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時代的穿著打扮,彷彿印記,曾經深刻地在彼此記憶刺了青;朋友的話語,見證了青春時期的我,也讓我想起那時候的自己……
網路購物車尚未發明的年代,我總是深刻記得身上的物件,在什麼時刻、什麼地點、什麼國度所購入。
去年,秋寒料峭的一個夜晚,同高雄友人們酒吧約飲,朋友驚訝問道:「今天怎麼穿得那麼漂亮?」我不忍噗哧一笑,因為身上服飾均是20年前在台北的老舊品項。
難道昔日的我,是注重穿著的人?還是我搬回高雄疏於妝扮?又或者,大家習慣我總是樸素簡單的深藍色或黑色短洋裝和薄外套?突然間,一身皮衣、皮裙和皮靴,不免眼睛一亮?可能,都是。
倘若不是溫度驟降,四季如夏的南部,一身皮裝勁貌,不免貽笑大方。
那夜,我穿了一件法國品牌的酒紅色合身長T,絲襪材質,長T胸口印著一個歐洲女孩插畫圖像,來自頂好Sogo的Cop Copine專櫃;及膝低腰咖啡色皮裙,是溫慶珠設計的台北專櫃;Coach的黑色軟皮外套,購於2000年舊金山一家精品店;手上不規則的銀手環,是1999年峇里島旅遊一個小小的銀飾攤子,很多朋友常以為是Cartier出品;右食指的銀色戒指,在1999年的日本表參道小店選購;頸上銀色三角形鑲鑽項鍊,2001年一家鑽石廠商邀約談行銷合作,送的見面小禮;耳垂的圓形銀製大耳環,是2003年冬天的北京南鑼鼓巷小店的雲南小舖;agnès b斜背黑色包包,則是2002年位在東孝東路和216巷交叉口的專櫃買的;咖啡色牛皮短靴,年齡最輕,2015年的高雄巨蛋百貨。
再說一次:「網路購物車尚未發明的年代,我總是深刻記得身上的物件,在什麼時刻、什麼地點、什麼國度所購入。」
是記性太優?還是,容易見物思情?都不是。
應該說,20年多前所屬唱片公司雖然座落在百貨公司林立的台北東區,我卻是一個工作忙碌得幾乎沒時間購物的人,即使一條牛仔褲,可以在15分鐘搞定,因為我早想好款式、牌子,直接走到商場的那一個專櫃,選好幾件試穿,確認就立刻付錢。
曾經有幾年,很喜歡Cop Copine的品牌,一次約好友去逛街,卻短短時間在那個專櫃買齊上衣、褲子和洋裝,然後我說:「好了,我們去喝咖啡吧。」好友一愣笑出聲:「妳這樣算什麼逛街?哪有人這樣買衣服?才半小時耶?」
因此,我能充分享受逛街購物樂趣,多數都在度假和出差空檔時,心中毫無工作記掛,每一件物品都有當時的環境、空氣與人事物的記憶;至於在台灣購買的,除了鍾愛的牌子,則是需求,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
比如,agnès b包包就是一種替代品,源自我去華盛頓D.C.的漫畫展演講,旅途中對一款斜背的咖啡色摺疊包包一見鍾情,包包材質輕薄,設計精巧,只是價格不菲,遲遲下不了手,後來一直很懊悔;隔一年在agnès b專櫃看見類似的包包,價格只有一半,二話不說就刷了卡。
這種感覺,大概就像旅行中遇到令自己心動的天菜,卻因為自己的膽小猶豫,錯身而過;再度遇見一個相似的男人,很容易就敞開心房。
當然,「斷捨離」盛行世代,戀舊,是跟不上潮流的;壞掉的、起毛球的或能捨棄的,我還是會毫不留情刪除,除了某些帶有記憶的物事,也感謝20多年來,我的體重一直維持誤差兩公斤上下。
倒是能提供許久不見的台北老朋友不少聊天話題──妳怎麼還揹著20年前的包包?妳該不會只有這條項鍊吧?又看見妳這條裙子,那一年我們都好年輕、好瘋哦,常常喝到半夜,現在啊~兒子就搞得我哪裡都去不成。
某個時代的穿著打扮,彷彿印記,曾經深刻地在彼此記憶刺了青;朋友的話語,見證了青春時期的我,也讓我想起那時候的自己。
來到網路購物的世代,我整年的逛街次數,更少得屈指可數。
網路商店,有雷同的模板、類似的照片、摸不見的材質、聞不到的氣味和無法試穿的猶豫,所謂購物,只剩正評與負評的鍵盤游移,或朋友推薦的網址連結。
我幾乎記不得我買的內衣、內褲、襪子、長褲、短裙、外套和帽子的印象,一連串的網頁畫面,在腦中快轉褪去。在哪一個平台?哪一年?哪一個時刻?為什麼而買?為什麼喜歡?每一個快遞上門的包裹,我毫無拆禮物的驚喜,更像真心話大冒險。
物換時移,從來是必然的事。
當80歲的媽媽,農曆年前意外從衣櫃翻出一件藍底白點的絲質長裙,不斷說:「妳穿穿看,我現在腰圍太粗了,這是我45歲自己剪布、自己做的喔。」
媽媽45歲的時候,我在台北已經上班好幾年了,她穿這條裙子的模樣,我毫無印象,只是撫摸著裙子柔軟的質感和端整的車縫……突然心想,對媽媽而言,最有記憶的應該是那一針一線的軌跡吧。
#發表於皇冠雜誌2023年四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