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零至三,三歲定八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媽常說嬰兒的到來真的很神奇。從在媽媽的肚子裡,然後通過伸縮性如此強大的陰道(情況允許的話,能自然分娩就選擇自然分娩,對北鼻只有好處)來到這個世界。媽媽的肚子一下子小了,而小小軟軟的baby慢慢長大的這個過程,我媽認為——很神奇。他常說:這個世界真的很奧妙。

我也是這麼想的,我覺得宇宙就是如此奧妙。每個人都是豐盛的。

在母胎裡的我們,能夠好好呼吸,順利長大,我想都是很值得感恩的事情。一、兩歲的我,著實對這個世界沒有多大的認識和印象。只記得媽媽總喜歡帶著我跑——和阿姨遊山玩水、去動物園。記得有一次看著一個黑黑的龐大物體往我的方向移動,在我還在想著這到底是只什麼東西,它會不會傷害我的時候——下一秒,我就被舉高,然後往欄杆上放去——可是那時候的我還以為是誰要把我放進圈子裡和黑色的龐大物體共處還是我被餵食,我隨即被嚇得大哭。

只聽見媽媽溫柔嗓音說:不哭,只是拍照而已。

我才知道原來是媽媽把我抱起來,放我站在欄杆上面和他一起合照。我隨即想要往前挪一小步,就怕不斷走過來的龐大黑色物體捉走我。但媽媽一手固定著我,不讓我挪步,我又害怕又緊張,急得哭起來,一發不可收拾。嗚嗚嗚,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她知道我們的後面有個黑色巨物走著過來嗎?

這一幕,就這樣被阿姨照下來了。媽媽笑說:你害怕大象嗎?大象不會吃人的。

可是我已經被嚇得三魂不見七魄。這些都有相為證。而每當我回看這張照片,我都會很覺得好笑。同時,也不得不感嘆自己的小時候的記憶細胞還保留地不錯!

老人家都愛說:三歲定八十。

我不知道才三歲的我,到底遇到什麼事情才能打造了一塊基板——basic——讓我這一路在成長的路上,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人事物,我都會跟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待人處事。

我並不能言善道,也沒有絕佳的社交手段,但我媽的言傳身教是影響我很深的。我媽常告訴我:媽媽只是希望你健康和快樂就好。還有就是不做犯法的事情。

或許是因為想要成為媽媽心目中那個孩子,我除了讓自己少生病,就是多快樂。而為了“不做犯法的事情”,我有原則,我的道德感也重。我甚至無法說謊,我也沒辦法說謊——對我來說,說謊會讓我有很深的罪惡感。在我這裡,並沒有善意謊言。謊言就是謊言,沒有善意或惡意。只有要不要坦誠相對,要不然就什麼也不要說。不需要想盡辦法來說出不是事實的話語。我並不接受。

我們不需要覺得犯了什麼大事才必須說謊。因為對我來說,“小事”如我是一個沒辦法因為想要討人歡心,而昧著良心說你很好看、你做的很好吃、你真的很好等等。我覺得我說你很美,會讓你很開心,我們的感情會更進一步?作為家人、作為朋友,我希望我愛的人可以聽到實話。

我沒想過上天堂,但我也不希望自己下地獄被割舌頭。

零至三的我,最常就是坐在客廳冰涼的地上,聽著對面鄰居播放歌曲,不斷思考——我為什麼會選擇來到這裡?我來到這裡的任務是什麼?我什麼時候會離開?

以上的想法,確確實實是年紀小小的我會問自己的問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腦袋會出現這樣的疑問,問了老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媽媽說:從我肚子裡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米 Emi 的沙龍
64會員
297內容數
我喜歡分享,喜歡探索生活,探討生命。我喜歡的東西很多,想要說的話也很多。 簡單來說,我在這裡的原因很簡單。我把我想要說的寫出來,希望可以將這些小小體會分享出來,或啟發你,激勵你,或一起討論,或滿足一些想要八卦的你。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與女兒和兒子的一些溫馨時刻,從中感受到了快樂。文章講述了女兒考試得高分後的喜悅和兒子第一次獲得高分的感動,讓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愛。透過這些故事,讓人感受到快樂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的溫馨。文章內容輕鬆愉快,帶來正能量。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與女兒和兒子的一些溫馨時刻,從中感受到了快樂。文章講述了女兒考試得高分後的喜悅和兒子第一次獲得高分的感動,讓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愛。透過這些故事,讓人感受到快樂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的溫馨。文章內容輕鬆愉快,帶來正能量。
Thumbnail
一開始被書名吸引,看過、聽過各種"胎內記憶"的說法及影片,還沒有看過書本敘說的,想藉此了解相關訊息。 本書的作者用簡單的訪問孩子,聽取孩子敘述的故事,以及父母遇到的狀況,來理解孩子的出生及成長,是很輕鬆就看完
Thumbnail
一開始被書名吸引,看過、聽過各種"胎內記憶"的說法及影片,還沒有看過書本敘說的,想藉此了解相關訊息。 本書的作者用簡單的訪問孩子,聽取孩子敘述的故事,以及父母遇到的狀況,來理解孩子的出生及成長,是很輕鬆就看完
Thumbnail
長達一年以上的拍攝,追蹤15個嬰兒,分析數十位的媽媽、上千位寶寶,由全球36位世界知名科學家共同研究,揭曉人類成長的起點,所有事情是怎麼開始?怎麼發生的?
Thumbnail
長達一年以上的拍攝,追蹤15個嬰兒,分析數十位的媽媽、上千位寶寶,由全球36位世界知名科學家共同研究,揭曉人類成長的起點,所有事情是怎麼開始?怎麼發生的?
Thumbnail
💛承續昨天的繪本, 今天的繪本依舊和孩子、母親相關, 但是卻從不一樣的角度切入, 這個角度呈現更多的真實感, 也有更多的相關知識。 《你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這本繪本, 帶著我們看寶寶從一顆受精卵的時候看起, 直至寶寶呱呱墜地。 也從媽媽的肚子平坦的時候看起, 開始慢慢隆起
Thumbnail
💛承續昨天的繪本, 今天的繪本依舊和孩子、母親相關, 但是卻從不一樣的角度切入, 這個角度呈現更多的真實感, 也有更多的相關知識。 《你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這本繪本, 帶著我們看寶寶從一顆受精卵的時候看起, 直至寶寶呱呱墜地。 也從媽媽的肚子平坦的時候看起, 開始慢慢隆起
Thumbnail
媽媽告訴孩子一個秘密 孩子笑容聆聽媽媽的眼眸 媽媽是孩子的神秘島 媽媽的胸懷是寶物箱 孩子孩子 親愛的 這是由於如嬰兒的完美哭泣 成就了一場生命的完美演出
Thumbnail
媽媽告訴孩子一個秘密 孩子笑容聆聽媽媽的眼眸 媽媽是孩子的神秘島 媽媽的胸懷是寶物箱 孩子孩子 親愛的 這是由於如嬰兒的完美哭泣 成就了一場生命的完美演出
Thumbnail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14好奇 #Day2 Q.你看過幼小的嬰兒嗎? 仔細想想(或者觀察),他們會如何探索世界,發揮自己的好奇心呢? ✍️他們運用自己身體肌肉、感官來探索這個世界。 寫於20240402(週二)
Thumbnail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14好奇 #Day2 Q.你看過幼小的嬰兒嗎? 仔細想想(或者觀察),他們會如何探索世界,發揮自己的好奇心呢? ✍️他們運用自己身體肌肉、感官來探索這個世界。 寫於20240402(週二)
Thumbnail
「那天夜裡我思念著告訴我宇宙真相的妳」充滿著許多有趣的事情,以第一人稱視角寫作,每篇文章以一張A4紙約500個字左右創作,每周一篇,希望陪伴妳(你)一起成長,一起愉快的度過這富足、喜樂、雅緻的美好人生。
Thumbnail
「那天夜裡我思念著告訴我宇宙真相的妳」充滿著許多有趣的事情,以第一人稱視角寫作,每篇文章以一張A4紙約500個字左右創作,每周一篇,希望陪伴妳(你)一起成長,一起愉快的度過這富足、喜樂、雅緻的美好人生。
Thumbnail
孩子的第一個住所,就是媽媽的子宮,與媽媽產生第一次最緊密的依賴,也是在媽媽孕肚裡的那段時光。
Thumbnail
孩子的第一個住所,就是媽媽的子宮,與媽媽產生第一次最緊密的依賴,也是在媽媽孕肚裡的那段時光。
Thumbnail
我很喜歡用照片記錄生活,每當看著照片總是可以回味許久,彷彿回到當時快樂的模樣,而小芋圓的出生,當然不忘記錄小寶貝成長的每個時刻,也因此讓我的手機都充滿嫩嬰的照片,這就是嬰兒的魔力呀~ 為了記錄小芋圓的嫩嬰時期,原本想要自己在家中拍攝親子寫真,但發現有嫩嬰實在太難拍出有意境的照片了。 錯過了新生兒
Thumbnail
我很喜歡用照片記錄生活,每當看著照片總是可以回味許久,彷彿回到當時快樂的模樣,而小芋圓的出生,當然不忘記錄小寶貝成長的每個時刻,也因此讓我的手機都充滿嫩嬰的照片,這就是嬰兒的魔力呀~ 為了記錄小芋圓的嫩嬰時期,原本想要自己在家中拍攝親子寫真,但發現有嫩嬰實在太難拍出有意境的照片了。 錯過了新生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