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醫學診斷筆記2:空心菜的根瘤線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診斷小故事>

我第一次見到根瘤的時候是高中參加植物病理學營隊,那時候大學的學長姐要我們挖出根瘤線蟲,雖然指導之下挖到了,但內心有股異樣:這,看起來不是蟲啊?

那是顆飽滿的、顏色跟根幾乎一樣的水滴狀東西,就是蟲嗎?

後來讀大學之後才知道,那不是蟲,根瘤線蟲是分在微生物類別裡,它不像是昆蟲有分頭胸腹、也沒有肢節,樣子反而像是蚯蚓,一個小到需要用顯微鏡才能仔細看清楚的蚯蚓。

我也逐漸明白,世界之大,名字、外貌固然都容易被定義,但是本質上的獨一無二依然不會因此消失。


<延伸>

「這是根瘤線蟲的雌蟲。」他說著,一邊拿針頭指著那粒東西:「肥大部分是它的身體,細小的突出是頭部。」

「為什麼會長成這樣?」陶采琦問。

「線蟲侵入組織之後,終生都會待在根部,所謂的固著性,有房有食物,所以吃胖點沒關係。」他打趣地說道。

「啊,那男蟲是……」她問。

「雄蟲。」

「噢,那雄蟲是在哪裡啊?」

伊槐洐用滴管吸取水,滴在玻片上,放到顯微鏡上,再度做微調,另個畫面出現了像是蚯蚓的透明生物:「這是雄蟲。」

陶采琦覺得這是兩個不同生物,雌蟲像是一粒粉刺,雄蟲卻長得像是超小的透明蚯蚓。

「要多久治療好啊?」

「藥劑下去了,放在太陽底下,它會慢慢地康復的。」

陶采琦驚呼:「你們開藥的樣子,真的很像醫生。」

伊槐洐的手撫摸著盆栽一會,才緩緩將盆栽放回,陽光下的白花搖曳著。

「不是因為開藥所以被稱為醫生,而是因為『醫治』而被稱為醫生。」他輕輕說道。


──節錄<夢想讓我遇見你>第二章,腫脹的夢想3

raw-image

罹病株根系呈大小不一腫瘤,常融合成大塊腫瘤,繼之壞疽腐敗,營養根亦因之嚴重減少。

The root system of diseased plants display tumors of different sizes, which often fuses into large nodules, followed by gangrene and be rotted. Also, rootlets are greatly reduced.

受損的根部會影響養分吸收,造成地上部葉片變小、植物呈現微量元素缺乏及萎凋症狀

Damaged roots affect nutrient absorption, resulting in smaller leaves above the ground. The plants display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and wilting symptoms.

雌成蟲呈水滴狀長0.3 ~ 3公厘,直徑0.3 ~ 0.7公厘,半透明至乳白色,頭尖尾圓,埋存於植物組織中

Adult females are drop-shaped, 0.3 to 3 mm long and 0.3 to 0.7 mm in diameter, translucent to milky white, with pointy head and rounded tail, buried in plant tissues

雄成蟲呈蠕蟲狀,長1 ~ 2公厘,在土壤中移動。

Male adults are Worm-like, 1 to 2 mm long, and move in the soil.


更多植物病理學:

IG

執著的植物醫師X逃家美術生之職人故事<夢想讓我遇見你>

植物病理學的科幻戰鬥故事<植療師>

好文章<台灣農業的不容易:論植物醫生的必要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望欽的沙龍
4會員
39內容數
收入植物醫學、植物病理、科學繪圖、實務診斷筆記內容,以美感和真實呈現植物醫師的病例診斷紀錄。
望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7
有兩條黃色金紋的金花蟲科,有著金屬反光的外殼 雖然有鞘翅,但後腿發達,擅長跳躍,以跳躍移動為主,因此得名『蚤』
Thumbnail
2024/11/07
有兩條黃色金紋的金花蟲科,有著金屬反光的外殼 雖然有鞘翅,但後腿發達,擅長跳躍,以跳躍移動為主,因此得名『蚤』
Thumbnail
2024/07/31
第一次看到火龍果莖潰瘍的實體時,其孢子(一種真菌性用來繁殖、類似種子的器官)會呈現不同形態樣貌,讓鑑定出現難度,這或許是病原診斷上最有趣的地方之一,你的敵人多變難測,而病原學家總是追著跑。
Thumbnail
2024/07/31
第一次看到火龍果莖潰瘍的實體時,其孢子(一種真菌性用來繁殖、類似種子的器官)會呈現不同形態樣貌,讓鑑定出現難度,這或許是病原診斷上最有趣的地方之一,你的敵人多變難測,而病原學家總是追著跑。
Thumbnail
2024/07/26
檬果壯岬譜癭蚋是芒果上常見的葉上的蟲害,身為熱愛腫起來的病害的人,蟲癭和細菌性癌腫病、根瘤線蟲、真菌性造成組織感染肥大等,我都十分喜愛。 繪圖的時候特別喜歡腫起來那剖面圖,其寄生模樣清楚可見。
Thumbnail
2024/07/26
檬果壯岬譜癭蚋是芒果上常見的葉上的蟲害,身為熱愛腫起來的病害的人,蟲癭和細菌性癌腫病、根瘤線蟲、真菌性造成組織感染肥大等,我都十分喜愛。 繪圖的時候特別喜歡腫起來那剖面圖,其寄生模樣清楚可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當你外出踏青時,你是否曾看過有些植物的葉片上出現奇怪的東西呢? 植物出現奇怪的塊狀物有時是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的感染造成,有時線蟲或節肢動物如昆蟲也能讓植物身上跑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物體。其中,昆蟲讓植物產生的塊狀物最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它們的形狀與種類五花八門,有的可堪稱美麗,而這些塊狀物稱作蟲癭
Thumbnail
當你外出踏青時,你是否曾看過有些植物的葉片上出現奇怪的東西呢? 植物出現奇怪的塊狀物有時是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的感染造成,有時線蟲或節肢動物如昆蟲也能讓植物身上跑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物體。其中,昆蟲讓植物產生的塊狀物最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它們的形狀與種類五花八門,有的可堪稱美麗,而這些塊狀物稱作蟲癭
Thumbnail
<診斷小故事> 我第一次見到根瘤的時候是高中參加植物病理學營隊,那時候大學的學長姐要我們挖出根瘤線蟲,雖然指導之下挖到了,但內心有股異樣:這,看起來不是蟲啊? 那是顆飽滿的、顏色跟根幾乎一樣的水滴狀東西,就是蟲嗎? 後來讀大學之後才知道,那不是蟲,根瘤線蟲是分在微生物類別裡,它不像是昆蟲有分頭
Thumbnail
<診斷小故事> 我第一次見到根瘤的時候是高中參加植物病理學營隊,那時候大學的學長姐要我們挖出根瘤線蟲,雖然指導之下挖到了,但內心有股異樣:這,看起來不是蟲啊? 那是顆飽滿的、顏色跟根幾乎一樣的水滴狀東西,就是蟲嗎? 後來讀大學之後才知道,那不是蟲,根瘤線蟲是分在微生物類別裡,它不像是昆蟲有分頭
Thumbnail
每年夏天是甲蟲出沒的季節,8月份時剛好在家裡附近撿到一隻鍬形蟲,很剛巧就收到聯經童書邀約-《神秘甲蟲》。共讀完,去甲蟲聖地桃園羊稠步道走走、找光臘樹上的甲蟲。 《神祕甲蟲》是作者與孩子的親身體驗,和孩子在花盆裡發現雞母蟲以後,開始觀察、飼養和紀錄,包含找資料、問專家等,一連串為期2個月左右,最後一步
Thumbnail
每年夏天是甲蟲出沒的季節,8月份時剛好在家裡附近撿到一隻鍬形蟲,很剛巧就收到聯經童書邀約-《神秘甲蟲》。共讀完,去甲蟲聖地桃園羊稠步道走走、找光臘樹上的甲蟲。 《神祕甲蟲》是作者與孩子的親身體驗,和孩子在花盆裡發現雞母蟲以後,開始觀察、飼養和紀錄,包含找資料、問專家等,一連串為期2個月左右,最後一步
Thumbnail
一條蛇蜷曲在路上,是草花蛇。 我們馬上路邊停車、下車。 遠遠看過去,小蛇還在緩緩試圖往路邊移動,讓我心存一絲希望。 走近一看,小蛇眼神渙散,只剩下最後幾個呼吸,最後一點力氣,隱隱約約傳來死亡的味道,我知道我們能做的很有限。
Thumbnail
一條蛇蜷曲在路上,是草花蛇。 我們馬上路邊停車、下車。 遠遠看過去,小蛇還在緩緩試圖往路邊移動,讓我心存一絲希望。 走近一看,小蛇眼神渙散,只剩下最後幾個呼吸,最後一點力氣,隱隱約約傳來死亡的味道,我知道我們能做的很有限。
Thumbnail
昆蟲觀察第一步:找蟲! 哪些地方容易發現昆蟲呢? 看到昆蟲如何留記錄? 跟著文章一起學,每個人都能找到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昆蟲觀察第一步:找蟲! 哪些地方容易發現昆蟲呢? 看到昆蟲如何留記錄? 跟著文章一起學,每個人都能找到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在專題討論課上聽到一個相當有趣的演講,主題在說「會吃肉的真菌」。食蟲植物諸如捕蠅草、毛氈苔等,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為了在貧瘠的環境中補充所需養分,這些生物雖然不會動,卻會設下致命陷阱誘捕昆蟲,而包含香菇、金針菇、秀珍菇這些好吃食材的真菌家族,竟也存在這種狠角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在專題討論課上聽到一個相當有趣的演講,主題在說「會吃肉的真菌」。食蟲植物諸如捕蠅草、毛氈苔等,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為了在貧瘠的環境中補充所需養分,這些生物雖然不會動,卻會設下致命陷阱誘捕昆蟲,而包含香菇、金針菇、秀珍菇這些好吃食材的真菌家族,竟也存在這種狠角色?
Thumbnail
在那個世界裡,媽媽會多生非常多小孩,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大自然就是這樣互相分享,看似殘酷,但他們吃與被吃都是一體的。只有我們人不一樣,我們是地球上的他者。
Thumbnail
在那個世界裡,媽媽會多生非常多小孩,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大自然就是這樣互相分享,看似殘酷,但他們吃與被吃都是一體的。只有我們人不一樣,我們是地球上的他者。
Thumbnail
  三座樹狀 [ 高塔 ] 上因為電磁波的激發,加上底部中心點的腦蟲所產生的強力腦波的影響,讓巨樹原來的力量也源源不斷的釋放出來,兩個正負級的力量在空間裡扭曲著,空間裡的區間膜因為此地的引力而閃爍不穩,靜電的電荷讓力量從新分部,在蟲族護盾裡形成兩個循環不止的球體
Thumbnail
  三座樹狀 [ 高塔 ] 上因為電磁波的激發,加上底部中心點的腦蟲所產生的強力腦波的影響,讓巨樹原來的力量也源源不斷的釋放出來,兩個正負級的力量在空間裡扭曲著,空間裡的區間膜因為此地的引力而閃爍不穩,靜電的電荷讓力量從新分部,在蟲族護盾裡形成兩個循環不止的球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