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治療|自體與異體

2023/10/0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體與異體,談的就是細胞的來源與使用的關係。

當我們開始想把細胞當作藥物或保健品來使用,第一個問題:細胞從哪裡來?

若,細胞從自己身體取出,
進行生產製程處理之後,
再使用於自己本身,
稱之為自體

又,細胞取自甲某人,
進行生產製程處理之後,
使用於甲某人之外的人身上,
稱之為異體

從製造成本的角度觀察:
自體細胞只能使用在自己身上,也就是一次的生產製程、品管檢驗以及物流後勤等成本都由一位消費者買單
異體細胞則可以如同常規的商品量產,一個批次生產量大,所有的成本由一群消費者買單

看投資案的團隊真的需要一位細胞專業,這個領域跟一般生技醫藥差異慎大。

然而,很多朋友直接反應:別人的細胞可以用在我身上嗎?不用配對?
不會像器官移植有排斥反應?

少數特定種類的細胞已經被研究清楚,不會有排斥效應或風險可控,
所以很有潛力發展為異體使用的細胞藥。
主要有:臍帶幹細胞、GDT免疫細胞。

不過,至少目前階段的技術發展,使用自體細胞仍占多數。

不少朋友曾經體驗或想要體驗幹細胞療法來討論意見,
認真說,很多根本不是幹細胞。
自然也沒有什麼自體異體、排不排斥的問題。
至於安不安全,花了大錢打了一袋生理食鹽水,想來是不太有問題。


取自非人來源的細胞,進行生產製程處理之後,使用在人身上,
稱之為異種

講一個小故事,約莫二十年前,
台灣有幾家生醫企業打算進行玻尿酸的原料量產,
有人規劃從雞冠萃取,有人從微生物(細菌)發酵取得,
後來有的技術不成功,有的雖然完成先導廠的小量試產,
但終究敵不過國外原料廠的產量與價格優勢。

試想,由雞冠或微生物發酵得到的玻尿酸,使用在人體,莫非異種?為何許可?
沒有如細胞的使用引起公眾討論?

Eric IP Su
Eric IP Su
分享社會觀察與商業脈動:在數位健康與細胞治療的領域深耕。喜歡跨領域的語言,具有生物醫學以及財務金融學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