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乳癌腫瘤「種子」喜歡怎麼樣的土壤?

2023/08/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癌症的種子 土壤環境

 1989年英國的一名外科醫生Paget首次提出腫瘤轉移的「種子-土壤」學說,他提出,「植物結籽時,種子被帶向四面八方,但只有落在合適的土壤上,它們才能生存和生長」。如果種子指的癌細胞,那麼土壤就是癌細胞轉移的目的地,癌細胞不只停留在初發的位置上還會隨著淋巴、血管進行擴散轉移,而腫瘤的轉移亦需要一個適合的「土壤」,「土壤」從醫學上來講就是適合腫瘤生長的微環境。

乳癌患者在做完切片後,需要做乳癌指標(ER、PR、HER-2)的鑑別,釐清腫瘤的發生與荷爾蒙之間的關係,以利後續的藥物治療的使用。而從中醫的生理病理來解讀:

    正氣虧虛被認為是乳腺癌發病的根本病機和內在基礎。正氣不足,氣血陰陽虛弱,臟腑功能衰退,邪客於乳絡, 六淫邪氣外毒入侵體內,內外因共同作用,導致乳腺癌發生。

人體有一個「經絡」系統,是氣(能量)運行的通道,內臟通過經絡與身體各個部位相連。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飲食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和心理方面綜合的人體特點。這個體質會決定你對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在你身體發展的演變。臨床經驗及許多研究發現,乳腺癌多為正氣虛衰,陽氣累及陰血的虛衰,加之氣鬱、痰濁等邪盛的基礎上,產生虛實夾雜的複雜病理過程。

 腫瘤「種子」喜歡怎麼樣的土壤?

人體的3大通路系統:氣(經絡)、血(血管)、水(淋巴組織液)

   如果不通暢就會分別產生氣滯、血瘀、痰飲等病理產物。而當這些病理產物阻塞後,導致這些區域無法順利進行排毒、修復、濡養的正常功能,久了便會形成使組織發炎、缺氧的不良微環境。

以西醫為主 中醫為輔的癌症治療中,我們常常會觀察到經過抗腫瘤治療後,乳腺癌患者的體質會發生轉變,尤其在經歷化放療之後,往往會產生更多的體質改變。偏頗體質中陰虛質比化療前明顯上升。其原因可能與化放療時不免的會造成機體津液受損有關,加之氣血不和、脾胃失調、運化無力,津液輸布失暢,常常表現為五心煩熱、兩顴潮紅、咽乾口渴、便秘、牙齦腫脹和失眠等。

臨床上依體質分階段輔助治療:

  • 化療期間:

健脾和胃來緩解噁心嘔吐

清熱養陰來緩解黏膜潰瘍、口破

益氣養血來改善骨髓抑制導致的血球低下

通絡利濕來改善手腳麻木的症狀

  • 放療期間

因能量高,屬中醫熱毒範疇,常出現口乾、咳嗽、吃東西異物感、喉嚨痛、或皮膚紅腫癢脫皮不同程度的損傷,這時候常用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方式以減輕不適。

  • 服抗荷爾蒙藥物期間:

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症狀,像是潮熱盜汗、失眠、焦慮等症狀,此時給予通調氣機、滋陰清熱的中藥,緩解潮紅、盜汗、失眠等類更年期症狀。

  • 追蹤期:

調整體質,調整氣血陰陽的平衡,降低腫瘤復發或轉移機率。

  腫瘤微環境是指腫瘤細胞在生長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及細胞外間質(間質細胞、微血管、淋巴管等)相互作用後形成的腫瘤細胞生長的特殊環境。微環境對在癌症的維持和進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醫認為,<瘤部為實、整體為虛>。中醫藥防治腫瘤是根據患者的不同時期體質狀況,辨證的應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不同的治療方法,將腫瘤患者的體內微環境調整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穩定態」,從而防止腫瘤的復發與轉移。

 

林琬翎中醫
林琬翎中醫
記錄下 中醫腦袋裡治病的思維模式 分享中醫全人的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