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作為一種藥品製劑或者醫療技術,已經逐漸成為臨床醫學的顯學。
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亦是腫瘤科醫師,其2010年著作《眾病之王:癌症傳》,獲得一般非小說類普利茲獎的肯定,更獲《時代周刊》選為過去的100年中最佳非小說類作品之一。
辛達塔·穆克吉在TED的演講中提出:Soon we will cure disease with a cell, not a pill. |很快地,我們將使用細胞治療疾病而不是藥物。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醫學院院長George Quentin Daley更說:「如果說20世紀是藥物治療時代,21世紀就是細胞治療時代!」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作為一種醫療技術或藥品製劑的細胞從哪裡來呢?
不就是藥廠生產製造來的嗎?
這個問題比想像中複雜。
首先我們需要關心細胞的本質,與一般傳統藥物有極大差異。
傳統的生產流程從原物料開始,經過加工,產製出成品,從原物料到成品都有著固定的規格,適合同一套製程條件,以方便能夠大量地規模化生產。
但是細胞從一開始的原物料就是個大議題。
以下聽起來有點繞口令:細胞製劑的原物料就是細胞,而細胞從人的身上來。
想當然爾,你身上的細胞跟我身上的細胞不完全相同,導致製程的條件沒有辦法固定,需要根據個別狀況進行微調,所以很不容易進行商品規格化的規模量產
為了要能夠將細胞規模化生產,使用異體來源的幹細胞是目前最有潛力的項目。
關於異體與自體,幹細胞與免疫細胞,將有另外的文章介紹,請期待。
(一)由自身取得細胞來源
(二)進行培養擴增或修飾
(三)擴增後的細胞再回輸自己體內
上述三階段是現行多數的細胞治療流程樣態。
以台灣特管辦法的執行為例,取得細胞來源以及回輸細胞進行治療的流程由醫療機構執行,細胞的擴增培養則與擁有細胞製備場所(CPU)的生技公司合作。
所以細胞是生技公司製造的不是藥廠?
這個問題就台灣來看,答案是YES。
只不過問題的重點不在於製造細胞的是藥廠或生技公司,而是在於要求生產製程的規範。
藥品的生產製造必須符合藥品優良製造準則,也就是PIC/S GMP的規範,特管辦法在台灣則是以GTP(Good Tissue Practice)來要求細胞製備場所(CPU)執行細胞的製程管控,相對PIC/S GMP而言,是一種較為不嚴謹的管制辦法。
為什麼不直接採用PIC/S GMP?
這個問題留待日後的文章討論。
結論:
1. 未來是使用細胞治療疾病甚至預防保健的時代。
2. 細胞與傳統藥物有許多差異,導致生產製程的挑戰以及商業模式的變革機會。
--------------
關於細胞治療的更多正確資訊 請參考衛生福利部 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