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大直 楊公楊媽祠
清嘉慶年間已定居大直永安里北安路的楊望公夫婦生前樂善好施,濟貧扶弱,甚獲鄉民敬佩,尤其楊媽為人,鄉里人人更稱為(楊仔望嫂)或(望婆)。
清光緒廿七年(1901),台北發生一場大瘟疫,楊家上下大小相繼罹病竟至絕嗣,然其家宅空屋及附近卻時顯靈異,早年大直鄉民生活貧困,醫生及藥石皆很缺乏,鄉民倘如遭遇病徵,都會前來求拜(望婆)問卜解厄,尤以收驚驅煞更是異常靈驗,祈求者有求必應屢現神蹟,鄉民的疾病咸多不藥而癒,遂由潘紅英、莊振源兩位保正暨全庄善信大德協力建祠供奉,並將原劍潭之土地公廟(植福宮)於民國廿五年(1936)暫厝楊宅土地上,二廟祠並立供鄉民永祀供奉。
民國七十八年大直地區配合政府土地重劃,植福宮亦目原永安里楊家之土地上遷廟至現今之成功里永直公園內,里民不忘楊望公夫婦庇佑之恩念,旋於(植福宮)右方興建(楊公楊媽祠),並立碑(萬古留芳)茲銘文以誌之。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大直植福宮,主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昔時稱為「虎頭土地公」,香火鼎盛,是大直居民的精神信仰中心,吸引許多政商名流、企業大老闆前往參拜求財。
植福宮歷史悠久,成立至今已超過200年,在明清時期漢人渡海來台開墾,便成立一間嵌有「福德正神」石碑的廟宇,被稱為「虎頭土地公」;而後唐山來的樟腦商人來到此地,也將隨身攜帶信仰的池府千歲神像祭祀於此,供信眾膜拜。後來莊民們感念神恩,擴建廟宇,經由名人提名為「永植福慧」,成為「大直植福宮」,此後土地公與池府千歲兩尊神像奠定了日後香火傳承。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20%20%E9%9A%B1%E8%BA%AB%E8%B1%AA%E5%AE%85%E7%BE%A4%E7%9A%84%E5%9C%9F%E5%9C%B0%E5%85%AC%E5%BB%9F%EF%BC%8C%E5%B7%B2%E6%9C%89200%E5%A4%9A%E5%B9%B4%E6%AD%B7%E5%8F%B2%EF%BC%8C%E4%BE%9B%E5%A5%89%E4%B8%BB%E7%A5%9E%E7%82%BA%E7%A6%8F%E5%BE%B7%E6%AD%A3%E7%A5%9E%EF%BC%8C%E5%BB%BA%E7%AF%89%E9%9B%95%E5%B7%A5%E7%B4%B0%E7%B7%BB%E3%80%81%E9%A6%99%E7%81%AB%E9%BC%8E%E7%9B%9B%EF%BC%8C%E5%8F%83%E6%8B%9C%E5%90%8D%E4%BA%BA%E5%8C%85%E6%8B%AC%E5%8F%B0%E7%A9%8D%E9%9B%BB%E8%91%A3%E4%BA%8B%E9%95%B7.jp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