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Oppenheimer) - 悖論與告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位一體核試驗為背景的海報

三位一體核試驗為背景的海報

電影大概分成三種敘事方式結構。第一段落一開始藉由奧本海默和共產黨的關聯被FBI懷疑審訊的零碎片段。並開始回憶年輕時期對科學的純粹嚮往,因為不擅長做實驗,擅長對於科學概念與想像,同時也像是哲學的方式,理解世界能量的構成,乃至於用科學的公式與代數講述宇宙中一個星球從誕生到死亡。電影中一段對話也解釋了物理科學利用代數推導公式與科學概念之間的關係,好比樂譜一般人看不懂,但奧本海默直接可以講述的方式,直接成為音樂。並提到量子力學的悖論(paradox):粒子與波長的狀態,只能在一種(觀察)狀態中顯示,這樣科學概念也像暗指著奧本海默被喻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意義,並作為時代的一大進步也同時是人類浩劫。


電影第一段交叉剪輯是相當不錯的策略,除了是對線性敘事的抗拒,也是以配樂和某種格言情景與量子力學動畫的感覺串聯,如同《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的音畫共振,在不太了解歷史與諸多科學家的人名背景狀況下比較是氣氛的營造。


背景是在沙漠中打造的洛斯阿莫斯實驗室園區。

背景是在沙漠中打造的洛斯阿莫斯實驗室園區。


進而在第二段開始專注描述曼哈頓計畫,打造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研發原子彈與實驗過程。同時也描述美國當時二戰政策的軍事變動性:敵國(軸心國)德國研發的進程牽動著曼哈頓計畫研發deadline,以及雖然是同盟國盟友蘇俄,但政治立場相反有所顧忌,藉由情報掌握,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核子試爆,說穿了就是利用科學家從事軍備競賽的策略,最後成功引爆,電影以正確物理狀態的無聲爆炸聲,對比著,慶祝三位一體核試驗成功的實驗室同仁眾人的歡慶鼓動聲恍若爆炸,與夢境般被炸彈燒焦的身體,如此心靈恐懼意味著奧本海默步上不可回返的地獄之路。


相較於一般科學家看似有資源進行研究,背後隱含著國家主義政策導向的「不純粹」。奧本海默因為當時經濟大蕭條對共產黨產生興趣,乃至於藉由閱讀馬克思資本論對於財產的公共性進一步理解,並與受到共產黨友人影響幫助科學家或研究人員組織工會,這些看似作為反動與「不科學」的跨界傾向,對心理學、印度宗教、艾略特的詩等等的興趣,描述著奧本海默不受規定所限的「純粹」(註1)與「非典型」。

電影中大篇幅的質詢場景

電影中大篇幅的質詢場景

電影第三段(末段)將火力集中在 FBI的秘密聽證會,公開法庭質詢過程與麥卡錫主義背景,進而揭露了二戰接續著冷戰時代背景的美俄無止盡的軍備競賽,與所謂「科學推銷員」(核武是門好生意),達成了科學進步的悖論。


而審判除了是像是卡夫卡式描述著法治國家的程序與系統、機構強迫個人「認罪」,更像是電影藉由回溯前兩段結構的回憶敘事線的「自白」,在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之後充滿罪惡感的贖罪與告解。更明顯的是藉由鏡頭切換外遇女朋友裸體跨坐在奧本海默被審訊的超現實轉場,並恍若暗示整個審訊過程是對於研發核武科學家的精神分析式懺悔。


導演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對於詮釋與型塑奧本海默從他對於理解世界的科學理想、到患有憂鬱症,模糊的人格的「純粹的科學家」與「非典型科學家」之間。一度讓我想到台灣當代藝術家劉玗的《珍奇櫃》作品:對於植物學家Georg Rumphius植物分類的「前科學」:如何以感性認知世界,以模糊、未加以定義的詩或文學的方式(註2)


量子力學物里學家波耳的圖騰

量子力學物里學家波耳的圖騰

或許這就是《奧本海默》在試圖以科學家打造科技在二戰與冷戰政治社會中的複雜背景,最後「化整為零」,嘗試以「純粹科學家」模糊身影的悲劇性,來拼合過往科學家傳記電影的豐功偉業。如同波耳(Niels Bohr)自己設計的紋章上的太極圖與格言:「對立即互補」。有得必有失,也像是預告當代社會的科技「悖論」:得到更多,失去更多。


(註1)
純粹之意 以不同的領域來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受限於科學方式。

(註2)
此作品目前於北師美術館《酷共生》展覽展出,有興趣者可以前往觀賞https://montue.ntue.edu.tw/%e9%85%b7%e5%85%b1%e7%94%9f/?_thumbnail_id=4025%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拉特飯的沙龍
26會員
72內容數
拉特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6
《當妳轉身之後》以簡潔的現代主義式場景設計,明顯表現病人內在時間與機械時間滴答聲共存的旋轉病床,病床外方型結構和上方方形環燈存在主義式的企圖詮釋病人的存有。
Thumbnail
2025/03/16
《當妳轉身之後》以簡潔的現代主義式場景設計,明顯表現病人內在時間與機械時間滴答聲共存的旋轉病床,病床外方型結構和上方方形環燈存在主義式的企圖詮釋病人的存有。
Thumbnail
2025/02/28
電影以挪亞方舟式大洪水神話災難,扣合在不斷淹沒的建築與大雕像都變成遺跡,無人,但人曾經存在的想像,於是讓動畫技術的優異,使主角貓咪之動作十分鮮活,代替了像是已經不存在人類世界的倖存物種。
Thumbnail
2025/02/28
電影以挪亞方舟式大洪水神話災難,扣合在不斷淹沒的建築與大雕像都變成遺跡,無人,但人曾經存在的想像,於是讓動畫技術的優異,使主角貓咪之動作十分鮮活,代替了像是已經不存在人類世界的倖存物種。
Thumbnail
2024/12/14
完全明白生活的劇本,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尷尬,進退兩難的時刻。男主角伊凡因為年輕瘋狂而草率結婚,而後面給予他瘋狂權力的大人說這樣太荒謬一定要離婚,於是原本狂暴吶兒就變成小吶兒(見英雄聯盟)。
Thumbnail
2024/12/14
完全明白生活的劇本,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尷尬,進退兩難的時刻。男主角伊凡因為年輕瘋狂而草率結婚,而後面給予他瘋狂權力的大人說這樣太荒謬一定要離婚,於是原本狂暴吶兒就變成小吶兒(見英雄聯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假如只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對《奧本海默》的觀後感,我會選擇「肅然起敬」。動筆前思考良久,無論從劇情走向或畫面設計來談,我得到的衝擊感都難以用文字呈現。我不敢說這部長達三小時的作品能在每一刻帶來震撼,但結局絕對讓人意猶未盡。
Thumbnail
假如只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對《奧本海默》的觀後感,我會選擇「肅然起敬」。動筆前思考良久,無論從劇情走向或畫面設計來談,我得到的衝擊感都難以用文字呈現。我不敢說這部長達三小時的作品能在每一刻帶來震撼,但結局絕對讓人意猶未盡。
Thumbnail
絕大多數的電影都可以在「未知」的情況進行觀看(當然有作功課會對看電影更有幫助),而觀賞《奧本海默》,則是必定要「做功課」的,否則長達三個小時的歷史、物理和政治學,肯定會讓你昏昏欲睡。
Thumbnail
絕大多數的電影都可以在「未知」的情況進行觀看(當然有作功課會對看電影更有幫助),而觀賞《奧本海默》,則是必定要「做功課」的,否則長達三個小時的歷史、物理和政治學,肯定會讓你昏昏欲睡。
Thumbnail
【緣起】 看了電影《奧本海默》,深感迷惑、震攝,宛如不相信自己看到什麼,一週內再看了兩次,最後還找到原著(720頁,英文版),全書啃完,希冀在此提出個人對此電影和其原著的萬字解讀,作為當代影像思考,長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緣起】 看了電影《奧本海默》,深感迷惑、震攝,宛如不相信自己看到什麼,一週內再看了兩次,最後還找到原著(720頁,英文版),全書啃完,希冀在此提出個人對此電影和其原著的萬字解讀,作為當代影像思考,長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Thumbnail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Thumbnail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Thumbnail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Thumbnail
電影藉由回溯前兩段結構的回憶敘事線的「自白」,在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之後充滿罪惡感的贖罪與告解。更明顯的是藉由鏡頭切換外遇女朋友裸體跨坐在奧本海默被審訊的超現實轉場,並恍若暗示整個審訊過程是對於研發核武科學家的精神分析式懺悔。
Thumbnail
電影藉由回溯前兩段結構的回憶敘事線的「自白」,在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之後充滿罪惡感的贖罪與告解。更明顯的是藉由鏡頭切換外遇女朋友裸體跨坐在奧本海默被審訊的超現實轉場,並恍若暗示整個審訊過程是對於研發核武科學家的精神分析式懺悔。
Thumbnail
這世代最知名的導演, 講述原子彈之父的故事, 交織出一部史詩人物傳記電影。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這世代最知名的導演, 講述原子彈之父的故事, 交織出一部史詩人物傳記電影。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的新片《奧本海默》,以「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為主角,但劇本像是將奧本海默傳記的書頁摺成立體的紙鶴,觀眾在摺起的書頁上,仍讀得到些許生平故事,但在繁複的翻轉折疊背後,窺見的是一個困境,那是全人類最難解的生存悖論──自保會帶來自毀。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的新片《奧本海默》,以「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為主角,但劇本像是將奧本海默傳記的書頁摺成立體的紙鶴,觀眾在摺起的書頁上,仍讀得到些許生平故事,但在繁複的翻轉折疊背後,窺見的是一個困境,那是全人類最難解的生存悖論──自保會帶來自毀。
Thumbnail
諾蘭最新作品《奧本海默》,電影片長180分鐘,電影內容以「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改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並剪輯許多黑白畫面,呈現偽紀錄片感,為傳記電影提升許多韻味。電影敘述非線性,內容有點硬,網路上不乏觀影前的科普文章,強烈建議先補一下再去看電影,你會覺得好消化許多。
Thumbnail
諾蘭最新作品《奧本海默》,電影片長180分鐘,電影內容以「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改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並剪輯許多黑白畫面,呈現偽紀錄片感,為傳記電影提升許多韻味。電影敘述非線性,內容有點硬,網路上不乏觀影前的科普文章,強烈建議先補一下再去看電影,你會覺得好消化許多。
Thumbnail
看不懂《奧本海默》嗎?讓核子工程師為你導讀吧 1938年一眾科學家對於核分裂現象的發現震撼了整個科學界,同期納粹德國的崛起預示著「核分裂」並不只讓人們更靠近核物理,更讓核武在實務上成為了這場鬥爭裡不可獲缺的角色。為防止敵營獲得重大殺傷性武器,以歐本海默為首的科學家開始籌備日後改變世界的曼哈頓計劃。
Thumbnail
看不懂《奧本海默》嗎?讓核子工程師為你導讀吧 1938年一眾科學家對於核分裂現象的發現震撼了整個科學界,同期納粹德國的崛起預示著「核分裂」並不只讓人們更靠近核物理,更讓核武在實務上成為了這場鬥爭裡不可獲缺的角色。為防止敵營獲得重大殺傷性武器,以歐本海默為首的科學家開始籌備日後改變世界的曼哈頓計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