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乳癌腫瘤「種子」喜歡怎麼樣的土壤?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癌症的種子 土壤環境

 1989年英國的一名外科醫生Paget首次提出腫瘤轉移的「種子-土壤」學說,他提出,「植物結籽時,種子被帶向四面八方,但只有落在合適的土壤上,它們才能生存和生長」。如果種子指的癌細胞,那麼土壤就是癌細胞轉移的目的地,癌細胞不只停留在初發的位置上還會隨著淋巴、血管進行擴散轉移,而腫瘤的轉移亦需要一個適合的「土壤」,「土壤」從醫學上來講就是適合腫瘤生長的微環境。

乳癌患者在做完切片後,需要做乳癌指標(ER、PR、HER-2)的鑑別,釐清腫瘤的發生與荷爾蒙之間的關係,以利後續的藥物治療的使用。而從中醫的生理病理來解讀:

    正氣虧虛被認為是乳腺癌發病的根本病機和內在基礎。正氣不足,氣血陰陽虛弱,臟腑功能衰退,邪客於乳絡, 六淫邪氣外毒入侵體內,內外因共同作用,導致乳腺癌發生。

人體有一個「經絡」系統,是氣(能量)運行的通道,內臟通過經絡與身體各個部位相連。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飲食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和心理方面綜合的人體特點。這個體質會決定你對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在你身體發展的演變。臨床經驗及許多研究發現,乳腺癌多為正氣虛衰,陽氣累及陰血的虛衰,加之氣鬱、痰濁等邪盛的基礎上,產生虛實夾雜的複雜病理過程。

 腫瘤「種子」喜歡怎麼樣的土壤?

人體的3大通路系統:氣(經絡)、血(血管)、水(淋巴組織液)

   如果不通暢就會分別產生氣滯、血瘀、痰飲等病理產物。而當這些病理產物阻塞後,導致這些區域無法順利進行排毒、修復、濡養的正常功能,久了便會形成使組織發炎、缺氧的不良微環境。

以西醫為主 中醫為輔的癌症治療中,我們常常會觀察到經過抗腫瘤治療後,乳腺癌患者的體質會發生轉變,尤其在經歷化放療之後,往往會產生更多的體質改變。偏頗體質中陰虛質比化療前明顯上升。其原因可能與化放療時不免的會造成機體津液受損有關,加之氣血不和、脾胃失調、運化無力,津液輸布失暢,常常表現為五心煩熱、兩顴潮紅、咽乾口渴、便秘、牙齦腫脹和失眠等。

臨床上依體質分階段輔助治療:

  • 化療期間:

健脾和胃來緩解噁心嘔吐

清熱養陰來緩解黏膜潰瘍、口破

益氣養血來改善骨髓抑制導致的血球低下

通絡利濕來改善手腳麻木的症狀

  • 放療期間

因能量高,屬中醫熱毒範疇,常出現口乾、咳嗽、吃東西異物感、喉嚨痛、或皮膚紅腫癢脫皮不同程度的損傷,這時候常用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方式以減輕不適。

  • 服抗荷爾蒙藥物期間:

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症狀,像是潮熱盜汗、失眠、焦慮等症狀,此時給予通調氣機、滋陰清熱的中藥,緩解潮紅、盜汗、失眠等類更年期症狀。

  • 追蹤期:

調整體質,調整氣血陰陽的平衡,降低腫瘤復發或轉移機率。

  腫瘤微環境是指腫瘤細胞在生長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及細胞外間質(間質細胞、微血管、淋巴管等)相互作用後形成的腫瘤細胞生長的特殊環境。微環境對在癌症的維持和進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醫認為,<瘤部為實、整體為虛>。中醫藥防治腫瘤是根據患者的不同時期體質狀況,辨證的應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不同的治療方法,將腫瘤患者的體內微環境調整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穩定態」,從而防止腫瘤的復發與轉移。

 

中醫治病的思維模式 用圖解的方式 來理解人體的疾病 機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琬翎中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兒童生長發育最重要的就是身體氣機氣血通調暢達 在中醫診間裡,小孩最常見的生長發育問題多是發育過慢、發育過早擔心骨齡過早癒合、瘦小厭食腸胃消化問題。其實這些都和臟腑經絡的氣機輸送不良有關。現代的小孩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的改變,臨床上也常常出現一些身體容易卡住的地方。例如: 頭目:大量用腦、用眼、使用3
中醫看更年期身體裡發生甚麼事? 女性生理特點原本就是陰血常不足,加之月經定期出血,以及妊娠、分娩、哺乳,或疾病消耗,體內陰血逐漸減少,到這過渡時期,腎精耗損無以化血,以致精血更加虧虛,機 體臟腑官竅失養,而出現頭痛、耳鳴、目眩、血壓高等症。還可累及腎陰,腎之陰液虧虛,虛火上 炎,出現心悸、失眠多夢,
「痰濕」,是中醫獨特的抽象概念,不是指喉嚨是否有痰、身體是否水腫的意思。痰濕是由於脾胃運化差,吃進去的食物和水液無法好好被消化 小孩的生長發育,青春期的抽高需要一個營養充足,氣血流暢的環境,氣機的通調升降是非常重要的。若體內處在一個痰濕的環境,氣血的升降受阻,就像一個被捆綁著的樹苗 努力的灌溉施肥
為何現代小兒性早熟發生率越來越高? 性早熟是兒童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即使每個兒童的成長發育節奏不全然相同。然而近年來,受到飲食習慣的改變及環境荷爾蒙的影響,臨床上看到兒童青春期過早的現象愈來愈多.......在臨床上小兒生理體質特點是 腎氣封藏尚未充足,此時若提早病理啟動,化生“天癸”,必然削弱生
兒童生長發育最重要的就是身體氣機氣血通調暢達 在中醫診間裡,小孩最常見的生長發育問題多是發育過慢、發育過早擔心骨齡過早癒合、瘦小厭食腸胃消化問題。其實這些都和臟腑經絡的氣機輸送不良有關。現代的小孩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的改變,臨床上也常常出現一些身體容易卡住的地方。例如: 頭目:大量用腦、用眼、使用3
中醫看更年期身體裡發生甚麼事? 女性生理特點原本就是陰血常不足,加之月經定期出血,以及妊娠、分娩、哺乳,或疾病消耗,體內陰血逐漸減少,到這過渡時期,腎精耗損無以化血,以致精血更加虧虛,機 體臟腑官竅失養,而出現頭痛、耳鳴、目眩、血壓高等症。還可累及腎陰,腎之陰液虧虛,虛火上 炎,出現心悸、失眠多夢,
「痰濕」,是中醫獨特的抽象概念,不是指喉嚨是否有痰、身體是否水腫的意思。痰濕是由於脾胃運化差,吃進去的食物和水液無法好好被消化 小孩的生長發育,青春期的抽高需要一個營養充足,氣血流暢的環境,氣機的通調升降是非常重要的。若體內處在一個痰濕的環境,氣血的升降受阻,就像一個被捆綁著的樹苗 努力的灌溉施肥
為何現代小兒性早熟發生率越來越高? 性早熟是兒童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即使每個兒童的成長發育節奏不全然相同。然而近年來,受到飲食習慣的改變及環境荷爾蒙的影響,臨床上看到兒童青春期過早的現象愈來愈多.......在臨床上小兒生理體質特點是 腎氣封藏尚未充足,此時若提早病理啟動,化生“天癸”,必然削弱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一齣大溪】是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召集在地居民與志工,於有上百年歷史的李騰芳古宅做的社區劇場演出,2019 年從 9 月 28 號開始到 11 月 17 號連演八場,呈現在地文化與老宅背後的精彩民俗故事。
Thumbnail
#嚕嚕冷到半夜發抖說夢話🤣 #患者的貓很愛來找我但昨晚來診間竟待在籠子裡發抖不出來⛄️ 這個年假實在冷爆🤧 衣櫃裡所有的冬衣保暖配件應該都全出場了吧? 我想起以前在醫院的日子,每到低溫來襲,醫院總會湧進大量心血管、中風的急重症病患,急診室像菜市場一樣的吵雜忙亂。😭 每次我都跟患者說
Thumbnail
最近因為常常騎車,發現手臂好像曬黑了一點。 好朋友其實有送給我那種冰涼袖套,但我一直沒有拿出來用。 可能是小時候在加拿大也是騎車去上學,就已經習慣穿著短袖出門,就算曬黑,我也覺得沒什麼關係。 我突然想起來,我小時候很多同學都會以為我是菲律賓,或是越南人,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因為我曬得特別黑?
Thumbnail
未來希望能每周一更,先從最基礎的說起,未來才能更好的說明較為複雜的問題。 先談談診斷這件事,為何需要做出診斷?因為有診斷才能知道後續該如何治療,以及預後好不好,所以說診斷是為了治療跟預後而存在的。(預後就是這個病會不會好,能不能治療,會不會有後遺症等等)
就像撫摸著肚子跟胎兒說話,就像對嬰兒說著你正在做的每一個動作一樣,就像幼兒做對動作你立刻稱讚一般,就像跟小孩在餐桌聊學校生活那樣,只是這些話要用母語說而且要反覆說。我可以勉強用閩南語說,可以用英語說,但我目前無法很順暢的用族語說。不過這是我的目標,也會是我往後生命的使命。
Thumbnail
撰文//馬天娜 對於性別流動的人或酷兒來說,看婦科醫生可能會是一種令你活著進去,翻著白眼出來;徹頭徹尾煩躁不安的經歷。先不講張開腿內診的過程,但是開口跟沒有性別意識的醫師對話就已經夠煎熬了。話雖如此,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和性病檢查都是需要的。在你鼓起勇氣,決定要去做檢查...
Thumbnail
你有多了解中國? 你會說天安門、西藏新疆和五毛黨,OK 那如果不談政治,你還知道什麼? 但很可怕的,是台灣和歐美對中國的主流理解,就是只談政治,且只談某部分的政治! 美團、咪蒙和奇葩說,難道這些不是中國嗎?
Thumbnail
2014年四月,我們決定未來要移居台東,過自耕自食的生活。接下來16個月內,我們去了台東八趟,而且每次去,幾乎都會順便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農地可買。但是,整整16個月,都沒看到中意的。
從Watters (2010)發想,反思我們今日所認定的「精神官能症」,是源自西方學科的發展,病理化(pathologize)人類對外在的反應,有其「於文化真空中研究與治療」的風險。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一齣大溪】是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召集在地居民與志工,於有上百年歷史的李騰芳古宅做的社區劇場演出,2019 年從 9 月 28 號開始到 11 月 17 號連演八場,呈現在地文化與老宅背後的精彩民俗故事。
Thumbnail
#嚕嚕冷到半夜發抖說夢話🤣 #患者的貓很愛來找我但昨晚來診間竟待在籠子裡發抖不出來⛄️ 這個年假實在冷爆🤧 衣櫃裡所有的冬衣保暖配件應該都全出場了吧? 我想起以前在醫院的日子,每到低溫來襲,醫院總會湧進大量心血管、中風的急重症病患,急診室像菜市場一樣的吵雜忙亂。😭 每次我都跟患者說
Thumbnail
最近因為常常騎車,發現手臂好像曬黑了一點。 好朋友其實有送給我那種冰涼袖套,但我一直沒有拿出來用。 可能是小時候在加拿大也是騎車去上學,就已經習慣穿著短袖出門,就算曬黑,我也覺得沒什麼關係。 我突然想起來,我小時候很多同學都會以為我是菲律賓,或是越南人,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因為我曬得特別黑?
Thumbnail
未來希望能每周一更,先從最基礎的說起,未來才能更好的說明較為複雜的問題。 先談談診斷這件事,為何需要做出診斷?因為有診斷才能知道後續該如何治療,以及預後好不好,所以說診斷是為了治療跟預後而存在的。(預後就是這個病會不會好,能不能治療,會不會有後遺症等等)
就像撫摸著肚子跟胎兒說話,就像對嬰兒說著你正在做的每一個動作一樣,就像幼兒做對動作你立刻稱讚一般,就像跟小孩在餐桌聊學校生活那樣,只是這些話要用母語說而且要反覆說。我可以勉強用閩南語說,可以用英語說,但我目前無法很順暢的用族語說。不過這是我的目標,也會是我往後生命的使命。
Thumbnail
撰文//馬天娜 對於性別流動的人或酷兒來說,看婦科醫生可能會是一種令你活著進去,翻著白眼出來;徹頭徹尾煩躁不安的經歷。先不講張開腿內診的過程,但是開口跟沒有性別意識的醫師對話就已經夠煎熬了。話雖如此,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和性病檢查都是需要的。在你鼓起勇氣,決定要去做檢查...
Thumbnail
你有多了解中國? 你會說天安門、西藏新疆和五毛黨,OK 那如果不談政治,你還知道什麼? 但很可怕的,是台灣和歐美對中國的主流理解,就是只談政治,且只談某部分的政治! 美團、咪蒙和奇葩說,難道這些不是中國嗎?
Thumbnail
2014年四月,我們決定未來要移居台東,過自耕自食的生活。接下來16個月內,我們去了台東八趟,而且每次去,幾乎都會順便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農地可買。但是,整整16個月,都沒看到中意的。
從Watters (2010)發想,反思我們今日所認定的「精神官能症」,是源自西方學科的發展,病理化(pathologize)人類對外在的反應,有其「於文化真空中研究與治療」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