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Oppenheimer) - 悖論與告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位一體核試驗為背景的海報

三位一體核試驗為背景的海報

電影大概分成三種敘事方式結構。第一段落一開始藉由奧本海默和共產黨的關聯被FBI懷疑審訊的零碎片段。並開始回憶年輕時期對科學的純粹嚮往,因為不擅長做實驗,擅長對於科學概念與想像,同時也像是哲學的方式,理解世界能量的構成,乃至於用科學的公式與代數講述宇宙中一個星球從誕生到死亡。電影中一段對話也解釋了物理科學利用代數推導公式與科學概念之間的關係,好比樂譜一般人看不懂,但奧本海默直接可以講述的方式,直接成為音樂。並提到量子力學的悖論(paradox):粒子與波長的狀態,只能在一種(觀察)狀態中顯示,這樣科學概念也像暗指著奧本海默被喻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意義,並作為時代的一大進步也同時是人類浩劫。


電影第一段交叉剪輯是相當不錯的策略,除了是對線性敘事的抗拒,也是以配樂和某種格言情景與量子力學動畫的感覺串聯,如同《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的音畫共振,在不太了解歷史與諸多科學家的人名背景狀況下比較是氣氛的營造。


背景是在沙漠中打造的洛斯阿莫斯實驗室園區。

背景是在沙漠中打造的洛斯阿莫斯實驗室園區。


進而在第二段開始專注描述曼哈頓計畫,打造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研發原子彈與實驗過程。同時也描述美國當時二戰政策的軍事變動性:敵國(軸心國)德國研發的進程牽動著曼哈頓計畫研發deadline,以及雖然是同盟國盟友蘇俄,但政治立場相反有所顧忌,藉由情報掌握,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核子試爆,說穿了就是利用科學家從事軍備競賽的策略,最後成功引爆,電影以正確物理狀態的無聲爆炸聲,對比著,慶祝三位一體核試驗成功的實驗室同仁眾人的歡慶鼓動聲恍若爆炸,與夢境般被炸彈燒焦的身體,如此心靈恐懼意味著奧本海默步上不可回返的地獄之路。


相較於一般科學家看似有資源進行研究,背後隱含著國家主義政策導向的「不純粹」。奧本海默因為當時經濟大蕭條對共產黨產生興趣,乃至於藉由閱讀馬克思資本論對於財產的公共性進一步理解,並與受到共產黨友人影響幫助科學家或研究人員組織工會,這些看似作為反動與「不科學」的跨界傾向,對心理學、印度宗教、艾略特的詩等等的興趣,描述著奧本海默不受規定所限的「純粹」(註1)與「非典型」。

電影中大篇幅的質詢場景

電影中大篇幅的質詢場景

電影第三段(末段)將火力集中在 FBI的秘密聽證會,公開法庭質詢過程與麥卡錫主義背景,進而揭露了二戰接續著冷戰時代背景的美俄無止盡的軍備競賽,與所謂「科學推銷員」(核武是門好生意),達成了科學進步的悖論。


而審判除了是像是卡夫卡式描述著法治國家的程序與系統、機構強迫個人「認罪」,更像是電影藉由回溯前兩段結構的回憶敘事線的「自白」,在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之後充滿罪惡感的贖罪與告解。更明顯的是藉由鏡頭切換外遇女朋友裸體跨坐在奧本海默被審訊的超現實轉場,並恍若暗示整個審訊過程是對於研發核武科學家的精神分析式懺悔。


導演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對於詮釋與型塑奧本海默從他對於理解世界的科學理想、到患有憂鬱症,模糊的人格的「純粹的科學家」與「非典型科學家」之間。一度讓我想到台灣當代藝術家劉玗的《珍奇櫃》作品:對於植物學家Georg Rumphius植物分類的「前科學」:如何以感性認知世界,以模糊、未加以定義的詩或文學的方式(註2)


量子力學物里學家波耳的圖騰

量子力學物里學家波耳的圖騰

或許這就是《奧本海默》在試圖以科學家打造科技在二戰與冷戰政治社會中的複雜背景,最後「化整為零」,嘗試以「純粹科學家」模糊身影的悲劇性,來拼合過往科學家傳記電影的豐功偉業。如同波耳(Niels Bohr)自己設計的紋章上的太極圖與格言:「對立即互補」。有得必有失,也像是預告當代社會的科技「悖論」:得到更多,失去更多。


(註1)
純粹之意 以不同的領域來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受限於科學方式。

(註2)
此作品目前於北師美術館《酷共生》展覽展出,有興趣者可以前往觀賞https://montue.ntue.edu.tw/%e9%85%b7%e5%85%b1%e7%94%9f/?_thumbnail_id=4025%20

26會員
6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惠子不能輸》影像刻意保持懷舊顆粒雜訊與泛黃色調,甚至片中穿插的街景還殘留過往的時代痕跡,與片尾強調著時間與地景:「歷程」的意義,無非反映著當代社會各種輕輕掠過的「表面」,而那種可能無人重視、乏人問津的默默耕耘,如同電影英文片名:微小又緩慢的堅持有什麼意義? 劇
稚氣少年之愛,像是尋求兒時無性別的「幻夢樂土」。那個始終無法達成的幻夢指的是,在標準雙親家庭的穩固社會基礎建立之下的無法撼動的社會現實,片中藉由單親家庭的裂縫,開展後續諸多的懷疑與猜想,同時也像是導演又重拾《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對於「無親家庭」,乃至於個人自由與日本集體關係的思考。
面對社會現實的沉重,只要點到為止(並要也深知揭弊的功能性與大快人心的有時只是一時激情的爽感),同時巧妙地安排女警在查訪案情二次回訪死者曾經到過的地方,同時在記憶中迴溯想像著那些看不見的線索。
指揮家身體面臨的「存有」,一者是指揮家「站在」交響樂隊前面,再者是指揮作為經典古典音樂的「自我」表達,「站在」觀眾前面。而這兩者要表現的是什麼?這是《塔爾》部署在音樂材料的本質與符號隱喻(政治性)之間的關係。
《未來犯罪》更大的企圖是關於未來的犯罪:身體的入侵,實際上是藉由一個解剖機器裝置。同時標誌著未來的性快感(以往男女性器交合已經落伍),利用解剖的增生器官切除移植來產生官移植的視覺性和被侵犯的快感之間,探討關於「美的詮釋」。
片頭動畫不只是因為視覺暫留把靜態變成動態,更是利用線條變成了樓梯,成為了平面中的空間深度幻象,也宣告了3D化人物的保留著井上雄彥熟悉的繪畫線條的「立體感」,原本在與籃球競技漫畫較不重要的插曲與日常生活 ,反倒是變成《灌籃高手》電影化的核心,擴充漫畫文本的現實血肉,真正的「立體化」。
《惠子不能輸》影像刻意保持懷舊顆粒雜訊與泛黃色調,甚至片中穿插的街景還殘留過往的時代痕跡,與片尾強調著時間與地景:「歷程」的意義,無非反映著當代社會各種輕輕掠過的「表面」,而那種可能無人重視、乏人問津的默默耕耘,如同電影英文片名:微小又緩慢的堅持有什麼意義? 劇
稚氣少年之愛,像是尋求兒時無性別的「幻夢樂土」。那個始終無法達成的幻夢指的是,在標準雙親家庭的穩固社會基礎建立之下的無法撼動的社會現實,片中藉由單親家庭的裂縫,開展後續諸多的懷疑與猜想,同時也像是導演又重拾《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對於「無親家庭」,乃至於個人自由與日本集體關係的思考。
面對社會現實的沉重,只要點到為止(並要也深知揭弊的功能性與大快人心的有時只是一時激情的爽感),同時巧妙地安排女警在查訪案情二次回訪死者曾經到過的地方,同時在記憶中迴溯想像著那些看不見的線索。
指揮家身體面臨的「存有」,一者是指揮家「站在」交響樂隊前面,再者是指揮作為經典古典音樂的「自我」表達,「站在」觀眾前面。而這兩者要表現的是什麼?這是《塔爾》部署在音樂材料的本質與符號隱喻(政治性)之間的關係。
《未來犯罪》更大的企圖是關於未來的犯罪:身體的入侵,實際上是藉由一個解剖機器裝置。同時標誌著未來的性快感(以往男女性器交合已經落伍),利用解剖的增生器官切除移植來產生官移植的視覺性和被侵犯的快感之間,探討關於「美的詮釋」。
片頭動畫不只是因為視覺暫留把靜態變成動態,更是利用線條變成了樓梯,成為了平面中的空間深度幻象,也宣告了3D化人物的保留著井上雄彥熟悉的繪畫線條的「立體感」,原本在與籃球競技漫畫較不重要的插曲與日常生活 ,反倒是變成《灌籃高手》電影化的核心,擴充漫畫文本的現實血肉,真正的「立體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Nolan一直都是很做自己的導演,當然這世界上做自己的導演非常多,但哪個導演可以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又能同時賣到上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在好萊塢能跟他一樣票房與自我藝術雙贏的導演,我想只有卡麥隆而已了。這次奧本海默,更能證明他完全只想拍自己東西,從不跟商業妥協,甚至近期還透漏絕不拍超級英雄電影。  
Thumbnail
★「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Thumbnail
除了⽤剪接接合不同時空的敘事來讓每個當下都產⽣不同的時空的迴響,直接讓空間中出現實際上 並「不在那兒」的事物,諾蘭讓我們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的⼼理,以及他的⼼理和現實時空的反差所形成的內爆。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大作,終於在2023年7月上映。從記憶拼圖的自我欺騙、頂尖對決的幻影交錯、黑暗騎士的正邪矛盾、全面啟動的夢境虛實、星際效應及天能的時間旅行,這位崇尚寫實手法、實景拍攝的導演,卻總選擇不確定性的主題,而諾蘭也一慣以開放性的電影語彙,描繪各種交纏細膩的人性,就這點來看,《奧本海默》
Thumbnail
諾蘭最新作品《奧本海默》,電影片長180分鐘,電影內容以「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改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並剪輯許多黑白畫面,呈現偽紀錄片感,為傳記電影提升許多韻味。電影敘述非線性,內容有點硬,網路上不乏觀影前的科普文章,強烈建議先補一下再去看電影,你會覺得好消化許多。
Thumbnail
在看片之前,接收到很多恐嚇的訊息。譬如一定要先做功課,不然看不懂,以及如果對歷史沒興趣,會非常艱澀無趣。但是實際看了之後,覺得即使沒先做研究,還是能看得津津有味,不會覺劇情很難跟上。
Thumbnail
2023諾蘭導演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觀後感,分別從敘事手法、影音效果、人物分析三方面觀察。
Thumbnail
簡介 《奧本海默》是一部2023年美英合拍的傳記片,由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編劇和執導,改編自卡伊·伯德和馬丁·J·舒爾文所撰寫的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該電影講述了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勞勃·奧本海默在原子彈研發過程中的角色。主演包括席尼·墨菲(Cillian Murp
Thumbnail
歷經《天能》疫情期間上映票房慘敗的風風雨雨後,諾蘭離開前東家華納來到環球影業,3年一個週期又帶來了全新作《奧本海默》。本以為《天能》已是諾蘭作品中觀影門檻最高的一部,《奧本海默》硬生生地再度拉高了門檻,時長挑戰膠卷盤所能承載的最長時長,也挑戰了諾蘭至今所有作品中時長新紀錄。
Thumbnail
若說史丹利庫柏力克在《奇愛博士》中如何藉由「奇愛博士」這個角色諷刺核戰爭的影響,那麼克里斯多夫諾蘭就如何在《奧本海默》中進可能地讓它諷刺的現實在大銀幕上實現——但《奧本海默》不單單只是傳記片,它更如許多評論形容的是一部恐怖片。諾蘭的著魔於實拍的意志力在《奧本海默》中發揮了其最大的效益。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Nolan一直都是很做自己的導演,當然這世界上做自己的導演非常多,但哪個導演可以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又能同時賣到上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在好萊塢能跟他一樣票房與自我藝術雙贏的導演,我想只有卡麥隆而已了。這次奧本海默,更能證明他完全只想拍自己東西,從不跟商業妥協,甚至近期還透漏絕不拍超級英雄電影。  
Thumbnail
★「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Thumbnail
除了⽤剪接接合不同時空的敘事來讓每個當下都產⽣不同的時空的迴響,直接讓空間中出現實際上 並「不在那兒」的事物,諾蘭讓我們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的⼼理,以及他的⼼理和現實時空的反差所形成的內爆。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大作,終於在2023年7月上映。從記憶拼圖的自我欺騙、頂尖對決的幻影交錯、黑暗騎士的正邪矛盾、全面啟動的夢境虛實、星際效應及天能的時間旅行,這位崇尚寫實手法、實景拍攝的導演,卻總選擇不確定性的主題,而諾蘭也一慣以開放性的電影語彙,描繪各種交纏細膩的人性,就這點來看,《奧本海默》
Thumbnail
諾蘭最新作品《奧本海默》,電影片長180分鐘,電影內容以「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改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並剪輯許多黑白畫面,呈現偽紀錄片感,為傳記電影提升許多韻味。電影敘述非線性,內容有點硬,網路上不乏觀影前的科普文章,強烈建議先補一下再去看電影,你會覺得好消化許多。
Thumbnail
在看片之前,接收到很多恐嚇的訊息。譬如一定要先做功課,不然看不懂,以及如果對歷史沒興趣,會非常艱澀無趣。但是實際看了之後,覺得即使沒先做研究,還是能看得津津有味,不會覺劇情很難跟上。
Thumbnail
2023諾蘭導演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觀後感,分別從敘事手法、影音效果、人物分析三方面觀察。
Thumbnail
簡介 《奧本海默》是一部2023年美英合拍的傳記片,由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編劇和執導,改編自卡伊·伯德和馬丁·J·舒爾文所撰寫的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該電影講述了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勞勃·奧本海默在原子彈研發過程中的角色。主演包括席尼·墨菲(Cillian Murp
Thumbnail
歷經《天能》疫情期間上映票房慘敗的風風雨雨後,諾蘭離開前東家華納來到環球影業,3年一個週期又帶來了全新作《奧本海默》。本以為《天能》已是諾蘭作品中觀影門檻最高的一部,《奧本海默》硬生生地再度拉高了門檻,時長挑戰膠卷盤所能承載的最長時長,也挑戰了諾蘭至今所有作品中時長新紀錄。
Thumbnail
若說史丹利庫柏力克在《奇愛博士》中如何藉由「奇愛博士」這個角色諷刺核戰爭的影響,那麼克里斯多夫諾蘭就如何在《奧本海默》中進可能地讓它諷刺的現實在大銀幕上實現——但《奧本海默》不單單只是傳記片,它更如許多評論形容的是一部恐怖片。諾蘭的著魔於實拍的意志力在《奧本海默》中發揮了其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