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Oppenheimer) - 悖論與告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位一體核試驗為背景的海報

三位一體核試驗為背景的海報

電影大概分成三種敘事方式結構。第一段落一開始藉由奧本海默和共產黨的關聯被FBI懷疑審訊的零碎片段。並開始回憶年輕時期對科學的純粹嚮往,因為不擅長做實驗,擅長對於科學概念與想像,同時也像是哲學的方式,理解世界能量的構成,乃至於用科學的公式與代數講述宇宙中一個星球從誕生到死亡。電影中一段對話也解釋了物理科學利用代數推導公式與科學概念之間的關係,好比樂譜一般人看不懂,但奧本海默直接可以講述的方式,直接成為音樂。並提到量子力學的悖論(paradox):粒子與波長的狀態,只能在一種(觀察)狀態中顯示,這樣科學概念也像暗指著奧本海默被喻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意義,並作為時代的一大進步也同時是人類浩劫。


電影第一段交叉剪輯是相當不錯的策略,除了是對線性敘事的抗拒,也是以配樂和某種格言情景與量子力學動畫的感覺串聯,如同《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的音畫共振,在不太了解歷史與諸多科學家的人名背景狀況下比較是氣氛的營造。


背景是在沙漠中打造的洛斯阿莫斯實驗室園區。

背景是在沙漠中打造的洛斯阿莫斯實驗室園區。


進而在第二段開始專注描述曼哈頓計畫,打造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研發原子彈與實驗過程。同時也描述美國當時二戰政策的軍事變動性:敵國(軸心國)德國研發的進程牽動著曼哈頓計畫研發deadline,以及雖然是同盟國盟友蘇俄,但政治立場相反有所顧忌,藉由情報掌握,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核子試爆,說穿了就是利用科學家從事軍備競賽的策略,最後成功引爆,電影以正確物理狀態的無聲爆炸聲,對比著,慶祝三位一體核試驗成功的實驗室同仁眾人的歡慶鼓動聲恍若爆炸,與夢境般被炸彈燒焦的身體,如此心靈恐懼意味著奧本海默步上不可回返的地獄之路。


相較於一般科學家看似有資源進行研究,背後隱含著國家主義政策導向的「不純粹」。奧本海默因為當時經濟大蕭條對共產黨產生興趣,乃至於藉由閱讀馬克思資本論對於財產的公共性進一步理解,並與受到共產黨友人影響幫助科學家或研究人員組織工會,這些看似作為反動與「不科學」的跨界傾向,對心理學、印度宗教、艾略特的詩等等的興趣,描述著奧本海默不受規定所限的「純粹」(註1)與「非典型」。

電影中大篇幅的質詢場景

電影中大篇幅的質詢場景

電影第三段(末段)將火力集中在 FBI的秘密聽證會,公開法庭質詢過程與麥卡錫主義背景,進而揭露了二戰接續著冷戰時代背景的美俄無止盡的軍備競賽,與所謂「科學推銷員」(核武是門好生意),達成了科學進步的悖論。


而審判除了是像是卡夫卡式描述著法治國家的程序與系統、機構強迫個人「認罪」,更像是電影藉由回溯前兩段結構的回憶敘事線的「自白」,在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之後充滿罪惡感的贖罪與告解。更明顯的是藉由鏡頭切換外遇女朋友裸體跨坐在奧本海默被審訊的超現實轉場,並恍若暗示整個審訊過程是對於研發核武科學家的精神分析式懺悔。


導演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對於詮釋與型塑奧本海默從他對於理解世界的科學理想、到患有憂鬱症,模糊的人格的「純粹的科學家」與「非典型科學家」之間。一度讓我想到台灣當代藝術家劉玗的《珍奇櫃》作品:對於植物學家Georg Rumphius植物分類的「前科學」:如何以感性認知世界,以模糊、未加以定義的詩或文學的方式(註2)


量子力學物里學家波耳的圖騰

量子力學物里學家波耳的圖騰

或許這就是《奧本海默》在試圖以科學家打造科技在二戰與冷戰政治社會中的複雜背景,最後「化整為零」,嘗試以「純粹科學家」模糊身影的悲劇性,來拼合過往科學家傳記電影的豐功偉業。如同波耳(Niels Bohr)自己設計的紋章上的太極圖與格言:「對立即互補」。有得必有失,也像是預告當代社會的科技「悖論」:得到更多,失去更多。


(註1)
純粹之意 以不同的領域來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受限於科學方式。

(註2)
此作品目前於北師美術館《酷共生》展覽展出,有興趣者可以前往觀賞https://montue.ntue.edu.tw/%e9%85%b7%e5%85%b1%e7%94%9f/?_thumbnail_id=4025%20

avatar-img
26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惠子不能輸》影像刻意保持懷舊顆粒雜訊與泛黃色調,甚至片中穿插的街景還殘留過往的時代痕跡,與片尾強調著時間與地景:「歷程」的意義,無非反映著當代社會各種輕輕掠過的「表面」,而那種可能無人重視、乏人問津的默默耕耘,如同電影英文片名:微小又緩慢的堅持有什麼意義? 劇
稚氣少年之愛,像是尋求兒時無性別的「幻夢樂土」。那個始終無法達成的幻夢指的是,在標準雙親家庭的穩固社會基礎建立之下的無法撼動的社會現實,片中藉由單親家庭的裂縫,開展後續諸多的懷疑與猜想,同時也像是導演又重拾《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對於「無親家庭」,乃至於個人自由與日本集體關係的思考。
面對社會現實的沉重,只要點到為止(並要也深知揭弊的功能性與大快人心的有時只是一時激情的爽感),同時巧妙地安排女警在查訪案情二次回訪死者曾經到過的地方,同時在記憶中迴溯想像著那些看不見的線索。
指揮家身體面臨的「存有」,一者是指揮家「站在」交響樂隊前面,再者是指揮作為經典古典音樂的「自我」表達,「站在」觀眾前面。而這兩者要表現的是什麼?這是《塔爾》部署在音樂材料的本質與符號隱喻(政治性)之間的關係。
《未來犯罪》更大的企圖是關於未來的犯罪:身體的入侵,實際上是藉由一個解剖機器裝置。同時標誌著未來的性快感(以往男女性器交合已經落伍),利用解剖的增生器官切除移植來產生官移植的視覺性和被侵犯的快感之間,探討關於「美的詮釋」。
片頭動畫不只是因為視覺暫留把靜態變成動態,更是利用線條變成了樓梯,成為了平面中的空間深度幻象,也宣告了3D化人物的保留著井上雄彥熟悉的繪畫線條的「立體感」,原本在與籃球競技漫畫較不重要的插曲與日常生活 ,反倒是變成《灌籃高手》電影化的核心,擴充漫畫文本的現實血肉,真正的「立體化」。
《惠子不能輸》影像刻意保持懷舊顆粒雜訊與泛黃色調,甚至片中穿插的街景還殘留過往的時代痕跡,與片尾強調著時間與地景:「歷程」的意義,無非反映著當代社會各種輕輕掠過的「表面」,而那種可能無人重視、乏人問津的默默耕耘,如同電影英文片名:微小又緩慢的堅持有什麼意義? 劇
稚氣少年之愛,像是尋求兒時無性別的「幻夢樂土」。那個始終無法達成的幻夢指的是,在標準雙親家庭的穩固社會基礎建立之下的無法撼動的社會現實,片中藉由單親家庭的裂縫,開展後續諸多的懷疑與猜想,同時也像是導演又重拾《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對於「無親家庭」,乃至於個人自由與日本集體關係的思考。
面對社會現實的沉重,只要點到為止(並要也深知揭弊的功能性與大快人心的有時只是一時激情的爽感),同時巧妙地安排女警在查訪案情二次回訪死者曾經到過的地方,同時在記憶中迴溯想像著那些看不見的線索。
指揮家身體面臨的「存有」,一者是指揮家「站在」交響樂隊前面,再者是指揮作為經典古典音樂的「自我」表達,「站在」觀眾前面。而這兩者要表現的是什麼?這是《塔爾》部署在音樂材料的本質與符號隱喻(政治性)之間的關係。
《未來犯罪》更大的企圖是關於未來的犯罪:身體的入侵,實際上是藉由一個解剖機器裝置。同時標誌著未來的性快感(以往男女性器交合已經落伍),利用解剖的增生器官切除移植來產生官移植的視覺性和被侵犯的快感之間,探討關於「美的詮釋」。
片頭動畫不只是因為視覺暫留把靜態變成動態,更是利用線條變成了樓梯,成為了平面中的空間深度幻象,也宣告了3D化人物的保留著井上雄彥熟悉的繪畫線條的「立體感」,原本在與籃球競技漫畫較不重要的插曲與日常生活 ,反倒是變成《灌籃高手》電影化的核心,擴充漫畫文本的現實血肉,真正的「立體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3)    淨空法師講述 在前,我們聽到有人說,愛因斯坦附體,懺悔。告訴我們,他發明原子彈,他現在住在哪裡?住在核爆地獄。從前沒有啊,這他發明的啊,這個地獄他發明的。他在裡頭,告訴我們這個狀況,那個核彈在地獄裡頭,一個接著一個爆,這個爆完了,身體化成微塵了,身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2)    淨空法師講述 連愛因斯坦都在地獄,我聽到這個光碟的報告,附體的報告,他說他前世是中國人,福慧雙修,這一生到國外去投胎了,變成科學家。怎麼墮地獄呢?發明原子彈。他在地獄受什麼罪呢?他那個地獄叫核爆地獄,就是核子彈爆炸,他在那個裡頭,他那苦不堪言。每一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1)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的大地獄非常恐怖,這是最近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的這個人,在我們中國附體,把他在地獄的狀況說出來,警告大家。這個人做科學研究,發現原子在分裂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能量。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把這個訊息告訴美國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同時,德國希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3)    淨空法師講述 在前,我們聽到有人說,愛因斯坦附體,懺悔。告訴我們,他發明原子彈,他現在住在哪裡?住在核爆地獄。從前沒有啊,這他發明的啊,這個地獄他發明的。他在裡頭,告訴我們這個狀況,那個核彈在地獄裡頭,一個接著一個爆,這個爆完了,身體化成微塵了,身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2)    淨空法師講述 連愛因斯坦都在地獄,我聽到這個光碟的報告,附體的報告,他說他前世是中國人,福慧雙修,這一生到國外去投胎了,變成科學家。怎麼墮地獄呢?發明原子彈。他在地獄受什麼罪呢?他那個地獄叫核爆地獄,就是核子彈爆炸,他在那個裡頭,他那苦不堪言。每一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1)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的大地獄非常恐怖,這是最近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的這個人,在我們中國附體,把他在地獄的狀況說出來,警告大家。這個人做科學研究,發現原子在分裂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能量。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把這個訊息告訴美國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同時,德國希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