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比較「室內貓」跟「戶外貓」的壽命、健康與幸福。有人養,常居室內的貓,健康、營養通常會比室外貓好,但有些變數,第一是主人是否有空常常陪貓,讓貓咪跟人能有情感交流?
第二個變數,就是主人能否為貓咪創造一個可以運動的生活空間?

所以我就先找了一些讓室內貓可以多運動的文章,發現美國很多這類商品,在Amazon網站有許多選擇,大概美國地方大、許多人的住處可以擺得下貓的運動器材。
有一篇文章,我覺得寫得蠻中肯,也沒有叫大家花很多錢,就在此節錄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貓咪無法像狗狗那樣聽人類指令配合運動,所以一次就養兩隻貓,讓貓自己玩耍,是讓貓咪自然運動最好的方法。一次就養兩隻貓,會比一前一後分開養,容易讓牠們喜歡玩在一塊。
二、買個「多樓層」的貓屋、貓塔,讓貓可以爬上爬下,自然就運動到。還可以不定時擺些小點心,增強貓爬高的動機。
三、在貓的生活空間,隨處擺些小玩具,讓牠可以到處玩。
四、買個貓咪有興趣的球,讓牠可以在大箱子、浴室或密閉空間裡面玩。
五、買個雷射筆可以投射出圖案讓貓咪追逐,但小心不要射到眼睛。
六、買個類似釣竿的貓玩具,可以連結羽毛、小球、鈴鐺等吸引貓的注意,讓貓為了抓這些玩具跳起來。
七、適當地使用貓薄荷增強貓的動機,但小心有些貓對貓薄荷的反應會太激烈。
八、趁貓咪還年輕時,就教會牠使用「貓跑步機」或「貓滾輪」。台灣比較少飼主會這麼做,不過如果你家空間夠大,還是可以試試看。
九、試著牽貓外出。當然這得小心別讓貓走失了,也要注意繫住貓的繩索是否會讓牠不舒服。
十、訓練貓咪「敏捷課程」(類似跳火圈,但沒有真正的火)。這在台灣應該是不太容易,雖然理論上貓咪是有可能訓練成功的。
這些條列式的意見,在網路上隨便都可以搜到一堆,內容大同小異。整理在這裡,是提醒大家,多數貓咪跟飼主有強烈的依附關係,也就是家貓對人類有感情,也得依賴人類。牠們無法選擇飼主,是我們選擇了牠們。如果行有餘力,我們可以對貓好一點,讓牠們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活久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