火葬、土葬、樹葬、沙葬、太空葬、月球葬、冷凍葬......,跟最近在日本出現的氣球葬(感謝小妮提供資訊),但這些方法都還未正式引進台灣,雖然未來也可能會出現更多種類的環保葬法也未可知(還有好酷的香菇葬),所以我的設計還是會以台灣目前合法的環保葬法作為對象下去操作。

93年-109年全國環保葬人數統計

93年-109年全國環保葬人數統計

補上上次提到的環保葬人數逐年攀升的物證(?)

  • 各個宗教的殯葬儀程

喪葬必要流程-遺體安置→ 豎靈→訃聞→入殮→出殯→火化 安葬→晉塔→安位→慎終追遠

  1. 道教-遺體安置→豎靈→腳尾燈(飯)→誦腳尾經(開魂路)→擇日 擇地→做七(做旬)→法事 功德→入殮→家(公)祭 拈香→火化 安葬 晉塔→返主 安靈→百日 對年 三年 除靈 合爐→慎終追遠
  2. 佛教-臨終助念→遺體安置→豎靈→做七與法會→入殮→出殯與告別式→火化 安葬 晉塔→安靈→百日 對年 三年 合爐→慎終追遠
  3. 回教-臨終提念→通知死訊→遺體洗淨 入殮 安置→殯禮(站禮)→安葬→游墳
  4. 天主教-臨終敷油 臨終祝禱→遺體安置→豎靈→禱告 獻彌撒 做七→入殮→殯葬彌撒→火化 安葬 晉塔→安靈→百日 對年 三年 除靈 合爐→慎終追遠
  5. 基督教-臨終祝禱(禱告)→遺體安置→設靈堂(追思堂)→入殮→安息(追思)禮拜→火化 安葬 進塔→慎終追遠

到時候覺得需要做個表整理一下上面的東西,但信穎老師說過先不要做沒用的美工處理所以就先這樣吧。從儀程上來看,除火化外,慎終追遠是所有宗教最終且共通的項目,我認為這可以顯示毋論信仰,大家都想時常緬懷與追悼親人的做法,而我認為人存活於世的價值,就是希望在離世後能有被銘記的價值。

因為喜歡,所以查資料的時候也很開心(*°▽°*) /✧

因為喜歡,所以查資料的時候也很開心(*°▽°*) /✧

議題的思考方向

雖然上篇有提到想操作的方向跟理由,但還是覺得需要定期梳理一下思緒,不想讓自己陷在一個無腦找資料的狀況下。大致寫下了自己的思考流程,提醒自身的邏輯迴路,不能只有:因為我想做這個理由,不然感覺到時候就會被噴爆。

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

生者的追悼,亡者的紀念

到目前為止可以很確定我想做的是在環保葬的盛行下,結合生命教育功能的新型殯葬空間,對於親人來說是一個緬懷紀念場所,而對於其他民眾來說則會是能學習(與推廣)綠色殯葬知識的休閒教育空間,不會僅僅是一個"只屬於亡者"的場域,接下來大致能定下所需空間(吧)。很希望自己的設計這次能接地氣、有故事性一點,覺得之前做的好像都有種若有似無的距離感(算是壞毛病吧,就是),不要只有一個美觀的空殼,沒有能展現觀點的空間表現,這邊是給自身的一個期許。

再回到地面上

每日每周焦慮

目前為止其實很擔心+焦慮沒跟其他人深層討論,有陷在安樂窩自己爽的感覺,這樣是一個議題跟題目沒錯吧吧吧吧,沒人提醒我就先當作是可以的!然後接下來該好好寫計劃書跟做作品集了,還有繼續整理資料跟看書、找地方參觀。下篇想整理目前岡山(高雄)、金門的基地選擇障礙的部分(前幾天跟好久沒碰的QGIS硬槓到想哭,之前的我為什麼不寫筆記!!!)。

最後謝謝資料來源:

台灣殯葬資訊網

內政部全球資訊網

公視新聞網

大數聚Big Data Group

資料更新很慢的高雄市殯葬管理處

資料更新很勤勞還有圖表的台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

今天也晚安!瑪卡巴卡!

瑪卡巴卡本尊跟大家說晚安

瑪卡巴卡本尊跟大家說晚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金六一-avatar-img
2023/07/25
雖然跟設計完全無關,不過「火葬在古時候被視為一種奇恥大辱和最嚴厲的刑罰」這句是指日本還是漢人這邊的價值觀?另外,上述所列出來的「環保葬」其實並不環保,人體燒完後剩下來的就只有矽、鈣跟磷這些其實並不能真的變成有機物的東西(地球不能消化)。撒進海裡也一樣會結塊(然後等著被魚吃掉進入消化系統排出。或者嗆死它們)。樹葬花葬等都還得將骨灰跟麵糰之類的東西混合後再埋起來。現在有個真的環保的遺體處理方式,詳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5871 呵!幾乎沒人能接受,不過我OK我想,這個設計的重點,可以的話或許去找來書毅出過的殯儀館設計題目來看看,最好也跟做過這題目的學長姐聊過(召喚前輩!),或許你比較能夠釐清。世界上有非常多的提案,也有極多的精彩的完成的作品(再次召喚前輩!!)。我想,其實怎麼葬/燒/化/腐所影響的其實只影響了建築計畫的其中一部分。這個設計,基地、配置、動線,與造型所共同組成的儀式與氛圍才是設計的討論重點。最後,我的看法啊,啊我們就是愛熱鬧啊。儀式就給他越飽越好啊,該尊重的(寧可信其有)也給他做好做滿啊。罐頭塔、鼓樂隊、大仙尪仔來列隊歡迎。道士、神父、牧師、和尚跟禮儀師圍著齊舞。鏗鏗鏘鏘、咿咿啊啊。這才是我們啊。靜思、慎終、尊敬都不重要,又熱又汗,又吵又鬧,電子螢幕+LED的閃閃發亮才是吾民應有的殯儀館設計。我認真的,真的。瑪卡巴卡
要切要辣要很辣🌶️-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26
黃金六一 只看過相關資料,還沒去過🥲看來該規劃宜蘭行了(+奶凍捲)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6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環保葬一直都給人一種浪漫的想像。花葬、樹葬或海葬等安葬方式都被賦予浪漫的象徵意義。但實際跑過一次流程,可能會顛覆你的想像!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環保葬一直都給人一種浪漫的想像。花葬、樹葬或海葬等安葬方式都被賦予浪漫的象徵意義。但實際跑過一次流程,可能會顛覆你的想像!
Thumbnail
網絡上有個議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爲什麽有人不希望保存骨灰,而選擇將其撒入大海? 這不僅挑戰了傳統的觀唸,還引發了關於生死與紀唸的思考。 傳統思想中,人們追求葉落歸根,希望爲自己尋找一個永久的安息之地。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於生命結束後的紀唸方式已經有了
Thumbnail
網絡上有個議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爲什麽有人不希望保存骨灰,而選擇將其撒入大海? 這不僅挑戰了傳統的觀唸,還引發了關於生死與紀唸的思考。 傳統思想中,人們追求葉落歸根,希望爲自己尋找一個永久的安息之地。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於生命結束後的紀唸方式已經有了
Thumbnail
思考生死觀的時候覺得投胎好累。 本篇是大批鬥時間。
Thumbnail
思考生死觀的時候覺得投胎好累。 本篇是大批鬥時間。
Thumbnail
親人過世莫過於身邊的人最為悲痛,經過了外婆的無常距離現在已有3年。 也體會到告別式有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活著的人將悲傷情緒有ㄧ個抒發出口,或經過念經迴向給亡者;讓她遠離苦痛,是對自己的ㄧ種慰藉。 但現在地小人稠,以前都需土葬後再撿骨的傳統習俗,現在都以簡化成骨灰代替入葬祖厝或靈骨塔,但聽聞祖厝
Thumbnail
親人過世莫過於身邊的人最為悲痛,經過了外婆的無常距離現在已有3年。 也體會到告別式有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活著的人將悲傷情緒有ㄧ個抒發出口,或經過念經迴向給亡者;讓她遠離苦痛,是對自己的ㄧ種慰藉。 但現在地小人稠,以前都需土葬後再撿骨的傳統習俗,現在都以簡化成骨灰代替入葬祖厝或靈骨塔,但聽聞祖厝
Thumbnail
最近很是忙碌,除了要追老派純愛日劇《初戀 First love》,還一邊在看一部多年前的台劇《出境事務所》。 《出境事務所》是臺灣的客家電視台在2015年推出的自製電視連續劇,故事以殯葬業為題材,以亦莊亦諧的風格呈現死亡議題。
Thumbnail
最近很是忙碌,除了要追老派純愛日劇《初戀 First love》,還一邊在看一部多年前的台劇《出境事務所》。 《出境事務所》是臺灣的客家電視台在2015年推出的自製電視連續劇,故事以殯葬業為題材,以亦莊亦諧的風格呈現死亡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